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燕始帝.高毅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燕将.常闵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袁老道.袁玄机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燕太子.高晟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说书人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燕太孙.高策
男,0岁
这个角色非常的神秘,他的简介遗失在星辰大海~
前言:魏朝末年,灵帝昏庸,宦官专权,士族门阀林立,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长城之外,漠北戎狄一族虎视眈眈,窥伺中原。灵帝崩,宦官集团立其弟萧烨即位,改元大兴,是为魏哀帝。萧烨意图复兴大魏,其联合晋州节度使刘敬堂,诛杀权宦,弹压士族,改革积弊,使大魏有中兴之象。为防止戎狄一族攻入恒安城,萧烨命刘敬堂驻守尧关拱卫京都。岂料,刘敬堂野心勃勃,其勾结漠北戎狄部族,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使戎狄族答应出兵助其攻入恒安城,企图架空皇帝,胁天子而令诸侯。大兴三年,刘敬堂率兵攻入皇城,皇帝萧烨不堪受辱,自焚于焦芳殿,大魏皇室血脉皆被诛杀。不过,市井传言在萧烨自焚当夜,他唯一的皇子在侍卫保护下逃出皇城,不知所踪。萧烨死后,戎狄大汗完颜镇册封刘敬堂为中原天子,国号晋,改元神佑,是为儿皇帝。江南五大节度使不承认晋朝,相继称帝称王。刘敬堂即位后,昏庸残暴,耽于享乐,使得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神佑五年,戎狄大汗完颜镇明白时机已到,其率二十万大军以燕云十六州为根据地,攻入中原,其兵锋所指,无不所向披靡,三个月攻入恒安城,可笑的是刘敬堂在戎狄大军攻城之前,忧惧而死。完颜镇一时占据中原,于六月六日,在恒安城称帝,将国号改为夏,定年号武成,以恒安城为国都,企图一统天下。可戎狄部族在中原只知道烧杀抢掠,搜获金银财宝,导致百姓民不聊生,中原各地兴起义军。初始义军各自为政,被夏国军队各个击破。乱世自有英雄而出,有一名叫高毅的人,统一了各处义军,自封燕王,因其姓高,百姓亦称高王。燕王高毅统一义军后,训练军队,一改义军的草莽之气,使义军统一调度,更是多次击败夏军,之后燕王没有盲目的到处攻城掠地,而是养精蓄锐。戎狄部族入主中原三年后的正月十六,燕王高毅突然率兵直指恒安城,行军速度之快,无人预料,短短两天便攻下尧关,兵临恒安城下。围城三日,完颜镇明白大势已去,于是率军突围,携部众逃回燕云十六州。
恒安城城门打开
高氏义军进入城中
【恒安城百姓:燕王万岁!高王万岁!】
【恒安城百姓:燕王万岁!高王万岁!】
战马接着一匹声
说书人:入城军队整齐有序,为首的中年男子,便是燕王高毅,约有四十岁上下,骑着一匹黑色骏马,黒甲上沾着未干的血迹,腰佩长剑,相貌雄伟,目光如炬。高毅之后紧跟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也骑着一匹骏马,肤色白皙,一身儒雅之气,身穿粗布麻衣,长相与高毅有三四分相似。
闪回-晋王宫主殿
燕始帝.高毅:找到刘敬堂的陵墓了么。
走上前单膝下跪
燕将.常闵:找到了。
燕始帝.高毅:(语气冰冷)掘墓鞭尸。
袁老道.袁玄机:大王,这怕有伤天和。
燕始帝.高毅:还要我说第二遍么!
袁老道.袁玄机:(不再说话)........
燕将.常闵:是,属下马上去办。
常闵离开此处
高毅走到袁玄机身旁
燕始帝.高毅:这次你让我把完颜镇放走,不知道是不是放虎归山啊?
袁老道.袁玄机:围师必阙,且戎狄部族气运未尽,国力未衰,此战我们胜在出其不意,如果我们真的擒住了或杀了完颜镇,他们一定会疯狂报复,而我义军立足未稳,无法与之长久对峙。
燕始帝.高毅:袁先生,以你之见,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
袁老道.袁玄机:(拱手说道)燕王殿下应该即刻登基称帝,然后率兵平定中原,以防江南五国趁虚北上。
燕始帝.高毅:现在就称帝?
袁老道.袁玄机:(躬身说道)那漠北戎狄踏破中原欺我百姓,而燕王将他们逐出了中原,这是大功德,且燕王仁义之名已传遍四海。如此,登基称帝,乃天命人愿,中原各地也当望风而降。
燕始帝.高毅:(沉思)好,那择日就登基称帝。
燕太子高晟走上前
高晟向高毅行礼
燕太子.高晟:父王,城外的人来报,灵蕴她生了!
燕始帝.高毅:(激动)男孩女孩?
燕太子.高晟:是个男孩。
燕始帝.高毅:(大喜)好!好!好!
