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57 集日本明治维新
①1868 年, 日本新兴的革新势力夺取了国家政权, 并通过国内战争彻底推翻了 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 建立和巩固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权。 明治政府在政治、 经济、 军事和文化等领域推行了全面革除封建旧弊、 实行新政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使日本迅速发展成资本主义国家, 史称明治维新。
十九世纪中叶的日本是一个封闭保守的岛国, 具有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国家被分成250 多个藩国, 每个藩国由一个大名统治。
②大名的财富主要来自对农民课征的土地税, 大名拥有自己的武装, 这些武装由世袭的武士组成。大名在藩内拥有行政和司法权, 但他们必须向国家的政治军事统治者幕府将军效忠。
幕府原来是指将军带兵出征时的营幕, 后来, 将军掌握了全国的统治权, 幕府成为将军统治全国的最高政权机关。 从 1603 年起, 德川家康在江户, 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建立了幕府,史称德川幕府。 名义上, 天皇是至高无上的, 将军的权力由天皇授予。 但事实上天皇只不过是一个傀儡, 是京都的囚徒, 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经历 250 多年发展的幕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封建统治危机。 日本封闭的国门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的。
1853 年 7 月 8 日, 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 海军准将培里率 4 艘涂成黑色的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开进江户湾, 也就是今天的东京湾, 要求日本开国并鸣炮示威、 以武力相威胁, 这就是日本史称的黑船事件。 对此, 日本朝野上下无不惊慌失措。 四只蒸汽船, 惊醒太平梦,从此夜不能寐。 幕府屈辱的接受美国国书, 约定第二年春答复美国。 黑船叩关使日本政界一片混乱, 幕府一改独断专行的惯例向一直大权旁落、 无权过问国事的天皇朝廷报告, 还将美国国书传示各大名, 甚至允许各级武士上书献策, 但面对莫衷一是的意见幕府没有积极的对策, 只图蒙混拖延。
④1854 年 2 月 13 日, 培里又率 7 艘军舰开到江户湾, 幕府被迫于 3 月 31 日在神奈川与美国缔结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也称《日美神奈川条约》。
1858 年 7 月, 幕府又被迫与美国代表哈里斯签订丧权辱国的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14 条》,另附《贸易章程 7 则》。 继美国之后, 俄、 英、 法等列强也与日本签订了上述两种不平等条约。
1863 年, 幕府又承认外国有权在横滨驻军, 日本面临着沦为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⑤在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之下, 中下级武士阶层中要求改革的一些人形成革新势力, 代表人物有: 吉田松阴、 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 隆盛、 坂本龙马、 大村益次郎等人。 革新势力主要集中在长州、 萨摩、 土佐、 肥前等日本西南强藩。 这些地区是今天的山口县、 鹿儿岛县、 高知县、 佐贺县和长崎县。 这些强藩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 对吸收西方文化科技、 破格任用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后来成为推翻德川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派与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们联合与幕府素有矛盾的西南强藩首脑和皇室公卿, 展开了要求幕府将最高统治权交还天皇朝廷、 抵御外辱的斗争。 在人民斗争的推动下, 最后发展为武装倒幕。
⑥1867 年, 孝明天皇死, 年仅 14 岁的皇太子睦仁即位。 讨幕势力紧紧抓住年幼的天皇,挟天子以令诸侯, 决定发动武装倒幕。 1867 年 10 月 13 日, 睦仁天皇下达讨幕密敕, 下令讨伐德川幕府。 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决定以退为进, 于 11 月 9 日参见天皇, 奏请奉还大政,把政权移交天皇, 同时却在大坂结集精兵以图反扑。 西乡 隆盛、 大久保利通等倒幕派深知幕府奉还大政乃韬晦之计, 决定仍按原定计划发动宫廷政变、 武装倒幕。
⑦1868 年 1 月 3 日夜, 倒幕派在京都皇宫小御所召开会议, 做出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的决定, 命令他辞去一切职务, 把幕府领地全部交还朝廷, 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 成立由睦仁天皇领导的中央政府。 取代幕府的维新政权宣告成立。
德川庆喜宣布《大号令》 非法, 组织军队反扑。 1868 年 1 月, 双方在京都南部鸟羽、伏见地区展开激战。 政府军以 5000 人的劣势击败三倍于已的敌人, 迫使幕府军于 4 月开城投降, 史称江户无血开城。 接着, 政府军大举东征, 平定东北地区, 于 1869 年夏攻取幕府军最后据点函馆五棱郭。 戍辰战争以明治政府军胜利宣告结束。
⑧明治新政府于 1868 年 3 月 14 日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约》。 4 月 21 日, 政府公布政体书, 宣称: 天下之权力皆归太政官, 并将太政官之权力分为立法、 行政、 司法三权,使无偏重之患。 太政官, 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内阁。 7 月 17 日, 天皇下诏改江户为东京。 9月 8 日, 改年号为明治。 明治的寓意取自中国古籍《易经》, “圣人南面听天下, 向明而治”一句。 自明治起, 此后, 一代天皇只有一个年号, 即一世一元。
⑨1869 年 3 月, 天皇赴东京, 事实上迁都东京。 从 1868 年起, 以天皇睦仁为首, 由改革派武士掌握实权的明治政府开始实行维新。 维新, 即变革之意, 实际上是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政府为巩固新政权, 建立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体制, 废藩置县, 消除封建割据, 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 由中央委派知事直接管辖, 改革封建等级制度,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在中央集权制建立和巩固后, 明治天皇于 1889 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 俗称《明治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