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名:一为宋玉:宋玉又名子渊,相传他是屈原的得意门生,战国楚国人。好辞赋,相传所作辞赋甚多,《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皆由他而来。后人喜欢用“美如宋玉”来形容一个男子的帅!二为潘安:潘安,即潘岳,又名潘安仁,西晋时期人。史书上用“美姿仪”三字来形容潘安的美貌,据《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后人喜欢用“貌似潘安”来形容一个男子的帅!
2.三为卫玠(jie4):卫玠,字叔宝,小字虎,有“玉人”之称,西晋时期人。《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记载:“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lei2)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这就是典故“看杀卫玠”的由来。四为兰陵王:名为高长恭,高澄第四子,南北朝时期北齐人。《北齐书》、《北史》中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美类妇人”。因功高震主,被北齐后主高纬记恨,被赐死,年仅33岁。
美如宋玉
3.“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的《咏怀古迹》将宋玉描绘成为翩翩的君子,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在古代宋玉凭借着出众的风度、仪表获得了众人的喜爱,一个外貌出众,又富有文采的当然会成为众人追捧的对象。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
4.提到屈原,大家都会想到屈原的《离骚》,他的作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想而知,屈原作为宋玉的老师是有多厉害。宋玉是散文诗和杂文的始祖,作为屈原的后辈,他的作品极有开创意义,他首次创作了以伤春和悲秋的两大文学主题,对后世文学极其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宋玉的生平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他的名字也没有屈原的名气大,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绝对不亚于屈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唐勒(le4)、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王逸《楚辞章句》:“《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
5.宋玉活跃于楚国的时期正值宋国垂危之际,他的出名并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出色的外貌。提到宋玉的外貌,宋玉是历史上出名的美男子,他的容貌可以和潘安相比较,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东墙”的典故皆他而来。宋玉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记载,但是他的文学事迹却为人所津津乐道。宋玉和屈原一样,都是楚文化的代表作家,和屈原一起并称“屈宋”。经过了千百年之后他的事迹和他的佳词妙句,很多都还仍为众人熟知,直到现在成为了中华民族甚至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6.生在在楚国的宋玉,楚山楚水,在楚国山水的浸润下,从小就受到浓郁的楚文化氛围的熏陶,铸就了宋玉浓郁的文学气息。宋玉名玉。玉在汉语里有两种含义,第一层意思是初生时肌肤光洁温润,其二是指这个人的出身比较高贵。在先秦,玉是权力的一种象征。以玉和玉的别名命名的人,可见他的出身一定不凡。宋玉在楚国始终是楚王身边一位身份特殊的文学家。气质、容貌双双出众,但是他谈论的话题跟楚国的政治是没有一丝关系的。楚王可以在执政的空隙,同宋玉一道畅游梦境、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漫无边际地聊天,谈天说地,唯独不谈政治。可见,宋玉也是个远离政治却又时时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貌比潘安
7.潘安何许人也?潘安,字安仁,又名潘岳、潘安仁(247-300年),河南巩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我国古代第一美男子。那么,潘安成为美男文化符号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盛产美男的时代,在史书上尽管没有详尽写到其高几尺、五官如何,史书上也只有寥寥几句,“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但其能成为我国古代第一美男自然容貌不可挑剔,绝对是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眉目如画万中无一。固有形容美女用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词,形容美男有“才比子建、貌比潘安”之词。
