【134493】
读物本·时政讲解001
作者:忘川_5043891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9237
1
1
1
3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要闻 自己看的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7-11 18:35:36
更新时间2023-07-12 13:36: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习近平的文化足迹|嘉峪关长城:守护中华民族精神根脉生生不息

2023-07-10 09:13

 

祁连山下,河西走廊,巍巍雄关,浩气荡荡。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他强调:“当今世界,人们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它和附近的长城墙体、壕堑、关堡、烽火台等共同构成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近年来,甘肃深入挖掘长城文化价值,加强对长城文化内涵的阐释,在保护基础上传承与创新,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

登关城,感悟长城精神生生不息

嘉峪关关城是我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嘉峪关境内留存有长城墙体43.62千米,壕堑12.94千米,关堡8座,烽火台和敌台49座。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峪关关城考察时,拾阶登上城楼,仔细察看关城布局。

只见城内有城、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层层设防、布局严密,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举目远眺,祁连山巅白雪皑皑,河西走廊绿意盎然。

总书记强调,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今天,人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仰观城楼,只见飞檐斗拱,“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大牌匾高悬城门之上,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拾阶而上,放眼望去,长城在茫茫群山间蜿蜒前行。硝烟已散,嘶鸣不再。轻抚一砖一瓦,感受数百年前的雄浑气势延续至今。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何双全说:“嘉峪关关城与它身后的万里长城,不仅是一项军事工程,更承载了数百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一同凝结成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伟大奇迹的动力源泉。”

关城脚下,坐落着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陈列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烽火台造型的博物馆主体建筑古朴而厚重,与古老雄关相互映衬。博物馆内序厅墙壁正中,一幅220余平方米的大型油画《长城万里图》,把我国东、中、西部的长城主要景观浓缩其中,气势恢宏;以“中华之魂”为主题,2200多件(套)珍贵馆藏随着历史脉络次第铺陈:镇馆之宝“长城工牌”佐证了长城分工段逐级承包的修筑模式;出土于玉门汉长城烽燧的木觚,通体汉隶212字,向人们诉说着历史沧桑……

“长城历史的跌宕沉浮在这里汇集,我从中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雄浑壮阔,不由自主地感到自豪。”来自兰州的初中教师崔雅文在参观关城和长城博物馆后感慨道。

护文脉,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嘉峪关关城以北,黑山山脉绵延起伏。从高空俯瞰,一条黄色“巨龙”沿着山巅一路俯冲而下,与关城相互连接。这便是被人称为倒挂悬臂的“悬臂长城”,是嘉峪关长城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百年,其高大墙体、城垛仍巍然屹立在山巅。

长城岿然屹立,背后是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是一代又一代长城人的接力守护。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长城饱经风雨侵蚀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及人为损害,墙体根部酥碱、墙面掏蚀凹进、表层夯土风化、裂隙等病害多发。

当前,“PS材料”(一种高模数的硅酸钾溶液)墙体保护维修等多项技术的创新使用,使得长城文物筋骨健硕,容颜一新。

为了将不可再生的长城文物资源转化为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据资源,甘肃多地文物部门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测绘等技术,对长城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采集和三维重建,掌握长城局部遗产的变化趋势。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化遗产监测中心主任许海军说:“只有切实加大保护力度,赋予长城新的生命力,让文化精髓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数百年的“活历史”在嘉峪关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大力举办系列研学活动,并邀请长城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小小一块砖,构造一座城”等专题讲座,让长城文化知识入脑入心。

关城景区内,针对青少年组织的“我在嘉峪关修长城”“我在长城博物馆修文物”“小小长城讲解员”等研学活动,让学生实地了解长城营建历史,体悟长城文化精神。

“参加这些研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长城知识和英雄事迹。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守护好长城,讲好长城文化故事。”嘉峪关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仲帅丞告诉记者。

汇古今,包容统一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扼守河西走廊枢纽,嘉峪关关城静静矗立数百年。它曾阅尽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也曾见证中华民族与西方世界经由古丝绸之路的交融。

