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427】
读物本·声声入心(十二)
作者:[已注销]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305
0
4
0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声音训练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5-19 16:08:39
更新时间2023-05-19 18:04:2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四章  重新理解声音

        一种声音的消失意味着什么,此刻,浩瀚宇宙,星球上空,近6000种不同的声音,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另一种仪式。

第一节   一种声音消失意味着什么

        声音穿越不同国度和城市,是怎样一番景象?

        在西班牙,当地人讲西班牙语,但也讲巴斯克语、卡塔卢尼亚语;在瑞士,当地人讲瑞士语,但也讲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罗马语;而斯瓦希里语呢, 因为它的朴实无华,让人喜爱,在很多非洲国家都有人使用; 在印度,英语说得很磕巴的印度司机会与你聊天,带着你穿行于大街小巷 。不过,他们只会与当地伙伴说印地语, 回到家里却与家人说泰卢固语、孟加拉语或泰米尔语。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拥有1652种语言,其中33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百万,所以,前往印度旅行,就进入了五彩斑斓的声音世界。

        每种语言都是一种表达世界的独特方式,声音有自己的生命力。

        语言学家斯特凡 · 维尔姆讲过一个故事:在澳大利亚一所校医院里,一个男人患了皮肤病,大夫无法治愈,这时一位当地人告诉大夫,当地有一种植物治疗这种病肯定有疗效。这位大夫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植物,因为在英文里根本找不到这种植物,只有当地人说的方言里会提这种植物。直到最后大夫同意这一建议,当地人也找到了这种植物,病人才很快被治愈。

        其实,植物一直在那里,并没有消失,只是描述它的语言难以找到,声音渐渐消失了。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描述它的声音,植物便失去了被赋予的意义,声音与植物物种一起,渐渐被遗忘。

        而在这些逐渐消失的语言里,还有弗里西语、布列塔尼语、拉丁语、巴布亚新几内亚的280种语言、澳大利亚的70种语言等等。

        在中国,正在使用的语言有100多种,使用人口在万人以下的语言约占50种,使用人口在千人以内的只有20多种,其中畲语、仡佬语、赫哲语、鄂伦 春语、鄂温克语、裕固语、塔塔尔语、土家语、满语等,正处于衰微甚至濒危状态。

        阿拉伯人几乎人人都说阿拉伯语,认为自己的母语是“上帝的语言”,阿拉伯的一句谚语“一个人的舌头就是他的剑”,认为描述事情的语言比事情本身更重要。美国人用10个词说完的事情,阿拉伯人可能会用100个词,后者喜欢夸张的说话风格。母语是让同一族群的人一起分享经历和心境的一个象征性替代体系,它的声音似身份的种子,随着族群的成长而遍地开花。

        有的语言有数十亿人在讲,但有的语言使用者也许仅有一两人,后一种情况是因为这些人很少说自己的母语或觉得自己的母语说出来很不方便,最后被迫放弃或忘掉了它。

        据联合国预计,在世界上现存的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使用者不到一万名,有四分之一的语言,使用者不到一千名 。如果不尊重、不保持多样性,专家预测,一百年后,这个世界上二分之一的语言,我们将再也听不到。

        浩瀚宇宙,不同种族的语言犹如一株株植物的生命力,不同族群发出的声音,能让我们听到别样生活里的智慧,在这个星球上一直传递,也意味着相应的族群的历史文化还在幸运地延续。

        恩格斯说:人类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才产生了语言。每一种语言从产生到消失,要经历多少年,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当一种语言消失,声音符号不再留存于世时,这种语言将可能带走整个族群的思想。

        我们还能用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声音遗产,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谈古论今,交流声音的修养,练说话的声音是多么幸运。善待我们正在使用的声音,善莫大焉。

        如果说,声音的消失将带走一个族群的文化,那么声音的修养将带来一个城市的文明。

        一个人的声音,是一张名片;一个城市的声音,是一种文明的标识。

        你在世界的任何一座城市,能看到有特色的建筑、街道、公园……在这些城市的视觉印象之外,也能听到城市不同角落的声音:电视大屏幕里市长的讲话、清晨校园的读书声、深夜酒吧的嬉闹声、咖啡厅的聊天低语、餐馆的喧哗声、菜市场的叫卖声……城市的一个个表情,也透过声音传递出来。

        无论是轻声细语,还是大声呼喊,喜怒哀乐这些细腻动人的感情,仅仅由几十个音位排列组合,就可以被从口里描述出来,声音的力量多么强大。

        从古希腊雅典的露天集会朗诵荷马史诗,到中国的屈原“行吟泽畔” 、 白居易“歌吟终日如狂叟”、蒲松龄“得听清吟,至眠绝餐”……  声音逝去了,却留下一段段经典的时代记忆。

