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37】
普本·原创 科学家故事 麦田守望者
作者:好时光GT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普本 / 现代字数: 2446
1
3
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2男0女
作品简介

科学家故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8-11 23:07:19
更新时间2023-08-28 01:07:5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小朋友、旁白

男,0岁

小朋友 和旁白

学校门口,爷爷接孩子(放学声、马路声),接到孩子后边走边说从台一侧走到台中站定。

小明:爷爷,爷爷

爷爷:哎!我在这儿。

小明:爷爷,我饿了,晚上吃什么呀?

爷爷:面条,卤子都打好了,一到家奶奶就给咱们煮面。

小明:唉!面条、饺子、包子……奶奶怎么老做面食啊?

爷爷:嗯,俗话说呀“南米北面”,我和奶奶都是山东人啊,这面呀可是我和奶奶最爱吃的食物了。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平时都吃不到白面,最开心的就是过年时能吃一顿白面饺子。

小明:啊?怎么可能,您不记得啦?上次我回老家时爸爸还带我看咱家的麦田呢,一眼都望不到边,成熟的麦穗金灿灿沉甸甸的,我还带回来好多给同学们呢。

爷爷:是啊,这是现在,爷爷小时可不这样,农民全靠天吃饭,现在我们种的小麦能打这么多粮食,还真得感谢一个人,没有他带领着大伙研究出高产的小麦,我们恐怕还得有人饿肚子呢!

小明:是谁这么厉害,爷爷,爷爷快给我讲讲!(开始下台) 

爷爷:好好,他的名字叫——李振声,被誉为“杂交小麦之父”。

(转场,背景切图片办公室场景,敲门声,李振生拿着通知书上,老师上。)

李振声(青年):老师您看看,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我明明填的是——山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您也知道我就想研究小麦,而且大学这几年我一直在搞这个,您看我们村,好多人家都种的我育种的小麦现在都增收了。可是怎么给我分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是,我是写的服从分配,不也得根据情况吗?

老师:振生,正是因为你优秀所以我们才把你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啊。他们刚成立不久,急需你这样的人才,特意把你调过去的。

李振声:优秀?那就让我去看杂草?老师!您难道忘了吗?42年大旱再加上秋霜来的早,咱们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小日本还不断来村里抢粮,把缸里最后一口粮都刮了去,为了活着,咱们把草根、树皮都啃光了……葱干,蒜皮都成了好东西,可就这我爸还是没挺过去……现在新中国了解放了,可老百姓还得靠天吃饭,遇到天灾还得饿肚子,我就想把咱们的小麦亩产搞上去,让所有人都吃饱饭,吃好饭!

老师:嗯,你的心情老师理解,可咱们北方人靠吃小麦填饱肚子,那牧民们呢?他们不要放牧的吗? 

李振声:对,对,您说的都对,可我就想种小麦啊!况且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成果了。

老师:振生啊,咱们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你这样有想法、敢实践的年轻人,咱们遗传选种实验馆刚成立,农作物好不好这个种子可最重要了,你到了那里跟着冯兆林教授继续学习研究,不论什么只要有好种子,大家就能过上好日子。

李振声:嗯,老师我明白了,那我服从组织安排,明天就去实验馆报道。

旁白:就这样,李振声每天都蹲在试验田旁边,收集着各种牧草资料。他用了4年时间,收集到了800多种牧草,并详细地绘制了各种牧草的资料。可以说,几乎牧草的所有品种都被他找全了。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依旧兢兢业业地守在试验田旁,去到各个牧区寻找牧草。

(李振生拿着实验资料边数边上场,老师随后追上上)

李振声:799、800、801…….嘿,这些年辛苦没白费啊,再加把劲,看看还能不能再找到能做牧草的品种。

老师:振生,振生,别数了。

李振声:怎么啦?(走到台中,站住回头,边说边下)

老师:陕西那边小麦条锈病又流行了,这次很严重,需要我们赶紧过去支援。你和植物学家闻洪汉与植物病理学家李振岐教授一组,去杨凌帮助那边的农民搞清楚原因,争取控制住病情。

李振声:好,我这就出发!(台边站住,说完下)

(转场,汽车开门声,脚步声,稻田边)

村民:(唉声叹气)您是?

