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角色

甲
男,0岁
逗哏

乙
男,0岁
捧哏
“磨蔓儿”是个相声垫话小段,它有一个普通的别称叫“姓名学”,蔓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念“万”。《相声有新人》里有演员解释了,“磨蔓儿”是拿姓氏做笑话的,却没有解释跟“蔓”儿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这个说法源自于春典,春典是过去走江湖的艺人所使用的替代说法,通俗点叫“黑话”。江湖分八门,金(算卦)皮(卖野药)彩(变戏法)挂(练把式)评(评书)团(相声)调(行骗)柳(唱鼓曲),这八门最早使用春典。过去,南春北典,并不能很好地互相沟通,后来经过老艺人们努力,合并成春典,大部分是通用的说法,各门也有各门的说法,乃至于后来的响马、胡子,一切江湖人士都在使用春典,算是一种江湖人与普通大众主动隔离的方式。春典好比暗号一样,对上了咱就当做老乡、亲友,互相照应,《智取威虎山》里有对此戏剧化的展示。另外,用黑话,会让外行听得云里雾里,避免行内互相沟通,甚至于行骗、盗窃等事露外。《老炮儿》里的“佛爷”也是从春典里来得说法。过去,茶社里说相声,看到偷钱的佛爷,会用春典说在相声里,让他不要挑自个儿收钱的时候偷钱,观众听不明白,小偷明白了就会规矩些,不下手。
在春典里,姓氏的代称是“蔓儿”,这就回到“磨蔓儿”上了,磨叽姓氏问题的小段儿,叫“磨蔓儿”。比如,春典里,王姓称作老虎蔓儿、虎头蔓儿,很好理解,老虎头上有个“王”;白姓称作雪花蔓儿,雪花是白色的嘛;刘姓,顺水蔓儿,可能是通“流”吧;冯姓,补丁蔓儿,通“缝”(所以你看,冯裤子=缝裤子,其实也是半句黑话出来的外号,);杨姓,犀角灵蔓儿,因为“犀角羚羊(杨)”;何姓,九江八蔓儿,因为“九江八河(何)”。包括《探清水河》里有一句,荷花蔓字儿叫大莲,荷花蔓儿即莲。(PS:探清水河因为张云雷最近很火)
说起“蔓儿”的演变,最有趣的就是现在人人得知的“大腕儿”一词。既然蔓儿代指“姓名”,也就代指这个人,走江湖中就将成名叫做“响蔓儿”,报上名来叫做“报蔓儿”。说个更有趣的,现在经常被当做成语使用的“扬名立万”,其实起源是清代小说,过去只有扬名和立身,立得什么万呢?这个万,最初也来自“蔓儿”这个说法。
所谓“蔓儿”源自“藤蔓”这种植物,藤蔓是个需要攀爬依附它物生长的植物,江湖人最初都要拜师学艺,没有成名前都是跟着师父、养父母、父母求生活,大了就跟着角儿求生活,就像依附于它物的藤蔓一样,无法自立,自立没人看你,吃不上饭,这个过程叫做“傍蔓儿”,一旦成名了,藤蔓都可以独立了,不用依附反倒让人依附了,可不是直起身子,“立蔓儿”了吗?中国以大为尊,扬名后,不就是个“大蔓儿”了吗?
附一:《姓名学(磨蔓儿)》文本
甲:您在这儿说相声呢?
乙:是啊!
甲:最近挺忙啊?
乙:反正也闲不着。
甲:我说您贵姓呀?
乙:说了半天还不知道我姓什么。免贵,我姓于。
甲:是弓长的于,还是立早的于?
乙:我……您等等,弓长念张,立早也念章。
甲:那您姓哪个张呵?
乙:我哪个张也不姓,我姓于。
甲:姓于?我就纳这个闷儿,您为啥要姓于,谁给你出的主意姓于?
乙:干吗谁给我出主意啊!
甲:那您有许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