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415】
读物本·介绍《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
作者:蓦然回首·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3554
2
2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张释之最初怀才不遇想弃官而去。幸得人推荐做了谒者,后得汉孝文帝赏识,封他为谒者仆射,当了众谒者之长。之后很快就官居廷尉之职位列九卿,是当时最高的执法官。他做廷尉的时候因为处理案件秉公不阿、名闻天下。传记写张释之审理的两个案件都和皇帝直接相关。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4-05 21:20:00
更新时间2023-04-06 10:36:1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介绍《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阅读和欣赏节目时间。在这次节目里,介绍《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张释之执法不阿,孝文帝克己纳谏”。宋祥瑞写稿。

      《史记 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张释之最初只是一个季郎,平时掌管宫门,皇帝出行时充当护卫随行,职位很低,而且十年不能升迁。他怀才不遇想弃官而去,幸得人推荐做了谒(yè)者,也只是管接待宾客通报事情之类的工作,职位仍然很低,但是有了接近皇帝的机会。汉孝文帝很赏识他,封他为谒者仆射(pú yè),当了众谒者之长,之后很快就官居廷尉之职位列九卿,是当时最高的执法官。他做廷尉的时候因为处理案件秉公不阿、名闻天下。传记写张释之审理的两个案件都和皇帝直接相关。这两个案件写得很有章法,都写出了张释之、文帝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一个案件是说有人惊了皇帝的马,文帝把惊马人交给张释之治罪。整个事件分五个层次来写。

      首先叙述案件的发生——“顷(qǐng)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shèng yú)马惊。於是使骑(jì)捕,属(zhǔ)之廷尉。” “顷之”不久,即张释之做廷尉不久;“上行”指皇帝的车驾;“乘舆”指御辇。这几句是写张释之在任廷尉不久,有一次皇帝的车驾到中渭桥的时候,突然从桥下跑出来一个人,皇帝的马受了惊,于是随从们把这个人抓住交给了张释之。

      第二层写释之审理结果——“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bì),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dāng),一人犯跸,当罚金。”文章里的“县人”指京城之外长安县来的人;“跸”止行人,即指皇帝出行的时候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当”指对罪人的判处。这几句对案情做了简洁的叙述,原来这是一个外地的人,一听到皇帝的车驾要到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藏在桥下,等了好久以为车驾已经过去了就走出来。正好碰到皇帝的车驾,他赶紧跑开。案情说明那个人并不是故意冒犯禁令,而是无意之中犯了王法。但当时法律规定“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张释之据法而判,判词是“一人犯跸当罚金。”判得清楚、准确,显示出张释之的干练。这是通过对案件的处理写张释之的才干。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