如今,华夏大地上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山水人文交汇成现代宜居之地,承载着不同民族共同的荣誉与梦想,迸发新的活力,走向更远的未来。

关城景区内,以长城文化和边塞英雄故事为蓝本的中国首部长城史诗剧《天下雄关》正在盛大演出,张骞、霍去病、玄奘等丝路先贤、英雄的故事,让观众产生跨时空的精神共鸣。

近年来,嘉峪关聚合长城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等元素,打造新的长城文化IP,并和古老的关城形成了“一动一静、一古一今、一新一旧”的文旅产业格局。

漫步景区,驼铃清脆,马蹄声声,回荡于巍峨的城楼、苍茫的戈壁,似从千百年前传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继续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保护好民族象征,传承好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勋说,嘉峪关将立足守住长城文化精神根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方式,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记者向清凯、马维坤、姜伟超、王铭禹)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

2023-07-10 09:13

 

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近年来,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制定专门行政法规,将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旨在鼓励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更好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科技创新等作用。《条例》共7章62条,重点规定以下内容。

一是明确适用范围。将契约型、公司型、合伙型等不同组织形式的私募投资基金均纳入适用范围,规定以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设立投资基金或者以进行投资活动为目的依法设立公司、合伙企业,由私募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为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投资活动,适用本条例。

二是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义务要求。明确不得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主体的情形,明确从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接受合规和专业能力培训。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法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委托的机构履行登记手续,明确注销登记的情形。列举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合伙人禁止实施的行为,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持续符合的要求。明确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三是规范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私募投资基金应当向合格投资者募集或者转让,单只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人数。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根据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匹配不同风险等级的私募投资基金产品。加强私募投资基金募集完毕后的监管监测。明确私募投资基金财产投资的范围以及不得经营的业务,规定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层级。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

四是对创业投资基金作出特别规定。国家对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投资成长性、创新性创业企业。加强监督管理政策和发展政策的协同配合,明确创业投资基金应当符合的条件,对创业投资基金实施区别于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

五是强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规定私募投资基金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明确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职责及监管措施等。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信息共享、统计数据报送、风险处置协作机制。此外,对违反本条例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我国迈入数据库产业第一梯队

2023-07-10 09:13

 

当数据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据库作为存储与处理数据的关键技术,成为全球经济新的驱动引擎。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代晓慧表示,“十四五”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关键时期,数据库作为支撑数据存储和计算的核心组件,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日前主办了2023可信数据库发展大会。大会发布的《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千行百业应用对数据库的需求变化推动数据库技术加速创新,全球数据库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已迈入第一梯队。

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为833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59.7亿美元(约合403.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7.2%。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6.1%。2022年,公有云数据库市场规模为219.15亿元,占市场总体的54.3%,较2021年增速51.6%,我国公有云数据库市场规模首次过半,预计2023年公有云数据库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扩大到59.8%,规模达到323.16亿元。

如腾讯云数据库总经理王义成所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已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数据库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我国数据库应用创新实践迈入新阶段,应用范围已从对能力需求较低的办公、邮件等外围系统,逐步深入到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中,对性能需求极高、稳定性要求极强的账务、调度等核心系统。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互联网与应用标准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何宝宏表示,作为各行业数据存储、计算、流通的基础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60余年的发展,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产业生态加速变革、产业热度持续升温,我国数据库产业欣欣向荣,正在经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关键转变期。(刘艳)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取得多项成果

2023-07-10 09:13

 

主题为“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于9日下午闭幕。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余名代表参加,与会各方在四个方面达成14项共识,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促成了多个与绿色发展相关的合作。

本届论坛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筑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之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夯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理论之道”“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谋划促进全面绿色转型的发展之策”“坚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走好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之路”等四个方面达成了14项共识。

论坛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主题论坛”咨询报告》“我国陆地岩溶无机和生态有机碳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驱动机制”“人工调控土地利用岩溶固碳稳碳过程机制”等多项研究成果。论坛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中国入选《IUCN绿色名录》的13个自然保护地举行了授牌仪式。

