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057】
读物本·陇上诗书69至72
作者:🌻玲妹妹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928
7
5
1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他是大唐灭亡的见证者,一首梅花诗写尽乡愁,最苦是有家不能回 一首宋诗,道尽了世事沧桑,写出了友谊的真谛,温润了时光 渔人披得一蓑归:我的冷,你不懂 两首最美除夕古诗:愿新年,胜旧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5-07 11:49:52
更新时间2024-05-07 18:09:5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摘自网络,仅供练习使用,不作商用,如侵联删。

陇上诗书 69

他是大唐灭亡的见证者,一首梅花诗写尽乡愁,最苦是有家不能回

1.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句,但很多人却不知道“一枝红杏出墙来”并不是叶绍翁的原创。

早在唐末,诗人吴融就有“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的诗句。杏花是春的精灵,代表着希望和生机,而行人却身处漂泊和忧虑之中,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善用对比是吴融诗歌最显著的特征。

诗人吴融,生于850年,卒于903年,字子华,浙江绍兴人。他所处的时代是混乱的、矛盾的、黑暗的、腐朽的,他过世后三年,疲惫不堪的大唐帝国也亡了,所以说他是大唐帝国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

他饱读诗书,渴望建功立业。16岁开始参加科举,直到40岁才进士及第。整整考了24年,科举之路非常艰辛。这并不代表他没有能力,而是那个腐朽的时代造成的。

他的仕途也不顺遂,先是入川平乱,无功而返。回朝后任御史,却被小人弹劾,旋即被贬湖北。后被召回京城,先后任礼部郎中、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朱全忠犯上作乱时,为了活命他逃到了河南灵宝。903年他收到了回朝的圣旨,卒于归京的路上。

著名诗人释贯休、皮日休、陆龟蒙、方干、韩偓等是他的好友。

他笔下有一首梅花诗,写尽漂泊和心酸之苦,人生最苦莫过于有家不能回。

旅馆梅花

唐·吴融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3.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世间的花儿,若论清雅芬芳,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寒梅了。最可爱的是能够在颠沛的驿路上,在旅馆里观赏清丽的梅花。

首句是诗人用岁月在肯定梅花,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笃定。从“无以敌”三字可知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次句写眼前景,诗人客居旅馆,目睹了梅花绽放。“可爱”一词表达欣喜之情,漂泊的旅途中居然能看到心爱的梅花,也暗含荣幸之意。

旋即诗人连用“他乡”和“独看”,除了紧扣诗题中的“旅馆”一词以外,还因为这些字词的存在,感受到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寂寞和无奈。

​读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陆游的那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他乡的梅花固然清香,看到它心情也很“可爱”,可毕竟是在异乡,少了家乡梅花的那种味道。

于是,诗人回忆起了家乡的梅花。

4.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因此我想起了家乡的梅林,想必此时它们也在静静地绽放,只是我身不由己,好几年没有回家了,辜负了雪中梅花的等待。

“可爱”的背后原来是多年的漂泊之苦,读后很是心疼。诗人40岁以前留存的资料不多,想来他和晚唐其他诗人一样,为了生存吃尽了苦头。

千里之遥的故乡,溪水潺潺,寒梅绽放,梅溪相映成趣,这是“旅馆”没有的,这正是故乡梅花特有的美。

由尾句中的“几年”可知,诗人已经多年不曾回家。“辜负”一词,既深情,又心酸。梅花在大雪中独自开放,它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归家的诗人。

诗很简单,诗意也一目了然,是一首难得的好诗。由他乡的梅花想到故乡的梅花,既写出了漂泊、无奈之苦,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梅花代指乡愁,非常感人。

陇上诗书 70

一首宋诗,道尽了世事沧桑,写出了友谊的真谛,温润了时光

5.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这是一首苏格兰民歌,它广泛流传于全世界。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真挚的友谊。

是啊,人生就是如此,在所有的感情当中,友情是最为可贵的。毕竟亲情与生俱来;爱情,只要好好努力,自然也会有。

在似箭的光阴中,若有三五知己,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也是历久弥坚的人生财富,当善待、当珍惜。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珍贵的友情:有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刎颈之交,有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等等。

6.