        今天,声音“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不再受到时空限制。13亿中国人所 熟知的电视节目《朗读者》在许多热爱朗读的城市安置了小小“朗读亭”,亭很小,却有一种很大的魔力,让人心在朗读的声音里沉淀。有人在里面读着读着不由得伤感,也有人不禁会心地笑了,在喧嚷中享受自己独处的声音。朗读亭旁边的电子屏上闪动着: 朗读者啊,请告诉我们,您要把这段深情朗诵献给谁 ?热爱朗读的城市,绝缘于粗鄙的声音 ,处处是 “ 美丽人 声”,仿佛城市的另一张脸,呈现在不同的人声里。

        在这个星球上,如果声音跨越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遵循各自的礼仪风范,达到文明的共识,愉悦地互动,将会是多么和谐、文明的图景。

 

第二节  洞见未来 :  AI可以替代人声吗

        当今AI (人工智能) 的发展引发声音技术的革命,给各种声音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犹如人类从原始时期恐惧火,却在得心应手地使用火之后结 束了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一样,人类只有掌握了技术的主导权,才有推动文明向前的可能。

        就像AI技术可以迅速翻译出毛姆式的语言“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却流淌不出这样的情怀。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技术只是能够“修声”——AI再强大,也只可以修饰声音,而我们发出声音的智慧却在 于“修心”。

        我们说话的声音受健康状况、生活环境影响,先天禀赋不同,或后天修 养不同 ,声音的呈现也会不同 。“ 声犹器,听其声,然后知其器,知美恶”。

      《礼记 · 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而我们说话时,只是借助自身精密的乐器即发声器官发出声音,声音会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新生儿不会说话,啼哭声就是他们在“说话”,什么样的哭声就对应什么样的诉求。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陈玉瑛每年精心护理危重新生儿 1600多人次,她用34年从业经验总结出一套“听哭识意”秘籍,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万婴之母” 。她从新生儿的哭腔里,听出了意义。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 。 ”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所用之人各得其所,几无偏差,一本识人用人的书《冰鉴》第六章关于声音的论述,则是对成人说话声的一种判断。

      “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 ,从心理学来看,声音不只是空气的传播, 一般而言,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内心平静时,说话声音和缓;内心开阔时,说话声音清朗;内心紧怯时,说话声音支吾;内心暴躁时,说话声音乖戾。

        可见,声音是心灵的仪态。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曾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声音的修养,最终归于你的境界。我们走到哪里,声音就被我们带到哪里,对于身体里最亲密的一件乐器, “百姓日用而不知” ,是怎样一种可惜的感叹。

        面对家庭,不要因为工作中不愉快,带不愉快的语气回家;不要因为挂了一个“伤神”的电话,而带着“伤人”的语气闯入孩子的卧室。

选择怎样的声音,就是选择怎样的生活。

        面对危机,风急浪猛之时,谢公“神情方王,吟啸不言”,是一种镇定的无畏;而声色犬马, 皆人之欲,历史上,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沉溺于靡靡之音;竹林之游,兰亭雅集,隽妙唯美的谈吐与风骨,也在影响着我们。

        因此,修声与修心又怎能分开?

        我们每天说话,用耳朵听声音,能够区别高下、善恶、雅俗与美丑,就已进入“识”的境界,就是“识”在产生作用。而人的“识”会构成人的行为惯性。 比如,颐指气使的声音很可能来自高高在上的认识;支支吾吾的声音也可能来自心虚,我们往往能够对所接触的纷繁世界自觉地分别、判断从而发出习惯性的声音。

        “意”,就是分别心,或觉悟至察。声音符号之下,人类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非常广阔,我们内心储存着一个经验的世界,即使闭上眼睛,思维照样可以四方伸展,正所谓“心净知雪白,意淡识松青”。

        就这样,声音在“识”与“意”的空间流动传播,调养内心,修养行为义理,发出美好的声音,来陶冶心性,那么,平易、正直、慈爱、诚信之声,就会油然而生。人性的光华,源自内心的和悦,气息调和内心平和后, 听到和悦的声音,仿佛有一种异常优美愉悦的东西,从耳朵传导到脑髓里来,就不会产生急躁的想法,不会起争执。蛮横的人听到这种声音,也会变得和颜悦色。就像是如果内心有片刻不端、不静,傲慢轻浮的思想可能就会乘虚而入。

        清晨,让我们深呼吸,从对一朵花微笑开始,构建“识”与“意”的内在世界,发出声音——净化其“识”,静照其“意”,照见自己,照亮别人。

 

