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131】
读物本·【大师的童年】5胡适 母亲教会我做人
作者:蓝山☕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3574
10
8
17
3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节选自《大师的童年——讲述老舍、梅兰芳、齐白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通过对梅兰芳等大师们的童年故事的再现,大师们或幸福或悲情的童年环境,使得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秘诀。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1-11 06:55:34
更新时间2024-11-11 06:55:2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胡适:母亲教会我做人

1

胡适(1891—1962年),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等职。

 如果不是胡适,或许我们现今还在使用艰深的文言文。1917年,年仅25岁的留美博士生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最年轻的领袖之一。

 

2

当大家都还在束手束脚学写白话文时,胡适又先走一步,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受到热烈追捧,不过数月,销售一空。

作为思想自由的学者,胡适曾被国人捧至云霄;因为随蒋赴台湾,也一度被踩到脚底。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湾去世,留下遗言:“我挨了四十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这就是胡适,一个一生都在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学者。时间过了近半个世纪,让我们重新回头来看看,他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成长历程?

 

3

父亲的遗嘱

胡适的祖上,大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家的茶行生意,由高祖辈开始,到胡适这一代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不过胡适的父亲胡传,倒是家族中少有的读书人,相传是胡家百多年来出的第二个秀才。1891年12月,胡适在上海出生时,胡传刚由江苏调任淞沪厘卡总巡。两个月后,又被派往台湾任职。在台东直隶州知州任上,因备战中日甲午海战,军务繁忙,胡传脚气病发作,不治身亡。此时胡适仅三岁零八个月。

 

 4

胡适与父亲共同生活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短短的几年光阴,却给他的人生带来了重要影响。胡适的父母属于典型的老夫少妻,她的母亲冯顺弟,是个朴实纯朴的农家女孩,嫁到胡家时还不到17岁,比丈夫胡传小了整整30岁。俩人尽管岁数差了一辈,但感情十分融洽,胡传在百忙之中,常常用毛笔在红纸上写几个大字,教冯顺弟读写。胡适出生后,很受父母宠爱,不满3岁时,便跟着父母一块读书识字。有时父亲太忙,便先教会了母亲,然后由母亲担任助理教师,教胡适认读。一年后,他们因战事离开台湾时,母亲认得了近千字,胡适也认了七百多字。

 

5

父亲在临死之前两个多月,给胡适母亲写了一张遗嘱,上面只有几句话:“穈儿(胡适小名)天资颇聪明,应该令他读书!”这寥寥十几字的遗嘱,既是对母亲的叮咛和嘱托,也满含了父亲对胡适的期望。

 除了遗嘱,父亲还留给胡适两部自己编写的书。一部是四言韵文《学为人诗》,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第二部书名叫《原学》,是一部略述哲理的书。这两部书也是胡适念私塾时的教科书。因为是父亲亲笔书写的,多年后,胡适都一直保存在身边。

 

 6

老师的特别关照

带着父亲沉甸甸的嘱托,回到安徽绩溪老家后,母亲立即将胡适送进当地私塾,当时他还不满4岁,由于个头太小,上课时,先得由老师将他抱到一只高凳子上面,讲完课,再把他抱下来。因为之前跟着父亲学过几百个汉字,胡适学起来总比别的同学快。不久之后,还当起了小先生,同学有不认得的生字时,经常私下找胡适教他们读。

 当时,私塾老师对胡适是特别偏爱的。给别的学生讲课时,只是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细讲书中的内容;而对胡适讲课,则大不一样,不仅详解每篇文章主题思想,甚至连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细细讲解。

7

老师冷热悬殊的教学方法,导致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背死书的学生因为不理解书中内容,自然觉得毫无生趣,因此常常逃学,老师生气,便打他们,打得越厉害,他们越觉得无趣,就越不想上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胡适因为读懂了书中内容,便越来越有兴趣读,老师喜欢,同学羡慕,书也就越读越好。成名后的胡适深有感慨地说:“念古文而不讲解,等于念‘揭谛揭谛,波罗揭谛’,全无用处!”