今天分享的这首《寄黄几复》,是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名作,他们二人之间的友谊也堪称一段佳话。

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黄几复是江西南昌人,二人在参加科考的途中相识,一见如故,彼此认为对方都是自己的知己好友,在以后的人生旅途当中,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无论天涯海角,书信从未断绝,彼此之间互相牵挂,互相勉励,这种友情就如同一坛老酒,越久越醇。

黄庭坚在山东德州工作时,好朋友黄几复在广东四会。两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远,但友情并没有因距离而疏远。黄庭坚给远方的好友黄几复寄了一封信。

信中有一首诗,诗有一段题跋:“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故一称北海,一称南海。”这首诗包含了太多的感情:有牵挂、有慰问、有思念、也有宽慰。

7.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诗文大意为:

我在北方海滨,而你在千里之外的南方海滨,想要传书给你,可捎信的大雁却飞不过衡阳。

你我曾经在春风里,一起观赏桃李花开,共饮美酒,那时候的时光多好啊!如今,人在江湖,落魄不堪,你我阔别已经十年之久了,我常常对着孤灯独坐,思念着远方的你。

我知道你为人清正廉洁,家里条件依然艰苦,只有四堵空墙,古代有三折肱而成良医的说法,但我却不希望你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经白了吧,就算身处满是瘴气的山溪,面对着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你也定会手不释卷。

8.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诗一开头就直抒胸臆,点明了二人所处的位置: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广东。这就和题跋里说的一样,两人之间的距离天南海北。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人才有了写信的行动,想让大雁帮忙传信,可大雁却拒绝了。

这里诗人用了一个传说。相传,湖南衡阳有个地方叫回雁峰,每年的秋天,大雁南飞,到这个地方就不再往南飞了。

这个传说在古诗词当中非常常见。王勃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名句;范仲淹有“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情思。

这就是一个传说,诗人借助这个传说表达了对好友黄几复无尽的思念。诗人将书信寄托的情感和大雁传书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大雁就如同邮差一样,带着朋友的思念,遨游天际。

9.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颔联诗人先是回忆了往日二人欢聚的美好场景,紧接着诗人写了分别后的思念。

“一杯酒”这三个字用的非常好,昔日所有的美好都在其中,这杯酒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在里面:有惬意、有欢快、有畅饮、更有期待重逢。

“一杯酒”饱含深情,二人之间这种珍贵的友情跃然纸上。鲜艳的“桃李”,和煦的“春风”,惺惺相惜的两人开怀畅饮,对酒当歌,这是非常愉快的一件事。

诗到这里描写的都是欢快的场面,可诗人突然笔锋一转,说了“江湖十年夜雨灯”的凄凉和苦楚。这是诗人此时此刻真实的内心状态,这种情感非常复杂,片刻之前诗人还沉浸在二人聚首的欢快场面中,可眼下却是漂泊“江湖”的“十年”苦楚和心酸。

10.

诗人和朋友的相聚只是在桃李芬芳之时,而分别却达到了“十年”之久。短暂的相遇后,离别的艰辛和痛苦才是二人的常态。

每当夜雨来临,只能和孤灯为伴,在“江湖”听“夜雨”,倍受思念的煎熬,心情往往很难平复,这其中的孤独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句诗对比非常强烈,一边是相聚的欢乐,另一边是离别的凄苦,诗人从时间、地点、景物、情感的强烈对比中表现出来,回味无穷。简单的意象却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11.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gōng

这里是化用了司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左传》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典故。

“家居徒四壁立”很好理解,是说朋友黄几复的家中除了空有四堵墙以外,再无他物。这就从侧面描写出黄几复虽为官一方,却是一位非常清廉的官员。他甘守清贫,是一位有着高尚的品德和操守的人。

“三折肱,知为良医”这个典故是说:如果一个人三次跌断过胳膊,就可以判定他会是一个好的医生。引申开来是说这个人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就是我们日常说的“久病成医”。

这里说黄几复擅长“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说他才华超群,善于治国理政,可现实却是他没有得到重用,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

节俭的生活和超群的才华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仅仅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黄几复的赞许之情,也说明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正是这种平淡,才造就了他们深刻的友谊,这种友谊是经得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的。

12.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两句是想象朋友黄几复此时的生活状态。毕竟诗人和朋友已经十年没有见面了,只能通过朋友的性格和为人来想象他的生活。

诗人认为朋友黄几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即使他身处充满瘴气的山溪之间,即使整日面对的是攀援青藤哀鸣的猿猴这样的环境,白发苍苍的你,还是孜孜不倦的读书。

只有相互了解深刻的朋友才可以写出这样的诗句,这其中也包含了诗人对朋友爱学习的肯定和欣赏。

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几复身处的环境是多么恶劣。诗人用了“头已白”、“猿哭”、“瘴溪藤”这些凄冷的意象,诗人的整个想象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凄凉的氛围。这是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和牵挂,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忧虑。

13.

