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3717】
读物本·【横竖撇捺】汉字的故事 篇贰
作者:幼鱼出听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335
21
40
4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集26段。摘选同名书籍。不要低估每一个汉字和它的故事,这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来开启品味这有趣的文字之旅。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3-03 07:39:27
更新时间2023-04-20 12:16:1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汉字的故事】 篇贰

 

第二章 汉字的形成

1.  象形

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是目前我们所知道的中国最为古老的系统文字。三千多年以前,商代人拿出一片龟的腹甲或是一块牛的肩胛骨用想象力在上面刻画出文字;奇妙的是,相隔了这么久,今天我们仍然能不太困难地识别出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很简单,他们的造字是从象形开始的。

商代人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和一颗聪慧的心,他们细致地观察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用画画的方式将这个世界记录下来。

 

 

2.  “山”是连绵起伏的群峰,“水”是从崎岖峭壁上飞溅出的几滴山泉,“火”是三团腾腾的热焰。“木”是一根笔直的树干,上面分叉表示树枝,下面分叉表示树根。网络上聊天常常会用到一个花朵的表情符号。“花”的本字是“华”,在甲骨文中它也是一幅动人的画:

一棵大树,花开满枝,一派热闹繁华的春天景象。

要表示鸟兽虫鱼,自然麻烦些,但有的是时间,就一个个画出来:这是一匹奔驰的骏马,它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长的尾巴和健硕的蹄子似乎昭示着它是一位长跑健将。

 

3.  与“马”相比,“牛”的写法要简单很多,它突出了牛的两个特征:一是V字形的牛鼻,二是一对尖角。发明“牛”这个字的人真是位简笔画大师。还有“象”,最大的特点当然是它的长鼻子了。

社会生活中的场景也难不倒造字的人。这是一个“人”,他侧身向着我们,垂臂弯腰,可能是在地里劳动。人刚生下来的时候,裹在襁褓里,只露出一个脑袋和两只手臂,这就是“子”字。小人儿长大了,不但双臂双腿可以自由伸展,而且一副顶天立地的模样,这就是“大”字。

 

4.  大人出门,经过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就是“行”字。那里熙熙攘攘,有两个人发生了争执,以致拳脚相向,就是“斗”字。你瞧,这一左一右两个人扭打在一起,多么形象。

象形是一种诉诸视觉的表达方式。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外国文字绝大多数是诉诸听觉的,叫拼音文字。古埃及的文字乍看起来跟我们的甲骨文很像,比方说有很写实的鸟和蛇,但事实上它们跟翱翔在尼罗河上空的禽类,或藏在草丛里的爬行动物没有一丁点关系,只代表某种读音。

 

5.  放弃了跟具体形象的纠缠,转向使用拼音文字,这条路径肯定简单很多,但中国人不愿意放弃文字的图画审美价值。我们来看这个字,一个略微臃肿的身体,挺着隆起的腹部,里面已经住着一个可爱的小人儿,这是甲骨文“孕”字。几乎在看到这个字的刹那,人们便能联想起怀孕的情景。孩子诞生之后,母亲就要承担起哺育的职责。你瞧,她屈膝坐着,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小家伙大概是饿坏了,张大嘴巴嗷嗷待哺。而母亲胸部有一个小小的横杠,那是乳房,那里的产品绝对比配方奶粉更有营养。这就是甲骨文“乳”字,它岂止是个符号,更是对母爱最美的记录。

甲骨文中的很多字都是凭借细腻观察和惊人想象创造出来的,它们像一幅幅动人的图画,值得用画框镶起来慢慢地观赏。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