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唯一的汉代诸侯王墓壁画——四神云气壁画
制造年代: 西汉(前206-前25);外形参数: 长5.14米,宽3.27米;出土时间:1987年河南省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出土
1、壁画发现在河南省芒砀山西汉早期(公元前2世纪)梁国王陵区柿园墓。1986年5月村民开山采石发现此墓,1986年7月商丘市文化局组织对墓室进行抢救性清理、绘图和拍照。1987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批准,由原商丘地区文化局和永城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进行发掘。柿园汉墓的发掘是芒砀(dàng)山汉代梁国王陵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1986年被河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瑰丽奇伟的千年壁画
2、壁画面积16.8平方米。壁画由中间主题图案和四周边框辅助纹饰两部分组成。
主题图案以红色为底色,上面用白、绿、黑等颜色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神兽等4神和灵芝、花朵和云气纹等。
巨龙最为醒目突出,龙头伸向东南方,身躯呈“S”形占据整幅画面的中央。龙身长约7.5米,身宽0.12米。龙头上有一对枝状的巨大龙角,头后飘动着长须。龙头昂起,瞠目,张口卷住一小神兽的尾部。小神兽鸭嘴鱼身,正扭身奋翅想摆脱青龙。
3、龙脊背部绘有红色和白色斑纹,长有双翼。龙前两足一足踏云气,另一足踏翼;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另一足踏长枝花朵。白虎绘于龙腹部西侧,爪蹬流云,正跨步行进。虎口衔长枝花朵,昂首张口,欲吞食前方的灵芝。朱雀位于青龙腹部东侧,两脚站立,长喙啄住青龙的一只长角,长尾上扬,随龙腾跃。在这些神禽异兽以及奇花异草的周围绘有飘浮的流云。
四周边框为装饰性图案,由白色菱格穿璧纹和火焰状云气纹组成。
4、这幅画由于绘在有3米高的墓室壁顶上,画匠必须靠仰面并胳膊肘悬空作画,增加了壁画绘制难度。但纵观整幅壁画没有出现一处败笔、重复、多余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那些飞动苍劲的线条和夸张腾跃的动物造型完美地结合,不禁惊讶于古代绘画大师的娴熟技艺。此壁画尺寸宏大、文化内涵丰富、绘画艺术高超,为汉代壁画中所罕见。同时它又是现存时代最早、规格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汉壁画。该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
衔异花的白虎
壁画墓主的显赫身世——西汉梁国二代诸侯王
5、出土壁画的墓葬位于芒山镇柿园村东,遂被命名为“柿园汉墓”。柿园汉墓所在的山头位于芒砀(dàng)山群的保安山东南部的余坡,是西汉梁王陵群所在,被人们认为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它是依山开凿而建的石崖墓,墓向西北。柿园汉墓的墓道和梁孝王墓东西相对,相距仅300米。墓从山体西侧脚下向东穿山开凿,先开凿出长60米、宽5.5米的墓道,再向下开凿出长24米的甬道,后面开凿出主室、巷道、便房、厨房、厕室与众多侧室。
6、墓室中主室与其他各侧室间以门或门道相连,不同的墓室通过不同随葬器物的堆放和特色建筑展示其分属不同功能。从这些墓室看,基本上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刻意仿照生前的建筑为墓主死后居住营建。墓全长95.7米,最宽处13.5米,最高处3.1米,总面积383.55米,总容积1738立方米。墓葬虽早年被盗,但还出土有文字刻石、陶车轮坑、车马器、兵器、陶俑及生活用品和数量达225万枚铜钱等随葬品。如此规模宏大、高规格的墓葬建筑以及随葬品无一不指明墓主的王侯身份。
7、从出土的器物时代以及梁王世袭中可以看出,墓主人最有可能是梁孝王之子梁共王刘买,也就是梁国二代诸侯王。史书上对刘买的记载不是很多,仅称他为梁孝王刘武之子,在位7年,死于公元前136年。不过其父梁孝王刘武则赫赫有名,太史公司马迁特为其作《梁孝王世家》。梁孝王刘武为西汉文帝次子,汉景帝胞弟。文帝时徙封为梁王,国都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他在位期间梁国统辖从河南开封直到山东泰安40多座城,占据交通地理要道,疆域辽阔,土地肥沃,经济文化繁荣,是西汉初期最强盛的藩(fān)国之一。
8、在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中,刘武率领军队顽强抵抗以吴王刘濞(bì)为首的叛军北上,拱卫京师,为景帝所倚重。“七国之乱”平定后,刘武自恃功高,加之母窦太后宠爱,渐生骄奢之心。他制造兵器,广募豪杰,重敛钱财珍宝,出行按天子礼制,逾越礼制。后期他更是欲争皇帝储位而暗杀了朝廷中反对他的大臣,为景帝所忌。梁孝王死后,其藩(fān)国被一分为五,由其5子分别就藩。刘买作为刘武长子继承梁国,藩国国力虽已经无法与孝王时期相比,但在西汉时期仍属强藩。
河南永城芒砀山梁共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