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977】
读物本·《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一回
作者:诗酒,问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近代字数: 13590
39
54
44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我将按章回陆续推送精编版《蒋勋细说红楼梦》,之所以说是精编版,是因为文章中既有蒋勋老师讲述的语音,还有精彩段落的文字实录,并时常穿插蒋勋老师感悟、相关诗词讲解、古典常识等等,我将尽最大努力打造匠心之作,以飨读者,欢迎阅读分享交流。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8-10 08:48:59
更新时间2022-08-10 16:04:3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蒋勋:著名画家、诗人、作家、美学家。福建长乐人,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台湾。其文笔语言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深受多方喜爱和好评。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遍后的心血之作,也是他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的震撼大作,他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以独特的青春视角,从心理学、文学、民俗等不同知识领域解读了另一种《红楼梦》。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

我的《红楼梦》记忆

我没有想到会讲《红楼梦》,一直不想开讲的原因,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从十二三岁时开始读《红楼梦》,读得入迷,功课一塌糊涂。所以家里有一段时间禁止我读《红楼梦》。记忆很深的是在坊间买的一本《红楼梦》,是用当时一个电影明星(乐蒂)演的林黛玉剧照做的封面,晚上躲在棉被里面,用手电筒照着看。所以,《红楼梦》对我来说是特别的记忆,是青少年时期的一段私密感情的记忆。有时候觉得不应该跟很多人分享这种很个人的情感。

读大学时,很多科系里面,比如中文系,会开《红楼梦》的课,偶尔也去旁听一下,总觉得跟自己躲在棉被里面看《红楼梦》的感觉不一样。我相信很多大学研究所里开这个课,都比较着重于研究,一学期都在讲关于考证的部分,始终没有碰到小说本身。所以我一直在疑虑,我自己阅读《红楼梦》的方法,我和《红楼梦》间那种很私密的情感,适不适合跟很多朋友分享。

从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有很多《红楼梦》的手抄本流传。许多人不知道是谁写的,每个人读到的可能是散乱的一回两回,没有写完,最多到了第八十回就没有了。它在民间流传,大家也觉得可有可无,从来不是不得了的“文学”,也没有人注意它。可慢慢地,它变成了大家爱读的东西。这种“乐读”的快乐,就引发了《红楼梦》从手抄本变成印刷品出版。

 

2.

人们大都知道程伟元这个人。程伟元是个出版商,他跟另外一个叫高鹗的写小说的人合作,在手抄本的《红楼梦》八十回后面又补了四十回,便成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并将其印刷出版,才有了普及的《红楼梦》。最早的《红楼梦》,就是手抄的。谁喜欢它,谁就手抄。现在的朋友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用手抄?如今拿一部《红楼梦》来,我们光看印刷品都已经吓晕了,何况是手抄。可是对我这个年龄层的人来讲,完全可以理解。我在大学的时候还手抄过鲁迅的小说。因为当时复印机不发达,从台湾大学借到当时被列为“禁书”的鲁迅的《呐喊》和《彷徨》。偷偷借出来的朋友说,两天后你们一定要还。所以我们就连夜抄,一个人抄累了,就跑去睡,另外的人就接着抄。所以我知道什么叫做“手抄本”,“手抄本”说明你真喜欢那个作品,不能买,就用手抄。

《红楼梦》最早的手抄版本慢慢被人搜集,像后来的胡适这样受过西方严格考证学或文学史研究训练的人,回到中国,开始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也开始探讨很多被我们今天列为“红学”的问题。

一本写青少年的书

 

3.

我想,讲《红楼梦》,我不会碰太多的“红学”,红学简直像大海一样,掉进去就再也爬不出来了。我的很多学生现在还在修研究所的《红楼梦》课程,到最后碰不到太多跟小说有关的东西,一直在外围转,比如,作者是谁,作者的家世如何,宝玉影射谁——这叫做红学考证。不是说考证不重要,但是我们读小说的时候,它就是小说,读起来要很好看。我们要读进去,让它跟我们人生之间有一种对话,不一定要把它当成研究工作来做。可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道统当中,一般人觉得,任何一本书,如果能够流传,一定有文以载道的意义。“文”是文章,“道”是道统。一本书只有能承载一种道德,才有流传的意义,像《四书》、《五经》,都有重大的文化使命。我想,小说这种东西是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发展出来的,首先还是要“好看”、“有趣”。

我看到几个有趣的版本对《红楼梦》的考证,他们会把《红楼梦》牵强附会到说它要讲的是反清复明的故事。比如说有一个学者就是专门说里面哪一个人是明朝末年反清的哪一个人。《红楼梦》变得很奇怪,有一点像一个公式,每个人都可以附会出自己所要的东西。那个学者,心里只有反清复明,就在这里面套用反清复明的公式,讲得头头是道,而且完全能自圆其说。另外一个学者说,这个小说是讲清朝顺治皇帝跟董小宛的故事。顺治皇帝爱上了董小宛,后来出家,在五台山做了和尚,《红楼梦》隐喻这个故事,所以宝玉是谁,黛玉又是谁,一样头头是道,而且也可以自圆其说。我读了这些考证以后,发现《红楼梦》这本小说,你套用任何故事都可以言之成理。

 

4.

