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1066】
读物本·【散文日记】敦煌守望四十天10 壁上江南
作者:辛夷格格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字数: 3929
6
4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作者以敦煌守护者的身份,通过40多天守望敦煌的经历,为读者带来敦煌多维度的印象,揭开敦煌的神秘面纱。本文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26 18:01:16
更新时间2025-05-27 14:12:3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散文日记系列 之 敦煌守望四十天10

第九天|6月9日 初唐323窟:壁上江南

01

闯过隋代两关之后,今天开始进入了“关卡云集”的唐代。这个时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巅峰,但据说几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也都集中在此。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初唐开凿的323窟。这个洞窟的重点是位于南北两壁上的8幅佛教史迹画。所谓佛教史迹画,就是描绘佛教传播过程中的高僧大德或者是圣迹传说的壁画。莫高窟集中展现这一主题的洞窟不多,而323窟正是典型代表。

虽然8幅壁画中有描绘了著名历史事件的《张骞出使西域图》,有画出隋文帝形象的《昙延法师讲经祈雨图》,有展现名僧佛图澄无边法力的《千里灭火图》,但我的目光还是被另外3幅壁画牢牢锁定了,因为那上面描绘的正是我在敦煌不断寻找的江南。

02

江南故事一:康僧会江南传佛法

莫高窟323窟北壁东侧的《康僧会江南传佛法》局部。画面中的名僧康僧会正乘舟行进于清丽的江南山水之中,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将佛法传播到江南地区。画作构图简约,意境空灵,代表了唐代山水画的极高水准。(宋利良2000年摄)

洞窟北壁的东侧,绘制的是名僧康僧会江南传佛法的故事。“康僧会”这个称呼当中,康,代表着他的国家——康居国;僧,代表着他的身份——佛教僧人;会,才是他的名字。跟随刘老师的讲述,以及画中那一叶扁舟,我仿佛回到了1700多年前的江南。

那是东吴赤乌十年(247年),大帝孙权统治着江南,这里“初染大法,风化未全”。康僧会乘一叶扁舟,行进于江南的清丽山水之中,重峦叠巘,孤帆远影,颇有诗意。舟行前方便是东吴都城建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建邺城中,康僧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注意。他们将这一“胡人讲佛”的事件报告了孙权,孙权说:“昔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彼之所事,岂非其遗风耶。”于是欣然召见了康僧会。

03

孙权问康僧会,佛法有何灵验之处。康僧会便向孙权讲述了佛舍利的神奇莫测,以及当年阿育王修八万四千佛塔供养舍利的故事。于是孙权请康僧会为其求舍利,并说:“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刑。”在经过了二十一天的祈祷和跪拜之后,佛舍利终于出现。

孙权来到康僧会求舍利的大帐之外,看见铜瓶当中发出了五色光彩。他让人用铁锤锤击舍利,但铁锤和铁砧都已凹陷而舍利子未损分毫。于是,孙权龙心大悦,下旨为康僧会在建邺修建了江南的第一座佛寺——建初寺,并建阿育王塔供奉舍利。而佛教也就此开始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广泛传播。建初寺中的康僧会潜心佛学,所著经文皆“辞趣雅便,义旨微密”,为世所重。

04

多年之后,孙权的孙子孙皓即皇帝位,想要灭佛毁寺。他曾在宫中后花园掘得佛像,竟然将佛像放入茅厕,以污秽之物浇灌。此事之后,他立刻全身红肿,下身剧痛,遍寻良医,无法痊愈。于是他恭请康僧会入宫,请教缘由。康僧会向他讲述佛法当中的“因果报应”,他拜服受戒,所患疾病随之痊愈。在此之后,孙皓将康僧会所居的建初寺又大加修缮,并且在皇亲国戚当中宣扬佛法,佛教在江南的地位因此得以巩固和发展。东吴天纪四年(280年)四月,孙皓降晋,东吴灭国;同年九月,康僧会于建初寺中遘疾而终。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