【郭氏义军:恭贺大王喜得王孙。】
燕始帝.高毅:(大笑)好!好!晟儿,快带我去看看孩子。
燕太子.高晟:是,父王。
两人骑马离开声
鹰啼转场-城外军帐
婴儿啼哭声
【张郎中.张佗:女子生产后血腥气重,两位还是不要过去看了。】
燕始帝.高毅:(连忙问道)孩子怎么样,还有世子妃。
【张郎中.张佗:母子平安,现营中有稳婆照着着】
燕始帝.高毅:张郎中,我能看看孩子么?
【张郎中.张佗:自然可以,不过........】
燕始帝.高毅:不过什么?
【张郎中.张佗:这个孩子好似天生重瞳。】
燕太子.高晟:什么?
燕始帝.高毅:快把孩子抱过来。
【张郎中.张佗:是。】
稳婆抱孩子走过来
高毅卸下沾血盔甲
高毅接过小孙子
燕太子.高晟:真的是重瞳。
燕始帝.高毅:目生重瞳,乃帝王之相啊(异常高兴)。
燕太子.高晟:(笑了笑).........
燕始帝.高毅:(长叹一口气)此次行军我赌上了一切,本来以为能保住你媳妇的命已经是上天护佑了,没想到这个孩子能平安降生。
燕太子.高晟:(点了点头)是,也请父王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高毅走了二步
燕始帝.高毅:古人言: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策,驭也,这个孩子就叫高策。你觉得怎么样?
燕太子.高晟:高策,好名字,我替策儿谢过父王赐名。
高晟行礼声
高晟接过小高策
燕始帝.高毅:好了,我们父子就不要讲究这些了,你也好好抱抱你儿子吧。还有,一会去看一下你媳妇,她可是冒死给咱高家生了这个孩子,你可不能亏待她。
燕太子.高晟:是,儿臣定不会亏待灵蕴。
说书人:对于高毅来说,高策的降生是他登基最好的贺礼。依照计划,在当年二月初一,高毅于恒安城苍华山巅,祭天登基,立国大燕,建元武狩。追封已故原配张氏为孝慈皇后,封高晟为太子,以恒安为临时国都。高毅称帝后,命太子高晟监国,自己率兵征伐中原,一路势如破竹。武狩二年,大燕一统中原,至武狩十六年,中原大定,燕国的崛起,使江南五国不敢北上,北夏的扩张也止步于燕云。
鹰鸣转场-大燕东宫
【东宫侍女:皇长孙殿下,小祖宗,您快醒醒啊,宫学要迟到了。】
燕太孙.高策:干嘛呀,这才什么时辰,让我再睡会。
【东宫侍女:这都日上三竿了,你快醒醒吧,太子殿下可说了,今天您再不去宫学,他是要重重的责罚你的。】
走路声渐近
燕太孙.高策:烦死了,他要罚就罚,他还能打死自己的儿子啊。
【东官侍女:奴婢参见太子妃。】
说书人:来人便是高策的母亲,出身于江南吴越国,乃吴越王钱敦之女,钱灵蕴。
燕太子妃.钱灵蕴:你先下来吧。
【东宫侍女:是,太子妃。】
轻拍床榻声
燕太子妃.钱灵蕴:(温柔)策儿,策儿,该起床了。
燕太孙.高策:娘,好困啊,我真的不想起床。
说书人:钱灵蕴对于这个儿子也是无可奈何,当年在军帐里冒着生命危险生下这个孩子,让她对高策非常溺爱,真的是放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燕太子妃.钱灵蕴:你爹可快要下朝了,你今天再不去宫学,估计又要来教训你了。
燕太孙.高策:那不是有娘么,娘,爹要打我的话,你可一定要护着我。
说书人:话说,高策如今十六岁了,可能是因为生于皇家,从小锦衣玉食,如今已经是身高八尺(一米八左右)大部分继承了母亲的容貌,有些男生女相,但面部轮廓深邃透露出刚毅之感。他的眼睛尤其漂亮,一双瑞凤眼,每个眼睛中都有一大一小两个瞳孔,看上去分外妖异,会使人忍不住的沉浸其中。
东宫外飞快走路声
燕太子.高晟:(在远处,生气)那个浑小子是不是还在睡觉!真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啊!
说书人:一听到这个声音,高策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钻到了母亲身后。
脚步声停下入
燕太子.高晟:(手拿竹竿)你给我滚过来,别躲在你娘后面。
说书人:当年跟随燕王策马入恒安城的年轻男子留起胡子,十六年的太子生涯,让高晟稳重成熟了许多,眉眼之间多了几分威严。他平时在众臣面前总是温文敦厚、气定神闲的模样,但是如今面对自己的儿子,他却无法保持冷静。
太子妃走上前
燕太子妃.钱灵蕴:夫君,你就放过策儿这一次吧。
燕太子.高晟:不行,我们平日里就是太惯着他了,你让开,这次我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他。
说书人:高晟快速的跑到钱灵蕴身后,想要抓住高策,可是没想父子二人开始了院内追逐,东宫的侍从、太监也不敢插手,却也是习以为常。
奔跑声入
燕太子.高晟:你这个逆子,给我站住!