8.说起潘安,不能不提“掷果盈车”。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yu4)以果掷之满车。可见其在当时便因过美而有成群粉丝。《世新语》里写道:“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晋书·潘岳传》里也有一个小故事。潘岳每次上街都能弄一车水果回来,自然惹人羡慕,而“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当时的两位文人见此,也学潘安,结果却大相径庭,这些典故故事使得潘安的名气更大了。另外还有“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等典故,值得一提的是“望尘而拜”的典故,倒有些显得美中不足。
9.潘安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颇有一席之地,是“金谷二十四友”之首,他擅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时人称他是一个忧郁的美男作家。在文学作品中亦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之说,主要作品有:《悼亡诗》《秋兴赋》《闲居赋》《哀辞》《沧海赋》《怀旧赋》等。潘安还是西晋文学的代表,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著名的《悼亡诗》更成为中国文学史悼亡题材的开先河之作,甚至力压苏东坡的《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历来被人们推举为悼亡诗中的第一。
10.同时,潘安具有忠贞至孝的品德。“潘杨之好”用来形容夫妻关系融洽和睦,忠贞到老的谦辞。妻子杨氏是当时扬州刺史荥(xing2)阳杨肇之女,名杨蓉姬。潘安十二岁和十岁的杨氏定亲相识,两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夫妻感情相当好,可惜如此天作之合却造化弄人,杨氏在潘安三十多岁的时候早逝。杨氏死后,潘安悲伤不已,对其念念不忘,并终生未再娶。其三首《悼亡诗》便是写给杨氏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深深思念令人感动不已。
11.耳熟能详的有,“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抚衿(jin1)长叹息,不觉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第一句中用翰林鸟和比目游川意喻比翼连理巧妙形象。潘安还是一个至孝之人,有辞官奉母的故事流传。潘安父亲去世后,将母亲接到自己的住处侍奉,常常在花开时节带母亲去赏花游玩。当母亲思恋故土时,他便不顾上司挽留依然辞官归乡细心照料年迈多病的母亲。
12.后人经久传诵,不管是诗人词人还是演员作家亦或凡夫俗子,都间接上起到了为潘安成名推波助澜的作用。潘安之后很多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写道了潘安,唐·白居易《不准拟二首》,“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唐·岑(cen2)参(shen1)《东归晚次潼关怀古》,“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唐·杜甫《花底》,“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jie4)车。”唐·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宋·苏轼《浣溪沙》,“潘郎白璧为谁连。”等,诗人词人们不经意的一笔处处可见。
13.民间文化中的小说戏曲关于潘安的更是数不胜数。后人对潘安文化的流传奠定了潘安成为第一美男的地位。美男潘安作为一个文人却仕途不顺,并最终死于官场的勾心斗角。从意气风发时的勤政廉明;到怀才不遇时的金谷俊游;再到饱尝宦海后的趋炎附势。历史演绎,留下的不过是极少数的一些沉渣,多少让后人有些唏嘘不已,有道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看杀卫玠
14.古人常以妖冶、柔媚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尚且不知这浩繁的历史岁月里,竟也有许多男子也美得惊艳,卫玠是一个美男子,他的美貌为晋朝带去了几分绮(qi3)丽,他的早逝又给这个时代蒙上了一层遗憾的阴翳(yi4)。西晋末年北方越来越乱,逃往南方的北方大族也越来越多。在奔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大帅哥引人注目,虽然脸色苍白,却优雅脱俗。他走到一个城市,立即万人空巷,大家争着拥挤观看。他就是天生有忧郁气质的帅哥卫玠。
15.司马光《资治通鉴》:“美风神,善清谈;常以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色。”足见卫玠的个人魅力。卫玠,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他和潘岳都是古代有名的美男子。他的爷爷是卫瓘(guan4),晋惠帝时位至太保,卫瓘曾说:“此儿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成长耳!”他的爷爷很早就看出了卫玠与众人的不同;他的父亲叫卫恒,是著名书法家。所以他是生于官宦世家的高富帅。
