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369】
读物本·让人又爱又恨的名著改编
作者:老韩来了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5806
10
7
8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1男0女
作品简介

摘自《老梁看电影》之现象,本文仅供研读练习之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30 13:02:27
更新时间2024-04-30 14:53: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1

男,0岁

1

让人又爱又恨的名著改编

1

       从《西游记》到《封神演义》,中国的古典小说不断走上大屏幕,很多电影人热衷于改编名著,看起来好像是讨好市场的事情,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了口碑的雷区。那么名著改编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怎样对名著改编才能达到两全其美的地步呢?这就是这一篇要谈论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名著改编。

2

       2016年的暑期档,上映了一部大家期待已久的电影大片——《封神传奇》。这是根据明代许仲琳的著作《封神演义》改编而来的电影,也算是名著改编片。这部电影吸引了很多人进电影院观看,很多年轻人没有看过《封神演义》,所以抱着想看看《封神演义》传奇世界的意图去的电影院,想看看原始天尊、十二大弟子、申公豹、姜子牙、雷震子这些神话人物究竟怎么厉害,但是很多观众进了电影院之后却觉得非常失望。有的观众说这部电影有点像《西游记》还有点像《哈利波特》,甚至还有人说它像《指环王》或者《魔兽》,反正就是不像《封神演义》。

3

       这部电影的口碑很一般,但是票房很不错,第一天就快到八千万了,最终也是得到了近三亿的票房。但是这只能说这部电影的营销还不错,用很多话题进行炒作。从2014年就开始有人炒作这部电影,一开始大家争论的是女主角妲己谁演。刚开始说舒淇演,但是很多观众觉得舒淇眼睛不算大嘴巴不算小,演不好这个妲己。争吵了一段时间之后换角了,一下子换成了范冰冰。范冰冰也是个话题人物,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眼球。而且在这部电影里集结了很多的大腕明星,如李连杰、黄晓明、杨颖等,很少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到有这么强大的阵容。所以虽然电影的口碑不怎么好,但靠这些明星撑着,它的票房也差不到哪去。

4

知识链接

      《封神演义》是明代许仲琳所著小说。主要以姜子牙辅佐周室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书中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人物,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

5

       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里,《封神演义》的地位仅次于《西游记》,而且从神仙怪道的体系上来讲,它比《西游记》还要丰富,而且很多人也试图把《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神仙体系连到一起。以往在电视剧领域,拍《封神演义》的作品就非常多,十年前有部电视剧《封神演义之凤鸣岐山》,里面的妲己就是范冰冰演的。围绕妲己的电视剧也有好几个版本,比如说林心如版、霍思燕版、张馨予版等。现在《封神演义》又开始被搬到了大屏幕上面,也就成为时下非常热门和流行的名著改编片。

6

      《封神传奇》之所以能够获得这样的关注和票房,跟它是名著改编片是分不开的,因为现在确实名著改编片特别受电影圈的青睐。但是如果问电影圈里的人拍名著改编的电影是什么感觉,他们往往说不敢拍,已经拍的也只能壮着胆继续往前走。所以说很多人对名著改编的电影是又爱又恨,想拍又怕拿不动。虽然他们嘴上这么说,但是如果真的有机会拍名著改编片,哪个导演都想试一下,那为什么电影圈里对名著改编片如此情有独钟呢?这就需要具体分析一下了。

7

       听说这段时间光是根据《西游记》立项的电影就有23部,有点儿一窝蜂扎堆的感觉。这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内部来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电影剧本的原创能力不行。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之所以改编名著,就是因为名著是经过很多年代的人千锤百炼得出的,而且对很多观众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就像是拿来主义,直接拿名著来改编当然是又省心又讨好观众。而且现在的编剧能力确实有限,很多编剧编出来的作品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看,那还干嘛要拍那样的电影呢?其实这一点不光是国产电影的弊病,好莱坞也同样如此。

8

       好莱坞真正原创的编剧其实也没有多少,那些超级英雄都是从漫画书当中走出来的,那些科幻电影也往往是有科幻小说做根据的。早一些的好莱坞更是如此,有一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影叫《乱世佳人》,它的作者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1926年的时候她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到1936年写完。结果1939年好莱坞就给它改成《乱世佳人》,斯佳丽靠这部电影一下子就火了。这就是说在美国的电影历史当中,它的原创能力也是不行的。更何况中国现在的国产电影处在初级阶段,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

