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519】
读物本·【诗经散文】诗经是一枚月亮4
作者:蓝山☕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5478
7
9
12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诗经》是少女时代穿白纱的月亮。淡雅的一点点白光,甚至透着丝丝清冷。《诗经》是女子用月亮做成的镜子,揽镜自顾,照得见“蒹葭苍苍”,已不再有热烈的向往与奋不顾身,志愿“在水一方”。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2-14 06:23:19
更新时间2025-02-14 06:23: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木瓜:垂爱比拜金更能填满女人的心

 

1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1=

 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想到成语“投桃报李”?年少乱翻书的时候,我曾大胆地认为“投桃报李”由“投木报琼”而来。你想啊,两个人打架,你拿木瓜丢我,我拿美玉砸你;木瓜烂掉才多少钱,美玉碎了损失才大呢,所以老百姓打架不能这样奢侈,只好你用桃子丢我,我用李子砸你,都是自家地里的东西,不会太心疼。久而久之,“投木报琼”就淡去了,人们只记得“投桃报李”了。后来在《诗经·大雅·抑》中真的看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才知道自己闹了多大一个笑话。

 

2

读《木瓜》,我还闹过另外一个笑话,以为诗中木瓜就是我们吃的木瓜。三千年前啊,地处豫北的卫国怎么会有南方的木瓜吃呢?难不成也像杨贵妃吃荔枝一样,千里加急、日夜兼程地运来?以木瓜来咏颂可是因为奇货可居以示感恩?那木桃、木李又是什么水果呢,是不是也像木瓜一样营养丰富?为何今人只吃木瓜,没听谁说过吃木桃、木李啊?

 后来陪母亲读《本草纲目》,在李时珍的大作中得以解惑。“真木瓜皮薄,色亦黄,香而甘酸不涩,其子向里子头尖,一方面,食之益人。”他还解释说,“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亦曰木梨,即榠楂及和圆子也。”由此我们得知,食用木瓜会口感软香,食用木桃和木李则会觉得如同嚼木。再回到历史和诗中,即使桓公给的是难吃的木桃、木李,文公也会回赠以美玉,这样的感恩之心,只怕几千年来能做到的没有几人。

 

3

=2=

 同样的礼尚往来,“投木报琼”要比“投桃报李”厚重得多,那种或感恩或示好的急迫心情也更加溢于言表。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诗中“木瓜”、“木桃”、“木李”是三种个头儿递减的水果,“琼琚”、“琼瑶”、“琼玖”却是一块美玉的不同叫法,可见这还礼之人多有诚意,你送我再小的果子,我都要回赠你美玉,因为我们的情意重。不过身为普通百姓,拥有且舍得以美玉相赠的恐怕不多,这大概就是“投木报琼”没能像“投桃报李”一样广为使用的原因了。

 

4

《木瓜》中的女子实在是幸运,她不像《摽有梅》中的女子那般空待了青春,也不似《子衿》中的少女要以悠悠之心等情郎;她仅仅是送了一个木瓜过去,却换来了男子随身携带的一枚玉佩。而且男子还放出话来,我这可不是答谢你,而是觉得咱们之间的情意值得如此,别说你给我的是木瓜,就是比木瓜小的木桃、木李,我也是会给你这枚玉佩的。

 玉佩在中国的历史上始终是个吉祥物,因为通灵,故而有保平安保健康的说法。追溯到三千年前,老百姓可是佩戴不起的,就是偶得一个,也是当传家宝一样地收着藏着的。可见,这位男子还不是个白丁,许是哪个小国的将相王侯或其家眷也未可知。总之应是富裕人家的孩子。《木瓜》中的女子应是从此嫁入了小康之家,过上了封建社会中少有的既有爱情又有柴米的美好生活。

极喜欢诗中的“投”、“报”二字,左读右读,都觉得生动无比。“投”是一种姿态,“报”是一种心态。女子不过是摆出了一个架势想试探一番,却不想正中了男子的下怀,立刻抓住机会,紧紧跟随,不停歇地倾诉衷肠。多么聪慧的一对人儿啊。

 =3=

 好了,想象到此为止,我们还得看看历史的现实。《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东周列国志》详细地记述了这段故事。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