我想,最早喜欢看《红楼梦》手抄本的人或许不在意它是不是文学,它会不会被放到文学系去作为研究的对象,重要的是它这么好看,好看到你十二岁看它,三十岁又看它,四十岁还看它。在不同的年龄去看《红楼梦》,感受不同,但是都“好看”。

小时候家里一方面禁止我看《红楼梦》,一方面说《红楼梦》真好看。大人的世界很矛盾。不准我看,又说好看得不得了。我当然好奇,躲在棉被里看《红楼梦》的时候,就想:说不定大人们以前也这样偷看。

《红楼梦》其实是写青少年的一本书,它今天变成了古典文学,很多人都觉得它是老年人读的书。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连续剧,人物角色年龄也被加大,比如王熙凤,有时候是四十几岁的演员演。小说里面,王熙凤开始大概十七岁左右,林黛玉进贾府时应该是十二岁左右,贾宝玉大黛玉一岁,宝钗又大一点,他们在小说里都是十五岁上下的青少年。

所以,我第一个要讲的就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年龄问题。他们全部是少年。想想看,我们家里十二岁的女孩子、十三岁的男孩子,他们在做什么事?他们就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和贾宝玉。如果超过十五岁,他大概就不会这么呆了,像黛玉,整天没事在那边哭,无缘无故地就生气了,计较宝玉对别人好,嫌对她不够好,这就是少女情怀、小女孩情态。所以,读《红楼梦》,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把人物还原到青少年。

”林青霞说,蒋勋的声音是她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她安定的力量。《红楼梦》做为中国文学巨著,应该是我读的时间最久遍数最多的一本书了。虽无点滴成就,但就是喜欢翻阅。偶然听了一段《蒋勋细说红楼梦》,深得我心,从此痴迷,一发不可收拾。”

 

5.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蒋勋感悟:

《好了歌》讲出我们心里恐惧的东西,它可能是健康、亲人的幸福、爱、钱财、权力,一切你放不下的东西,《好了歌》告诉我们,总有一天都要放下。


 

6.

八十回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没有写完的一部书。一个好的作品,完不完成,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很多音乐家最好的交响曲也不见得是完成的,很多的绘画不见得是完成的。这部小说也是没有完成的,其实就是写到他要走时就走了,小说没有完,时间没有完,人生没有完。我们永远不知道生命中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所以续写红楼的人都是因为读了《红楼梦》以后觉得很不过瘾。后面到底怎么回事?贾宝玉到底最后娶了谁?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弄来弄去的。高鹗和程伟元补写的后四十回在乾隆年间变成了大家最接受的一个“结局本”。

如果大家看一下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张爱玲对高鹗是毫不留情的。她说《红楼梦》读到八十一回,她就不想读了。的确八十回以前和八十回以后的写法非常不一样。举最明显的例子,八十回以前林黛玉这么重要的一个女性,她出场的时候,没有描绘她身上穿什么衣服、戴什么东西。林黛玉像梦一样,忽然来了,忽然走了,有点像我们说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的感觉。八十回以后,对林黛玉有衣服的描绘,有脸上五官的描绘。这是非常大的不同。王熙凤一出来作者不惜重墨描写她身上的衣服,因为她是现世里的人。可是林黛玉像是一个从天上下来跟大家玩了一场又走掉的女孩子。等她走了,你忽然记得有她,可是你想不起她是什么样子,她的美像月光一样,不着痕迹,是船过水无痕的感觉。林黛玉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不是物体性的存在,可是读到八十一回,你忽然发现林黛玉的衣服有颜色了,身上佩了什么东西也有交代,显然作者的层次比前一个作者低了很多。这是张爱玲对后面补的部分如此批评的原因。可是很多人还是觉得在古典小说当中,能够让林黛玉死去,而让薛宝钗和贾宝玉结婚,这边是婚礼的音乐,那边是焚稿断痴情的林黛玉的死亡,这种悲剧性跟喜剧性的对比是写得好的。

《红楼梦》最后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谁都不知道。很多人认为最后跟贾宝玉结婚的是史湘云,而不是薛宝钗,因为有一回的回目里面说“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史湘云有一个金的麒麟,金玉良缘是在讲贾宝玉口中含的那块玉,跟史湘云身上配的金麒麟,他们最后结婚,叫做金玉良缘。“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白首”,这里是指夫妻白头偕老。这又掉到红学的考证里了,谁也不知道真正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作者要写的是自己一生的梦幻,繁华根本是一场梦,他或许根本不在意结局。他只是告诉你,在所有的生命中,权力、财富、爱情,全部是一场空。他要告诉你,知道是空,你还是执著。知道归知道,执著归执著。《红楼梦》的迷人就在这里,明知道所有都是空的,可是每一刻又都在执著。

