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共43段,仅供朗读练习,禁转载如有侵联删。
1.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为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死后与赵高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
2.李斯是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说有争议是说李斯一方面是个十分聪明的伟大人物,也可以说是熟悉帝王之道的伟大政治家,他是和吕不韦一样的秦国著名丞相,而且还是秦始皇时代的丞相和功臣,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其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另一方面李斯又是一个讲势利的卑鄙小人,为了权利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陷害自己的同门师弟韩非子,伙同赵高篡改遗诏,谋害太子扶苏,以致将秦始皇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江山,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就分崩离析,土崩瓦解,而自己也落得个被赵高设计诬陷谋反的罪名,不仅“夷三族”,而且自己也被腰斩,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结局凄惨,令人唏嘘。
3.仔细分析李斯的人生得失,与他的双重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双重性格,他处处小心谨慎,思维缜密,头脑敏捷,能随机应变会左右逢源又擅长中庸之道;也因为双重性格,所以有时又见风使舵,自私自利,未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行事偏激,或有时优柔寡断,犹疑不决,瞻前顾后,缺少主见。故人生多半时间都顺风顺水,一帆风顺,能哄得皇帝团团转;可是,晚年有听信小人赵高一面之词,经不起蛊惑,而作出人生中最错误的一次决定,以致将自己和家人的一生幸福彻底葬送,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着不慎全盘输”,给后人留下的教训是十分深刻和惨痛的。
4.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跟荀子学帝王之术,李斯很聪明,悟性也很高,在春秋战国混乱的时代,礼崩乐废,人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到处都是,诸侯及贵族使用人才往往只注重能力,而忽视人的道德品行,只要是有一技之长,什么鸡鸣狗盗之徒都会成为门客或被重用。秦朝重用吕不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金钱和权利,可以不择手段贿赂官员,操纵政治,以达到“奇货可居”的目的,其有些所作所为被世人所不齿。
5.但像李斯这样家里没矿,身后又没大佬提携的寒门子弟,要想有所成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斯生活中的一次偶然发现,总结出了“老鼠哲学”, 有一次,李斯正在粮仓里统计当年粮食产量的数据时,发现了一些老鼠丝毫不惧人来,还在大摇大摆吃着囤积的栗米。那一刻,他想起了之前在办公处附近的厕所里,见到的那些吃脏东西的老鼠,每当看到人和狗到来时,便受惊四处逃窜的惨样。“同样是老鼠,为何粮仓里的老鼠生活得如此安稳,而厕所里的老鼠却整天担心受怕呢?” 通过观察老鼠是处在粮仓还是处在厕所的不同结果,来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李斯一生就在想尽一切办法寻求这种环境。他通过对七国进行认真的权衡和分析,就得秦国是施展他才华的最好舞台,而要进入秦国,最好的办法是先投靠在秦国当时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吕不韦的门下做个门客。
6.吕不韦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广揽天下英才,吕不韦也很赏识李斯的才华,知道李斯有合纵连横方面的能力。于是起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李斯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慢慢地,李斯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和赏识,秦王也运用李斯来分散制衡吕不韦的势力。面对当时秦国实力不断增强,国力日盛,秦王嬴政想要武力统一六国,决定先从临近且实力比较薄弱的韩国入手,然后震慑其它诸侯国,最后各个击破,战略方针制定后,各国有所恐慌,尤其是韩国。
7.上书《谏逐客书》,网罗天下英才。在吕不韦、李斯等的辅佐下,秦国日渐强大,周围的其他国家纷纷赶到自危,尤其是与秦国比较近的韩国一直就象一只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韩国有人就提议,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派水工郑国去秦国关中修建水渠,后来才查到这里面居然有个大阴谋。原来韩国表面上是帮助秦国修渠,实际上韩国想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以便秦国在短期内无力进犯韩国。同时,郑国等还在秦国当卧底,做奸细,搜集一些秦国的情报。
8.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这些事情被秦国人查到了并报告了秦王,大臣们纷纷建议秦王将来自于各国的客卿全部逐出秦国,防止他们在秦国搞破坏。随着秦国国内本土势力不断向秦王施压劝说,秦王就发生了一系列驱逐外国的政令。此时李斯刚好三十七岁,官居客卿,但李斯是楚国人,也是列为被驱逐之列。史记记载:“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9.李斯早年投靠吕不韦名下,吕不韦是卫国人,卫国很小,实力很柔,根本翻不起大浪,対秦毫无威胁,加之吕不韦又是相国、“仲父”,自然驱不到吕不韦的头上。但李斯就不一样了,这是深谙“老鼠哲学”之道的李斯自然不甘寂寞,要为天下来秦国的客卿辩护一番,更主要的是为自己辩护,他要留下来,要在秦国大干一番,坚决不能被驱逐出境,否则,他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将白费。
10.李斯是学过帝王之道的,他选择的对象是秦王嬴政,秦王年少,行动果敢,志向远大,是值得辅助的君王,离开了秦王政,那他就什么都不是。于是他经过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写出了一篇优秀的政论作品《谏逐客书》,这篇文章必须一炮打响,一定要让秦王政收回成命,废除《逐客令》,写出这篇文章充分展示了李斯的雄辩能力和伟大抱负,也体现了李斯有了不起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