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151】
读物本·陇上诗书 57 至 60
作者:🌻玲妹妹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216
7
2
9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白居易写在冬日的两首诗,很温暖,很治愈,有一种相思不分男女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5-06 09:42:05
更新时间2024-05-06 11:05: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摘自网络,仅供练习使用,不作商用,如侵联删。

陇上诗书 57

白居易写在冬日的两首诗,很温暖,很治愈,有一种相思不分男女

1.

花甲之年的白居易,备受折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换做他人或许早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58岁时,他终于有了视若珍宝的儿子阿崔,可仅仅三岁出头就夭折了。想起第一个女儿金鸾也是这个年纪夭折,心头剜肉,让他痛不欲生。三个孩子,只有二女儿阿罗长大成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况是自己的至亲骨肉,怎能不悲伤?

紧接着,挚友元稹在武昌军节度使的任上离世。这个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比他小7岁的知己离世,意味着白居易头顶的天塌了下来。

他自己说:“门有医来往,庭无客送迎”,可见晚年的他身体非常不好,再加上儿子和好友的离世,他心如死灰。无奈之下,他做了些糊涂事,比如豢养家妓,这也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污点。

2.

66岁,他得了半身不遂,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却遣散了所有的家妓,就连最爱的马儿也解开缰绳,任其驰骋。他抛却一切,回归空门。几年放荡不羁的、甚至是疯狂的生活也渐渐趋于平静。他没有了年轻时的豪气,也没有了能让他动心伤神的事情。

如果硬要找出一两件,那就是刘禹锡和皇甫曙等几位好友了。

他自己说:“僧如满为空门友,平泉客韦楚为山水友,彭城刘梦得为诗友,安定皇甫朗之为酒友”

这些好友是晚年的白居易内心深处最大地牵挂。他们互为知己,彼此温暖。刘禹锡自不用多说,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皇甫曙何人也?

皇甫曙,字朗之,在家族兄弟排行第十,故也称皇甫十。而且,他的女儿还嫁给了白居易的亲侄子,且是白居易主婚,二人的关系很是亲近。

今天和朋友们分享的就是晚年白居易写给刘禹锡和皇甫曙的两首冬日诗,很温暖,很治愈,这世间有一种相思不分男女。

3.

冬夜对酒寄皇甫十

唐·白居易

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

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

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

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

霜杀中庭草,冰生后院池。首联就用了对句,很是工整,写景。寒霜杀了庭院中的小草,后院的池塘也结了厚厚一层冰。一“霜”一“冰”,一“杀”一“生”,说明这个冬夜异常寒冷,紧贴诗题中的“冬夜”二字。

有风空动树,无叶可辞枝。颔联继续写景。凛冽的北风吹个不停,那光秃秃的大树不停摇晃,而那枝头的树叶早就败落,已经没有叶子可落了。诗人用了一个“空”字,既点明了寒冬时节,树叶早就没有了,又似乎有些许嘲讽的意味,好像在说,北风你在吹什么啊?那树枝上早就没有了树叶,徒劳而已。

4.

十月苦长夜,百年强半时。颈联诗人开始抒情。十月的冬夜很是漫长,简直不堪忍受,岁月催人老,我已年过半百,时日无多。为何叫“苦长夜”呢?一是诗人自己身体的原因,还有就是上文说的亲友的相继离世给他带来的伤痛。

新开一瓶酒,那得不相思。尾联点明了怀人的主题,直抒胸臆。漫漫长夜,寒冷彻骨,新开了一瓶酒,热酒下肚,如果放在平时,足够暖人,可今日,酒已经备好了,可好朋友皇甫十却不在这里。

诗的前三联皆是冷、愁、苦的字词,读起来很是压抑,尾联则升华了主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有了逆转。

是啊,人老了,身子骨也不行了,又逢寒冷的冬夜,很是凄楚,可依旧忘不了老朋友。正是应了那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相思难忘,却不由自主地相思,苦的是无法见面,甜的是因为有你而倍感温暖。

5.