诗的前半部分追忆往昔,又反观现实。后半部分夸赞黄几复才华横溢、乐守清贫、好读书的品行和才能。字里行间都是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的首联和颔联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诗的颈联和尾联由个人的这种情感描写,转入到对整个人生的思考。这种跨度非常大,和一般的送别诗、酬答诗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或许,当朋友黄几复收到千里以外的来信时,他会为有黄庭坚这样的好友、知己而感动,泪流雨下。或许,他会说:你我二人虽隔着千山万水,可你我之间的友情依然如此坚固,你说我品行好,你又何尝不是呢?你我之间的友谊不在乎距离的遥远,始终如一。

人海茫茫,能遇到这样的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愿你历经千辛万苦,遥远的地方依然有一位黄庭坚的这样的知己好友时刻牵挂着你。

陇上诗书 71

渔人披得一蓑归:我的冷,你不懂

14.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1074年苏轼任密州知州,到任时恰逢大雪,有感而作《谢人见和前篇两首》,上面两句诗就摘自其中。

后面一句和才女谢道韫有关,写雪之密。前面一句却鲜为人知,这就和今天的主人公晚唐文坛巨擘郑谷有关。

郑谷,今江西宜春人。公元851年郑谷在长安出生,父亲是京官,童年的郑谷衣食无忧。7岁时,父亲被贬永州,一家人被迫南下。在永州,他们和当时文坛大拿司空图住在一个院子。郑谷“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司空图夸赞他“当为一代风骚主”。

在永州,郑谷度过了他的整个青春。曾在荆门短暂隐居,安心读书,后以乡贡第一的好成绩进京赶考,因没有靠山而落第。在长安一待就是十年,这十年他数次参加科举,一无所获。

公元880年,私盐贩子黄巢攻破长安,他发誓要“踏尽天街公卿骨”。为了活命,郑谷开启了他长达13年的漂泊生涯。

15.

唐僖宗跑到了四川,这是郑谷第一次入川。他心境倒也尚可,说:“大不了和蜀中才女卓文君一样沽酒、和李白未出川时一样闭门读书”。

纵使郑谷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可他依旧没有躲开蜀中的暴乱。等到暴乱平定回到京城已经过去了整整六个年头。

在京城不到一年的时间,由于皇权衰微、宦官专政,平定黄巢叛乱的李克用再次威逼京师,皇帝出逃,这是郑谷第二次入川。但这次,他彻底奔溃了,说:“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入川后,郑谷四处飘零,衣食皆没有着落,于是他想着沿长江而下回到少年时期隐居之地荆门,可又逢荆南大乱,等回到旧居已是三年后的春天。唐僖宗在汉中举行春试,郑谷匆匆西行赶考,没想到居然高中。此时他已经37岁,也是他漂泊多年唯一的一件喜事。

进士及第后,他第三次入川,打算将家眷接到长安。可身逢乱世,蜀中也不是安定之地,战乱复起,他又没有官职,只能跑到江南寻找机会,依然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他又回到长安,打算拜访主考官,看看能不能有所获,赶巧柳玭被贬泸州,他被迫第四次入川。

16.

就这样来回奔波了几年,公元894年,郑谷终于被任命为鄠县县尉。这离他进士及第已经过去了整整七个年头。后迁右拾遗,都官郎中等职,后人称郑都官就是这个缘由。

47岁那年,李茂贞起兵攻入长安,唐昭宗逃到了华州,郑谷在此地整理了他的诗文,命名为《云台编》。

好不容易离开华州回到了长安,没过几年太平日子,朱全忠(也就是朱温)来了,只能再次出逃。一年后,回到长安城的郑谷心情低落,写下了: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时过境迁,往事悠悠,徒增哀叹,一事无成。

一生奔波,郑谷早已疲惫不堪。公元903年,郑谷辞职回到了江西宜春老家,办读书堂,恩及乡邻。公元910年,郑谷去世。一代风骚主,也没能延续唐朝的繁盛,唐人最后一丝气息也因他的离世而消失殆尽了。

郑谷,或许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来自晚唐诗僧齐“一字师”的故事和他的那首《鹧鸪》诗,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17.