燕太孙.高策:(边跑边喊)你这是要打死我呀!小仗受,大仗走,我不能让您背负杀子的恶名。还有,我要是真有什么好歹,爷爷也不会放过你的。
燕太子.高晟:(气笑了)你别给我油嘴滑舌,你站住让我打两下就行。
说书人:高策自然不能答应,于是父子继续进行追逐戏。钱灵蕴站在闲梦阁门口,看着父子二人相互追逐,无奈的摇了摇头。过了好一会,高晟累的跑不动了,他坐在一旁的台阶上。
奔跑声停下
高晟坐在台阶上
燕太孙.高策:(嬉皮笑脸)爹,不打我了,早这样不就好了,你又追不上我,何必费劲呢。
燕太子.高晟:(顺了顺气)这次老子一定要打你,你等我缓一会的。
燕太孙.高策:爹,没必要啊,那个宫学真没什么意思,再说了,宫学讲的东西我都会啊。
燕太子.高晟:你会个屁,你去上过几次宫学啊,去了也是到处惹祸,宫学里面的先生你都没认全吧。
燕太孙.高策:要不你考考我,不过如果我答上来的话,你就不许打我了,以后也不许逼我去宫学了。
燕太子.高晟:(点了点头)好,好,我答应你,我就试试你有几斤几两。”
燕太孙.高策:我们先进屋,你不许打我。
父子二人走进屋内
纷纷坐下来
倒茶水声音
燕太子.高晟:(喝了一口茶)既然你说你都会,就先背《大学·诚意》给我听一听吧。
说书人:听到这个平日里不学无术的小祖宗要背书,闲梦阁的侍女都暗自竖起耳朵听着。高策闭着眼睛陷入沉思。见状,高晟盯着他说道
燕太子.高晟:今天你要是背不出来,少不了一顿打。
燕太孙.高策: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说书人:高策背诵的滚瓜烂熟,像是温习过很多次,周围的人都很震惊。
燕太子.高晟:(看向太子妃)你教他的?
说书人:世人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钱灵蕴不信此道,钱氏自幼聪慧明理,饱读诗书,十二岁时便是江南著名的才女了。
燕太子妃.钱灵蕴:我倒是想教他,这孩子也不愿意学啊。
燕太子.高晟:你什么时候学的?
燕太孙.高策:这还要学么,我看一遍就会背了。
说书人:见到高策如此嚣张,高晟就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竹竿就要打他。
燕太子.高晟:你这个逆子,还挺得意啊。
躲到太子妃身后
燕太孙.高策:爹,你言而无信,我都背诵上来了,你还打我,有你这样当爹的么。
燕太子妃.钱灵蕴:好了,策儿他也知道错了。
说书人:说完,钱灵蕴连忙用眼神示意儿子认错。
燕太孙.高策:(撇了撇嘴,不情不愿)爹,我错了。
燕太子.高晟:(愤怒)你看看他那嚣张样,根本就是不知错,你别护着他,今天我一定要教训教训这个逆子。
说书人:就在这时,一伙人走进院子,为首的是一个中年太监。他看到眼前混乱的一幕也是愣了一下,旋即控制住了自己的表情,然后躬身行礼。
走路声音
郑植行礼声
【宦官.郑植:奴才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妃,皇长孙殿下】
燕太子.高晟:(调整情绪)郑公公怎么来了,是父皇他有什么吩咐?
【宦官.郑植:传陛下口谕....】
众人下跪接旨声
【宦官.郑植:今晚皇上要举办家宴,请太子,太子妃和皇长孙前去赴宴。】
说书人:郑植传达完皇上的口谕后,又和高晟寒暄了几句,便离去了。
燕太子妃.钱灵蕴:(疑惑的看向高晟)以往皇上要进行家宴都是直接告诉你,从未让人特意来宣旨,这次怎么?
燕太子.高晟:(轻声说道)难道爹是要……(被打断)
燕太孙.高策:爹,爷爷他要干什么?
说书人:高晟刚想回答,看到周围都是人,反应过来后冲着高策吼。
燕太子.高晟:你看看你,衣衫不整,成何体统,快滚回去穿好衣服。
说书人:原来,高策被迫起床后便被高晟追着打,到现在他还只是穿着亵衣。高策立马就不再多问,跑回了自己的闲梦阁。
闪回-闲梦阁内
燕太孙.高策:(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我一定要给爷爷告状。
【侍女红婵:(轻笑声)】
燕太孙.高策:(不满)你笑什么,看我挨打,开心啊。
【侍女红婵:奴婢不敢。】
燕太孙.高策:(弹了一下红婵的额头)不敢!还有你不敢的事?谁让你今天早上叫醒我的,我都没睡足。
【侍女红婵:要是您老老实实,起床去宫学,太子爷也不会打您了。】
燕太孙.高策:你说什么?