9

       还有一个内部原因是花费时间。也有很多导演和编剧是具备原创能力的,但是如果用心仔细打磨一个剧本至少要几年,甚至要更长的时间。现在的电影市场这么火,如果不抓紧时间把握现在的机会,以后很有可能就没有机会赚钱了。所以根本没有工夫打磨剧本,只要有不错的东西就赶快拿来拍。名著是经过历史的检验的,一定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就有很多人愿意拍名著改编的电影。这就是说现在的电影圈多是为了追求钱和速度,心浮气躁,根本不愿意静下心来打磨剧本,即便有原创能力的电影人也不愿意在这上面费工夫,因此电影圈内部非常愿意改编名著。

10

       从外部分析,也是有原因的,就是原著确实受大众的欢迎,市场也非常愿意接受它。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因为原著这种知识产权很受欢迎。比如说黄晓明拍过一部电影叫《何以笙箫默》,这部电影是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投资方买了网络小说的版权之后,隔了很长时间才拿到拍摄许可证,眼看就要到期了,所以就抓紧时间拍,就把黄晓明找来拍了。整部电影水准并不算高,但是票房还可以,这是因为有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喜欢这部网络小说的读者。他们觉得自己喜欢的小说拍成电影,不管好不好都要看一下,看看自己心目中的形象在电影中都是什么样子。所以说这些观众就是冲着网络小说本身来看这部电影的,这就能够看出原著的重要性。但是网络小说终究是个很小众的东西,关注的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再加上有一些读者有其他的阅读爱好,经过分流之后对这种作品的关注就更少了。

11

       但是经典名著从来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名著的受关注度非常高,路人也都知道这些名著讲的是什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改编网络小说,就需要买网络小说的版权,那就需要花钱买,而且慢了还有可能被别人买下来。买了之后还要申请拍摄许可证,很有可能申请到手时网络小说的版权也快到期了,所以又要抓紧时间拍。拍完了之后有的原著作者还会责怪你瞎改。比如说《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就告陆川的作品《九层妖塔》,说电影对他的作品瞎改,还要打官司,所以说改编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说来说去都不如改名著,因为名著不会存在侵犯别人的某种权利的现象,而且经典名著绝大多数的作者都已经不在人世,不会有什么和原著作者沟通上的烦恼。并且这种名著的改编也没有时效性,什么时候想拍就什么时候拍,不会因为几年过去就不能拍了。

12

       最重要的是,一部名著往往就是一片沃土,能挖出好多有肥料的东西。刚才说与《西游记》有关的立项电影有23部。在这些电影当中真的是什么内容都有,随便摘出一段都能够成为一部电影。比如说唐僧和这几个徒弟相遇之前,能拍出《大闹天宫》这样的作品;跟几个徒弟相遇之后,又有《西游降魔篇》《大圣归来》等;相遇之后取经路上,又有《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所以说从各个方面来讲,名著都确实是沃土。

13

       但是名著改编的电影也有问题,绝大多数导演是挨骂的,只有少数的导演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是因为改名著非常不容易,虽然在原创编剧那部分省了不少工夫,但是后面的工夫完全没省。因为修改名著需要非常高的智商和非常好的电影驾驭能力。

14

       第一个困难,名著是一本小说,它并不是个剧本,所以先要把小说改成剧本,这就是个问题。绝大多数名著都是不适合改成电影剧本的,得通过大刀阔斧的改编才能成为剧本。在那些中国古典名著当中只有《西游记》非常适合做电影剧本。因为《西游记》的故事主体就是师徒四人的九九八十一难,包括之前的美猴王出世、大闹龙宫、大闹天宫、困囚五行山,还有唐僧收徒等情节,每个故事都可以独立成章,所以它非常适合拍电影。

15

       但是其他名著就没那么好拍了,大部分古典名著都非常长,还有一些文言文的故事非常短,所以就需要对古典名著做加减法,这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比如说1989年的时候,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拍《红楼梦》的电影,《红楼梦》的体例是非常庞大的,这对导演和编剧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但是最后拍出来还是有700多分钟,最终剪成六部影片,就像电视剧一样在电影院上映了。

