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词教学与训练的一些问题
(在台词教学研究会议上的发言摘录)
欧阳予倩
我们中央戏剧学院开设台词课以来已经三年了,得到语言研究所的帮助,也吸取了苏联专家的教学经验,和剧院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们学院也培养了台词教员。
这几年来一般的说,我们和各剧院对台词是重视了,学生也感觉到台词的重要性。但严格的说,我们对台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今天我想作再一度的呼吁,演员应当把台词念得更好,戏剧学院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台词课的教学。
话剧演员必须要会说话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应当怎样要求自己下决心把台词念好,似乎还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在民族的语言中,台词应当是最标准的语言,苏联的台词课教学大纲说: “舞台语言––台词––是语言的典范”。我们应当把台词的地位提到这样的高度,然后才能逐步使我们的舞台语言成为健康、纯洁、准确、优美的艺术语言。也必须这样,我们的演员才能真正把戏演好。
演戏的目的就是要把剧作的思想内容充分地、完满地、通过艺术的形象向观众传达,以取得教育的效果。语言是传达思想特别重要的工具。
中国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话剧演员不把台词念好,就好比用拙劣的工具,要想做出巧活来是不可能的。
中国语言是丰富多采富于表现力,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演员应当充分发挥中国语言的表现力,和它的音乐性,用可称为典范的语言感动观众,达成戏剧的最高任务,不然就不能算是尽了一个演员应有的责任。
台词必须让观众听得见。对几百上千的人来说话,就不能象在家里那么轻言细语,就得提高些嗓门,使用适当的声量,但声音大并不一定能让人把话听清楚,有时因为声音大反而听不清楚,这就必须要把字咬准,也就是说吐字要准确、清楚,所谓“吐字如珠”。在我们的传统戏剧里头要求字正腔圆。要使每一个字都象珠子那么圆润,清清楚楚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照中国戏台上的术语说这就叫“咬字”,叫“喷口”,其中也包括发音。咬字就是要把宇音念得准确,ㄓㄔㄕ、ㄗㄎㄊ这些难分辨的音必须念得非常准确,中国的字音有许多是由两个或三个音缀组成的,有声母有韵母,因此我们就有出字归音的练习,还要把平、上、去、入四声搞清楚,联词变调等一套都弄清楚,然后咬字才能准。
字音发出来要清、要圆、还要有力量,才能送得远,这就需要有“喷口”。练习喷口有各种方法,咬字和喷口的练习是台词课的最基本的练习,必须下工夫,而且要下相当长的工夫才能练好。
第二要能听得懂:除掉字音准确、适当运用声音之处,必须注重语调。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轻重音––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要分清句与段落,要能掌握语气和人物的口吻。总的说:要明确语言的目的,要合乎逻辑,因此演员要会念台词,必须懂得语法。
汉语词的重音是相当复杂,不容易弄清,但必须弄清。举最简单的例子,桌子、椅子、扇子都是第一个字重读。茶壶 、花瓶 、书架 是第二个字重读。麻雀、 凤凰,都是第一个字重读,黄莺、鸿雁都是第二个字重读, 大人、 小人,大小重读,大蛇 小狗 第二字重读。这些都是属于词的重音的。名词上面加形容词加动轻重音都有不同。
逻辑重音就是在一个句子当中把重音放在适当的地方才合乎逻辑,否则不合乎逻辑。逻辑重音必定和词的重音密切接合。在台词中逻辑重音往往由于规定情景、潜台词而起变化––有的句子变化少,有的句子变化就可能多。
例如:
“我 最 爱吃炒钣”
重音在最字上,这样的句子变化就少。
现在不妨把这个句子分析一下(在重读的字旁加上一个黑点作为重读的符号):
吃 饭
吃 炒 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