【侍女红蝉:奴婢是说您真厉害,昨天看了一遍的书,今天就能熟练的背下来。】
说书人:高策笑了笑,他在自己识字之日起,便察觉自己能够过目不忘,只不过他从未主动告诉过其他人,高策明白自己父亲对自己的忍耐到达了一定的限度,因此,在昨日他把宫学所学的书全看了一遍。
风铃转场-东宫偏殿
燕太子妃.钱灵蕴:我刚才问了策儿身边的侍女,她们都说策儿只是在昨日看了一遍书。
燕太子.高晟:只看一遍就能熟背,这我做不到,蕴儿,恐怕你也做不到吧。
燕太子妃.钱灵蕴:(笑了笑)可能是我们的儿子天赋异禀吧。
燕太子.高晟:(不由得笑了笑)这个臭小子,他知道今天不去宫学,我肯定要打他,他昨天看一遍书,就是临时抱佛脚,为了今天应付我。
燕太子妃.钱灵蕴:对了,刚才在院里人多,你还没回答我,父皇举办这次家宴是想干什么?
说书人:高晟在钱灵蕴耳边轻声耳语。听完后,钱灵蕴沉思了片刻
燕太子妃.钱灵蕴:这对你来说也是好事。
风铃转场-大燕启明殿
说书人:临近酉时,高晟带着钱灵蕴和高策入宫赴宴。宴会的地点在皇宫的启明殿,尽管天已经渐渐变黑了,可是启明殿内灯火通明。高策跟在高晟和钱灵蕴身后,就在上台阶时,发现有五个人走了过来,其中两个人女人长相端庄秀丽,三个男子中,一个健硕,一个体胖,最后一个似乎年龄太小,有些瘦弱。
【五位大燕宗亲: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妃。】
燕太子.高晟:二弟,三弟,四弟,和两位弟妹,我们是一家人,你们不必如此多礼。
说书人:在燕帝高毅还是燕王的时候,为了义军能得到更多支持,高毅与中原士族门阀合作,士族中以王、谢、崔三家底蕴最为深厚。为此,高毅娶了王氏,谢氏,崔氏三家之女,高毅登基后,封三家家主为伯爵,封谢氏女为和妃,封崔氏女为淑妃,封王氏女为贤妃。如今高毅年过五旬,膝下有四个儿子,太子高晟是已故孝慈皇后张氏所生。
供手行礼声
燕太孙.高策:见过,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四叔。
宋王.高侃:这才多久不见,就长这么高了。
说书人:说话的是宋王.高侃,是太子高晟二弟,乃谢氏女所生于,于武狩十年封宋王,如今二十一岁,娶妻叶氏,至今无子。
燕太孙.高策:二叔也是风采依旧啊。
淮王.高暾:别说这些了,父皇该等急了,我们快进去吧。
说书人:来人正是淮王.高暾,是太子高暾三弟,是崔氏女所生,于武狩十一年封淮王,如今二十岁,娶妻林氏,至今无子。
走路前去启明殿
闪回-启明殿内
说书人:于是,众人高晟的带领下走进了启明殿。殿内的宫女们来回的把食物和酒浆放到不用的案几上。燕帝高毅身着黑色金丝龙袍端坐在了殿中央的龙椅上,郑植公公立在一旁,十六年的皇帝生涯让高毅的威严更盛,时间似乎只是让他头上多了些许白发。而高毅两侧坐着三位身着华丽的中年美妇,分别是和妃、淑妃、贤妃。
众人行礼声
燕始帝.高毅:都起来吧,今日是家宴,不必拘礼,都坐吧。
众人纷纷入座
燕始帝.高毅:(笑着说道)策儿到皇爷爷身边坐。
走路声停入
说书人:高策跑过去坐下,其余人也坐在了相应位置上。高策看到自己案几上的饭菜与他人不同,都是自己喜欢吃的。高毅对这个孙子非常疼爱,在高策五岁到十二岁这段时间其实是住在皇城里,由高毅亲自照看,也是高毅手把手的教高策读书,写字,高毅就连处理朝政时都带着高策,一直到十二岁后,高策才回到东宫居住。
燕始帝.高毅: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燕太孙.高策:(点了点头,然后拿起筷子继续吃)......
燕太子.高晟:你皇爷爷还没说开席呢,不得无礼。
高毅放下筷子
燕始帝.高毅:(对太子狠历)朕刚才都说了今日是家宴,没有那么多规矩,你们也都吃吧。
说书人:见自己的父亲被爷爷训斥,高策心中生起了一计。
燕太孙.高策:(一脸委屈)皇爷爷,你是不知道,我爹他今天差点没打死我,幸好郑伯伯来得及时,要不然我就要被打的起不了床了。
说书人:高策自小生活在宫中,从小也被郑植看护长大,因其年龄比高晟大一些,所以高策称其为“郑伯伯。
燕太子.高晟:(内心混响)这个逆子还敢告状。
其余众人看热闹声
燕始帝.高毅:(看向一旁的郑植)是这样么?
