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979】
读物本·《终有一天你会懂》第十八章 懂自由
作者:露澜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693
10
19
2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魚阅精选]:《终有一天你会懂》是一本人生避坑指南。一本智慧点拨之书。直击你的思考盲区与成长痛点,给你成长智慧与暖心贴士。不念过往,不困眼前,勇敢前行,温暖向善。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23 17:55:04
更新时间2024-09-23 19:01: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尊重知识产权,转载仅供读文练习,如侵联删。

文本共26段

第十八部分懂自由

往大处拼搏,

往小处生活。

你有一个别人无法剥夺的自由

1.

读过心理学的大约都知道那个经典的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夏天,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和同事在大学地下室搭建了一个模拟监狱,并且征集了24名心智正常的志愿者来参与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把这24个人随机分成两组,12人做警察,12人做囚犯,完全模拟监狱的环境,这个实验只坚持了六天就中止了。

原因在于:扮演警察的看守开始越来越喜欢使用暴力手段,一有机会就会虐待囚犯,并且慢慢地有习以为常的倾向;而扮演囚犯的参与者也越来越像囚犯,具体表现在失去反抗意识,并且对自己遭受的虐待开始忍受。

2.

这个实验中的所有人,都深深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无法自拔,不管是施虐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主持实验的心理学教授也陷入其中,陷在维持监狱秩序的角色里无法自拔。

这个实验被中止是因为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前来参观,看到犯人遭受的虐待,感到非常震惊,在她的强烈抗议下,实验中止。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扮演者都是非常正常的人,平时也都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也都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当进入一个环境并扮演某个角色的时候,他们就慢慢拥有了角色所赋予的意识,而自己浑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3.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形,比如警察,比如城管,比如所有掌握了某种权力的人。其实,不穿着制服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看着孩子也会目露慈爱,看见小动物也会心生怜悯,但当他们进入自己的职业角色的时候,就会完全变成另一个样子。

我们每一个人,在这场世界的大戏里,扮演着各种角色,也被困于各种角色。时间久了,便失去了自由,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们的口头语大多也都是:我也没办法啊,当时那个情况我能有什么选择呢,我也不想这样,但我就是做这个的,有什么办法呢……

4.

作家阿伦特在她的著作《人的境况》中写道: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必然性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

这段话非常深刻:一方面,这世界上有很多必然性,这些必然性包括环境,包括制度,包括角色要求等,每个人的行为都离不开这些必然性的制约;另一方面,一个人之所是人,是因为他有反思的能力,在反思中知道自己的限制,并通过努力来试图摆脱这些限制,那么在这个摆脱的过程中,他就有了自由,这个自由就是跟必然性斗争的自由。

5.

比如《窃听风暴》这部电影里的特工戈德·维斯勒(GerdWiesler),他身为秘密警察,负责监视剧作家德莱曼(Dreyman)。他的角色要求的职责是,必须冷酷,比如跟所有对政权有威胁的人斗争。但在监听的过程中,他良心发现,开始通过篡改监听记录等方法帮助德莱曼逃脱迫害。最终,他被上司降职,到地下室做拆信员。在柏林墙被推倒后,他仍旧生活在社会底层,做一个投递免费广告的送报员。

电影的结局非常温暖,剧作家德莱曼知晓了背后保护自己的特工,于是写了一本书——《一个好人的鸣奏曲》,专门献给他。

6.

这个特工为什么要这么做,当然他有很多理由,比如在监听的过程中开始良知觉醒,看到高管们的肮脏腐败而产生厌恶感,对德莱曼太太的爱慕……但不管基于何种理由,他开始跟自己的秘密警察身份所赋予的“必然性”对抗。虽然最终他也成了牺牲品,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由的快乐。这份自由就是我可以选择的方式,而不是这个角色赋予我的。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墓志铭里写道:“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7.

它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这段话里的星空代表了事物或者规律的必然性,但我们依然可以让道德律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跟星空来一场斗争。

如何展开这场斗争呢?

