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507】
读物本·《塞北三朝·辽》第十二章 绯闻情报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548
1
6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8-24 16:23:33
更新时间2023-08-24 18:10:4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十二章 绯闻情报

第一节 幽州韩氏

 

1.

我们暂时抛开萧太后宠信韩德让是真还是假这件事,让我们先来看看韩德让是个什么样的人,先了解一下韩氏家族的背景。

辽朝有两个韩氏家族非常出名,一个是幽州韩氏,就是辅佐太祖开国的韩延徽那一支;再一个就是韩德让这一支,被称为玉田韩氏,因为他是河北玉田(当时叫蓟州)人士。

韩德让的爷爷韩知古,是述律皇后的奴隶。他本是读书人,契丹南下时被抢来的,作为陪嫁的奴隶到了述律后那儿。

 

2.

韩知古在辽国一直很不得志,因为他是宫内人的身份,清史讲就是包衣出身,属于皇室的奴隶。但他有一个好儿子,也就是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此人通医术,经常给述律后和太祖皇帝看病,很受述律氏和太祖皇帝的宠信。当时契丹刚刚兴起,急缺人才,尤其缺医生,粗通医术的人在那儿都能得到宠信。韩匡嗣就借着给太祖和述律后看病的机会,推荐自己的父亲。太祖说你什么都会,真是个人才啊。韩匡嗣说了,我有今天是我爸爸教导的结果,我爸爸比我还有本事。他一推荐,太祖就召见了韩知古。

 

3.

史籍记载,太祖跟韩知古论事,发现韩知古有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经国安邦的大才,于是开始重用他。“太祖平奚及俘燕民,将建城,命韩知方(当为“知古”)择其处,乃完葺柳城,号霸州彰武军。”(《辽史地理志三》)太祖平定奚族,俘获了中原燕地的汉民之后,让韩知古建城安排这些人,建城之后,号彰武军,授韩知古彰武军节度使职位。从此,韩知古辅佐太祖,成为太祖皇帝的佐命功臣。可以讲,把中原制度介绍到契丹的主要就是韩知古。韩知古、韩匡嗣父子俩互相提携,最后都身居高位,历事数朝。

 

4.

韩德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家,父祖都在辽做大官,深受皇帝信任。韩德让从小饱读诗书,文武兼备,高梁河之战的时候,韩德让是幽州守将,不但能文,而且知兵。这样一个人,景宗皇帝对他十分宠信。景宗皇帝临终前,召见两个大臣,托付后事。其中一个是耶律斜轸,这不用说了,南院大王,本家骨肉;另外一个就是汉臣韩德让。所以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应该说是顾命大臣,辅弼幼主,千钧重担,压力山大。

 

5.

韩德让知道自己担子重,景宗皇帝撒手人寰时,萧太后三十岁,皇帝只有十二岁,主少国疑,契丹贵族们此时蠢蠢欲动,就跟过了惊蛰的虫子似的,心里又痒痒了。在景宗皇帝的压制下,咱们沉静了这么多年了,该活泛活泛了吧?该过把皇帝瘾了吧?当时的情势危急到什么程度呢?据史籍记载,“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契丹国志》卷十八),手里有兵权的宗室诸王二百多人,非常可怕。辽是北方骑马民族建立的家族式国家,重用的都是本家骨肉,皇室贵戚,封爵太滥,王爷太多。

 

6.

后来同样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清朝就吸取了封爵太滥的教训,亲王们没有什么大权,而且爵位不滥封。世袭罔替的亲王建国之初只有八个,到灭亡的时候也只有十二个,其他都是降封,亲王的儿子是郡王,郡王的儿子是贝勒,贝勒的儿子是贝子,一路降到镇国公。而辽只要姓耶律就能封王,就可以招募私人武装,可以自己建立州邑。辽为什么内乱频仍?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7.

韩德让在景宗的病榻前,接过手来的是这么一个摊子,他苦心孤诣地要制止叛乱,对得起先帝托孤厚恩,一个弄不好,以前世宗、穆宗朝宗室内乱的事件就会再发生。我们可以看到,从太祖建国到景宗登基,辽宗室内部的叛乱,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一直伴随着辽帝国的成长。辽帝国在不断地平定内乱和外患的过程中,才发展成为一个大国。韩德让一方面参决政事,抚政安民,另一方面教导百姓,休养生息,深得太后宠信,成为朝中权势最显贵的大臣。

 

  

第十二章 绯闻情报

第二节 花边新闻

 

8.

常言道,“寡妇门前是非多”,辽当时流传着许多萧太后与韩德让的花边新闻。那么,萧太后与韩德让到底是什么关系?史书上又留下了哪些记载呢?

野史笔记记载,韩德让跟太后是情人关系,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他们俩年轻的时候就订过婚,本来就是一对爱侣。(这种事在影视作品中,应该是很爱热炒的,但还真没有反映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一般都是多尔衮跟孝庄后,慈禧跟×××。)没想到,萧燕燕后来嫁给皇上了,一入宫门深似海,韩德让就别惦记了,人家已经是皇后了。

9.

萧燕燕做了皇后之后,并没有打消对韩德让的思念,初恋是很美好的嘛。俩人已经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心里对彼此的思念却没有减少。景宗皇帝归天,萧燕燕已是万人之上,据野史记载,她跟韩德让这么讲:“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乘轺录》)当年我曾答应嫁给你,一不留神没嫁成,这不赖我,是我父亲做主的,把我嫁给皇上了,我也没辙。现在愿意跟你重修旧好,皇上幼弱,你要把皇上当成自己的儿子。这种情节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是很常见的。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