【宦官.郑植:(苦笑)老奴去的时候,确实看见太子爷手里拿着竹竿。】
说书人:闻言,高晟紧张地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看着自己的父亲,想解释却不知道怎么说。不过,高毅并没有责备高晟,反而看向高策
燕始帝.高毅:朕听说你今天又没去宫学,你爹是因为此事打你吧。
说书人:见自己的父亲明察秋毫,高晟也是放下心来,然后狠狠的瞪了高策一眼。
燕太子.高晟:(内心混响)你个臭小子,你给我等着。
说书人:见到自己的事情被拆穿,高策尴尬的摸了摸后颈。
燕太孙.高策:皇爷爷,宫学先生教的东西真的太枯燥了,而且孙儿不是不看书,孙儿看了许多其他的书,最重要的是孙儿早上真的起不来。
说书人:高策的话是实话,他的确看了许多其他类型的书,包括道家、兵家、墨家等等门类的书,当然类似于西厢记这种书自然也是读过了,而且高策虽然不喜四书五经,但也会尽量读一读的。
燕始帝.高毅:(笑了笑)不想去宫学就不去吧,但是袁玄机那个老道士那里,你一定要去。
燕太孙.高策:孙儿明白。
燕始帝.高毅:(看向太子高晟)你也不许因为这件事打策儿了,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打么。
燕太子.高晟:(表面点头)父皇,说的对(内心混响)我小时候可没少挨你的打。
说书人:在座其余人都感到十分震惊,尤其是高侃三兄弟,他们都感受过高毅对孩子教育的事情有多么严苛,没想到高策轻飘飘的一句话,高毅就同意他可以不去宫学了。
淮王.高暾:父皇也太过宠爱策儿啊。
燕始帝.高毅:谁让朕只有这么一个孙儿呢,你们两人已经成婚的,尽快给朕生个孙儿或孙女。
说书人:见老父亲催着要孩子,宋王夫妇和淮王夫妇无奈一笑,然后拱手称是。
淮王.高暾:我们努力。
宋王.高侃:定让父皇您老人家,抱上。
【淮王王妃.林氏:没确。】
【宋王王妃.叶氏:嗯。】
说书人:这场晚宴在温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下去,只有座上的三位嫔妃面色不太自然。
音乐声起入
放下酒杯声
燕始帝.高毅:朕与淑妃、和妃商量过了,如今老二老三已经成年了,也早早就封了王爵,明年二月二十九,各自就藩吧。
大殿无人再说话
说书人:此言一出,殿内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尤其是高侃和高暾,两人一瞬间很难看,如今已经是十月初,也就是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便要二王就藩。宋王高侃的封地在宋州,而淮王封地在淮州,这两人的封地离东京较远,也并非是富庶繁荣的城市。
拿酒杯声
【淑妃:是啊,如今两位皇子都已经成家,也该替皇上镇守天下了。】
说书人:淑妃一边说着,一边给自己的儿子高暾使了使眼色,高暾也连忙举起酒杯。
拿起酒杯声
淮王.高暾:儿臣愿前往封地就藩。
宋王.高侃:儿臣也愿前往封地就藩。
说书人:而年仅十六岁的高隐神色低沉,默不作声的吃着面前的佳肴。
燕始帝.高毅:(重新露出了笑颜,嘱咐道)这段时间你们就好好准备准备,到了封地后,一定要安分守己,爱护百姓,不得罔顾国法。
淮王.高暾:是。
宋王.高侃:是。
风铃 转场-启明殿外
马车行动声
燕太孙.高策:爹,娘,看来皇爷爷这是不放心二叔三叔啊。
燕太子.高晟:(没有说话,神色还略显忧伤).......
说书人:在高晟十二三岁的时候,那时高毅还只是燕王,高晟就被封为世子帮他处理政务,而如今更是当了十六年的太子,文武百官无不拜服。高侃和高暾的母亲虽然出身世家大族,但高毅禁止他们接触朝政,尤其是禁止他们接触母家,因此他们对高晟的太子地位根本没有威胁。而且由于弟弟们都是他照看长大的,一想到即将离别,高晟内心有些不忍。
燕太孙.高策:(注意到父亲的神色,劝慰道)爹,这对二叔三叔来说也是好事,他们已经封王了,久居京城难免被人说闲话。
燕太子妃.钱灵蕴:策儿所言甚是。
燕太子.高晟:(微微一笑)嗯(然后看向高策立马收起微笑)你个逆子,在晚宴上告我刁状的事,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燕太孙.高策:(挪了挪位置,结巴道)皇爷.....皇爷爷他老人家都说了,你不能再打我了。
燕太子.高晟:(笑了笑)你皇爷爷是说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打,而这次我打你,不是为了教育你,只是单纯的想打你。
燕太孙.高策:娘,你听听,这是当爹的能说出来的话么,我爹他不讲理啊!”