康德找到了三个原则。一是我们所做的事情,应该基于良知的呼唤,要符合普遍性。也就是我当下做的事情,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起考验。

二是我们所做的事情,要始终把人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我们帮人就是帮人,并不是通过帮人要达到什么目的。眼前这个需要帮助的人,就是目的。

三是做任何事情听从理性,而非欲望。在欲望和冲动到来的时候,提醒自己冷静一下,分析一下,而不只是被欲望所带来的情绪控制。

8.

《窃听风暴》里的特工获得了自由,是因为他找到了良知,把剧作家夫妇当作帮助的目的,摆脱了秘密警察的身份,冷静地去分析眼前发生的事情。那么,你呢?

如果你是个城管,面对需要营生的人,职责赋予你的是去驱逐他们。那么,在跑的时候,是否可以慢一步?

如果你是交警,在面对怀抱孩子的人时,是否可以首先顾忌孩子的安全,而后再强制执行?

如果你是易怒的人,当你觉得自己忍无可忍的时候,是否可以摆脱情绪所导致的必然爆发,改成一种理性的表达?

9.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当你觉得自己的生活逐渐开始进入必然的时候,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该生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考虑买房子……你是否可以说:不,我不接受这种所谓必然性的安排。

在社会上生存,

有颇多的无奈。

因为规则,

因为角色。

但在看似无可选择的背后,

你身为一个人,

就永远拥有一个自由,

那就是,

你跟所谓无可选择这件事的斗争。


 你不出格,怎么出色

10.

遇到很多人,每天蝇营狗苟地生活,却幻想着未来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这份勇气着实让我佩服。重复不会引发质变,只是时间上的叠加罢了。能引发质变的量变,必须是不断精进的量变。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你睡了这么多年的觉,也没有变成睡神啊。

不要相信什么10000小时原则,不要以为自己只要仅凭熬这个动作就可以成就不凡。对待这事儿的正确的态度是,每一个小时都要思考着如何跟前一个小时有所不同,没有反思的累积,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简单的重复,任何一只猪都可以轻松做到。

11.

我讲课已经讲了14年,超过1000天。其实坦白说,每堂课我凭惯性就可以讲完,每个地方说哪个词,发哪个音,做什么动作,基本上不经过大脑就可以做到。但是我一直秉持一个理念:宛若初现。就是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来讲,这样你才能获得工作的乐趣。所以我每次讲课,都会融入最新的读书思考、最新的案例体验、最新的技术引导。

这事儿跟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个道理,哪怕你就是做一个前台,也必须思考,假如我是第一天上班,该如何面对今天的工作?如果你是这样的心态,就能发现无数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文件的摆放是不是可以更有规律,跟人打招呼是不是可以更热情。没有任何一件事,是无法改进的。

12.

你转发多少干货到朋友圈都没用,因为你只是一个资料搜集器。你读了多少本书都没用,因为任何一部电脑的存储容量都超过你。如果你不能从中去思考并让自己改进提升,就只是无聊的重复罢了。

如果你觉得在某个地方再也无法改进,就开始尝试跨界。

通常来说,跨界就是把自己的某一个经验带入到另一个领域,这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种奇特的竞争力。比如你是学会计的,跨界到营销领域,就会对客户的预算有一种天然的敏感。跨界的逻辑是,让自己的专业在另一个领域具有创新的应用。所以通常来说,要遵循蜘蛛网法则。嗯,这个法则是我乱编的。意思就是,在专业的基础上去延展,而非莫名其妙地乱跳。

13.

那么,如何延展呢?先在公司内部看看有无轮岗的机会,因为这样你会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如何在另一个职位上创新。如果你每天想:如果我做他那件事,肯定不会像他那样。那么,这样的职位你就可以优先考虑。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就抬头看看本行业内有没有。如果本行业内没有,就看看行业的上下游有没有。

我不仅鼓励你在工作上改进或跨界,也鼓励你走出自己的安全领地,去发现生活的奇妙之处。比如回家的路上改变个路线,看看有没有自己从来没有留意过的风景。任何我们引以为傲的资本,其实都是我们的障碍。

14.