初冬早起寄梦得

唐·白居易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

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

起戴乌纱帽,行披白布裘。首联写的是作者“早起”的具体行动,紧贴诗题。一大早起床,先戴好官帽,再披上白布裘。诗人的形象也因“戴乌纱帽”和“披白布裘”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裹得严实,说明天气很冷,又贴合诗题中的“初冬”二字。

炉温先暖酒,手冷未梳头。继续写诗人的具体行动。生好火炉,先温一杯酒,手太冷,就暂时不梳头发了。和首联一样,颔联也写得很自然,生活气息浓厚。生炉温酒,给这个寒冷的早晨带来暖意。不梳头,则显示出诗人不拘小节,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首联和颔联刻画了人物,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这就无形中拉近了诗人和读者的距离。通过朴素的画面,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千年前的白居易某个冬日早晨的生活起居,原来他离我们如此之近。

6.

早起烟霜白,初寒鸟雀愁。颈联写景。推开屋门,烟霜遍布,白茫茫一片,天开始冷了,就连那枝头的鸟雀也发愁该怎么度过这个冬天。“烟霜白”是诗人之所见,除了冬天固有的色彩以外,还委婉地体现了冬日的萧瑟和寒冷。“鸟雀愁”,是视觉和听觉双重效果,通过动物的心理活动,更进一步刻画出冬日的寒冷。

前三联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尾联好友刘禹锡出现而蓄势。

诗成遣谁和,还是寄苏州。诗写好了,该寄给谁来相和呢?还是寄给身在苏州的刘禹锡吧。初看,就是为了给刘禹锡写一首诗,好用来相互酬唱,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这个举动既满足了相和的需求,又安慰了被贬的刘禹锡,还慰藉了诗人自己,一举三得。

虽然刘禹锡身在苏州,和诗人相隔千里,可因为这个暖心人的存在,他们在精神上可以互相安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刘梦得让白乐天的情感有了寄托和归宿。

友谊的火苗可以治愈寒冷,再冷的冬日,因为知己也会变得温暖惬意。

陇上诗书 58

首宋词,写尽了不能回家的悲痛,今年过年你回家吗?

7.

马上过年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了,回到这个最初的起点,好让漂泊的灵魂有个归宿,为明年的扬帆起航积蓄力量。

然而,总有人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回家过年。于是,思乡就盘旋在脑海中,不断侵蚀着游子孤独的灵魂。

诗佛王维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于是,梅花这个经典的诗词意象便和思乡紧紧相联,也诞生了很多经典诗词。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唐人储嗣宗行走在山路上,看到梅花开放,思念起了遥远的故乡。

8.

南宋宗室子赵长卿,客居他乡,忽见一枝寒梅,于是引出了无尽的乡愁,写尽了无法回家的悲痛。

阮郎归·客中见梅

南宋·赵长卿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

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

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赵长卿,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两宋交替之时。宋廷南渡后,他住在江西南丰。虽说是皇室后裔,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物质上的回报。相反,他一生贫寒,性情孤傲,看不惯皇家子弟的作风,醉心于山水之间。

《全宋词》录存其词339首,位居有宋一朝第五。《四库全书》说:“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咏,颇得淡远萧疏之致。”

9.

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

诗题中的“客中”二字,当是词人南渡后,无法回到中原之感,别人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不回家乡,赵长卿却是因家仇国恨而无法回到中原故土。

常年漂泊在外,这几年,足迹踏遍了五湖四海、天涯海角。那归家的好梦,总是迟到,回家的路也变得遥遥无期。偏偏又看到了星月的清晖浸透了纱窗,一枝梅花疏影横斜,无形中增加了乡愁。

赊:遥远的意思。

无端:没有理由的。

前两句写的是漂泊时间之久。

“年年”二字,最为悲痛,漂泊多年,凄凉悲苦之情可谓是力透纸背。“遍天涯”,道尽空间之辽远。这就从时空两个方面径言和故土的隔绝。羁旅之愁很是深重,

一个“赊”字,说明归梦化为了泡影,更平添了许多愁思、无奈、甚至是心酸。词人心心念的中原故土,他注定是回不去了。

接下来两句写的是梅花的“孤标”,又何尝不是词人自己的品性呢?

