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907】
读物本·【百年巨匠】音乐篇·黄自
作者:乌圆奴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近代字数: 8827
24
25
14
6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来自央视拍摄制作的关于文学泰斗、画坛巨匠、艺苑大师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百年巨匠》,本文仅用于戏鲸平台读文练习使用,未做任何商业用途之用,如侵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6-08 14:49:04
更新时间2024-02-17 17:42:5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百年巨匠》是央视有史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文学泰斗、画坛巨匠、艺苑大师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也是首次用独特的影视镜头语言对20世纪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巨匠进行的全方位的影像解读和人物诠释。动人心弦、精彩纷呈的人物故事,再现了一代艺术大师真实生动、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重要提示:

(口述):剧中被采访者的口头叙述

(自述):剧中主人公的自述

(引文):剧中人物文章引用

(旁白):剧中画外音


 

音乐篇·黄自

1.

2014年10月25日,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在上演一场音乐会。这一天的演出是为了纪念这位祖师爷诞辰110周年,曲终人未散,工作人员已经忙着要拆除祖师爷的像,好提早一些下班了。(钱仁平口述)“他改写了音乐史,而社会大众基本上把他遗忘了。”内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也是中国国内罕见的名人集聚的民宅,很多对现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在这里出生。

 

2.

黄自,1904年3月诞生于此。他训蒙于传统文化,不满三岁就曾在祝贺曾祖母寿诞时背诵《大学》中的段落,但日后黄自说,幼时他最喜欢的其实是白居易,因为听起来好听。清华大学,其前身是清华学校。100多年前的1916年,年仅12岁的黄自到此读书。清华的音乐气氛一直比较浓厚,音乐这种悦耳的东西,自然深深吸引了自幼关注好听与否的黄自。

 

3.

当年学校管乐队里有他吹单簧管,合唱队里有他唱男高音,另外他还学习了钢琴及和声理论。(金桥口述)“黄自在清华学校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呢,就是文艺青年。”作为从全国选拔出的最优秀的人才,黄自要在清华这所留美预备学校里待上八年,然后被派往美国,学习当时中国急需的科学技术或重要的学问。入学七年后,黄自已经是清华音乐团主席。他对很多“正经学问”的兴趣远小于音乐。

 

4.

黄自的父亲发现黄自有要学习音乐的倾向,赶紧请海外留学后回国兴办实业的家族成功人士写信规劝黄自,(黄德音口述)“一个是叫他不要影响正规的课程,还有一个呢,就是还是学技术好,你搞音乐将来没出路的。”(旁白)为此,黄自手书一封长信,挑战长辈对音乐的蔑视,从孔子、庄子到歌德、托尔斯泰,从周公之礼到一次大战,洋洋千言阐述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算是一个16岁少年的宣言。

 

5.

家庭冲突好在没有爆发,因为即便在清华这样学霸云集的学校黄自也堪称学霸中的学霸。那些被家族认为正经的学问,黄自学的也成绩优秀,这堵住了长辈们的嘴。但黄自希望从清华毕业后到美国专门学习音乐的愿望却没有实现。(钱仁平口述)“在国外留学的这个科目里面,根本都没有音乐这一块,他就学心理学。”(旁白)黄自到美国留学,就读的是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的欧柏林学院。

 

6.

欧柏林学院的音乐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学习心理学的同时,黄自就在此以音乐为副科。(金桥口述)“心理学在美国是一个非常难读的学位,而黄自他一直是一个全优生。”(旁白)毕业时,黄自成为了美国杰出大学生荣誉组织“法·贝塔·卡帕”的会员。每届“法·贝塔·卡帕”会员从全美所有高校应届毕业生中遴选,黄自入选的那一年,全美国成为会员的只有30人。

 

7.

(金桥口述)“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表现出了他很高的天分”(旁白)不知是黄自太会学习,还是努力学习为了下面的目的,总之,多快好省地学完了心理学的黄自,公费留学尚余期限,他终于名正言顺的可以专门学习音乐了。(叶小钢口述)“音乐淘汰率是非常令人感慨,成功率不是很高。”(旁白)1928年,黄自由欧普林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继续学习,1929年以优异成绩从作曲系毕业。

 

8.