7.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说起,大学的时候带着《金刚经》上山去庙里,住在狮头山的海会庵读《金刚经》。读了几天,觉得自己定力很够。忽然听到山下卖猪血膏,就狂奔下去大吃一顿。我想《红楼梦》常常让你啼笑皆非,是你忽然发现生命中的修行跟执著、痴迷是纠结在一起的。作者要讲的荒唐跟荒谬,交错在人生啼笑皆非的感觉中。好的小说家都是如此,如果不是如此,就是宗教家或者哲学家了。文学家在领悟的同时,都有很大的执迷。这本书好像要破除执迷,它一直在讲“警幻仙姑”,警告你,一切都是空幻的,可是无论怎么“警幻”还是执著,这就是红尘之楼的一场大梦吧。

刚才在谈到作者部分,我避开重点,我觉得红学的考证到现在没有真正的结论。《红楼梦》真正的作者是不是曹雪芹还有争议,不要让这个问题干扰我们,直接进入文本,去读一个曾经活过,曾经在人生中经历过这么多事件的一个人留给我们看的人生。所以如果避开考证,我不那么在意他是不是曹雪芹。我觉得只要曾经有这样一个人,跟我们一样在人生里活过,他回头去看自己一生的点点滴滴,当他有一天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时候,是他写这本小说写到一半,忽然感叹说:我这一生,真是“满纸荒唐言”,讲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跟考试做官、跟所有的现实都无关的东西。“荒唐”两个字,是他觉得回看自己的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正经的事情,写下来的也都不是什么正经的事情,不是伟大的东西。这两句话,可以用在所有的文学里,也可以用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日记发表,相信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好的文学是真实的人生,不是一定有道理可讲。任何人的一生,像镜子一样地呈现,都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

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

《红楼梦》的诗词有许多人生的隐喻。可以往正面解释,也可以往负面解释,不是确定的答案,因此,难的不是文字,而是对隐喻的哲学性解读。文学不是励志格言,不是非黑即白的答案,文学是对生命真实现象的理解与包容。

诗词赏析: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译文:美玉盛在匣中,等人出大价钱才卖。金钗放在匣中,伺机要飞上天去。

 

8.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1.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你是一块玉,是标一个价来卖, 还是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不肯卖。孔子 说,玉在柜子里,遇到真正能出好价钱的人我才卖,不是要一辈子做隐士。

贾雨村 觉得自己是一块美玉,怀才不遇,可是他 要求到善价。有真正赏识他的人,他是要 做官的。作者不喜欢儒家,在这个小说里, 贾雨村是一个很能攀援的人,只要有钱有 势的地方他都要去跑,这里用的是儒家的典故。

2. 女送给汉武帝一个发钗,他把钗放在奁内。女孩子放花粉、胭脂的盒子叫做奁。隔了 两代以后,汉武帝的孙子——另外一个皇 帝打开盒子,钗不见了,化成一只白燕飞 走了。是说等到时 机来的时候,钗要变成仙鸟飞走。

这里贾雨村是在讲自己的志愿:一心求取功名, 不甘久居人下。

贾雨村吟诗时,刚好甄士隐走进来,他说: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他知道这两句诗里藏有很多事,时值中秋,于是邀请贾雨村去喝酒。酒后两个人高兴起 来,带着七八分酒意,贾雨村又讲诗、写诗了。贾雨村这一天特别高兴,喝了酒一 直作诗,也在透露他内心希望的东西。他要进京赶考,没有路费,甄士隐也听懂了。

 

9.

最早的女权主义者

我不知道有没有很多朋友注意《红楼梦》的女性观点。比如他讲自己“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可是“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想到跟他一起成长的所有的女孩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当中,一个男性,能够用这样的态度去写女性,是非常少的。有意压低自己,说自己“一事无成”,去凸显所有女性的行止见识。这个作者,大概是最早的女权运动者。他自己的角色是男性,却能够跳脱他的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观点,为女孩子讲话。“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这个“堂堂须眉”是中国男性自称伟大的意思,可是反而比不上这些裙钗女子。“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惭愧后悔也没有用处,总觉得一生碰到最精彩的人都是女性。

他点出了写这本书真正的动机:“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他要把自己的“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可是重要的是什么?下面说,“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己护短,一并使其泯灭”,这一段话说到作者写《红楼梦》的真正动机,自己的一生潦倒也就算了,可是不能因为他的一事无成,这些闺阁当中他认识的精彩女子不被记录,所以,似乎他忍辱偷生活下来的目的,竟是为了给这些女子一一立传。这样的立论是够荒唐的,文天祥活下来、岳飞活下来,留下来的是《正气歌》、《满江红》,是要为了表彰尽忠尽孝的;而《红楼梦》是为了给女孩子立传的。