李振声:大叔,您好,我是中科院派来帮助咱们控制条锈病的,我去地里看看行不?

村民:行,行,你是科学家啊?我们就盼着你们呢,你看着叶片上都是黄斑,就像生了锈一样,今年的收成有没指望了,这可怎么办呀!

李振声:大叔,别急!这次我们一定要搞清病害原因。

(进麦田,观察,边看边想童年经历。闪回画外音“妈,我饿”“孩子,一定好好读书!”画面播放42年旱灾场景……)

李振声:教授,这次病情传播速度可真快,您看这一趟下来,病株把我这黑裤子都染黄了,今年的病害再不控制,这亩产至少减少60%。乡亲们又要饿肚子了。咱们不是已经改用抗病种子了吗?怎么还会发病? 

教授:是啊,咱们一直在培育抗病的麦种,可条锈病是由禾柄锈锈菌引发的疾病,咱们育种的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啊。

(李振声沉思中,看麦田再观察)

李振声(内心cos,画外音):地里的小麦生病了,可地周边的杂草却斗志昂扬的,啥事儿都没有,特别抗造,唉,要是小麦能像杂草就好了,小麦像杂草,小麦、杂草、杂草、小麦……

教授:干嘛呢?发什么呆啊?

李振声:教授,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教授:嗯,说说看。

李振声:教授,您看啊,小麦抗病性弱,而牧草的抗病性很强,如果将牧草的持久抗病基因通过嫁接的方式转移到小麦身上,这样小麦不就能抵抗条锈病了吗?

教授:你是说?

教授(同时说出):让小麦和杂草杂交?(两人语气岔开)

李振声(同时说出):让小麦和杂草杂交!(两人语气岔开)

李振声:对!让小麦和牧草杂交!

教授:振生,小麦和杂草虽然长在一起,但从植物学上讲二者却属于远亲,远缘杂交天然就不具备亲和性。这个实验不论我们连外国那些发达国家都没搞过,咱们的设施还落后,这条路行不行的通,要多久才能走出来,都是个未知数啊! 

李振声:教授,我不想再让乡亲们因为灾荒颗粒无收,不想让孩子们再吃不饱饭,这条路再难走,我也要试试,这条路再漫长我也要闯闯!

旁白:就这样,李振声和他的同伴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培育出已经遗传到了牧草所有的抗病基因的小麦,李振声给它命名为 “小偃55-6”,这对于小麦远缘杂交研究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幕。

李振声(cos画外音):麦种成功了,可它不能只长在实验田里,也不能只种在陕西这一个地方,它应该能种在全国各地,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吃上粮,填饱肚子!

旁白:就这样,李振声和他的团队,来回奔波各省各地,最终,黄天不负苦心人,时间到了1979年,在耗费整整23年心血之后,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在解决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疯狂分离的难题之后,他们培育出了持久抗病而且高产优质的小偃系列品种。当初的小偃55-6在经过两轮杂交之后,又有了第三代的小偃6号。这种小麦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好。而且种植区域更加广泛。李振声也收获到了农民给他的最高评价:“要吃面,种小偃!”

“小偃6号”的出现,正式让小麦的产量走向上坡路,人们亲切地称李振声为“杂交小麦之父”,将他与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

时至今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年龄已经不是阻挠李振声继续深入小麦研究的因素。他一生与小麦相伴,一生爱谈小麦。别人家的阳台上种的都是花花草草,但李老家的阳台上,却种了一片小麦。这是一个将一辈子奉献给小麦的科学家,这也是另一个让中国人将饭碗端得更牢固的大英雄!

齐:禾下乘凉梦,桑下麦浪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正是这些风里雨里废寝忘食地几十年守护着试验田的科学家,才让我们这一代人衣食无忧。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应该每时每刻都要铭记:世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前人已经替我们承担了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