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史来说,有一件无价之宝一直被珍藏于上海音乐学院特藏室,它就是黄自创作的交响序曲《怀旧》的手稿。(金桥口述)“它也被称为是中国人所做的第一部交响音乐。”(卞祖善口述)“这是中国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标志着中国作曲家对于交响曲的创作,奏鸣曲式的把握已经成熟了。”《怀旧》是黄自耶鲁大学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这首作品获选进入学校举办的毕业音乐会,并由耶鲁所在的纽黑文市交响乐团首演。

 

9.

(金桥口述)“是由他的音乐院的院长亲自指挥交响乐团来演奏”,(卞祖善口述)“这也是第一首由外国交响乐团所演奏的中国交响乐的作品。”无价之宝《怀旧》缘自一次大学生恋情,黄自与中国留学生胡永馥在欧柏林学院因练习钢琴而相识相爱。后胡永馥回国突发心脏病去世,黄自转学耶鲁即源于无法摆脱自己的触景生情,但在耶鲁,黄自还是难忘女友,创作了《怀旧》。

 

10.

(金桥口述)“黄自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叶小钢口述)“我去年还是前年听过一次,我很感动,这个作品我觉得艺术价值仍然是很高的。”(旁白)美国《新港晚报》为这位成绩超群的年仅25岁的独特的中国留学生写了专门文章,文章说:如果他留在美国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他将有很伟大的前途。但黄自说他要回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

 

11.

丰子恺的画作《村学校的音乐课》就是当时中国音乐教育起步之艰难、教学之落后的真实写照。因为黄自了解祖国现代音乐教育之惨淡,也痛心于祖国在世界音乐领域之不堪,所以他没有选择留在美国做一名“独乐(yue4)乐(le4)”的音乐家,而是回国搞音乐教育,让所有中国人“众乐(yue4)乐(le4)”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当时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盛名。1930年12月23日,《怀旧》于这里再次响起。

 

12.

《怀旧》的演奏者是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西洋管弦乐队上海工部局乐团,乐团主要由洋人组成,洋人指挥。《怀旧》是该乐团第一次主动邀请并演奏的中国人的作品。这一天是载入中国音乐史史册的日子,中国人第一次现场听到全编制的交响乐团演奏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交响乐。音乐家丁善德曾回忆,虽然当时在那广袤而贫穷的中国土地上,这乐声是微弱的,但它却显示了中国人是有才能和智慧的。

 

13.

中国不仅有灿烂的古代文化,还将创造出光彩夺目的新文化。这次演出对于黄自来说,还有其它的纪念意义,在演出这首献给前女友的作品之后第二天,黄自与汪颐年举行婚礼。《怀旧》演出,算是黄自送给新婚妻子汪颐年的礼物。而演出前,他刚刚接受中国最早提倡高等音乐教育的萧友梅的盛情邀请,由回国后任教的沪江大学音乐系转入萧友梅主政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担任教授和教务长。

 

14.

《怀旧》的演出也可以算是萧友梅送给黄自这位新搭档的礼物。85年前,黄自就任的这所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府,刚刚由原来的国立音乐院间隔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学制度尚不完善。黄自身为教务长,相助校长萧友梅借鉴欧美制度,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钱仁平口述)“他主要是全校教务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旁白)黄自不仅要处理琐细的教务工作,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

 

15.

黄自的学生贺绿汀回忆“先生以二十五岁的青年,几乎把全部理论作曲课程,包括共同课都一人包下,最多时竟有11门之多,一点不夸张的说,他是被以一当十的使用。”(旁白)高等音乐教育虽然包括器乐、声乐、表演、作曲、音乐学等很多方面,但作曲是至关重要的。一所现代音乐院校的立校之本就是作曲。(钱仁平口述)“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一代宗师?他奠定了中国专业理论作曲教学的基石。体系是他建的,他定的体系。一个作曲学生你要修什么课程他定的。”

 

16.