此外,贵州省在论坛上面向国内外发布了220个绿色产业招商项目,涵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旅游产业化等项目。其中,在论坛现场签署的2个战略合作协议和12个产业投资项目,涵盖现代能源、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文化旅游等产业,签约金额122.36亿元。(记者 潘德鑫)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三首民歌里的簰洲湾之变

2023-07-10 09:13

 

夏日傍晚,长江边的簰洲湾热闹起来。“美丽的簰洲,我深爱的家乡,簰洲的水也甜,簰洲的鱼圆香……”欢快的民歌旋律中,村民们结伴跳起广场舞。民歌的作者是簰洲湾镇中堡村村民金玉明,过去25年来,他为簰洲湾写下三首歌,记录下家乡的变迁,唱出了乡亲的美好追求与愿景。

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村民金玉明为簰洲湾写下的三首歌,当地村民习惯将“簰洲”写作“牌洲”。新华社记者熊翔鹤 摄

万里长江奔涌向东,流至位于湖北省嘉鱼县北部的簰洲湾镇,江水环洲向西,形成“独此西流三十里”的特殊景观。元末以来,长江商船、竹簰、木筏等都停靠于此,各地放簰客纷至沓来,故得名“簰洲”。商埠繁华的簰洲湾,一度有“小汉口”之称。

走进簰洲湾镇中堡村,体现洪水肆虐的大幅墙绘、停在当年8月1日晚8点溃堤的时钟,将人们的思绪一下带回到1998年特大洪灾现场。当年8月1日晚,长江簰洲湾堤段民垸溃口,当地一片泽国。“水都漫到我家二楼窗口,还好大伙提前转移,粮食和猪牛都冲没了。”家住村口的金玉明回忆说。

1998年夏季,34岁的金玉明在长江大堤上抢险救灾一个多月。白天扛沙包送物资,晚上巡堤排查管涌,军民携手抗洪的壮阔场景,让年少就喜爱唱歌的他,决定写首歌来记录这段抗洪经历。

“身上背着泥啊,肩上扛着沙,誓死保卫簰洲湾,保卫我们的家……风还在吹,雨也在下,簰洲湾的人们眼里含着泪花……”抚平悲痛,金玉明尝试着写下这首《簰洲湾是永远的家》。他回忆说,写下这首歌,就是希望大家能记得洪水中的簰洲湾,“更好地弘扬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

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镇中堡村里的1998年抗洪场景墙绘。新华社记者熊翔鹤 摄

簰洲湾三面环江,土质肥沃。洪水退却后,当地群众鼓足干劲,恢复生产。金玉明一家先后流转60亩地种植玉米和棉花,最忙时甚至整夜守在田间。上半年种地,下半年打工,他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2007年,金玉明决定再写首歌,介绍重建家园的簰洲湾。经过一个月的创作和修改,一首《我爱簰洲湾,我爱西流河》填词成曲。“簰洲湾的妹妹,簰洲的小伙,建设簰洲湾你们付出了很多,为了簰洲的明天,你们四处在奔波,悠扬的呜嘟(当地一种乐器)奏响簰洲小康新生活。”简朴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唱出簰洲湾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过上小康生活的景象。

昔日洪水肆虐地,眼下和美新乡村。行走在簰洲湾,清风微荡,一幅水清岸绿、环境整洁的乡村新貌徐徐展开。发挥毗邻武汉的区位优势,簰洲湾近年来着重打造“菜篮子”“米袋子”基地,通过机械化、规模化带动农业升级、农民增收。

图为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镇王家巷村景观。新华社发 (张鹭 摄)

在大型农机帮助下,农作靠人拉牛耕已成历史,加上三峡大坝调蓄,长江堤坝加固,灌溉沟渠完善,当地农户再也不担心洪灾水患,劳作更轻松,收入也更高了。簰洲湾镇党委书记房金文介绍,乡村振兴引领当地粮食、蔬菜等产业发展,当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0年的2214元,增长到去年接近2万元。

如今,金玉明种上了按个卖的甜玉米、快种快收的速生菜,70多亩地每年收入约30万元。他也有更多闲暇时间,参加当地举办的“美丽乡村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成为一名抖音“乡土网红”。