这本书里隐藏的现代元素,到现在,很多的人都还没有谈到,把它列在“古典文学”中。其实,它是古典文学的叛逆,它颠覆了古典文学。作者是一个极其富有颠覆精神的人,他并不喜欢儒家。中国有三个重要的道统,即儒家、老庄和佛家构成的思想体系,作者最不喜欢的是儒家,你可以看到他一听到《四书》、《五经》就头痛,因为《四书》、《五经》变成了考试做官的工具。他的父亲叫做贾政,“贾”(假)这个字后面加一个“政”(正),谐音透露了儒家的虚伪性。领悟人生的都是空空大士、渺渺真人、茫茫大士、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全部是老庄与佛教里面的人,这种看起来不正经,有一点旁门左道的人,他们是老庄与佛教的代表人物,批判或颠覆了儒家。

诗词赏析:惯养娇生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10.

英莲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爸爸甄士隐是蛮有钱的地方乡绅,所以她命不错。可她的运不好。一僧一道在点醒甄士隐,甄士隐当然没有办法懂。

和尚说:“舍我罢,舍我罢!”甄士隐很不耐烦,抱着女儿走了。和尚指着他大笑,念了四句诗。《红楼梦》里诗出来的时候都是预言。“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菱,是香菱,这个女孩子后来改名香菱;雪,是薛蟠。后来香菱被薛蟠买去做妾,一直受折磨。事情还没有发生,诗是看不懂的暗示。

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英莲才三岁,“菱花空对雪澌澌”已经讲出了她的命运。

一个三岁的女孩子,她的终结已经被这句诗讲出来了。可是她爸爸不知道这个和尚在讲什么。和尚还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意思是在元宵节之后,你们的缘分就尽了。

《红楼梦》觉得人活在迷梦当中,如果梦没有醒,没有办法知道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用各种方法,想去解释梦,可是梦超过我们理智可以达到的范围。就像“菱花空对雪澌澌”,或者“好防佳节元宵后”,即使已经点到眼前的灾祸,大祸临头了,还是听不懂。


 

11.

神话情缘

作者在第一回借着甄士隐这个角色连接了一个神话故事,也同时把读者带回现实。《红楼梦》一直游离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我们通常会把文学分成写实主义的作品或者超现实的作品。《红楼梦》一直交错两者,有的时候它在讲神话,有时候又忽然回到人世间,神话的部分给人感觉很像心理的描述。

第一回中,甄士隐在做梦,“梦至一处,不知是何地。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一僧一道又来了!一僧一道似乎永远是性灵里的一些提醒。人做梦是因为在现实里逃避掉真实之后,会面对性灵里的真实,所以一僧一道就来了。

一僧一道是要了结一段“风流公案”。“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风流冤家”,讲的就是宝玉、黛玉,“蠢物”指的是这块顽石,也就是宝玉。

和尚笑着说:“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三生石畔”讲的是,唐代僧人圆泽去世的时候依依不舍地对朋友李源说,二十年后杭州西湖边见。李源不懂他的话,觉得很难过。二十年后,他到杭州西湖做官,忽然看到一个大概二十岁的牧童,骑在牛上唱着“三生石畔旧精魂”。他忽然就想到,圆泽临终跟他讲的那一句话。所以我们讲“三生石”是相信生命不只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这个缘分,生我之前谁是我,死我之后我是谁。这种缘分轮转的因果是《红楼梦》的主题。

12.

黛玉还泪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瑛,指的是一种玉。作者常常用到“红”,跟红颜色有关。贾宝玉住在“怡红院”,曹雪芹住的地方叫做“悼红轩”,评这本书的人是“脂砚斋”,都是讲红。“红”是有重要的隐喻的。“赤瑕宫”的赤瑕,又是红色,红色的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绛’又是红)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很难解释“离恨天”讲的是什么。感觉到“离恨”这两个字好像在说人心里面的郁结,一种无法完全释怀的东西。“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蜜青果、灌愁海,这样的字容易出现在十二三岁青少年的日记里,是很青春的忧郁。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在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舒之意。”这是很特别的解释,别人对你有过好处,这个好处没有还报,五脏六腑,内心里面就郁结着一个化不开的东西。这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解释的一种情感。比如在路上,在同事、同学中,你忽然被什么吸引住了,你的生命因为它而快乐或者不快乐。大概这就是作者要讲的那个“五内便郁结成一段缠绵不舒之意”,这个“缠绵”是讲牵连、拉都拉不断的一些东西。

 

13.

