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篇·西湖四韵
作者:胥智慧
1.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西湖,明净如玉的西湖,那柳岸花堤上,是否徜徉着古人黯淡的背影?那池亭水榭间,是否收藏了昨日遗失的风景?
苏堤春雨
2.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东坡
烟雨漂洗的西湖,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温润的色调、幽淡的芳香,古往今来,萦绕过多少路人追梦的心怀?岸边聚集着喧闹的人流,湖心却是画影清波。空蒙的烟雨倾泻在低垂的柳条上,摇曳的波光撩开一湖动人的涟漪。
3.
当目光迷离的时候,梦境也徜徉起来。远处的断桥横落在湖与岸之间,流转的回风仿佛穿越千年的时光,那个被悠悠岁华洗濯[zhuó]了千年的传说,清晰而玲珑地舒展在西湖的秀水明山中。桥其实并没有断,断的只是白娘子与许仙一世的情缘。那一柄多情的油纸伞,是否可以挽留他们匆匆流逝的旧梦?
4.
千年的情节早已注定,留存的却是永恒的传说。那些撑着雨伞,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又将落入谁的梦中?云烟浸染西湖杨柳的清丽,朝霞催开苏堤桃花的艳影。过往的路人,穿行在石板路上,他们抖落一身的烟尘,将恍惚的时光寄存在短暂的雨季。那一袭青衫、儒雅俊逸的身影是苏子么?还忆当年,他与朝云泛舟西湖、清樽对月、新词娇韵、不尽缠绵。奈何岁月飘零,佳人已杳,空余他漂萍行踪,伤情缚梦。
5.
绕愁之事,惟独情字。旷达豪迈的苏东坡,纵然才高可笑王侯,倘若不遇朝云,更无知音,又怎会有那般的俊采风流。“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他怀念的还是旧时的明月,那弯如钩的新月,一半是离,一半是合。多情的,始终是那望月的人。行走在悠长的苏堤,是谁,一路拣拾着明明灭灭的光阴?可是,又能寻找到些什么?纵然沉落西湖,又能打捞到些什么?
6.
今日碧波泛漪的西湖,如长笛边一曲被沉淀了千年的旧韵。许多古老的记忆已经无法拾起,垂柳下那一叶漂浮的小舟,划过了明净淡泊的人生。远去的还会走近,等待的不再漫长。徜徉在西湖四季婉转的梦里,梦里,还有那抹不去,老不尽的江南。
美食篇·泰州早茶
1.
读万卷书,吃万里路,今天的山海食集我们聊一聊泰州的早茶。
烟花三月下扬州?不如去泰州。
每年烟花三月的扬州都是人挤人,若是只为了早茶去扬州,不如掉头去泰州看看。自古扬泰是一家,吃早茶的传统也是一脉,有人说,泰州早茶和兴化学的,兴化早茶和扬州学的,其实只不过是因为物产不同,各有特色。若要问泰州的早茶有哪些不同?那便是处处一样,处处不一样。
2.
泰州学派是明代最大的民间学派之一,奉行“百姓日用即道”,属平民之学,也许是受其影响,泰州早茶很日常,相比扬州老牌茶社“三春”(富春、冶春、共和春)的传统,瘦西湖旁边趣园的富丽堂皇,泰州人吃早茶,大多都去自家楼下人挤人的老馆子,老馆子不摆架子,朴朴素素,虽然店里环境不够新不够网红,但是味道绝对花心思。
3.
没有大量游客的冲击,泰州早茶虽更为日常,但泰州人吃早茶依然保留了完整的仪式感。泰州人吃早茶讲一茶三点一面,一茶,即一盏茶一份烫干丝,叫一个茶头;三点,即包子、烧麦、蒸饺;一面,即泰州特色鱼汤面。五种特色食物,要依着顺序来吃,从淡到浓,从清到重,以清茶作为开场,干丝作为承接,各式点心是为高潮,鲜香的鱼汤面作为收尾。
4.
泰州干丝分两种,大煮干丝通常是宴席吃,烫干丝早茶吃。本地的大白干(白豆腐干)用月牙刀“飘”出均匀的20多层,然后入沸水反复过搅烫,再浇上配菜、酱汁和泰州三麻之一的麻油即成。乍看与扬州无异,但入口就能吃到不同,泰州干丝吃起来的第一感受是“滑”,这是因为泰州干丝做时,会在沸水中放入碱,这样处理过的干丝会更紧致,口感更弹,甚至有点劲道的感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