受网友启发,金玉明2021年写出第三首歌《簰洲我深爱的家乡》。“清晨的阳光,照进了村庄,林中的小鸟,快乐在歌唱,高楼坐落在道路两旁,树下的花草散发着芳香……”生态美好、生活幸福,流淌在每一句歌词中。金玉明说:“第三首歌主要想让更多人认识簰洲湾,了解这儿不仅经历过洪水,也代表着幸福美好。”

距金玉明家8公里处的长江畔,一座连接簰洲湾和武汉汉南区的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建三局簰洲湾长江大桥项目经理石卫兵介绍,大桥已完成规划设计,预计2027年完工,届时簰洲湾的优质农产品能更便捷地销往武汉市场,簰洲人也能融入武汉都市圈“一小时通勤圈”。

空闲时,金玉明喜欢在江边散步,憧憬长江大桥建成后给家乡带来的变化。“一桥飞架,天堑通途。”金玉明说,交通便利后,簰洲湾不仅是“粮食基地”,也将成为“旅游胜地”,“等大桥建成后,我会再写一首歌,唱出簰洲湾的新生活”。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

2023-07-10 09:13

7月9日19时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汪江波 摄)

新华社酒泉7月9日电(李国利、张艳)7月9日19时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8次飞行。

 

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

2023-07-10 09:13

 

记者9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7.7亿人次,其中4、5、6月份旅客发送量快速攀升,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7.6%、5.6%、4.8%,4月29日发送旅客1966.1万人次,创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上半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向好,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9311列,较2019年同期增长11.4%。

上半年,铁路部门持续优化区域客运产品,便利人员交流往来。广深港高铁跨境列车1月15日分阶段恢复开行以来,目前已覆盖内地49个城市68个车站,每日开行跨境列车达182列,双向客流持续走高,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608.7万人次。中老铁路4月13日首开国际旅客列车以来,截至6月30日累计发送跨境旅客3.3万人次。(记者樊曦)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就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答媒体记者询问-新华网

2023-07-10 09:13

 

记者7月9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就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答媒体记者询问如下:此次美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期间,中美经贸团队举行了长时间坦诚会谈。中方重申了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立场,表达了中方关切,讨论了宏观经济及全球性挑战议题。后续双方将保持沟通。

 

北约黑手伸向亚太暴露丑陋居心

2023-07-10 09:13

 

日本媒体日前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将与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领导人一道出席本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峰会。今年5月媒体还曾披露,北约计划2024年在日本设立联络处。届时,东京联络处将成为北约设在亚洲的首个办事机构。

作为冷战时期集团对抗的产物,近年来北约持续扩张,还把黑手伸到遥远的亚太地区,谋求加强与一些亚太国家的军事安全合作。分析人士指出,北约此举暴露出其为维护美国霸权不惜破坏亚太稳定的丑陋居心。

2022年4月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北约外长会后举行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黑手逐步伸向亚太

冷战结束后,北约前途命运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但这个军事联盟并未寿终正寝,反而持续扩张,先是东扩对抗俄罗斯,现在又试图涉足亚太。

其实,早在2006年,美国就在北约里加峰会前,主张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建立伙伴关系。此举虽没有得到峰会与会方认可,但舆论认为这实际上是北约迈出了“亚太化”的进程。这些年,日韩澳新四国被北约当作其“全球伙伴”的一部分。尤其近年来,北约进一步增强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并逐渐加大力量投射。

2021年,北约制定了“北约2030年议程”,寻求重振同盟实力,推动新的战略转型,重点转向大国竞争,还提出要积极介入全球事务特别是“印太事务”。2022年,北约马德里峰会首次邀请日韩澳新四国领导人参会。今年1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访问亚洲,声称跨大西洋和印太地区安全紧密相连。6月,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北约将在今年夏天与日本制定完成新版合作计划,同时将与其他三国制定新的合作计划。

2022年3月1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北郊塞纳-圣但尼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竞选纲领。新华社发(肖恩·洛朗摄)