“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想要到人间“造历幻缘”走一遭,去经历一下所有像梦幻一样的缘分。

“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非常有趣,下凡的时候,好像要去看病,去挂一个号。用很世俗的方法讲神话。下凡的人很多,需要登记、签证,才能下凡。

警幻是一个仙姑,常常出现,她永远要告诉你,你就是要经历人世间所有的爱恨,最后你才能够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她把你推入红尘,不经历这红尘,不可能“警幻”。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警幻仙姑了解绛珠草的不快乐,准她下凡,把这个“情”还掉。

我们自己和身边最亲近的人,有时候真是牵连不断,你也不知道那是为什么,怎么会有这样的缘分、这样的关系。

下面是林黛玉讲的话,非常动人的一段话:“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这是非常现代的小说的写法。写到人世间的深情,非常动人。你一生为几个人流过眼泪,就会懂得这部小说要写的是什么。

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黛玉永远为宝玉掉泪。宝玉爱她的时候她哭,宝玉对别人好一点她又哭,宝玉挨打她哭,宝玉被妈妈赞美,她也哭。她无所不哭,她一生的眼泪,就是要还给这一个人。别人都觉得,简直是疯了,一个小女孩整天这样哭。独独宝玉觉得他懂,他知道为什么她要这样哭。有神话里的前世深情,才有以后这人世间的“痴”。

14.

生命的真相

甄士隐还在做梦,梦到进入太虚幻境,他越来越想知道,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也想看那块通灵宝玉,一僧一道也把那块通灵宝玉给他看了。看了以后他很想多问几句。可是一僧一道大概觉得天机不可泄露,把玉抢过来就不理他了。然后,他们走过一个大的牌坊,牌坊上刻着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个人叫做甄士隐,他就是真的,后来要出场的所有的人物都是假的,贾政、贾宝玉、贾琏,都是假的。这个小说就在“真”、“假”两个字上做文章。

“假作真时真亦假”,什么叫做“真”,什么叫做“假”,我们执迷不悟的常人大概就是要分真假,可是对于作者来说,经历了从繁华到幻灭,“真”跟“假”有那么大的差别吗?我们常常把生命里面最假的当成真的,而把生命里最真的当成最假的。

权力、财富、情爱,在执迷不悟的时候,都是真的;经历过了以后,可能都是假的。

“无为有处有还无”,“有”和“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老子常常提醒,一个杯子空、无,才可以装水。如果这个杯子没有空,根本不能装水。这是提醒“空”跟“无”的重要性。房间可以容纳这么多人,就因为它的空。

 

15.

这副对联会一直出现。这部小说围绕两个家族的故事发展,一个是甄家,一个是贾家。所以甄士隐之外有一个叫做贾雨村。在第一回里,是用贾雨村和甄士隐来对比。真事隐去了,而“贾雨”是假的语言,“村言”就是街谈巷议小说之流。

小说里面有一个甄家,有一个贾家,有一个叫做贾宝玉,有一个叫甄宝玉。一直是两个,一“真”一“假”。

云门舞集编的《红楼梦》,舞台上是有两个宝玉的,一个甄宝玉,一个贾宝玉,是两个身体。我们每一个人,其实生命里可能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在人世间跟大家做朋友、去读书、考试、做官的“我”;一个是永远隐藏在自己内心真正的“我”。这是《红楼梦》中非常现代的写法。

甄士隐做了梦以后,他要开悟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点醒,就像我们在庙里面抽出的那支签。甄士隐醒过来这一段写得惊人。他刚开始是在做梦,在梦里听到关于林黛玉、贾宝玉前世的故事。一僧一道走过牌坊,他也想过去,可是他的人生还没有到领悟的阶段,他过不去,所以“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像大地震一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在梦里面山崩地陷,但是他醒过来后,看到院子的芭蕉和阳光,刚才梦的世界跟现在现实的世界交叠在一起。这是文学里惊人的转折。一下就转过来了,转过来以后他看到了什么?奶妈抱着他的女儿过来。这个女儿叫做什么?英莲。

 

16.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大家可以想想看,哪有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看一生的荒唐、荒谬,错综复杂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纠缠,其实是讲不清楚的。《红楼梦》让我们知道,结局本来就是假的,是我们自己虚拟的一个结局。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坏,什么叫做命好,什么叫做命坏,大概也都很难确定。

 

17.

“命”与“运”的预言

英莲这个女孩子才三岁,抱在奶妈手中。她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是甄士隐的女儿。这个女孩子一出场,家族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先是丢女儿,接下来,他们住的葫芦庙边,忽然香火烧起来,把整个一条街都烧光了,甄家的全部家产也都烧完了。所以,甄士隐只得退隐到乡下,在太太的娘家寄住。岳父封肃每天给他白眼,他领悟到生命空幻,出家了。

他醒过来,看到奶妈把女儿抱过来,女儿长得这么好,父亲非常疼爱她。这个时候来了一僧一道。刚才梦里就有一僧一道,现实世界也有一僧一道。梦里面碰到一僧一道,比较容易相信,在现实世界里碰到一僧一道,觉得他们简直是乞丐。和尚道士,跛足蓬头,疯疯癫癫。他们看到甄士隐抱着女儿,就说:“施主!你把这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