(旁白)现在中国的音乐学院作曲系建设和教学的模板沿用的还是黄自在八九十年前建立的模板。作曲教学中最核心的是和声学。(蒲芳口述)“和声恐怕是一个最重要的区别中西音乐体系的东西”(旁白)百忙中的黄自用见缝插针的时间筹划写两本书,《和声学》与《音乐史》。虽然这两本书都不乏外国原著及译作,但黄自想用中国人可以懂得音乐语言完成对这两本书的中国化。

 

17.

(金桥口述)“如果就是简单的套用西方的学说,把西洋的和声学拿来配到中国的旋律上,那是格格不入。就像一个中国人上面带一个瓜皮帽,底下穿一个尖头皮鞋,你会觉得很滑稽,因为它上下不协调,内在和外在也不协调。”(旁白)黄自知道中国音乐进展的程度,只可比出欧洲的十二三世纪如此。如此忘我的进行音乐教育的奠基工作,是因为他希望“取人之长,补我之短”,最终“振兴中国音乐”。

 

18.

(钱仁平口述)“血气方刚啊。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他可能是有使命感,嗯,他一定有使命感!”(旁白)黄自的学生贺绿汀曾说:“我们都很怕黄先生,每次他给我批改习题的时候,如果我做的好,他就一面在钢琴上弹,一面微笑着点头;如果我做的不好,他仍是微笑着,但不是点头,而是慢慢的摇着头。这种和蔼的教学方式着实比严厉的批评更有效。”黄自这位学生眼中的很中国的温厚又严谨的师长,又兼具西方学者的开明。

 

19.

(黄自之子黄德音口述)“他是非常开放的,我父亲是非常崇拜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但是贺绿汀说他不欢喜他,那其他学生就说了,黄先生都说好,你让黄先生知道了可怎么好。我父亲知道了以后,他说这是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一样,这个完全是允许的。”黄自,与世无争,生活上自得其乐,对于同业、同事间的纷争,从不参与。他对内修行,在自己生活、工作中的每个细节上都追求美好,讲求品位和格调。

 

20.

(黄自之子黄德音口述)“这桌子呢,他都是画好图,有尺寸,按照他的要求尺寸做的。抽屉呢,有大有小,里面都有格子,有的是放了各种便签纸、信纸、信封啊,拿起来都方便。所有他用的稿子也都是自己特别去印的,下面的都有“黄自用稿”四个字”(旁白)对于音乐,他提倡“纯粹音乐”,希望音乐的意义就是音乐本身,而不受外界打扰。1931年九·一八国难当头,日本侵占东北,中国山河破碎。

 

21.

黄自头脑中应该曾经有两个白居易在斗争,一个是艺术的,不受外界影响的独善其身;一个是现实的,为贫弱民族反抗而歌的身体力行。(蒲芳口述)“他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旁白)九·一八之后,黄自迅速创作了《抗敌歌》,是中国最早一首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歌曲。黄自呼吁四万万同胞起来做中华锦绣江山的主人翁。

 

22.

他和上海国立音专的师生们踊跃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并亲自提着竹篮挨家挨户募捐。他说,为了整个民族的生存,要把音乐变成武器,去武装千万个同胞。黄自的音乐创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歌曲《旗正飘飘》,1933年由黄自作曲,至今还在被广泛传唱。小调式的运用加强了乐曲的苍劲深沉的悲壮,表现了“国亡家破、祸在眉梢”的悲愤情绪。

 

23.

该曲节奏铿锵有力,音调慷慨激昂,不知多少热血男儿受它鼓舞奔赴战场。1932年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上海,无辜百姓受难。国立音专校园里也被日本人扔进炸弹,国立音专停课转移,战事暂停,黄自回到音专,看到的是一片破败景象。他与同事龙榆生创作了歌曲《玫瑰三愿》。(金桥口述)“瑰花枯萎了,对于战争,对于人生的这些感慨,他创作了这首曲子”。

 

24.

(旁白)《玫瑰三愿》没有声泪俱下,更没有捶胸顿足,如无泪的泪水不是流在脸上,而是留在心底。(蒲芳口述)“看中国不是通过什么和声啊、旋律啊这样的一种中国,而是它给你感觉它的意境很传统,很古典。”(旁白)黄自是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专业化道路上的开拓者。《玫瑰三愿》因其对于“人生苦短”这个人类命题进行了精准又精彩的东方表达,被公认为殿堂级的中国艺术歌曲。

 

25.