说书人:钱灵蕴看着他们父子斗嘴,也是无奈的摇头苦笑,父子之间相处的方式有很多,怎么自己丈夫和儿子相处的方式是这种啊!
燕太子妃.钱灵蕴:(叹口气).........
风铃转场-闲梦阁
三人走下马车
高策跑向自己屋子
燕太子.高晟:(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臭小子。
燕太子妃.钱灵蕴:你说你逗他干嘛。
燕太子.高晟:这不开个小玩笑嘛。
燕太子妃.钱灵蕴:也是佩服你父子俩,好了,早点回去休息,明天你还要上朝呢。
燕太子.高晟:嗯。
闪回声-大燕金銮殿
说书人:翌日早朝,高侃和高暾第一次走入朝堂,燕帝高毅于百官面前正式下旨,明年二月二十九,令宋王高侃、淮王高暾就藩。早朝后,高侃和高暾去后宫看望母妃。高晟也没有离开皇宫,他要与高毅单独聊一聊。
走路声停下
说书人:承明殿,是燕帝高毅处理朝政的地方,高晟一路跟着高毅来到了这里,郑植在殿外守着,承明殿内只有父子二人。
放下奏折声
燕始帝.高毅:(倚在龙椅上)你来我这里干嘛,自己的活干完了,所以过来帮我干活了?
准备供手行礼
燕太子.高晟:(苦笑)父皇........
燕始帝.高毅:这里又没外人,没那么多虚礼。
站直身子声
燕太子.高晟:爹,老二老三就藩的事情您应该和我商量一下的。
燕始帝.高毅:有什么好商量的,他们二人就藩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燕太子.高晟:虽说如此,也不该在昨日家宴时说,昨夜怕是寒了老二老三的心。
燕始帝.高毅:(眼中一丝落寞)我知道,你这三个弟弟都是你带大的,他们离开,你自然不舍,但他们二人久居京城,谢家和崔家难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等到老四年龄一到,也要立刻就藩。
燕太子.高晟:爹是担心那些士族会颠覆皇权?
燕始帝.高毅:(冷哼了一声)我大燕不是前朝,想世家与皇帝共天下,门都没有!他们也没有胆子与朕抗衡,我是担心他们会害你。
燕太子.高晟:儿子当了十六年的太子,如果他们真敢有这个心思,儿子懂怎么收拾他们。
高毅起身
燕始帝.高毅:(拍了拍高晟肩膀)你娘走得早,你跟着我吃了不少苦,我答应过你娘,要好好护着你,将来这大位也是要传给你的,也只有你能继承我的志向。我曾对你说过,永远不要忘了我们的家在哪!
太子伏跪于地
燕太子.高晟:(眼圈微红)爹,我……。
燕始帝.高毅:好了,有些事情,你我父子心里明白就好,无须再多言。
燕太子.高晟:(收敛了自己的情绪)既如此,儿臣告退了。
转身离开
高毅坐回龙椅
重新开始批阅奏折
风铃转场-苍翠宫
说书人:苍翠宫,和妃谢氏的居所,此时和妃让宫女退下,高侃正愤愤不平的向和妃抱怨着。
宋王.高侃:(忿忿不平)母妃,这些年父皇不让我们其余兄弟参与政事,如今更是逼我们就藩,父皇也太偏心了。
和妃倒茶声
【和妃:(喝一口茶水)你父皇是铁了心的扶持太子,怕你们兄弟几个挡了太子的路。况且你皇兄已经当了十六年的太子了,在朝堂之上根基深厚,深得人心,要不,你就老老实实就藩吧。】
宋王.高侃:(死死的抓住手中的茶杯)不行!我忍了这么久,若是就这么走了,我一辈子就难以回东京城了。
【和妃:你不是太子的对手。】
宋王.高侃:那我也要搏一搏,母妃,你要帮我,你也要让谢氏一族帮我。
【和妃:我曾经也想过让你取代太子,可是被你父皇发现心思后,他若不是顾念谢氏一族,恐怕就把我打入冷宫了。】
宋王.高侃:那您也要让舅父,在朝堂上为我说句话啊。娘,您转告舅父,如果他能助我登上大位,您就是太后,到那时,高与谢共天下!”