不过,在向亚太扩张这一问题上,北约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法国总统马克龙已明确表示反对。他指出,如果“我们推动北约扩大势力范围和地理范围,我们将铸成大错。”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多米尼克·特兰康说,北约是由北大西洋国家组成的,日本距离北约官方划定的范围“太过遥远”。

一切为了维护美国霸权

北约,名义上是跨大西洋同盟,但实际上完全由美国主导。北约染指亚太地区的行为是服务于美国维护全球霸权地位、推行其全球战略的需要。

美国近年来战略重心日益聚焦亚太地区。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美国借机与日本等亚太盟友加强互动,渲染亚洲安全威胁,竭力推动北约“亚太化”。2022年,北约出台新的战略概念文件,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

韩国东亚研究所所长禹守根认为,近年来北约在亚太频刷“存在感”,背后最根本的动力就是要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及持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3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约总部出席北约特别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但美国的霸权利益不等于盟友的利益,美国将北约引入亚太的图谋也引起不少国家警惕。特兰康指出,如果将北约的重心从北大西洋转移到亚洲,显然是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敌人,但欧洲和美国在对华问题上的立场是不一样的,欧洲人认为中国是必须合作的伙伴,而不是敌人。

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恩·马哈茂迪也认为,尽管美国一直试图拉拢亚太地区国家,但很多国家并不希望成为大国争斗的棋子,“北约‘东进亚太’很难达成其所谓的结盟目标”。

威胁亚太地区稳定

回顾北约历史不难看出,冷战结束至今,北约的手伸向哪里,就会在哪里制造分裂和混乱:轰炸南联盟,以“反恐”名义发动阿富汗战争,入侵伊拉克,空袭利比亚……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1999年4月9日,在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小城楚皮亚附近的村庄里,42岁的薇拉·米哈洛维奇站在被炸毁的房子前失声痛哭。1999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打着“避免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公然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8天的持续轰炸,造成20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新华社记者黄文摄)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文章说,北约作为冷战及后冷战时期的最大军事集团,是当今世界冷战思维、零和博弈、军事集团化的推手,在欧洲、中东、北非、中亚等地区的动荡中都能看到北约的身影。

分析人士指出,北约至今仍沉迷于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划分“我们”和“他们”,人为地分裂世界,而若将这种思维带入亚太地区,恐将严重威胁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

禹守根说,在美国主导下,北约试图从大西洋继续延伸到太平洋,将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引入亚洲,不仅加大亚太地区安全风险,还可能打破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减缓甚至阻碍域内国家的发展,对此必须高度警惕。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表示,东盟国家对于北约插手亚洲一直保持警惕和担忧,认为这可能给亚太地区带来军事冲突和军备竞赛的风险,而且会迫使一些亚太国家背离其奉行的独立原则。

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马前卒”,日本与北约一唱一和,甘做北约介入亚太事务的跳板。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羽场久美子认为,应该让更多日本民众了解北约带来的威胁,阻止日本政府不断强化的军事路线。(参与记者:柳丝、唐霁、毛鹏飞、陆睿、宋宇、汪奥娜、郭丹)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在西安启动

2023-07-10 09:13

 

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陕西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7月9日在陕西西安启动。

启动仪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来自网信、文物、媒体领域的嘉宾们进行主题分享:用“一把手铲”和“一片甲骨”的故事讲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分享古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之美,坚定“我心归处是中华”的文化自信;探索以文化“两创”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形态的新表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绽放的传承发展力量。

启动仪式创新设置了“陕西时刻”,发布陕西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成果,启动“何以中国·走进陕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推介《中国考古》《古都对话》栏目等,并举行《新千里江山图·壮美陕西》展卷发布入藏仪式。

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新媒体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一系列网上主题宣传项目,用浸润着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激扬精神、凝聚力量。北京、山西、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等地网信办与文物部门跨界合作,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接力传播活动。

“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文物古迹司、考古司、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委网信委,人民网,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网信办和文物局、商业网站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陕西方面有关负责同志、主要商业网站平台、网民代表约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 激活中华文明新活力”主题分享会。(韦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