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403】
读物本·八零年代工厂里的趣事
作者:恒醒醒.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10142
7
4
10
1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以八零年代为思路编写并展开,故事并不真实,请勿当真!!!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10-02 19:34:39
更新时间2025-10-03 18:04:0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那些年工厂里的趣事

一、进厂第一天,差点把厂长当“老工人”

1985年的夏天,日头跟下了火似的,柏油路被烤得能粘掉鞋底。我背着娘缝的花棉被,被汗水浸得发潮,站在“红星电机厂”的铁门前直犯怵——这红漆大字虽掉了皮,可在咱县城,那是比供销社还体面的地儿,进了这儿,就等于攥住了“铁饭碗”的把儿。

保卫科的老王头叼着铜烟袋,烟锅里的火星子“噼啪”跳,眯眼扫我手里的介绍信:“新来的?金工车间,找李主任去。”他往东边一指,那栋红砖房里正传出“哐当哐当”的声响,像有百八十个小铁匠在里头抡锤子,震得墙皮都发颤。

我攥着衣角往里挪,厂区里比赶集还热闹。穿蓝劳动布工装的工人三五成群,有的端着印着“先进工作者”的搪瓷缸子喝绿豆汤,绿莹莹的汤里飘着几粒花生米;有的蹲在墙根儿啃白面馒头,就着一碟腌萝卜,“咔嚓咔嚓”嚼得香;还有个戴红袖章的大姐举着铁皮喇叭喊:“各车间注意!下午三点,办公楼前开安全生产会,迟到扣奖金啊!”

转过拐角,瞧见个老头蹲在车床边,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正用抹布蘸着机油擦机器。他头发白了大半,额角的汗珠顺着皱纹往下淌,裤脚沾着两块黑黢黢的机油印子,比我乡下种庄稼的大伯还接地气。我赶紧跑过去,鞠了个躬:“师傅,请问李主任办公室在哪儿?”

老头抬头看我,眼睛笑成两道缝,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菊花:“找李主任啊?他刚去仓库查料了,你在这儿等会儿。”说着,他从蓝布工装口袋里摸出块用玻璃纸包着的水果糖,糖纸都被汗浸软了,“天儿热,含块糖解解渴,橘子味儿的。”

我受宠若惊地接过糖,蹲在他旁边看他擦机器。他擦得仔细,连齿轮缝里的铁屑都用牙签挑出来,一边擦一边问:“小姑娘叫啥名?家在哪儿?是不是头回进工厂?”我一一答了,心里还琢磨:这师傅人真好,以后在车间可得多跟他学手艺,说不定是个藏不露的老技工。

正说着,一个穿白的确良衬衫的小伙子颠颠跑过来,对着老头喊:“李厂长!工会那边催了,问中秋福利是发两斤月饼还是十斤苹果,您给个准话!”

我嘴里的糖“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橘子味儿的甜水顺着嘴角往下流。厂长?这蹲在地上擦机器、给我塞糖的老头,竟是厂长?我脸“唰”地红到耳根,赶紧捡糖纸,结结巴巴地说:“厂、厂长……对不住,我、我认错人了……”

李厂长捡起糖纸,往兜里一塞,拍了拍我的肩膀,手上的机油蹭了我袖子一块黑:“慌啥?我年轻时候也是学徒工,第一天进厂还把车床开反了呢!”他指着车间墙上的光荣榜,“瞧见没?那时候我的照片底下,大红花都快掉了。在厂里,厂长和工人都是拧一根绳的蚂蚱,不用拘着。”后来我才知道,李厂长每天早上必转车间,不是摆谱,是真能听出机器的毛病——上次三车间的铣床有异响,他隔着两扇门就说“轴承缺油了”,一拆开机壳,果然是那么回事。

那天下午,我跟着李厂长去办公室报道。路过车间门口,他指着光荣榜最上面的照片说:“好好干,下回让你的照片也贴这儿,我给你画大红花。”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白发上,亮晶晶的,我忽然觉得,这“铁饭碗”不是那么好端的——得用实打实的力气,把活儿干得比谁都漂亮,才能端得稳。

二、“广播站西施”和她的“点歌小秘密”

工厂里最让人惦记的,除了食堂的红烧肉,就是广播站。每天早上七点半,“东方红”的乐曲一响,整个厂区都安静下来,接着就传来林晓燕清脆的声音:“红星电机厂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那声音软乎乎的,像刚蒸好的白面馒头,咬一口都能冒热气。

晓燕是厂里的“名人”,扎着两条乌黑的大辫子,垂到腰际,走路时辫子一甩一甩的,能勾走不少小伙子的魂。她眼睛像浸在井水里的黑葡萄,亮闪闪的,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能盛下二两甜酒。工人们都爱听她播音,连隔壁纺织厂的小伙子,都特意绕路来我们厂门口,趴在铁门上听,背地里偷偷叫她“广播站西施”。

晓燕的播音室在办公楼二楼,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屋子,墙上贴满了《大众电影》的海报,里头摆着台掉漆的录音机和一个黑色麦克风。每天除了播通知、念《人民日报》的社论,最受欢迎的就是“点歌环节”——工人们把想点的歌写在纸条上,从播音室门缝塞进去,晓燕会在下午五点半,也就是下班前半小时播出来。

那时候流行的歌就那么几首,翻来覆去就是邓丽君的《甜蜜蜜》、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还有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可每次点歌,纸条都能塞满一抽屉。有给对象点的,写着“送给三班的小芳,爱你的大强”;有给师傅点的,写着“感谢王师傅教我手艺,徒弟小周敬上”;还有给刚出生的孩子点的,歪歪扭扭写着“祝我家小宝满月快乐”。晓燕每次播歌前,都会先念一遍点歌人的名字和祝福,声音轻轻的,像春风吹过麦田,把每个人的心都吹得软软的。

机修车间的张建军,是点歌最勤快的主儿。他天天揣着个皱巴巴的纸条,趁没人的时候往播音室门缝里塞,点的全是邓丽君的歌,每次都写“送给最可爱的人”。大家都猜,这“最可爱的人”肯定是晓燕。张建军是厂里的技术能手,长得高高壮壮,胳膊上的肌肉块子能把工装撑起来,可一见到晓燕,脸就红得像熟透的西红柿,话都说不利索,只会挠着头傻笑。

有天下午,晓燕播完张建军点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忽然补了句:“张建军同志,你的螺丝刀落在播音室门口了,记得来拿一下。”没过三分钟,就听见楼梯口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跟打鼓似的,张建军红着脸跑上来,手里还攥着个崭新的塑料笔记本,封面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后来我们才知道,那天张建军的纸条上,把“邓丽君”写成了“邓丽军”,晓燕怕直接念出来他不好意思,才故意说他落了东西。从那以后,张建军点歌的纸条上,字写得工工整整,比车间里的零件图纸还规范,再也没错过一个字。

年底厂里办联欢晚会,晓燕和张建军要合唱《夫妻双双把家还》。那天晓燕穿了条新买的红裙子,裙摆上绣着白兰花,转起圈来像朵盛开的花;张建军穿了件笔挺的中山装,头发梳得锃亮,还抹了点发蜡。两人站在台上,晓燕的辫子垂在胸前,张建军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直到音乐响起,他才慢慢牵起晓燕的手。台下的工人们拍着手喊:“在一起!在一起!”李厂长坐在第一排,举着搪瓷缸子朝他们晃了晃,缸子里的茉莉花茶冒着热气——那是他闺女给他泡的。

三、食堂里的“抢饭大战”和“隐藏菜单”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