(蒲芳口述)“高超的作曲水平,另外还带有教材的意义。” (旁白)《玫瑰三愿》还是进入西方音乐教材的唯一的中国歌曲。(刘晓江口述)“在美国的伊斯特曼音乐学院,这首歌曲被认为是中国最好的歌曲,必须用中文演唱”,(蒲芳口述)“每一个运气、换气、运声的这种环节都处理的非常好”,(叶小刚口述)“西方的演唱的方式、发声的方法和中国语言的结合,应该说是开山之作。”

 

26.

1932年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署,国民政府宣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正负责编写合唱教材的黄自,将原计划取材的《西厢记》改为《长恨歌》,这一次他选择白居易,不是因为儿时的理由,字节铿锵,念起来非常好听,而是因为他想批判现实。黄自说,像《长恨歌》中描述的那样,政治若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中国首部清唱剧《长恨歌》因此诞生。

 

27.

(钱仁平口述)“这是一个欧美风格很浓郁的作品,他唱的是什么?他唱的是中国古诗词。”(蒲芳口述)“把浓度,把杨贵妃的悲情,李隆基的渴望都表现出来了。这个真的是只有黄自,他用音很节省,不会滥用。”剧中的第八首,黄自采用了李白诗谱“清平调”加以创造,抛弃了西方传统技法的束缚。演出后音专的师生兴奋的说,这是民族的新音乐!

 

28.

(金桥口述)“这个比起我们今天有很多艺术家,已经是相当于一个楼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在这个楼上面可能再加一点装饰什么的,所以它的意义是不可以等同而语的。”(旁白)黄自的弟子贺绿汀认为,黄自的作品“已经指示出新中国音乐的方向,他的功绩跟俄国的格林卡一样。”而格林卡影响了世界音乐史。

 

29.

黄自自美国学习音乐归国后所做的工作,被弟子贺绿汀认为其功绩与民族乐派的“旗帜”俄国的格林卡一样。(卞祖善口述)“格林卡他是有理想的,因为他从意大利学成回国的时候,他说‘我不可能变成意大利人。’”(旁白)19世纪中叶,格林卡把自己从西欧学到的现代音乐理论和技法与自己本民族俄罗斯音乐结合进行创作。(李岩口述)“在浓重的德奥音乐体系的阴影的压迫之下,所做出的自己的抉择。”(旁白)格林卡的创作让本在欧洲音乐界毫无地位可言的俄罗斯突飞猛进,摆脱了落后面貌。

 

30.

受格林卡影响,当时东欧、北欧一些音乐相对落后的国家,陆续出现了一批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和作品,他们共同形成了“民族乐派”,改变了世界音乐的格局。贺绿汀把黄自比作格林卡,就是因为黄自回国三年,创作了以《长恨歌》为代表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音乐”,它是黄自“要产生民族化新音乐理想”的成功实践,给当时自卑和迷茫的中国音乐界指明了方向。

 

31.

而黄自回国五年后,世界音乐界开始关注中国。1934年,师从黄自三年的学生贺绿汀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牧童短笛》因为运用娴熟的西方手法,呈现了一幅满满中国意境的田园音画而迅速传播到日内瓦、维也纳及柏林,成为中国第一首登上国际乐坛的钢琴作品,而让中国音乐被世界乐坛侧目的贺绿汀,其身后就是贺绿汀认为与格林卡一样伟大的老师——黄自。

 

32.

可惜,《牧童短笛》之后的三年,日本入侵中国,开始连年的战乱和动荡,黄自也于一年后英年早逝。中国音乐没有能够如民族乐派般异军突起,而是在世界音乐界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现在中国的作曲家和作品被西方主流交响乐机构认可的还不是很多。叶小钢是比较少的能在国际乐坛发出中国声音的作曲家之一。

 

33.

叶小钢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老师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曲之一的杜鸣心,杜鸣心的学生还包括王立平、赵季平、徐沛东、瞿小松、王黎光等。而杜鸣心的老师是代表作为《游击队歌》《天涯歌女》《牧童短笛》的黄自大弟子贺绿汀。俗称黄自有四大弟子,他们是中国第一批接受专业作曲教育的黄自学生中的佼佼者。

 

34.