我们讲命运,“命”跟“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有一个朋友形容得蛮好,可以参考。他认为“命”是本命,命有点像车子,比如你是奔驰车,还是大发车,这是命。“运”,是那条路。你可以是奔驰,可是总开在坎坷颠簸的路上,那就是“命”好“运”不好。你是一辆小破车,可是开在坦途上就是“命”不好“运”好。

英莲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爸爸甄士隐是蛮有钱的地方乡绅,所以她命不错。可她的运不好。一僧一道在点醒甄士隐,甄士隐当然没有办法懂。

和尚说:“舍我罢,舍我罢!”甄士隐很不耐烦,抱着女儿走了。和尚指着他大笑,念了四句诗。《红楼梦》里诗出来的时候都是预言。“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菱,是香菱,这个女孩子后来改名香菱;雪,是薛蟠。后来香菱被薛蟠买去做妾,一直受折磨。事情还没有发生,诗是看不懂的暗示。

18.

这个隐喻就像刚才的牌坊,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英莲才三岁,“菱花空对雪澌澌”已经讲出了她的命运。

这有点像希腊悲剧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王出生时在神殿抽出来一个签,预言他会杀父娶母。他爸爸妈妈吓死了,就把这个小孩子丢到旷野,派人把他杀死。可这个人下不了手,看小婴儿这么可爱,不忍杀他,就把他丢在旷野里,心想他反正一定会死。

另外一个希腊邻邦的国王和皇后,年纪很大没有儿子,也去神殿抽签,签上说:上天会送给你们一个儿子。他们就去旷野里找,听到婴儿哭声,发现了俄狄浦斯,便把他带回去养大。

这个小孩也不知道他的父母不是他的亲生父母。长大以后,十几岁到庙里抽签,神说他会杀父娶母。他觉得自己跟父母感情这么好,怎么可以做这样的事。便决定一生不再见父母,去周游各国。

最后,他辗转回到自己原来的国家。在路上碰到自己的亲生父亲,两人发生冲突,杀死了他。接着国家遇到大旱,他亲生母亲执政,母亲说谁能够破解神咒谜语,她就下嫁谁为妻。结果俄狄浦斯破解了,就娶了他母亲。

这个悲剧是在讲,人怎么绕都绕不出宿命。这是让人痛苦的悲剧,一生无论怎么逃,就是逃不掉注定的命运。

这里讲的“菱花空对雪澌澌”也是一样,一个三岁的女孩子,她的终结已经被这句诗讲出来了。可是她爸爸不知道这个和尚在讲什么。和尚还说:“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意思是在元宵节之后,你们的缘分就尽了。

19.

《红楼梦》觉得人活在迷梦当中,如果梦没有醒,没有办法知道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用各种方法,想去解释梦,可是梦超过我们理智可以达到的范围。就像“菱花空对雪澌澌”,或者“好防佳节元宵后”,即使已经点到眼前的灾祸,大祸临头了,还是听不懂。

贾雨村与娇杏

“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好像知道在讲什么,可是又不确定。模模糊糊的,他要问,一僧一道已经走远。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人——贾雨村。士隐和雨村是他们的号。甄士隐的名字叫做甄费,真事“废”掉了,不用了。贾雨村的名字叫做贾化,其实就是用假的语言来讲人间的故事。这两个人是对比,甄士隐从一个有钱的家族,到女儿被拐,家族没落。贾雨村是一个非常穷的人,寄住在庙内的,碰到了甄士隐,甄士隐有一点惜才,想帮助他。这个时候,《红楼梦》写到了贾雨村跟前面讲到的娇杏丫头的故事。

 

20.

“这里雨村且翻弄书籍解闷。忽听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鬓,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那甄家丫环撷了花,方欲走时,猛抬头见窗内有人,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宽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权腮”就是颧骨很高的意思。这个描述这么长,表示丫头看了蛮久,颧骨看到了,眼睛眉毛也都看到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大部分女人看到男人就躲起来了,可是她看得如此仔细,可见这个丫头应当算是比较直接大胆的。“心下乃想:‘这人生得这样雄壮,却又这样褴缕,想他定是我家主人常说的什么贾雨村了,每有意帮助周济,只是无甚机会’。”

“如此想,不免又回头两次”,这完全不合做丫头的规矩了。这就是两个人的缘分。“雨村见他回头,便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禁”,这个女孩多看他几次,他就觉得一定是对自己有意思。这个时候贾雨村非常落魄,是最穷困的时候,他“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也”。大概平常发达的时候,不会觉得女孩多看他几眼能怎么样,而在落难之时,便立刻觉得这个女孩子慧眼识英雄。“一时小童进来,听得前面留饭,不可久待”,雨村就走了。

刚好到了中秋,贾雨村看到月亮,就写了一首诗:“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贾雨村在写他的抱负没有施展,也在写跟这个丫头之间的感觉。“蟾光”,就是月光,好像直接照到了她的楼上。写完以后,诗意未尽,便又高声吟出两句:“玉在匵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21.