 

8

私塾老师关照胡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天资聪颖,而是由于他母亲每年交给老师的学费,要比别的学生多得多。别的家长每年只送两块银元,胡适母亲第一年就送6块,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元。

一对小说迷

9岁的一天,胡适在四叔家玩耍时,偶然翻到一本残破的《水浒传》,他觉得书中的故事很有意思,便靠着墙角读起来,看完后,他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本书仅剩下中间几篇故事,前面发生了什么,后面的结局是怎样,他都不知道,但又总被书中的情节牵挂着。

 

9

为解开疑问,他四处找人借这本书,结果,《水浒传》没借到,倒借来一部《三国演义》,也被他看完了。这时他发现,这些小说中讲述的内容有趣极了,比起枯燥的经文,简直要强一百倍。尝到阅读小说甜头后,他便到处借小说看。五叔、三姐夫、大哥、大嫂支持胡适这个爱好,杂七杂八给他买了不少小说,逐步扩大了他的阅读范围,“从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五虎平西等一类最无意义的小说,到红楼梦、儒林外史一类的第一流作品”,包括弹词、传奇以及笔记小说,只要能到手的,他无所不读。

 

 1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因为都爱读书,少年胡适和胡堇人成了最要好的朋友。胡堇人比胡适大几岁,天才很高,也肯用功,读书比胡适多,家中也颇有藏书,他看过的小说常借给胡适看,胡适借到的小说也常借给他看。他们两人各有一个小手折,把看过的小说都记在上面,时时交换比较,看谁看的书多。胡适记得在离开家乡时,他的折子上好像已有了三十多部小说了。

 从这些小说中,胡适不但潜移默化受到了白话散文的训练,为他日后提倡白话文运动打下了基础;而且讲故事的本领也一天天增强。他常常被本家姊妹们隆重地邀请过去,她们听胡适说完故事,总去泡炒米,或做蛋炒饭来犒赏胡适。

 

 11

一切皆是母亲赐予

在家乡九年的私塾生活中,除了给胡适单开小灶的私塾先生,以及通过各种渠道读到的小说外,对胡适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母亲。胡适曾经给他的美国女朋友韦莲司写信说:“我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母亲,我的一切都是她所赐予的。”

23岁时,胡适的母亲就做了寡妇。母亲带着胡适,和胡适的大哥、二哥一大家住在一个院内,大哥是父亲第一个老婆所生,比胡适母亲还大两岁,二哥也仅比她小四岁。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作为一个年轻的后母后婆,处境之难可想而知,胡适母亲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12

有时胡适大嫂、二嫂生气时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对着母亲指桑骂槐,母亲只装做不听见,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里大嫂家去坐一会,她从不和胡适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但对于胡适的教育,母亲绝不含糊,即慈爱而又严格。胡适偶尔厌倦学业时,她耐心教导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胡适犯了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睡醒时才教训;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然后行罚。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他哭出声音来。

 

13

初秋的一个傍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母亲喊他把小衫穿上。胡适不肯穿,随口回了一句:“凉(娘)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听了这话,母亲气得直发抖,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地打了一顿屁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夜里,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病眼。

 

14

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严管厚爱,胡适感激地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5

新文化运动主角

1904年,胡适的三哥到上海医治肺病,胡适也跟随家人到上海念书。在上海六年时间内,先后念了四个学校,分别是梅溪学堂、澄衷学堂、中国公学、中国新公学。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加上在古文和白话文两方面的良好基础,胡适在这四所学校基本上都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在中国新公学念书时,胡适被聘为《竞业旬报》编辑,发表白话文小说几十篇,显示出他良好的白话文功底。

 

 16

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赴美后先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转入文学院学哲学。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在哥大攻读博士期间,胡适撰写《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发表,由此拉开了一场文学革命的大幕。年仅26岁的胡适,也因此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重要角色。

 

17

教养之道

1.死读书不如无书。胡适是很会读书的,从私塾发蒙到博士毕业,他都是成绩优异的高材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我想,胡适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那个一字一句为他详细解读的私塾老师,正是他的耐心讲解,让胡适领略到了书中的趣味,因此也就不觉得读书是苦事。而当时与他同班的私塾同学们,却每天被老师要求死读死背,因此彻底厌烦了读书,宁可挨老师板子,也不愿意上学了。

 

 18

当前,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味要求孩子多学多背所谓有用的知识,而不考虑孩子是否理解,是否喜欢,是否接受。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厌学、心理压抑、精神委靡等诸多弊端,给孩子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常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网游公司,让太多的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其实,让孩子深陷网络游戏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百无聊赖的课业学习。试想,如果学校的书本、课堂设计得像网游一样有生趣,读书识字,犹如游戏一般快活,孩子们怎么会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逃离如游乐场般的学校呢?

 

19

2.择友要谨慎。胡适儿时的伙伴胡堇人,两人志趣相投,都爱读小说,常常互荐好书,互相讨论,也互相比拼,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好,这样的朋友,无疑对胡适的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他当初结交的是那帮经常逃学的孩子,可能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就是怎样打架、抽烟吧。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择友问题,应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既不能过多干涉,也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孩子年龄尚小,许多事情还没有分辨能力,很容易被一些品性不端的孩子引入歧途。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孩子,要尽量结交积极向上、阳光开朗,最好是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做朋友。

~~~节选自《大师的童年》~~~

1[462109]2[606349]3[522459]

4[53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