人生如此短暂,就是来折腾的,如果你的生活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那你只过一天就得了。这道理如此简单,却总是被庸庸碌碌的生活所掩盖。

如果你遇到一件有挑战的事情,那就放手去做。任何你觉得有挑战的事情,都会有助于你的成长,事后你所获得的经验积累,会远远超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所带给你的。山本耀司有句话说得甚好: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只有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简而言之,你在挑战自己的时候,知道了自己的段位,而后你才能从目前的段位向更高的地方进化。

你按部就班,

从不出格,

怎会出色?


 跟过去做个了断吧

15.

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有犯傻的时刻,这是毋庸置疑的。回忆起来的时候,会让人焦虑、纠结,会让人从丹田里泛起一团热气,然后缓缓向上,去灼烧自己的五脏六腑。走不出来的人,就会脸色暗淡,印堂发黑,走路畏畏缩缩,一副萎靡不振的形态。

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跟自己的过去做个了断,《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后面一长串的事情都起源于“知止”,就是停下来,不要背负太多的垃圾上路,走着走着把自己变成了移动的垃圾场。

16.

停下来做什么呢?回头看看在过往的路上发生过的事情,该了断的就了断,不要被它们一直牵绊。

首先要了断的是自己曾经辜负的人,比如自己没说原因就断绝来往的恋人,比如自己曾经有愧的、一直躲着不敢见的客户,比如自己答应帮忙却没有任何行动就不联系了的朋友。因为自己辜负了别人,但凡稍有良知,想起来就会自责,不管如何试图去忘记,这些事情总会在某个不经意间闪现出来,让自己无所适从。

17.

了断此类事情的方法就是直接面对,跟辜负的人打个电话、发个短信,甚至发个朋友圈提醒对方看到都可以。很多事情,承认了,就放下了,越死扛,内心就会越对抗。自己表达完,别人接受不接受是对方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左右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却可以追求个心安理得。

其次要了断的是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行走江湖每个人都会遇到敌人,除非你一点才华和个性都没有,因为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有人背后讽刺,有人人前羞辱,这些人会一直让自己耿耿于怀,因为有一百人个喜欢自己,一个人不喜欢自己,我们就总惦记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人性就是这么犯贱。

18.

跟这些人了断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成长。问问自己,当时这些人恶意对自己,自己从中得到了什么。比如:有人曾经组团黑我,让我写出了很好的关于人情世故的文章;有人故意羞辱我,让我知道只需要去服务好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不再在这些人身上耗费时间。一个人不被别人打败的唯一方法,就是从中得到了成长。

我一路前行,不喜欢我的人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你且记得一点,当你跟别人差不多时,他们就很容易看不起你。当你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时,他们就看不到你了。

19.

最后要了断的是自己的失误。自己本该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却失误频频。比如给领导做的幻灯片上出现了错别字,比如上台发言却哆哆嗦嗦地一句话都讲不出来,比如正襟危坐跟女神吃个饭,却不料一个喷嚏,导致鼻涕横流还没找到纸巾。这些事情自己每次想起来,就会很懊恼,甚至想捶胸顿足,指责自己当时怎么那么不争气。

与自己的失误了断,就要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这世界上只有上帝才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存在,所有芸芸众生都是俗人,是俗人自然就会失误。连我这么严谨的人都会失误。

20.

有一天吃中午饭的时候,我的一个女同事关切地对我说:你要多注意身体。我说:怎么突然这么说?她说:因为你喝水太少。我问:你怎么知道我喝水少?她说:因为你一上午都没去洗手间。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的?她一本正经地说:因为从早上到现在,你的拉链一直没拉上。这年代,很少见这么委婉的人儿了~

有人会说,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会不会成为不思进取的一个借口呢?对于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辩证,我是这么看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以完美的姿态去做,计较细节,力求毫无瑕疵;在做完一件事情后,因为无法再弥补,就要接受它的不完美,放自己一条生路。

不要让过去的自己,

绑架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现在的自己,

讨厌未来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自己,

后悔现在的自己。

做个了断,

轻装上路。


 往大处拼搏,往小处生活

21.