16.卫玠皮肤白皙,晶莹剔透,如白玉雕的塑像。他和潘岳一样,坐着羊车到街市上去,路过的人都觉得他太帅了,以为是玉人,争着挤着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于是,家里的人都愿意带着卫玠出去,因为卫玠实在是长得太美了,美得不可方物,高洁雅致,卫玠因为美貌而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17.像卫玠这样的璧人出门简直是一场灾难,每次都造成城中交通瘫痪,因为来欣赏他的美眉太多了,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观者如堵墙”。令人不得不叹服的是,卫玠的美超越了性别,就连男人看了也怦然心动。随之卫玠的成长,他的关注度也丝毫不减,反而结交了越来越多的名流。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王济爱好弓马,勇力超人,但同时又才华横溢,风姿英爽,长得极帅,善于谈论《易经》、《老子》、《庄子》等。因为他文武双全,被晋武帝司马炎选为女婿。他性格豪爽,生活奢侈,当时洛阳土地昂贵,王济买了块地做射击场,并且用钱辅地。一身珠光宝气的富豪舅舅,却在卫玠面前都抬不起头来。
18.北方名门士族王氏大族的王澄,王衍的弟弟,名望相当高,很少推崇别人。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就叹息倾倒。这就是“卫玠谈道,王澄倾倒”俗语的由来。而征南将军山简,大名士山涛的儿子。北方大乱,卫玠南下时,先在襄阳见到山简。山简大为叹服,因为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山简把女儿嫁给卫玠。能够让山简把女儿嫁给对方的人,一定是个才貌双全的人,卫玠自然就是山简眼里的好女婿了。
19.他不仅金玉其外,而且有一肚子的学问。他好谈玄理,是继魏晋王弼、何晏之后的又一个清谈大家。可惜他体弱多病,母亲王氏常常不让他多说话,担心他劳累。遇到有好日子,亲友请他偶尔说几句,听到以后无不赞叹,都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文人总爱恃才傲物,但卫玠不同,他经常能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多宽恕别人;他认为如果有人顶撞,只要不是故意冒犯为难,就不要争吵,要原谅。所以卫玠的一生,始终性情淡泊,看不到喜怒容颜。
20.看杀卫玠是怎么回事?这世上的死有千百种,唯独卫玠的死最具有戏剧性,他是活活被人给看死的,为何这么说,因为卫玠的长相,他长得实在是太美了,在奔流不息的人群中,虽然脸色苍白,身体羸(lei2)弱,却优雅脱俗,如白玉雕的塑像。公元312年,也就是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南京发生了一起史上最凄美的命案,才貌双全的美男子卫玠在众多粉丝们的争相围观下被看死了。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最终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此即成语“看杀卫玠”的典故出处。卫玠死的时候才27岁,一个绝世美男就在众目睽睽之下逝去了,实在是令人惋惜之至。
皇籍美男兰陵王
21.高长恭(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高肃,祖籍渤海蓨(tiao2)今河北省景县,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分享。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突厥攻入晋阳,高长恭奋力将其击退。邙山之战,高长恭为中军,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直至金墉城下,因高长恭戴着头盔,城中的人不确定是敌军或是我军,直到高长恭把头盔脱下来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即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
22.北齐兰陵王高长恭是个低调的人。当然,他也必须低调。虽然贵为帝王家的皇子王孙,可他的身世实在尴尬。他的父亲是北齐文襄皇帝高澄,母亲却连个姓氏都没有。兄弟六个中,他排行老四。其中老五安德王高延宗的母亲不过是“广阳王妓也”,可正史也明确记载其姓氏为陈。由此推算,兰陵王母亲的身份和地位,恐怕连妓女也不如,后人猜测她可能只是宫中一个地位卑下的宫女罢了。在讲究血统和门阀的时代,兰陵王的“莫名”身份给他带来的尴尬和压力便可想而知。所以,他必须低调,夹着尾巴做人。
23.除却身份地位外,就个人才情和社会关系而言,与其他兄弟几个相比,兰陵王也必须低调。兰陵王夹在这些兄弟中间,上不得,下不来,颇有几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心理孤苦和地位尴尬。如果细究兰陵王不被疼爱、不被重视的缘故,除却母亲身份低下外,我想也与他的相貌有关。史载他长得“貌柔心壮”,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个皮肤白皙,眉清目秀,颇有“中性”之美的“花样美男”。
24.可无论是与“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的祖父高欢相比,还是与“神情俊爽”的父亲高澄相比,兰陵王的长相都缺乏一种必要的“英武之气”。兰陵王低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还与他童年时遭遇父亲横死的变故有关。作为把持东魏命脉的大丞相高欢的长子,他的父亲高澄从小就得到政务上的历练,16岁时便任京畿(ji1)大都督,入辅朝政,加上其“器识不凡,机略严明”的才华,很短时间内就使得“朝野振肃”。29岁时,他更是以大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可谓登至人臣的最高位置了。可年少得志、野心勃勃的高澄并不满足,把控军政大权的他早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因此根本不把东魏的孝静皇帝放在眼里。