而大弟子之外,因为黄自承担了国立音专初期几乎所有的基础课,音专学生很少有没被黄自教过的,他们也都以“黄自的学生”为荣耀。学生们带着黄自民族化新音乐理想的基因,开枝散叶,代代传承,深远影响世界范围内华人音乐和音乐教育,直至今天。黄自当然不知道这“星星之火”后来燎原的规模,也不知道他会被称为“中国音乐的一代宗师”,他只是在开枝散叶的起点。

 

35.

1933年国立音专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上,面对当时仅有的三位毕业生,平静的以他斯斯文文的语调勉励所有学音乐的人勿忘民族,勿忘中国音乐之本。这首《送别》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在百年前破天荒的开始。有了音乐课之后,因课堂教学被广泛传播,影响很多代中国人的歌曲。他其实是由音乐相对发达的国家过了两手的作品。

 

36.

1851年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诞生于美国,56年后的1907年,它被日本人填词改为《旅愁》,在日本又流行了八年后的1915年,为当时留学日本的李叔同填写中文歌词而成《送别》。中国的音乐课起步之初,《送别》这样的用外国曲调填写中文歌词而形成的歌曲,由李叔同等热心留学生带回中国,填补了中小学没有音乐教材的空白,但这个白一补就是30年。

 

37.

1934年,黄自接到任务,与应尚能、韦瀚章等合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为了让新教材更系统、更规范,对接基础音乐教育现实,还适合中国人理解,黄自煞费苦心。(钱仁平口述)“编教材很难的,编教材要材料的,他没有材料,大学教材都没有,他自己写曲子,有好多歌曲,就是专门为这个教科书写的,你可以想一想,要花多少心血”。

 

38.

(旁白)《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六年期间再版21次,全书69首歌曲中,属于黄自本人创作的有28首。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曾说:“黄自的歌对中国字在越剧里的轻重配置严格的要命,可是又极得体,极好唱。我称他为现代中国最可唱的作曲家。”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作曲家,归国之后,几乎所有的创作都是因为教学和普及音乐,他没有用才华去创造自己更大的名声和财富,而是用来弥合祖国音乐教育与世界之间的差距。

 

39.

歌曲《西风的话》黄自作曲,它描述的情境是秋风重回故土,为了让叶子也有花的美丽,四处吹拂,将绿叶染红。这情怀恰似黄自为了让绿叶般不起眼的中国音乐如鲜花一样灿烂,它由西方归来,在华夏大地鼓动音乐之风,事无巨细,润物无声。当年,黄自在这所学校里“以一当十”的承担着最繁重的教学工作,但备课却是认真到“锱铢必较”。

 

40.

(陈晖口述)“他教一个音乐史,他就能参考28本书,其中24本都是西文的,4本是中文的。他就是备课的时候真是给学生一杯,自己准备一缸。”(旁白)学习音乐的学生,器乐、声乐的比起作曲理论的,家境往往好一些。当年国立音专时期,黄自的主课学生基本都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一般人家,但黄自尤其对这些学生寄予厚望。

 

41.

(陈晖口述)“学作曲的真是一帮‘穷鬼’,那当时介绍打工啊,介绍到哪儿教课呀,都是黄自先替他们想。”1931年,黄自的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忽然接到一封信。(黄自之子黄德音口述)“就是说有人带他交了学费,让他可以继续学习,原来就是我父亲帮他交了学费了。”除了介绍学生教课、写文章、进电台之外,作为中国最早涉足电影音乐的人,黄自一有机会就引学生进入电影行业。

 

42.

1935年电通公司出品的喜剧影片《都市风光》,黄自完成了片首曲《都市风光幻想曲》,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电影配乐。贺绿汀负责写影片中间的配乐,他说“因为有先生联手,他敢于在荆棘中探步”。(陈晖口述)“虽然贺绿汀比黄自还大一岁,但是他认为黄自是恩师,一直都是非常崇敬的。”(旁白)从上世纪30年代直至70年代的40年间,有很多次对黄自的批判。贺绿汀无视政治风向如何,无论对自己前途影响,甚至在肉体遭受巨大折磨时,都一直捍卫老师和老师的思想。

 

43.