一笔便写出了梅花的“清绝,十分绝,孤标难细说”的神理,妙不可言。一枝梅花引出了无尽的乡愁,正如上文说的,王维的“梅花诗”问世以后,它就紧紧和思乡联系在了一起。一枝疏影,既让原本就有的愁绪更加浓厚,也映衬出词人之高洁的品性。

10.

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

年年天涯,梦迟路赊,即使没有愁断肠,也定然两鬓斑白,华发早生。近来,身体愈发消瘦了。远处传来了画角声,一曲《小梅花》,让人忧伤不已。寒夜漫漫,思乡无穷已。

前两句写的是诗人之状态。诗人的现状是愁、老、瘦。为何老?为何瘦?皆因无穷尽的思乡之苦。可见,词人这个冬日过得很是煎熬。这是从侧面写思乡。

一曲《小梅花》,既和上阕的“一枝寒影斜”呼应,又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词人将是彻夜难眠。

夜长人忆家”,这一句最是深情,全篇之感触皆汇于此。何止独此今夜啊?多年以来,词人何曾安枕过?以“家”作结,意味深长,也是全词情感的终极指向。

年关将至,思乡更浓。惟愿大家尽早踏上归途,阖家团圆。

用赵长卿的一句“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结束今日之分享。

陇上诗书 59

唐朝最遗憾的一枝梅,写尽了漂泊之苦,有一种人生叫作生不逢时

11.

唐朝的幕府,最早始于李世民还未登基当秦王的时候。为了平定天下,他招揽天下人才为其所用,大名鼎鼎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他的幕僚。所以后来的读书人,都有一颗入幕之心。

唐朝的诗人以入幕府就职为荣。要说这其中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为追名逐利找一个强大的靠山。

能开幕府的都是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若能得到这些人赏识,自然好处很多。白居易说:“大夫公卿者十之八九为幕僚出身”,一句话就道破了其中真谛。

担任幕僚的好处是“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要名有名,要利有利,甚至还会有人人羡慕的权利。

我们熟悉的诗人里面,有入幕经历的很多。

盛唐,诗仙李白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诗圣杜甫入了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的幕府,高适也曾在哥舒翰的幕府效力,那怕是科举第二名的岑参,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第二次出塞也是在杜鸿渐的安西都护府任职。

中晚唐,韩愈、杜牧、孟郊、马戴、李商隐等都有幕府任职的经历。这其中,最苦逼的当属李商隐了,大诗人里面再也找不出第二个长期在幕府任职的诗人了。

12.

有多长呢?李商隐24岁进士及第,45岁过世,中间21年时光,他在秘书省和弘农尉的岗位上满打满算不过两个年头,再刨去三年的守孝期和人生最后一两年的闲居期,近15年的光阴。这还不算他24岁以前在令狐楚幕府工作的经历。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走南闯北。先后在桂林郑亚幕府,徐州卢弘正幕府,西川柳仲郢(读yǐng)幕府任职,可谓是漂泊半生。

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今天的诗文做铺垫,了解了这些信息,也就能更准确的理解今天的诗文。

唐朝最遗憾的一枝梅花出自李商隐笔下,写尽了漂泊之苦,有一种人生叫作生不逢时。

忆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这首五绝是李商隐在西川柳仲郢幕府工作后期所作。

13.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一年又一年,我被牢牢地盯在了天涯,无法脱身,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万物芳华让人很难割舍。

定定:唐朝的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牢牢地。

物华:春天的景物。

依依:指的是诗人对这春日的景物很是欣喜,流连忘返。

诗题是“忆梅”,但是诗人起句并没有写梅花,而是交代了自己的处境,长期滞留他乡,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一个“天涯”不仅说距离之远,更是心灵上没有归宿感。

李商隐彼时任职梓州幕府,梓州是今四川绵阳周边,离长安城最大的障碍是秦岭,对于古人来说,这个距离也是相当远了。

14.