【和妃:(十分动容)好吧,我去帮你联系。】
闪回-璟宁宫
说书人:璟宁宫是淑妃崔氏的寝宫,高暾和母亲正坐在桌上吃饭。高暾体态圆胖,饭量可不小,狼吞虎咽的吃着面前的佳肴。
【淑妃: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
淮王.高暾:(边吃边说)我就快就藩了,到时候可吃不到母妃宫里的菜了。
【淑妃:(面色黯然).....】
淮王.高暾:娘,你就不能和父皇说说,别让我就藩了。
【淑妃:(沉默一会)你应该知道,你父皇为何让你和宋王就藩。】
淮王.高暾:(一脸无奈)我知道,可娘你是知道我的,我没有野心。而且我从小是大哥带大的,是他教我读书识字,骑马射箭,他在我心中却的位置和父皇不相上下,我不会谋求他的太子位的。
【淑妃:(心疼看着儿子)我知道,你父皇和太子也明白,可是你们只要是留在京城,就会被人说闲话,你知道么。】
淮王.高暾:(叹了一口气)我就算明白也无法挽回了,老二还想让我和他一起去求父皇,暂缓就藩呢。
【淑妃:(急忙说道)你千万别这样做。】
淮王.高暾:我知道。
【淑妃:你不要和你二哥混在一起,也千万不要与你父皇和太子为敌。】
淮王.高暾:我明白了,母妃妃,你放心吧,父皇和太子都对我很好,我不会被老二牵着鼻子走的。
闪回-琼华宫
说书人:在琼华宫,贤妃陪着刚从宫学回来高隐温习功课。高隐自幼聪慧,勤学好问,并且温良恭俭,在宫学深受先生的喜爱,与到处胡作非为的高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贤妃:“隐儿,你要再努力些才不会像你二哥三哥那样被你父皇抛弃,明白了么。】
高隐:嗯,母妃,我会努力的。
转场-闲梦阁
说书人:临近中午,红婵正要到闲梦阁把高策叫醒,进入寝殿,才发现高策早就醒了,正在青檀的服侍下穿衣,白玉正在收拾床榻。闲梦阁的侍女有十人,个个貌美如花,尤其是高策的三个贴身侍女,红婵、青檀、白玉,三人美貌最佳,且各有特色,这三人自幼便跟在高策身边,陪着他长大。
【侍女红婵:今天真是稀奇,皇孙居然这么早就起床了。】
燕太孙.高策: (不在意)今日我要去见牛鼻子老道了,不能太晚。
【侍女红婵:这次您带我去吧。】
穿衣服声
燕太孙.高策:这次青檀陪我去。
【侍女红婵:皇孙殿下偏心,每次都带青檀去。】
燕太孙.高策:上次我带你去过了。
【侍女红婵:那次青檀也去了。】
缓缓走路声
说书人:两人争论的时候,青檀就在一旁面无表情的候着,青檀相貌清冷,沉默寡言,但对高策听话忠诚且知情趣。高策不再理会她,吩咐青檀把马车备好。
【侍女青檀:是。】
青擅离开此处
燕太孙.高策:好了,别生气了,老道士那没什么意思,下次我带你到别的地方玩,去准备午饭吧,我都饿了。
【侍女红婵:知道了。】
闪回户
高策上马车声
【车夫:驾!】
马车开始行动
说书人:高策用完午饭后,便坐上马车,开始出发。马车上除了高策和青檀,还有一个男人,古铜色的皮肤和凌厉的气势,无不标志着此人曾投身军旅,俊朗的外表以及明睿的眼神,让此人多了几分儒雅。
燕太孙.高策:(惊讶)表叔!
岐国公.张羽:嗯。
说书人:车上的男子名叫张羽,是大燕孝慈皇后张氏的亲弟弟张祁的儿子,论起辈分,他是燕帝高毅的亲侄子,高晟的亲表弟,高策的亲表叔,可实际上他比高策只大了三岁。
马车继续行动
说书人:张祁跟随高毅四处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大燕建国后,张祁被封为岐国公,可惜在武狩二年,跟随高毅平定中原后,张祁因长期征战,旧疾复发,因病去世,而张羽是他唯一的儿子,后张羽承袭其父的爵位,可不幸的是张羽的母亲在他八岁时,因病去世,张羽丧失双亲,高晟主动请求把张羽接到东宫抚养,高毅同意了。张羽来到东宫居住,这一住就是十一年。
回到现实中
岐国公.张羽:坐好。
燕太孙.高策:话说表叔,你怎么在车上?
岐国公.张羽:(淡淡的说道)你此行没安排护卫,我来保护你。
说书人:如今其担任东宫护卫副统领,兼领东京巡防营统领。巡防营的士兵不过三千人,却是维护东京城及周围地区治安的一股重要力量。今受陛下之命,特来保护皇太孙。
燕太孙.高策:(无奈一笑)我的表叔啊!这里是东京城,谁敢害我,再说了,谁有必要害我?
岐国公.张羽:(不再说话)......
东京城人声鼎沸
燕太孙.高策:表叔感觉怎么样。
岐国公.张羽:挺好的。
燕太孙.高策:表叔,你是太子府护卫副统领,不是我的护卫,你这么玩忽职守,好么?
