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秀宫
明朝和清朝前期,储秀宫居住的都是普通妃嫔。从清嘉庆朝开始,这里成为西六宫一所重要宫殿,居住过许多重要的后妃。晚清慈禧太后做贵人、贵妃以及太后时都曾居住在储秀宫,末代皇帝溥仪的正妻婉容则是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
储秀宫是慈禧太后的发祥地,在这里她由贵人直升至皇太后,所以对这座宫殿很有感情。光绪十年(1884 年)是慈禧的 50 大寿,为了给自己祝寿和居住,慈禧下令对储秀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装修。将储秀门改成了体和殿,又重施彩画,重挂联匾,重修了紫檀木落地花罩和楠木门窗,这次大兴土木共花费 63 万两白银。殿前两侧游廊的墙上刻着《万寿无疆赋》,这是慈禧 50 大寿的时候朝中梁耀枢陆润庠两位大臣上的祝寿文章。梁陆二人都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著名的文臣,两人都是状元出身,陆润庠后来还做过溥仪的老师。
实际上《万寿无疆赋》本身是一篇不符合封建礼制的文章,帝制时代普天之下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称为万岁,在正规场合即使长辈也得向其施以君臣之礼。皇帝的生日称为万寿节,皇太后皇后等的生日称为千秋节。慈禧虽贵为太后,按礼制也只能称为千岁。因此寿诞贺辞称为《万寿无疆赋》实为越制之举,同样道理,储秀宫阶下不放翔凤瑞鹤而陈列的铜质腾龙亦为越制。但面对盛气凌人的大清国圣母皇太后,当时年仅 14 岁懦弱的光绪皇帝又能说些什么呢的?
慈禧的小名叫兰儿,这也是储秀宫中多处以兰花为题材作装饰的原因。她生于 1835 年,死于 1908 年,活了 73 岁,也算长寿。实际统治时间长达 48 年之久,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慈禧自幼就聪明漂亮,攻于心计,咸丰二年(1852 年)17 岁时被选入宫,封为兰贵人,想尽办法博得皇帝欢心。咸丰五年在储秀宫生下同治,当月封为懿妃,咸丰七年封为懿贵妃。1861 年咸丰帝病死在热河时慈禧年仅 26 岁,带着刚刚即位的 6 岁小皇帝,真可谓孤儿寡母。然而就是这个拥有非凡政治天赋的年轻女人与慈安皇后和恭亲王奕联合发动北京政变,将咸丰皇帝委任辅佐小皇帝的顾命八大臣杀的杀关的关,全部清除,进而改革为太后垂帘听政的制度,使自己成为清王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
同光两朝,她政治上大权独揽,对内残酷镇压太平天国、捻军、义和团等农民起义和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等同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囚禁光绪皇帝,残忍的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双手站满了人民的鲜血。对外见洋人如老鼠见猫,唯西方列强马首是瞻,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蜕变为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代言人,竟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可憎言语。生活上慈禧太后骄奢淫逸,极尽奢侈浪费,洗一次澡就要用 160 多条毛巾!
仅从用膳一项,奢华程度就可见一斑:慈禧用膳排场和皇帝一样,伺候她吃饭有专门的厨房叫“寿膳房”,用膳地点在储秀宫前的体和殿,每膳上菜、侍立、布菜等侍奉人员多达十几名。膳食内容更是我们这些老百姓难以想象的,光主食就有十几种,菜肴更是有七八十道,还有各式茶点。这么多饭菜慈禧一个人当然吃不了,大多数菜只是摆摆样子, 一些剩下的菜就赏给皇后、皇妃和宫女们享用。慈禧一餐之费动辄要花几十两白银,如果是年节就更无法估算了。故民间有“太后一顿饭,百姓一年粮”之说。
更有甚者,公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方将士在军饷弹药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为国捐躯,北京城大内中的太后老佛爷却全然不顾国难当头,照例歌舞升平的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对自己的生日大肆操办。先前的 1888 年更是曾悍然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享乐的颐和园。国 家兴亡、百姓死活哪抵她一人逍遥自在?难怪当时有人写联这样讽刺她:“今日幸南苑,明日幸北海,何日复幸古长安,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琉球,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每逢万寿疆无”。
储秀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当时已是 20 世纪初期,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早已传入中国。贵族出身的婉容更是从小就接触到这方面的东西,并把其带入紫禁城,带进储秀宫中。在这里婉容穿洋装、吃西餐、弹钢琴……并把储秀宫的后殿丽景轩改建为西餐厅,安装豪华水晶吊灯、陈设钢琴。从此,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的紫禁城中时常飘荡出西式宴会上葡萄酒的甘冽清香,传扬出钢琴圆舞曲动人而优雅的旋律。今天您来储秀宫参观,在后殿丽景轩依然能够看到当年末代皇后婉容用过的西餐餐具桌椅和弹奏过的钢琴。
长春宫
长春宫位于太极殿的北面,这里曾居住过乾隆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乾隆称她为古今贤后之一,把她所生的皇子立为皇储,可惜不幸夭折;后来又把她所生次子立为储君,但次子又不幸中途夭折。两子相继夭折使孝贤身心受到极大打击,最终因悲伤过度年仅 40岁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