(史中兴口述)“莫名其妙叫我批黄自、反黄自,我怎么说得出口啊?黄自明明是我的恩师,我能够接受到的西方音乐都是从黄自那里来的,没有黄自还有我贺绿汀吗?”(旁白)黄自不幸早逝,中国音乐界集体悲伤,弟子陈田鹤悲痛的创作了乐曲《悼今吾宗师》,他说:“我们失去了慈母,中国音乐界失去了主心骨。”陈田鹤和江定山等很多黄自的弟子后来都到了抗战中成立的重庆国立音乐院。

 

44.

重庆国立音乐院内有一片区域被称为黄自村,(江自生口述)“我爸爸跟我说,他说你这个名字实际上是因为当时在黄自村生,纪念黄自先生,所以叫江自生。”(旁白)重庆,作为抗战期间的陪都,五年多时间里经常被日本飞机轰炸,国人伤亡无数。每次躲避轰炸,陈田鹤都要背着老师黄自清唱《长恨歌》的遗稿,往往很晚才进入防空洞。(钱仁平口述)“他的学生们为什么这么尊敬他?学问高,人品高?在那个时候有这样的人,你不尊敬他,你尊敬谁?”

 

45.

(旁白)当年在音专教学之外,黄自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撰写中国人自己的《和声学》与《音乐史》,试图完成这个没人要求他完成的使命。(金桥口述)“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一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放到当时的那个时代背景当中去的话,那就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钱仁平口述)“那个时候的谱子,每个谱子都要自己用笔画出来,他很严谨,也很仔细,也很慢。”

 

46.

(旁白)清末,随着天朝大国屡屡被欺辱,列强国家在中国蚕食割据出一块块租界。租界当局管理市政的机构,因与中国之“工部”类似而被称为工部局。上海工部局乐团是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西洋管弦乐团,主要靠租界内各国纳税人的税费维持开支。进入上世纪30年代后,受电影、唱片和广播等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工部局乐团演出上座率急剧下降,入不敷出愈演愈烈。华人纳税会提出,为保障纳税华人利益,应取消工部局乐团。

 

47.

与工部局乐团合作过《怀旧》和《都市风光幻想曲》并从不得罪人的黄自,虽身为上海法租界工部局音乐委员,但他站在中国人的立场同意这个主张,并着手组建中国人自己的管弦乐队。1936年春,在当年上海威海路黄自的学生谭小林家里,由黄自发起组织第一个全部由中国人,而且是音乐方面最专业的中国人组成的管弦乐团成立,乐手都是未来叱咤中国乐坛的大音乐家,团长兼指挥是黄自。

 

48.

这群中国人把管弦乐团命名为上海管弦乐团。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是这个管弦乐团首度排练演奏的曲目。他们选择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表达的思想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到1936年,黄自写作《和声学》和《音乐史》已经有六年时间。为《音乐史》一书的写作,他准备的史料就有两万余件,而且都做了批注。他一直努力想让中国人早日看到中国人自己的《和声学》和《音乐史》。

 

49.

然而,书斋以外,民族危机深重,日本觊觎华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抗日救亡成了时代的最强音。(刘晓江口述)“那个时候左翼音乐运动嘛,文艺是要作为杀向敌人的匕首,投向敌人的炮火。是作为革命斗争的武器。”(旁白)因为以聂耳为代表的没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作者创作的歌曲更具战斗性,也更喜闻乐见。有人就提出“我们不需要莫扎特、贝多芬”。

 

50.

(刘晓江口述)“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血洒疆场,你的《玫瑰三愿》显然不行。”(旁白)进而又有人按照零和思维提出打倒古典主义学院派,而学院派的代表人物自然而然就是黄自。1959年的电影《聂耳》展现了学院派要被打倒的理由;(电影台词)“你说这聂耳的歌有哪一点可取之处呢,啊?实在是一无可取呀,糟透了!和声啊、对位啊、旋律啊,什么都谈不上,作曲技巧呢?是要多糟有多糟啊。”

 

51.