16

       有的人说好莱坞也有这种电影,《速度与激情》一共拍了七部,但是那些电影都是可以独立出现的,而《红楼梦》这六部之间互相都有关联。好像现在有的电影拍摄的时间太长,所以就会分成上下集,或者是上中下三集,这都违背了电影的规律。如果观众看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后发现居然没看完,还像连续剧一样有下集,当然会觉得不舒服。所以《红楼梦》这样改是非常不成功的。这就是因为在拍摄的过程当中没有做好减法。

17

       说到给名著做减法,那肯定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少奇思妙想的想法。第一种方法是从名著当中单独取出一个人物来拍,比如说麦兆辉和庄文强拍的《关云长》,就是把《三国演义》当中关于关羽的戏份都拿出来,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败走麦城,把这些故事都呈现出来,就是一个人完整的一生。还有香港片《见龙卸甲》就是把赵云拿出来,拍赵云这一生怎么英勇,最后怎么走到人生的尽头。这样的改编让主题一下子就集中了起来。

18

        第二种方法是把一个事件拿出来,只拍单独完整的一段。比如说吴宇森拍《赤壁》,很多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当中赤壁是非常庞大的一部分,一开始曹操八十多万大军下江南,然后要与孙刘联军打仗,诸葛亮如何过江舌战群儒,后来又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堵曹操等,这就是个非常完整的、有头有尾的故事情节。即便如此,吴宇森的《赤壁》还是拍了上下两集,因为这段故事的容量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这个减法非常不容易。

19

       要说起做减法失败的例子,那几乎比比皆是。1956年的时候,好莱坞改编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当时主演娜塔莎的是奥黛丽·赫本,表演得很到位。但是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很好,因为编剧把这本书庸俗化了,他主要围绕的是娜塔莎和安德烈、皮埃尔这三个人的三角恋爱故事,这样就使得电影缺乏了厚重感。大家都知道《战争与和平》是史诗一般的巨著,因为在作品中有大量的战争场面,通过战争场面表现了人性,对人性提出哲学层面的思考。但是在电影当中完全没有体现出这种人性和哲学的意义,就只剩一段不算成功也没有波澜起伏的三角恋。因此,如果没有抓住原著的精神,那么给原著做减法就很有可能走上歧路。

20

       当然有做减法,就有做加法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聊斋》,看过《聊斋志异》的人都知道,这本书里每个故事都很短,大部分只有几百个字,有的甚至几十个字就是一段故事。如果想把一段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就必须让它丰满起来。其中处理很好的就是徐克拍的《倩女幽魂》。《倩女幽魂》的故事非常简单,讲的是一个女孩小倩18岁就死了,死了之后她的鬼魂被恶鬼挟持害人,宁采臣在这儿读书,恶鬼就让小倩诱惑他把他害死。结果宁采臣大义凛然不受她诱惑,小倩逐渐就对他有了好感,后来在宁采臣的帮助下小倩脱离了恶鬼的束缚,然后一点点有了人气,和宁采臣生了两个孩子。原著的故事只有这些,但是这些故事并不够拍一部电影,所以徐克把它扩大,其中加了很多情节和人物,把整个故事的体例一下扩大了很多,情节非常丰满。

21

       故事当中小倩是怎么诱惑宁采臣的,宁采臣怎么跟老道结合对付这些妖魔鬼怪的,以及中间的各种起起伏伏都在电影当中有所展现。情节丰富之后,结尾变成悲剧了,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小倩没办法赶到天明之前去投胎,所以最后有情人不得不分离。这样的改编把故事的主题也升华了,不仅表现了小倩对爱情的向往和与命运的抗争,还体现了恋爱当中的牺牲和奉献。所以看完之后必须承认,这个加法做得好。

22

   知识链接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文本以简洁的文字,卓越的心理分析,生动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