李商隐来四川任职,虽然柳中郢对他格外照顾,甚至在他调离四川回京任职,更是给李商隐安排好了品级低但待遇优厚的盐铁推官一职。

可对李商隐来说,这毕竟是他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再加上妻子王宴媄的过世,这个中酸楚,自是不好受,无聊苦闷可想而知。

在这般凄苦的状态下,诗人走出了大门,来到了百花竞放的室外,试图寻求些许慰藉。于是很自然就有了第二句“依依向物华”。

感情色彩由第一句的苦闷、厌烦、甚至是悲哀转到了“依依”。这美丽的、生机勃勃的春色让诗人孤寂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心中顿生柔情。

表面来看,在情感上,这两句似乎是截然不同的,可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定定住天涯”的凄苦,所以才有了“依依向物华”的柔情,两句在情感是互通的。

15.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最让人遗憾的是那在寒冬绽放的梅花,它总是不合时宜的在寒冬开放,待到春花烂漫时,却早已不见了踪影,以至于被人们认为是去年的旧花。

如果说前面两句的感情色彩变化还算平稳,那么最后两句则是突然来个大逆转,转折更大。

诗人沉浸在“物华”的柔情下,想到了梅花。梅花,本是报春之使者,它先春而开,却在百花齐放时零落成泥,不复存在,很是让人遗憾。

这里有两层转折:其一是因为“向物华”而“忆梅”(这也和诗题紧紧贴合);其二是由“忆梅”进而到“最堪恨”之“恨梅”。

李商隐恨的是梅花吗?当然不是,只不过因梅而想到了自己漂泊孤苦的人生。

16.

他童年孤苦,少年聪慧过人,以文著称,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但依旧没有好的官职,紧接着就是曲折艰难的人生,到他入川,可谓是心灰意冷,形如枯木了。他没有享受过春日的温暖,梅花不也是这样吗?

正是因为梅的这种不合时宜的开谢,所以世人的意识里常常认为它是去年的花。这正是李商隐自己夹缝人生的真实写照。到这里,诗也就结束了,留给读者的是不言而神伤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起于低落,承于欢喜,结于遗憾,短短二十个字就包含了三次大的情绪波动,李商隐的诗文功底可见是多么深厚。

想来,李商隐最不愿意在人间走这么一遭,有一种人生叫作生不逢时。

陇上诗书 60

腊月:杜甫发了年终奖,感念皇帝的恩泽写了一首“马屁”诗,很是轻快

17.

光阴似箭,一转眼就进入腊月了。公元757年腊月的一天,诗圣杜甫在长安。此前,他去投奔唐肃宗李亨,“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的耿耿衷心让肃宗很是感动。

据《平江县志》记载:“襄阳杜甫,尔之才德,朕深知之,今特命为宣议郎、行在左拾遗。”左拾遗,八品下的谏官,虽说品级很低,但离皇帝很近,是近臣。

到了腊月,回到京城的杜甫收到了皇帝发的年终奖,这对他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所以,他心情大好,开怀畅饮,写下了这首少有的轻快之作——《腊日》。虽说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对多灾多难的诗圣杜甫来说,确实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通常指的是腊八节这天,但是唐朝的腊八节并不喝腊八粥,喝腊八粥的习俗直到宋朝才有,大诗人陆游笔下就有“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唐朝,腊月最重要的习俗就是祭祀。

18.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日,往年这天的天气,还很寒冷,距离温暖的日子还很遥远,今年的腊日,冰雪消融,很是温暖。

诗的首联就交代了天气,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暖冬。诗人将今年腊日的天气和往年做了一个对比。

表面来看是描写天气,可了解诗圣杜甫经历以后就会发现,这里的“暖”和“冻全消”并不仅仅指的是天气,还有诗人“寒极而春”的那种人生境遇。

为了取得功名,他在长安漂泊十年之久,奸相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让他和其他读书人彻底无缘科举。过的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悲辛日子。

安史之乱后,九死一生投奔肃宗,受到皇帝称赞,还有了左拾遗的官职,怎能不觉得温暖呢?