(旁白)学院派高高在上,评价聂耳这样的业余作者的创作一无是处。在聂耳希望考取“国内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时,学院派无情拒绝了聂耳这样穷苦出身的音乐爱好者。(电影台词)“音乐是大众的呼声?哼!大众懂得音乐吗?大众懂得贝多芬么?”(旁白)而事实上,聂耳考试失利的当天,黄自并不在校,他也从未表达过对聂耳及其歌曲的看法。

 

52.

(口述)“阶级对立,虽然说黄自也在写抗敌歌曲,对不对?但是你是一个教授,你是学院派,你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所以说他们就认为他们天然的和学院派之间有着某种对抗。”(旁白)躺着中枪的黄自,不知怎么就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更不知道未来几十年里,他一直作为学院派的代表在中国音乐界里起起伏伏。直到50年后,中国音乐界才开始逐渐恢复黄自真实的历史地位,而时至今日,大多数中国人对黄自还是不甚了了。

 

53.

对于当时的批判,黄自没有做出回应。这一期间,除了教学和编写《热血》这样的爱国歌曲,黄自还是全力以赴改写《和声学》和《音乐史》,只是心情差了,谈笑少了,更沉闷了,并且经常工作到深夜。(卞祖善口述)“所以他后来就觉得自己要专心从事创作和研究,就把教务长那个职务辞去了。”(旁白)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八·一三之前,日本兵经常在音专附近的虹口一带挑衅寻事。

 

54.

因安全考虑,8月12日,黄自一家搬到租界内。上海瑞金二路花园房原来属于上海租界内的高级住宅区,花园房115号是八·一三之后黄自一家的住所,当年贺逸秋的父亲贺绿汀与黄德音的父亲黄自在此会面。当时贺绿汀因为参加文化救亡演剧队即将离开上海,炮火声中,他来到老师家辞行。在现在已被楼梯占据的原来客厅的地面上,贺绿汀看到的是满地的书。

 

55.

贺绿汀回忆:“先生好像松了一口气,总算把书抢出来了。后来才知道,除此之外,其他的一切全没有。”(旁白)贺绿汀没想到,这次会面竟是他与这位恩师的诀别。1938年5月9日,黄自,这位知识上开辟天地的启蒙者;品德上,做人高度的示范者;情怀上,民族复兴的守望者,因患伤寒症医治无效病逝,病逝时仅34岁。写作八年的《和声学》及《音乐史》成了他未完成的遗作。

 


更多百年巨匠系列:

文学篇

鲁迅:483221        老舍:389615

巴金:951251        茅盾:164289

郭沫若:507511

话剧篇

曹禺:899313        田汉:235105

金山:344785        焦菊隐:981345

欧阳予倩:490329  

京剧篇

尚小云(上):146553  尚小云(下):834497

程砚秋(上):798437  程砚秋(下):772093

荀慧生(上):842909  荀慧生(下):718101

梅兰芳(上):651785  梅兰芳(下):465573

音乐篇

冼星海(上):386291  冼星海(下):854321

聂    耳(上):667859  聂   耳(下):886273

贺绿汀(上):126047  贺绿汀(下):594827

刘天华(上):964427  刘天华(下):933225

萧友梅(上):230153  萧友梅(下):729385

黄    自:346907

书法篇

沙孟海(上):756479   沙孟海(下):818883

沈尹默:174857   林散之:642887

舒   同:491735

美术篇

黄宾虹(上):734439   黄宾虹(下):672035

张大千(上):700075   张大千(下):690359

徐悲鸿(上):192627   徐悲鸿(下):223829

李可染(上):231491   李可染(下):200289

关山月(上):731473   关山月(下):606665

潘天寿(上):700271   潘天寿(下):669069

林风眠(上):637867   林风眠(下):762675

傅抱石(上):793877   傅抱石(下):575463

刘海粟(上):513809   刘海粟(下):389001

吴冠中(上):576213   吴冠中(下):232991

齐白石(上):545011   齐白石(下):581071

石   鲁(上):799485   石   鲁(下):398717

蒋兆和(上):273909   蒋兆和(下):461121

黄   胄(上):662907   黄   胄(下):725311

李苦禅(上):694109   李苦禅(下):475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