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833】
读物本·《唐史第2部 贞观长歌》第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 (下篇)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284
1
3
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作者曲昌春以轻松风趣的笔法讲述唐朝历史。他以强悍低调的猛人风范,撕开了大隋朝政的伤口,带领李氏男儿晋阳起兵,进剿山西,鏖战洛阳,决战虎牢,打遍天下无敌手,奠定了三百年大唐江山的宏伟蓝图。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2-13 10:20:14
更新时间2025-02-13 10:20:14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18段

 魚阅精选:作者曲昌春以轻松风趣的笔法讲述唐朝历史。他以强悍低调的猛人风范,撕开了大隋朝政的伤口,带领李氏男儿晋阳起兵,进剿山西,鏖战洛阳,决战虎牢,打遍天下无敌手,奠定了三百年大唐江山的宏伟蓝图。

第七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下篇)

 新人生猛

01.

裴寂摔了,陈叔达隐了,萧瑀坐上了忽上忽下的过山车,武德年间的三位重臣逐渐淡出了权力中心,剩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们唱起了主角。

其实早在李世民即位之初,房玄龄等人已经形成了贞观一朝的核心架构,其间虽然还有裴寂、陈叔达、萧瑀这些老同志掺和,但显而易见,贞观一朝的主力军已经由原秦王府府属接力担纲。

贞观元年,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论功为第一,进爵国公,各赐实封一千三百户,自此朝政已经不动声息地进入房玄龄们的时代,而裴寂、陈叔达、萧瑀则从主力变成了替补,再从替补变成了若有若无的点缀,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言不虚。

02.

说起来,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受重用还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并不是李世民,而是隋朝一位并不起眼的官员,这个人的名字叫高孝基,时任隋吏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

高侍郎官职不高,仅仅为侍郎(副部级),但是有一项超能力:知人!

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在其后的某一天,房玄龄到吏部报到,在这里房玄龄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伯乐高孝基。

高孝基把房玄龄上下端详个仔细,一边看,一边交谈,一边感叹,随后跟同事裴矩说了一句话:“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意思是说,我阅人无数,从来没见过像这个青年这样的,这个青年将来必成国之重器,只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他直冲云霄的那一天了。

果如其言,贞观四年,房玄龄出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这一年他五十一岁,距离高孝基品鉴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二十年前能预见二十年后的事情,莫非高侍郎有一双看到未来的眼?

03.

与房玄龄一样,青年时期的杜如晦也曾经被高孝基品鉴了一番。

隋大业中,杜如晦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之非常器重,高孝基端详良久,语重心长地对杜如晦说了一句话:“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意思是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今天先安排你当一个小官,可别因为俸禄少就不干啊。

果如其言,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杜如晦出任兵部尚书,贞观二年,兵部尚书职位保留,同时加授侍中一职,同时兼任吏部尚书,同时总监东宫兵马事。贞观三年,代长孙无忌出任尚书右仆射,同时主管全国官员选拔,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千古良相组合“房谋杜断”由此而来,而“房杜”最早的伯乐便是隋吏部侍郎高孝基。

04.

贞观三年,杜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鉴,为其树神道碑以纪其德,在杜如晦的脑海中一直回响着高孝基的那句话,那是高孝基对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个人说的,“二贤当有兴王佐命,位极人臣”。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想到,贞观三年,高孝基的这句话真的变成了现实。

然而在杜如晦牢记高孝基勉励之言的同时,他却忘了,高孝基的话是有后半句的。

后半句是什么呢?

只杜的年寿要稍减于房!”高孝基如是说。

贞观三年冬,杜如晦染病,贞观四年,薨!(高孝基,活神仙)

在杜如晦之后,房玄龄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热,同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一起为贞观一朝打理着江山,房玄龄的年寿比杜如晦长得不是一星半点,他一直很坚挺,一直坚挺到贞观二十二年,享年七十岁。

05.

杜如晦走了,房玄龄并不孤独,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战友,这个人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

要论起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那是太平洋的海底——深了去了!

长孙无忌从小就跟李世民是铁瓷,李渊晋阳起兵之后,长孙无忌闻风而动,并在义军渡河时赶上了队伍,开始了与李世民并肩战斗的光辉岁月。之后平王世充,战玄武门,有李世民的地方就有长孙无忌的身影,有打小的铁瓷关系,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姻亲关系,再加上长孙无忌本身也是一个能人,综合评定:想不红都难!

李世民继位之后,长孙无忌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当别人还在仕途苦苦攀登的时候,长孙无忌已经到了隐藏锋芒的时候,因为已经有人向李世民密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该遏制了。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