放飞奁中钗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如果你是一块玉,是标一个价来卖,还是觉得自己是无价之宝,不肯卖。孔子说,玉在柜子里,遇到真正能出好价钱的人我才卖,不是要一辈子做隐士。贾雨村觉得自己是一块美玉,怀才不遇,可是他要求到善价。有真正赏识他的人,他是要做官的。作者不喜欢儒家,在这部小说里,贾雨村是一个很能攀援的人,只要有钱有势的地方他都要去跑,这里用的是儒家的典故。这是“玉在匵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传说,有一个仙女送给汉武帝一个发钗,他把钗放在奁内。女孩子放花粉、胭脂的盒子叫做奁。隔了两代以后,汉武帝的孙子——另外一个皇帝打开盒子,钗不见了,化成一只白燕飞走了。“钗于奁内待时飞”,是说等到时机来的时候,钗要变成仙鸟飞走。这里雨村是在讲自己的志愿。

古人常常用诗来表达意愿、传达心情,我们叫做“诗言志”,诗是传达心里的志愿的。贾雨村吟诗时,刚好甄士隐走进来,他说:“雨村兄真抱负不浅也!”他知道这两句诗里藏有很多心事,自比是一块怀才不遇的玉,是一支等待要高飞的钗。雨村当然谦虚,说这“不过偶吟前人之句,何敢狂诞至此”。他又问甄士隐:“老先生何兴?”甄士隐说,今天中秋,刚好是团圆节,想到贾雨村寄住在庙里面,没有家,要不要到家里来喝一点酒?贾雨村被邀去喝酒。酒后两个人高兴起来,带着七八分酒意,贾雨村又讲诗、写诗了。贾雨村这一天特别高兴,喝了酒一直作诗,也在透露他内心希望的东西。他要进京赶考,没有路费,甄士隐也听懂了。

 

22.

贾雨村说:“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首诗是讲月亮,但其中暗含自己要出头。常年潦倒落难,穷困到寄住在庙里,可是今天时运要来了。“时逢三五便团圆”,时运来的时候,就会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讲月光之美。“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暗示自己要去考试,要做官。士隐听了以后:“妙哉!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然后他说:“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

贾雨村也没有客气,他说,不是酒后狂言,如果论学问,他今天也可以充数沽名,只是没有行囊路费。在此点出重点:自己是一个穷文人,没有钱,没有办法,可进京赶考是要盘缠的。甄士隐是个爱才的人,而且从来不惜钱财,就说,我一直想要帮助你,可是因为你没有提,所以“未敢唐突”。

甄士隐说:“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便送了五十两白银给贾雨村。本来约好哪一天再见见面,找一个黄道吉日上路,可是当天贾雨村就走了。贾雨村是个无情的人。此后,他一路飞黄腾达,其间也几起几落。从作者角度来讲,贾雨村是走儒家路线的人,懂得现世当中如何去攀援成功。甄士隐是活在释道世界的人,他总是梦到一僧一道,也看到一僧一道。

 

23.

最像镜子的小说

《红楼梦》我们可以一直读下去,在不同的年龄读它。因为《红楼梦》呈现的是一个人生的现象,它让你看到这些人经历的各种状态,这里牵涉到作者本身难得的包容心,以及他对生命态度的超越感。

假如我们眼前发生了一件事情,有朋友在谈这个事情,转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知道他喜欢谁,不喜欢谁,他赞成谁,不赞成谁,我们称之为主观。在文学里面有"全知观点",就是有超越感,不成为小说里面任何一个角色。我们没有个别的爱恨,是在一个更高的、超越的环境里面把这些人呈现出来。就像镜子一样,镜子本身没有选择,也没有爱恨,你走近镜子,镜子完全呈现你的状态,是一个全然客观的状态。但是人很难做到像镜子,这种全知的超越感其实非常难把握。我读过的古今中外的小说中,最像镜子的小说就是《红楼梦》。

24.

解注《好了歌》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有一个戏叫做《笏满床》,讲唐朝郭子仪的故事。郭子仪的七个儿子、八个女婿全部在朝为官,郭子仪过生日的时候,七子八婿都来,满床都是上朝的笏板。一般人家里有一个笏板就不得了,而他们家是十几个堆在那里,所以这出戏叫《笏满床》。这里用了这个典故,意思是你不要看这个破破烂烂的房子,当年是不得了的,笏板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现在看到枯草和枯树,当年曾经是唱歌跳舞繁华的场地。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儿今又糊在蓬窗上。”一座房子繁华过又没落了,结满了蜘蛛网,蜘蛛网扫掉,重新油漆粉刷,搬进来一个新官,又加了新纱窗,又繁华了。从“官邸”的角度来看,主人一直在转换。你会忽然发现,一切东西都是在“有无”跟“真假”里转来转去。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对着镜子涂脂抹粉,用最好的化妆品,照着照着,两边的头发都白了,时间在消逝。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天才送走一个死亡的人,今夜却有洞房新婚,丧事跟喜事,交错重叠。如果红灯帐里卧鸳鸯是喜悦,不要忘记黄土陇头埋白骨的悲哀。这些,加起来才是人生的全部真相。

