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996】
读物本·《刘墉·阳谋高手》第二章 活在世代为官的荣光之下(6)
作者:狸仙儿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字数: 8061
0
2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刘墉一生坎坷,浮沉不定,以“高干子弟”身份进入官场,清风两袖,清廉不阿,一路青云直上,先后侍奉乾隆、嘉庆两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外加太子太保。本书且看他如何在阴谋与算计之间蜕变成为一个真正的阳谋高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5-12 09:29:02
更新时间2025-05-12 09:29:0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二章 活在世代为官的荣光之下

让领导着急,别让自己着急

 

1.

前面我们说到了乾隆皇帝想编纂《四库全书》,他任命翰林院掌院学士、大学士刘统勋担任总裁。但是乾隆皇帝知道,他手下缺乏一个总纂官。

在这个时候,刘统勋一想,干脆,向皇上推荐我的门生纪晓岚吧!纪晓岚是何许人也?他不是在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被发配到新疆去了吗?但是这件事只有他能行,刘统勋早就想把他赎回来,可是没机会,这次乾隆皇帝命令撰写《四库全书》,正好纪晓岚合适。但刘统勋聪明,他心里想:我可不能把我的心思在乾隆皇帝面前暴露,我得让皇上急,我不急。

 

2.

所以,刘统勋是这样说的,他说:“圣上乃真龙天子,当朝以后天下太平,四夷臣服,可谓国泰民安,万民乐业,为旷古未有之盛世文治武功,皆胜于往昔,今圣上创千秋之伟业,成万世之宏章,地辅天助,定早已降下堪当此任的辅臣。只是老臣愚钝不慧,不敢贸然荐举。”

刘统勋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他在前面先吹捧了乾隆皇帝一番,说你功劳很大,现在你想办一件什么事呢?这件事很伟大,就是写《四库全书》。他把《四库全书》的意义说出来了,两句话,叫“创千秋之伟业,成万事之宏章”。千秋万代都没有干过这个事,您现在干了,您既然有这个想法,那老天爷早就派人辅助您干这件事了,就是我傻,我不敢告诉您是谁,我知道,我就是不能说。

 

3.

乾隆皇帝一听,你知道你还不赶紧说?赶紧告诉我吧,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个时候刘统勋又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哪个朝代都有杰出的人才,但是哪个朝代的杰出人才他也干不了您现在干的《四库全书》这个事。给您写《四库全书》的这个人,好几十年前就出生了,他也一直服侍过您,后来您也忙,他也忙。您忙着治国,他忙着犯案,最后他就离您远了,您就想不起来他了。

乾隆皇帝一想,我这么多年派出去、发配出去的人太多了,谁呢?想半天没想出来,这个人是谁你刘统勋赶紧说吧。

这个时候刘统勋才卖起来了关子说:“哎呀,这个人就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纪晓岚啊!”

皇上明白了。哦,你刘统勋是给纪晓岚讲情来了,敢情纪晓岚是你的门生,他考试那年是你主考,你的门生,难道你是给他讲情不成?乾隆皇帝的脸,立马就拉下来了。

 

4.

这个时候刘统勋又说了这样一段话:“臣蒙圣上恩宠,处于高位,自当鞠躬尽瘁,报效万岁龙恩,几十年来臣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今万岁求贤若渴,臣若知而不言,埋没了人才,岂非罪在不赦。臣尝思古人名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他把这两句话给说出来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现在您想成就这么大的一番事业,我个人觉得就只有纪晓岚可以做到,别的人办不成这件事,所以我就给您推荐纪晓岚了。我觉得这件事天生就是让他干的,而且后面还有呢,纪晓岚经常给我来信,不敢给您来信,信中说他也后悔了,为当年的案子后悔,现在也及时地效力边疆,愿意为皇上分担一些忧愁。

 

5.

皇上这个时候就想,也是,这宫里头三年没有纪晓岚,连跟我作对子的人都没有。您想想哪儿有,刘统勋的儿子刘墉那阵儿在外地当官呢;纪晓岚发配了;和珅虽然已经出了世了,但是他还没爬上来呢,他还当他的侍卫呢。结果刘统勋就这样把纪晓岚巧妙地给调回了北京。

纪晓岚到北京,搭台子开始为《四库全书》正式组稿,当然正式组稿就需要几年了,而《四库全书》正式开始动笔之时,这《四库全书》的总裁刘统勋就死了。

刘统勋是怎么死的呢?

话说性情孤傲的刘统勋在朝野以清介简朴闻名。他的公正之树,正是以他的廉洁为本。一个不清廉的官吏,是绝不可能处事公正的。古今皆是如此。据记载,刘统勋生活俭朴,外出巡视从不铺张,两三个仆从、几匹驿马,也不讲究吃喝,更不滋扰地方官员。他从不与地方官员私下来往,遇有请托与馈赠,都严词拒绝。

 

6.

在他担任东阁大学士不久,他的同窗好友的儿子、现任的山西巡抚王某,托人带来千金重礼,其意无非是希望今后多加照顾。刘统勋十分恼怒,对来人说:“我俸禄不少,足够一家生活,不须礼金。你回去后请代为致意,请他将这笔钱分送给贫苦的亲戚朋友。”来人听了十分感动,捧着礼金回去了。

还有一次夜里,二更已过,家人来报说,有官员求见。刘统勋托辞回避,并请他第二天再来。第二天这位想来疏通门路的官员又带着重礼兴冲冲地上门了。不料却受到刘统勋的一顿责备:“夜晚登门,贤者不为。你有什么事禀告,可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即使是老夫的过失,也不妨当面规劝,我决不会怪你。”这位官员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

 

7.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刘统勋为科举主裁官之一。这一科有两个新进士——褚筠心和董东亭。两人诗文和书法都是佼佼者,但求名心切,希望殿试名列前茅。他们分别找到两位主裁官,大送人情。这一来反而弄巧成拙,刘统勋与另一位主裁官刘纶商量,两人均不满褚、董的背后做小动作,将这两人排在前十名之外。两人知道后,后悔不已。

从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把廉洁和公正这两种品德,作为官吏们的准则,但官场上结党营私、贪污舞弊者,比比皆是。像刘统勋这样能廉洁自守,不为金钱所动,不为权势所屈,也真难能可贵了。据《诸城县志》载,刘统勋“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区,服官五十余年,不增尺寸”。在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刘统勋诚如古诗人所歌颂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至此是豪雄”了。这大约也正是乾隆皇帝在他灵前悲痛失声的重要原因。能臣易得,廉臣难寻啊!

 

8.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