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5659】
读物本·易中天《品三国》 第四部 47 逆流而上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587
2
4
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品三国》易中天对三国风云变幻的局势和英雄人物的分析。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 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易中天先生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11-29 12:51:00
更新时间2024-11-29 12:51:0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8段

第四十七章

逆流而上

01.

陆逊作为孙吴政权“江东化”的代表人物,由统帅而居相位,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达到顶点的时候,却被孙权逼死。与此同时,另一些同样卷入太子与鲁王党争的人,却又升了官。那么,在这个事件的背后,有什么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吗?这个背景和原因,又与曹操、刘备、孙权的建国之路有什么关系呢?

 

02.

上一章讲了陆逊之死。陆逊的遭遇像谁?崔琰还是荀彧?我看都像,也都不像。陆逊和荀彧一样,都是忧愤而死(荀彧“以忧薨”,陆逊“愤恚huì致卒”)。但荀彧死于理想,他和曹操有重大政治分歧,陆逊则谈不上。在立储的问题上,孙权只是处理不当态度含糊,并没有明确要另立孙霸。孙霸最后被赐死,恐怕说明他的想当太子,多少有点自作多情。所以,陆逊死得莫名其妙。这一点又像崔琰。不过崔琰的死,曹操是发了话的,《三国志·崔琰传》就说“赐琰死”。陆逊却不是赐死,是被气死,这又与崔琰不同。

3.

实际上崔琰之死,十分费解。我在《命案真相》一章作了很多猜测,总觉得还缺了一点什么。后来读樊树志先生的《国史概要》,恍然大悟。樊先生是把崔琰之死与孔融、祢衡之死归为一类的,因为他们都是“名士”。这就对了。陆逊的问题,其实也正在于此。上一章我们说了,陆逊死后,同样陷入了“南鲁党争”的那些人,比如“太子党”二号人物诸葛恪,“鲁王党”头号人物步骘zhì、二号人物吕岱、三号人物全琮cóng,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倒都升了官。原因在哪里呢?就因为政治背景和家庭出身不同。查查履历就知道,步骘“避难江东”,吕岱“避乱南渡”,都是“流亡北士”。诸葛恪则是“流亡北士”的后代,其父诸葛瑾“避乱江东”。

4.

全琮cóng倒是江东的(吴郡钱唐人),但孙策一到吴,他就带领自己的队伍率先投靠(举兵先附),算是“从龙之臣”,多少有点“淮泗将领”的意味。还有“太子党”的五号人物会稽太守滕胤,虽然没有升官,却也无事。孙权临终时,他还当了顾命大臣。原因也很简单,他和诸葛恪一样,也是“流亡北士”的后代。此外还有一位特殊人物,是仪。他是鲁王孙霸的师傅,却早在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就主张降低孙霸的待遇,甚至让他出京,却也没事。当然没事的。是仪北海营陵人,汉末“避乱江东”,也是“流亡北士”嘛!

5.

相反,我们看在南鲁一案中挨整的,无一不是江东人。被下狱处死的太子太傅吾粲càn,吴郡乌程人。被撤职流放的太常顾谭,吴郡吴县人。其实顾谭很有来历,他是顾雍的孙子,陆逊的外甥。这就活该他倒霉。不过,顾谭是“太子党”三号人物,而且跳得很高(给孙权上书),算是“罪有应得”。他的弟弟顾承也和顾谭一起流放,恐怕就是受牵连了。

为了说清问题,让大家一目了然,我们不妨开一个名单:

太子党:

陆逊,吴郡吴县人,江东和吴郡“四大家族”之一,被逼“愤恚huì致卒”;

诸葛恪,琅琊阳都人,“流亡北士”之后,升官;

顾谭,吴郡吴县人,江东和吴郡“四大家族”之一,陆逊外甥,撤职流放;

朱据,吴郡吴县人,吴郡“四大家族”之一,赤乌十三年被降职,后被赐死;

滕胤 yìn,北海剧县人,“流亡北士”之后,无事;

吾粲,吴郡乌程人,下狱处死;

是仪,北海营陵人,流亡北士,无事。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