19.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山野间,积雪消融,嫩绿的忘忧草苏生,露出了头,春光乍泄,轻盈的柳枝随风飘动,春天的到来已经不远了。

侵凌:欺负、欺凌、消失的意思。

颔联紧承首联的“冻全消”,继续描写腊日之景色。

采用的是倒装手法,正常的语序当是“雪色侵凌还萱草,春光漏泄有柳条”。这样写的好处就是为了突出“寒极而春”这样的境遇,隐隐透露出告别霉运、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萱草,又名忘忧草;杨柳,本就有报春的含义。可见忧已远去,接下来的日子定将春光明媚。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诗的前两联写景的同时,也隐含着诗人“雨过天晴”的心理状态,无一字不寄托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前途一片光明。

20.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尽情纵酒,心中谋划着,在这良辰美景之时,一醉方休,在紫宸殿,晚宴刚刚散去,就回到了家。

紫宸朝:紫宸殿,天子的居所。

皇帝在腊日这天宴饮群臣,诗人也在其中,此情此景,豪饮一场,心情很是愉悦。

颈联是全诗的难点所在:诗人把饮酒说成了“纵酒”,纵酒也就算了,还要达到“醉”的状态,且这些都是诗人的“欲谋”。可见,诗人是想将这种欢乐发挥到极致,且心理很是兴奋。

到这里就会发现,诗人兴奋的原因是什么并不知道,于是,接下来的尾联就道明了原因。

21.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皇帝召部分近臣进入内殿,赏赐口脂、面药,我非常感恩陛下的恩泽,那些盛放赐品的盘子,都是翠管银罂,仿佛是天上神仙用的器物。

尾联的难点就在于“口脂”和“面药”的含义上。唐朝,不但女性讲究妆容,男性也很注重自己的仪表。

长安城的腊月,西北风盛行,寒冷干燥,嘴唇容易起皮,脸也极易皴裂。所以,这里的“口脂”和“面药”就是类似的护肤品。除了这两样,还会有澡豆、红雪、紫雪等物,用来洗澡、擦脸、清热。

刘禹锡在谢表中说:“赐臣及将士腊日口脂、香药、红雪等”。可见,皇帝的恩泽不仅仅局限在近臣,还有三军。

22.

当然,“翠管银罂”也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恩泽,也很恰当。

整首诗读起来似乎不太顺畅,感觉有点“乱”,其实,诗人在这里采用的是倒装语序。

先有上朝赏赐这个因,这才有了下朝回家见景的果。将良辰美景放在前面,读者品读时就在心理上有了一探究竟的意愿,到最后发现原来如此,恍然大悟,定会眉开眼笑。这在诗词中叫“逆笔”手法。

诗题叫腊日,实际上可以看做是诗圣写给唐肃宗的赞歌,希望在肃宗的治理下,国运昌盛,人民安康。同时,诗人自己也渴望大展拳脚,实现心中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

—君安—

敬请期待 陇上诗书 61-64

看到就是缘分,喜欢这个本子的小伙伴们记得点赞+收藏+评论哦,谢谢大家

夜听音乐电台本系列:

能量朗读系列:293341,983211

能量阅读系列:

小说系列:

格非《江南》三部曲 人面桃花六指一、二    483655

格非《江南》三部曲 人面桃花六指三、四    779047

陇上诗书:

(1至4)182101

(5至8)431717

(9至12)293085

纪录片:

无人荒野【亚马逊】346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