第三节  声音与国家文明

        声音的修养,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无论哪一个国家或地区,母语,是一个族群共识与共振的集合,不能被遗忘。在中国古代诗学中,  “声音”一词从来并非仅限于物理学范畴,它同时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学和政治学方面的内容。

        据《左传》所载,春秋时代的季札能从众多只有极细微差别的音乐中, 准确地识别出社会的道德面貌和兴衰情况,其精确度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乐记 · 乐本》 中说: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过去尚且如此,而在当今“人声”鼎沸的互联网的“言论广场”上,大众传播更不能变成谣言惑众,观点碰撞不能变成语言暴力。我们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捷的平台,但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好好说话。

        含混不清、暗哑嘈杂、毫无意义的声音,母语和外语混杂的“新洋泾浜”语言现象,还有男声娇柔、 “女气” ,女声嗲气…… 声音流露着审美趣味,公众演讲、网络社交、媒体、微信群语音,各种场合中声音应如何承载公共话语权?

        网络语言传播的技术性、全民性,正提醒着我们:慎用、善用公共话语空间。政治话语主导者、媒介、普通民众的声音修养所具备的鉴别力、审美力、批判力、传播力,正在传播集体、民族的共识。

  说话的声响本身具有一种摄人灵魂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被持续轰炸近九个月、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口吃的国王乔治六世经过极速训练最终克服发音障碍,发表了抗击法西斯的广播演讲,鼓舞了民众斗志。战时为何需要这位国王的声音,人们为何要聚在收音机旁收听? 因为人们需要前线的声音,需要听到从最权威的人口中说出能统一民族意志的声音。这是发声群体最重要的两个需要:共识与共振。

        一个群体,将共识喊出来,同一种声音,同一个频率,会产生神奇的共振。物理学告诉我们:共振是实现能量最大化的基本方式。

        汉江号子,那裸露的雄性意志,没有任何歌词内容,只有步调一致的“哼哟呵呵” ,激越粗犷,纤夫背纤荡江回旋的远古之声,发出江河深处一阙深沉而凄美的共振 。用海德的话来说 “ 一致性,会增加积极的情感度”。

        从远古先民喊号子,到今天的集体宣誓仪式,当人们共同喊出同一种声音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融入这种声音的洪流之中: 同一种思想, 同一个目标, 同一个尺度,感受到一种集体的力量——我与力量同在。这时候,通过声音共振达到集体的共鸣。

        还记得阿尔丰斯 · 都德的《最后一课》吗?这是普法战争后阿尔萨斯人向母语告别的最后一课,遭受异族统治不能再说自己母语的痛苦充溢在文字中: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郝叟老头、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小弗朗士看到屋顶上的鸽子还是原来的鸽子,但阿尔萨斯人的发音形式要变了,不再是法语,而要变成德语……虽然语意还是那个语意,但声音已经不是那个声音了,即将失去这个体现民族共识的声音。

        纵观历史,横跨不同国度,从雅典的露天集会到北京五道口的朗读亭,从口耳相传到网络互联,人类声音的传播方式变了,然而,人类对声音的渴望一直不变——我们希望用声音的共振共识,建立一个互相联系而非彼此隔绝的世界,一个人人都可以平等发声、相互尊重而非拒斥多样性的世界,一 个充满“美丽人声”的世界。

 

延伸阅读AI面试官来了 ,  如何用好声音闯关

        联合利华 、欧莱雅的AI面试初步筛选环节设计了超过15000个特征 ,用 HireVue面试平台分析应聘者的措辞 、 眼神 、声音等,以此来识别表现优秀的应聘者。

        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的面试 ,AI面试捕捉和分析语言的系统分辨能力更强,淘汰率更高,面试者也更容易紧张 。因此当AI分析你的声音语调时,当你的声音进入AI的“法眼”时,声音高效传递信息的软实力尤为重要。

        总结AI面试声音的技巧与方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如果你直接将准备好的内容背诵出来,一定要避免没有重音,语调平直,否则将导致你说的话重点不明确 。

      方法二:你的声音只有符合中文或英文的语法逻辑才能够很容易被AI识别出来 。因此,注意声音的逻辑,掌握好轻重缓急,以便传递出你冷静的思考,热情的回应 。

      方法三:尽量减少不重要的信息,做到言简意赅 。一些关键词很重要:合作 、领导力 、解决了问题 、转化率高达……这些词的声音输入后,成功率略高 。

      方法四:注意录音时的杂音。首先保持你与录音的 麦克风的距离为一拳, 避免声音“喷”话筒 。其次注意气息不能太急促或者太强,用适当的音量 ,确保传达给AI的信息清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