23

       还有2008年的《画皮》。《画皮》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人在外面捡了个美女,把美女领回家也不管自己夫人的感受,结果这美女是个恶鬼,把男人的心掏了吃了,他的夫人王氏受了很多屈辱,最终把她丈夫救活了。故事说的就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表面上看起来她很漂亮,但其实她是索命的恶鬼。2008年改成电影之后都是大腕出演的,演员有赵薇、周迅、陈坤。故事的主题其实没有变,说的就是男人在面临诱惑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家,不能跟自己的老婆离心离德。但是这个故事编得波澜壮阔,比原来《画皮》的故事丰满很多,所以整部片子看起来非常舒畅。

24

       其实加法往往比减法要简单一点。因为如果让人把一个意思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难的事情,但如果要求把一个简短的故事说得好听就比较容易了。而且人们普遍都爱听情节丰富的故事。所以对于名著来说也是如此,做减法永远比做加法要困难。而且大多数名著都是鸿篇巨制,体例特别宏大,所以在改编的过程中如何增加和缩减都是学问。

25

       第二个困难难度更大了,是情节上的改编。有的人说情节就按照原著来,但是那样也不行,因为原著在阅读过程当中都缺少娱乐性,不够紧凑。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关系,但是电影就不能了。电影必须要在两小时之内说完故事,而且还要有各种激烈的起伏,如果不是这样就没有人愿意看。所以这就出现了改编原著情节的问题。如果太过于平铺直叙,就会拍成很沉闷的文艺片。但如果改得太过激烈又容易走形,与原著精神不符。2012年有一部电影叫《铜雀台》,是脱胎于《三国演义》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满朝大臣都不满意,于是有人把吕布跟貂蝉的女儿抢走,把她训练成了特工又放到曹操身边做侍女,利用曹操好色的特点在曹操身边卧底,随时准备加害曹操。这个情节在原著当中完全没有,如果观众带着对原著的印象看这个电影一定非常糊涂了。这就是说它改编的力度有点太大了。

26

       现在大家公认的名著情节改编很好的,就是《西游·降魔篇》,因为它把原著的精神抓住了。比如说唐僧,虽然电影里说唐僧用《儿歌三百首》去降魔伏妖,这有点可笑,但是唐僧确实是这样的人,他就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和思想敢于牺牲,也不怕别人笑话的人。他说自己敢于去降妖,不怕妖吃他,甚至最后他在法力那么高强的孙悟空面前也是一副舍生取义的样子,毫无畏惧。这就是《西游记》原著里的唐僧,他是西天取经的精神领袖,谁的意志力也没有他坚定,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能牺牲一切,所以这种改编非常符合原著精神的。

27

       有人说电影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都吃人,的确如此。原著里沙和尚在流沙河,唐僧的前九辈都死在沙和尚手里了,第十辈就是唐僧,唐僧的身边有人保护,所以最后把沙和尚给收了。沙和尚以前吃人成性,所以在《西游·降魔篇》里沙和尚是个鱼妖,吃人非常正常。猪八戒本身是野猪的形象,所以它也是吃人的,后来是因为跟了唐僧才改成吃素的。孙悟空也是如此,它本身是个猴妖,虽然孙悟空是天地造就的,但其实它就是个妖怪,不然它怎么能和牛魔王八拜为交,所以他也是吃人的。他们之所以西天取经,就是因为前半生欠下的孽债太多,要通过取经忏悔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救赎,所以《西游·降魔篇》里把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刻画得非常残忍是对的,非常符合原著精神。也正因为这样,唐僧才有那么大的愿望去改造他们,而接纳他们更是彰显了唐僧的伟大。

28

       可见,改编名著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理解名著,知道名著究竟是怎么回事。然后把名著的精神串联到自己的作品当中,让它以一种比较高的文艺水准的方式展示出来。当然,作为商业片还要有娱乐精神,这样观众看起来才会轻松愉快。如果能够把这三点做到了,名著改编的电影就能在市场真正站稳脚跟。眼下中国的名著改编,问题在于商业娱乐元素太多了,很多导演为了自己的创作忽略了原著的精神,让人感觉看起来很不真实、很没有代入感,甚至觉得这是暴殄天物、毁了原著。所以中国的电影导演,需要多研究名著,多做点儿功课了解一下名著的精神,在这种方向的指引下,再去发挥拍电影的艺术水准,这种情况下名著改编才能收获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