相传,这幅图就是为下面这首七绝而作,诗成,风靡一时,人人争唱。

图中的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左手持钓杆,右手紧缩,一无所获,眉毛囧成八字,上眼皮下垂,很是失望,很是困窘。

雪中偶题

唐·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文章开头东坡先生的诗句,指的就是这首诗。东坡先生对郑谷的这首诗又爱又恨。

说恨,他评价说是村里的老学究所作,不像专业诗人的手笔,用词太土,没有柳宗元《江雪》的格局大。但他却又承认诗确实很是生动。

18.

诗文大意为:

大雪纷飞,乱飘进僧房,融化在茶炉口,使得茶烟无法蒸腾;密洒在酒楼里,消解了酒醉的客人的酒力。

只剩下那滚滚江水奔腾不息,大地一片白茫茫,只见一个渔翁身披蓑衣缓缓归来,正可入画。

有风才会有“乱飘”的效果,雪大雪骤才会有“密洒”一说,观察很是细致。

正是因为雪的存在,才有了僧房里的“茶烟湿”和“酒力微”,是因果关系。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是静景,静的让人心里害怕,而郑谷这首则静中有动,稍显轻松。

全诗无一雪字,却已经能感受到大雪纷飞时的那种场景。

全诗最精彩的就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里的渔翁,又何尝不是诗人郑谷自己呢?

陇上诗书 72

两首最美除夕古诗:愿新年,胜旧年!

19.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北朝·徐君倩 

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徐君倩,南北朝时期人,今山东临沂人。他好声色,侍妾数十人。

这首《共内人夜坐守岁》是最早描写除夕守岁这一习俗的诗歌。内人,就是指诗人的妻子。

“欢笑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除夕这个美好的夜晚,夫妻共坐,欢声笑语不断,即使这样也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于是,不停的推杯换盏,微醺下喜悦之情达到了高潮。

他们二人说了些什么?我们无从得知。除夕良夜,知心人在侧,又有美酒相伴,好不温馨!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喝着用桃子酿的美酒,吃着用杨梅包的粽子。

20.

桃子是福寿的象征;杨梅在诗词中又是爱情的象征。诗人和妻子品尝桃子酒和杨梅馅的粽子,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寄寓着深深的祝福。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夜深了,寒风吹开帘幕,进入帐内,蜡烛和火炉里的炭也烧成了灰烬。

冬日最后一缕寒风即将散去,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不要疑惑为何要打扮得如此庄重,为的就是迎接新的一年。

精心打扮、仪式十足,足见对新年是多么重视!凛冬将尽,接下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由诗可知,除夕守岁这一习俗早在南北朝就有了,诗中的场景千年后依然常见,全诗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洋溢着温馨和美好。

21.

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世人皆知三国的曹子建七步成诗,唐朝的史青五步即完成一首出众的五言律诗却鲜为人知。这首诗还有一个诗题叫《应诏赋得除夜》,可见是一首应制诗。

诗人史青,《全唐诗》只留存这一首诗,他少年即以文著称乡里,因为这首诗,玄宗皇帝当即授予他左监内将军之职,风光无限。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今年将在今天晚上结束,明年已在明天走来。站在一年的尾巴上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经年忧喜,终归,都要翻篇。新年的脚步轻盈而矫健,踏着月光而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起点。

22.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寒冷将在今夜逐渐消散,春的气息将在黎明来到世间。除夕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意味着气温回暖。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时刻:期待着寒冷结束,期待着春回大地,更期待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和机遇。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气候和景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容颜不知不觉中有了改变。似乎阳光明媚了许多,也似乎风柔和了一些,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变化。除夕佳节,欢声笑语不断,容颜看起来也年轻了许多。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风物的变化不容易察觉,然而,后花园中的梅花已经开放。人们都忙着庆祝佳节,没有留意到春回大地,但花园中的梅花已经傲立枝头。岁月就是这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

—君安—

敬请期待 陇上诗书73-76

看到就是缘分,喜欢这个本子的小伙伴们记得点赞+收藏+评论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