25.有一次,他不怀好意地拿了一大杯酒,强行给孝静皇帝劝酒。孝静不高兴地说:“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如此生!”高澄一听便大怒,大声喝道:“什么朕!朕!狗脚朕!”骂完竟还让身边的侍臣崔季舒打了皇帝三拳,然后“奋衣而出”。这还不算完,事后高澄让崔季舒“入谢”,孝静觉得惹不起,只好忍气吞声赐其彩帛。那么赐多少呢?崔季舒还得请示高澄,高澄说那就取一段吧。孝静给了400匹,可高澄还说:“亦一段耳。”由此观之,高澄是那种“得势不饶人”、飞扬跋扈的主儿。 这种太过“高调”的自负性格,也让高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父亲的横死,对兰陵王的性格形成和处世态度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
26.《北齐书》还记载了一个关于兰陵王很“平民化”的动人细节。说是有一次他上朝时,跟随他的“仆从尽散,唯有一人,长恭独还”,事后兰陵王竟不以为意,“无所谴罚”。由此观之,他平常对待下人,也一定是非常宽厚仁慈的;要不,奴仆是不会有这么大的胆,敢把他这样的王子不放在眼里。在君臣有别、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特别是北齐那样“不把人当人”、动辄砍头的疯狂时代,兰陵王温情和宽容的一面,焕发出温暖的“人性”光辉,更显得难能可贵。
27.兰陵王容貌纵是绝佳,军功纵是显赫,可依然无法改变他的悲剧式宿命。对他而言,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出生在一个疯狂得近乎变态的帝王家族。北齐自建国以来,短短28年间,就换了六个皇帝,叔侄间彼此折磨,相互残杀,一个比一个短命,也一个赛一个疯狂。无论兰陵王如何千般琢磨,万般小心,还是不经意间碰上了皇帝的“枪口”。后主高纬与兰陵王再次谈及“芒山之捷”时,颇有人情味地劝道“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
28.兰陵王一听自己的皇弟如此体贴自己、心疼自己,内心澎湃不已,热乎乎地“贴”上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本是一句表忠心的话,可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听来,感觉就很不爽。正如其父皇高湛不爱听兰陵王的三哥高孝琬叫他叔叔一样,家事,谁的家事?谁和你是一家?高纬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彼而代之,真会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虽然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可终是躲不过“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
29.武平四年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皇兄,送来的礼物是一杯毒酒。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道:“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zhen4)也!”郑妃劝他:“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这可能只是一场误会,只要兰陵王向皇帝求情,终能讨回性命。兰陵王心里却很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用。他想起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hu2)律光,无缘由地被后主引诱入宫,被人用弓弦残忍地勒死。如果他贸然入宫,还不知是怎么一个死法。
30.横竖都是死,还不如选择有尊严地死去。这样卑鄙的君王,他不想见,也没必要见。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决然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人世。兰陵王死前,有一个耐人寻味的举动,那就是将“千金责券,尽燔(fan2)之”。由此观之,他实在不是贪婪的人。与后主宫中宫女“一裙直万匹,镜台直千金”的奢华相比,与后主为皇后建寺“穷极工巧,劳费亿计”的排场相比,他“贪残”千金的野心也实在是太小了。把这些“责券”统统烧掉,预示着他想让自己和别人都不再受累,统统都得以解脱。兰陵王于武平四年573年被高纬赐死。死后朝廷追赠为太尉,谥号武。
结束!
您的支持,是我编剧传本的最大鼓励,爱心、收藏、小鱼币,谢谢!
【秋北】诵读本系列剧本ID: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259821
品酒 酒里乾坤 壶中日月 710473
听戏 中国国粹京剧 789505
品音 中国古曲赏析 649373
品韵 唐诗宋词品鉴 218707
中国电影寻迹 401061
中国钱币寻迹 456553
李白与杜甫的大唐 586969
大度看世界 790059
大国海洋时代 524565
笠翁对韵拼音版 39613
温暖电台系列:97643、97749、50068、48838、625441......欢迎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