 

25.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当年金子一箱一箱的,银子一箱一箱的。转眼变成了乞丐,所有人都来侮辱你、笑骂你、诽谤你。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我们感叹哪个人得了癌症,其中包含了自己对身体随时会有病痛的恐惧。当他注解《好了歌》的时候,讲出我们心里恐惧的东西,它们可能是健康、亲人的幸福、爱、钱财、权力,一切你放不下的东西,《好了歌》告诉我们,总有一天都要放下。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训有方,家教最好、最严格的,父母每天叮咛的,保不定以后就做了盗匪了。

这里面暗示小说中不同角色的下场。“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膏粱是指有钱人家,嫁女儿一定会选有钱的人家,女儿将来才有保障。“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是在讲这个家族后来很多人物的下场。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一直觉得自己做的官还不够,还要再多一点,还要再大一点。到最后戴着枷锁,下了监牢。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袍长。”昨天还在可怜自己穿了一件破衣服,过冬的时候不足御寒。今天会嫌身上穿的紫袍(一品大官的衣服)长。得到的“利”和“福”,也可能是“祸”。这就是《易经》讲的福祸相依、吉凶相依的关系。福来的时候要惜福,要很小心,因为它很可能转成祸,因为它们相依相存,“祸福”就在一念之间。此句跟作者的家族经验有关,他们做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巡盐御史,别人都羡慕得要死,他们自己也很得意。可是其实这就是抄家的开始。如果他们不去做这样的官,或者不兼这么多的职,也不会遭遇抄家的命运。

26.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朝代兴亡就像演戏一样,你唱完了下台,轮到别人来唱。这里的故乡和他乡是讲归宿的意思,人到底要走向哪里去,什么是生命的本体。我们追逐的东西是不是生命里面真正最想要的,觉得最重要的。我们误认了世俗里面虚拟出来的假相,把它们当成了故乡,努力地飞奔而去。其实那只是“他乡”而已,并不是生命本质的东西。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甄士隐经历过这么大的家族劫难之后,忽然有了感悟,把《好了歌》做了这样的注解。做完注解后就出家了。

《红楼梦》第一回,不管是神话故事,还是现实故事,最后都终结在“好了”这件事情上。神话本身是要历劫情缘,现实当中也让你看到一切的东西就是过眼云烟。甄士隐梦一醒,看到的就是现实世界。接下来,他又看到跛足道人,又进入神话世界。整部小说中,梦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一直在交错。到第二回,这种交错还在继续,始终没有中断过。

不管夫妻的缘分、父子的缘分,还是朋友的缘分,缘分有长、有短,有深、有浅。甄士隐跟女儿只有三年的缘分,就了了,这女儿是来度化他的吗?

我不觉得《红楼梦》是一部让你领悟空幻的小说,即使一秒钟的缘分,如果珍惜,它就是很深的缘分。

作者写他这一生当中接触过的所有女性与朋友,他要一一记录下这些缘分。他不觉得短长深浅有什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一起下“凡”历“劫”的。

 

27.

"还"的哲学让人超越

"都云作者痴","痴"这个字,一个生病的"病"里面一个知识的"知",(繁体字里面是一个怀疑的"疑"),这个字是中国美学里最重要的一个字之一。这个字有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解释,我们讲"白痴"、"痴呆",是不好的意思,智力受障碍的叫做"白痴";可是我们说这个人"痴情",就是另外一个意义了。这个"痴"字在美学上是说:理智逻辑无法解释的现象,就是痴。人生没有这个"痴",也就无情,生命里执迷的东西,没有办法解释的"爱",就是痴。

《红楼梦》在写这个"痴"字。林黛玉一直哭,没有办法解释,如果你家里面有一个女儿是这样子,如果你是一个老师,你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子,没事就哭,你大概烦死了,你会找心理医生说她是忧郁症之类的。可是《红楼梦》解释说,多少多少年之前,在灵河岸边(灵河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就是一个心灵的河流吧),有一棵草叫绛珠草,这棵草快枯死了。旁边有一块石头,这个石头修炼成了神瑛侍者,变成了一块宝玉,他觉得这棵草非常可怜,就每天舀一点甘露去滋润它,这棵草因此得以久延岁月没有死掉,最后它也修炼,修成了女身。这块石头有一天忽然动了凡心,要去人间,经历一下繁华世界。这棵草就说,我受了他的甘露之惠,并没有这种水可以还他。因为你该还的东西没有还掉,五脏六腑郁结着缠绵不去的东西,就会"缠绵"。她说,他到人间去了,那我也去一遭吧。她就变成黛玉,她说,用我一生的眼泪来"还"他,大概也够了吧。所以黛玉是要一直哭的。

 

第一回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