今天这个时代,其实很难定义什么是安全感。你有钱就安全了?有多少钱算安全?父母妻儿一场大病就能把你打回原形,况且还不算国家日益增多的货币给你造成的收入稀释。不管在任何时代,唯一能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就是自己的赚钱能力。不管环境如何变化,经济如何动荡,在72亿人口里,自己一直能脱颖而出,才算有安全感。那么,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呢?一个人要让自己始终往大处拼搏。

一个人要往大处拼搏,就不要被思维的监狱困住。首先,要去你想进入的行业最领先的城市,因为那里有最好的技术积累,和同行可以交流。

22.

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会选择进名校的原因,为的是有氛围的熏陶。比如:你要进入文化圈,还真是要往北京跑;如果你要进入麻将圈,还真是要往成都跑。

其次,力所能及地进入本行业最优秀的企业。比如很多银行业的朋友,都知道银行业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未来十年随着科技的发展,至少一半的人都会面临失业的危险。这主要是由于移动支付的兴起,在这方面最领先的当然是蚂蚁金服。所以宁愿进这类领军的企业,也不要去混日子的公司耗费青春。这个时代已经变了,不要再想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今天这个时代是赢家通吃,宁愿跟着凤凰涅槃,也不要跟着鸡下蛋。

23.

最后,积极结交本行业、本专业的人际关系。结交不是单纯的人际交往,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所以适当参加一些行业协会,或者专业交流沙龙非常必要。曹丕懂得拉拢司马懿,司马懿懂得拉拢邓艾,刘备知道三顾诸葛亮,都是一个道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世界很大,不要动不动就困住自己。任何你引以为傲的东西,都可能是束缚你前行的枷锁。离开一个人,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有几亿人等着你爱。离开一家公司,你会就发现无数的机会摆在你面前。离开一座城市,你就会发现更多的生活体验。两点一线,很难说一个人就真正活过。勇敢前行,不念过往,不困眼前,温暖向善。

24.

一个人在事业上往大处拼搏,才能真正为自己赢得安全感,因为自己永远在成长。但同时,亦不要在生活上迷失了自己,每天目光炯炯而忽略了小生活的乐趣。所以,我的标题才一分为二——在事业上往大处拼搏,同时要往小处生活。

往小处生活的意思就是,不要忘记生活的多样性,比如欣赏一下花花草草,陪老婆孩子到处走走,闲下来搞搞摄影艺术,欣赏一下音乐、电影、歌剧,三五知己喝点小酒、吹点牛。这样才能始终提醒自己是个人,而不是一个赚钱机器。

25.

往小处生活有几个理念。首先,不要忽略自己的身体,每天一定要留出固定的时间来锻炼。没生过病的人很难理解健康的重要性。当你躺在病床上,各种仪器一接的那一刻,你的所有所谓奋斗都灰飞烟灭,你会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让你极度恐慌,这辈子就这么玩儿完了?重视自己的健康,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活得久,而是走得顺。

其次,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一定那么功利地要得到什么,而是让自己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生活。一本书,几十块钱,就可以跟作者一生的思考做个交流,这世间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了。

26.杀青段

不要去听别人讲书,那是被动的。要自己去阅读,这才是主动的。读书,让思维保持活跃,而不是每天只活成账号里的数字。

最后,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一个人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人、朋友的感情慰藉,二是对自己爱好的追求。家人、朋友带来的是外在的责任感,责任给自己赋能。爱好带来的是内在的满足感,让自己得到内心的宁静。但凡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每天睁开眼都会说:欧耶。

人生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往大处拼搏,保持对事业的激情;一个方向是往小处生活,保持做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