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7367】
读物本·戏很多的医学史【20 下】我要一双透视之眼
作者:北斗祥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102
4
3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全文19段,很多小宝宝还没出娘胎就已经拍摄了人生第一张照片,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8-24 10:05:44
更新时间2023-08-24 11:35:43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仅限习读 若侵联删

读图时代:我要一双透视之眼  

1.

(接上)说了这么多,很多人可能还是云里雾里的,到底核磁共振是咋回事儿呢?我们打个比方,广场上有一群大妈,都是杂乱无章的,脸朝着哪个方向的都有。大喇叭一响,要开始跳广场舞了,一大群人立刻站得整整齐齐,脸都朝着大喇叭方向。人体里也有大量的原子,氢离子特别多,毕竟这是水的主要成分。氢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这个质子有磁性,就像一个小磁针一样。外界一施加强磁场,氢离子就排列得整整齐齐的。

2.

这时候给这些质子施加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恰好和这些质子产生共振,质子被拉升到了高能态。就好比大喇叭开始放音乐了,大妈们一个个都开始跳了,而且跳得都很high。等到音乐一断,大妈们全都泄了气了,都开始慢下来了,又开始变得自由散漫,脸朝什么方向的都有。核磁共振跟这个过程差不多,一旦外界的电磁信号撤了,氢离子也就逐渐恢复到自由散漫的状态,从高度整齐划一到变得乱七八糟,这个过程会释放出能量,也就是光子。这些光子,我们是能探测到的,这些光子携带着身体内部的信息跑了出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恢复成一张图像。

3.

你也许会说,大脑里面那么多的氢原子,那么多的质子,即便是有光子释放出来,也都全混在一起了,你怎么能分得清呢?这是个好问题哦。其实这是有办法的。就拿给人脑部做核磁共振为例,首先是在周围产生一个不均匀的磁场,从上到下,磁场强度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不一样呢?其实就是在给每个氢原子核拉弦,我们把每个氢原子核都理解为一根琴弦,拉得紧,共振频率就高;拉得松,共振频率就低。那么人往核磁共振仪器里一躺,从上到下,每一层拉弦的松紧都不一样。

我们发出一个频率的无线电波,并不是所有的氢原子核都跟着共振,只有某一层频率匹配的开始共振起来了,然后电磁信号撤销,这一层上的氢原子核开始释放光子,外边的传感器马上开始记录。然后,改变频率,该下一层了。就这么一层一层地来,最后就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图像。

4.

所以,核磁共振和X光不是一码事,因为核磁共振并没有用到X光做外部照射。医学核磁共振主要依靠的是氢离子,也就是氢的原子核,也就是质子。这都是一码事。水多的地方效果就好,没水的地方就差一些。这个特征恰好和X光以及CT是相反的:骨骼反而效果不佳,但是骨骼上的那些肌肉、韧带,还有软组织,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运动员受伤了,还是要用核磁共振去看的,看看是不是有韧带拉伤,看看肌肉是不是出了问题。骨头还是用X光或者CT去看吧,这二者是互补的。所以啊,医生让你两个都做可不是为了多收钱啊!

▲ 核磁共振图像

5.

有了现代化的CT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现在的医生检查脑部的病变已经比哈维·库欣那个年代方便得多了,也精确得多了。因为现在的医生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看穿人的颅骨,看穿大脑结构,这就是医学影像技术。医生们现在可以借助CT和核磁共振的数据汇总起来生成脑部的三维图像,可以去慢慢地研究、慢慢地确定手术方案。然后,在仪器的监控之下,给脑部动手术。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