岐国公.张羽:无碍,今日我不当值。
燕太孙.高策:正好,你也三年多没见过那个老道士了,去见一面也好。
说书人:在高策的吩咐下马夫驾车行驶到一个小巷,最终在一家酒肆停下,店名“杏花酒馆。”只因店门口种着一棵杏花树,颇有几分意境。
马车停下声
高策走下马车
燕太孙.高策:“青檀跟我下去买酒,表叔你在车上等着。
走入酒馆内
【路人大哥:又来买酒啊。】
燕太孙.高策:你这一天天的挺闲啊。
【路人大哥:打多少酒。】
燕太孙.高策:两斗!
【路人大哥:好嘞!】
打酒声音
钱放下声
燕太孙.高策:钱就放在这,我先走了。
【路人大哥:下次再来玩。】
脚步声离开
闪回-马车
马车重新行动
岐国公.张羽:袁先生还是这么喜欢喝他家的酒。
燕太孙.高策:尝尝,是不是和以前的味道一样,说起来这家酒肆,还是咱们俩一起发现的。
倒酒声
两人共同喝下
岐国公.张羽: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你逃学惹太子生气,还赌气离家出走,我到处找你,找到后,两个人都迷路了。
【侍女青檀:(笑了笑)....】
燕太孙.高策:都多少年前的事了。
岐国公.张羽:我听说前两天你还差点被表哥给打了。
燕太孙.高策:别提这事了,表叔。
转场-青云山脚下
马车停下来
燕太孙.高策:你就在这等我们下山。
【车夫:是。】
说书人:高策带着两人开始爬山,此山名为青云山,并不高,本就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丘,可是却因被一个老道看中,成了皇家之地。不久,三人行至山顶处,看到一座道观,道观周围有一队挎着刀的侍卫巡逻。
下跪声行礼
【王统领:拜见皇孙。】
燕太孙.高策:王统领起来吧,我早说了,不用如此多礼,你们忙自己的,我来看看老道士。
【王统领:是。】
王统领带部下退下
说书人:高策带着两人走到道观大门,大门门匾上有三个大字“青云观”,门两侧有对联“心怀邪念,任尔烧香也无意。行止光明,遇神不拜又如何。”高策提着酒推门而入,仿佛自己家一样,青檀紧随其后。见状,后面的张羽笑着摇了摇头,无奈道“还和小时候一样。
推开道门
三人走入道观中
走路声入
燕太孙.高策:袁爷爷!袁先生,袁老道,您跑哪去了!
袁老道.袁玄机:小声点,小声点,道家清净之地,你这成何体统!
说书人:来者正是当年跟随高毅攻入恒安城的袁玄机,十六年时光老道士已经满头白发,却掩盖了那分猥琐气质,又了几分仙风道骨的感觉。任谁能想到,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头是大燕的国师、正二品咨议大夫、太子太保、位列台阁,参与机务、世人称为“道袍宰辅”。
燕太孙.高策:老道士,你跑哪去了,我们找了你好半天。
袁老道.袁玄机:老夫正出恭呢,你喊什么喊。
拎出美酒
燕太孙.高策:我这不是给你带礼物来了么。
袁老道.袁玄机:杏花酒馆的酒,早拿出来啊,给我吧。
燕太孙.高策:可以啊,一闻就闻出来了,先找地方让我们坐下。
说书人:这时,袁玄机才注意到其余两人,青檀经常跟随高策来此,因而不足为奇,他又看到了一旁的张羽,仔细端详了一下。
袁老道.袁玄机:你小子也来了。
拱手行礼声
岐国公.张羽:见过袁先生。
袁老道.袁玄机:三年不见了,模样变了不少,更健壮了。
岐国公.张羽:袁先生风采不减当年。
燕太孙.高策:一个老头,他哪有什么风采,老道士,快给我们找地方坐吧。
袁老道.袁玄机:跟我来吧。
说书人:几人被袁玄机带到了观山阁的三层,在这里青云山的全貌一览无遗。袁玄机喝着酒与高策对弈,张羽和青檀在一旁等候。
棋子落下声
燕太孙.高策:(笑着说道)老道士,皇爷爷让你好好教我,你就天天带着我玩啊。
说书人:高策出生那日,袁玄机也曾抱过他,高策也是袁玄机看着长大的,待到高策五岁那年,高毅让高策正式拜其为师。
黑子落下声
袁老道.袁玄机:我教你的东西还少么,这些年,我这道观里的书,你不都看完了么。
白子落下声
燕太孙.高策:你也没给我讲过书里的内容啊,这些年,我每次来这里,你不是让我陪你下棋,就是让我陪你念经,还有就是让我陪你打太极,我是无聊的受不了了,才看你道观的书的。
袁老道.袁玄机:书看完了,不就行了,至于书中的含义,你以后慢慢都会懂的。
黑子关健一落
袁老道.袁玄机:你快要输啦。
燕太孙.高策:(无奈的摇头)无所谓,这些年我也没赢过啊,接着下。
说书人:看到高策认输,袁玄机略微得意的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
燕太孙.高策:(眼珠一转,一脸坏笑道)我听说,前些日子皇爷爷给你送了两个美姬,想让你还俗。
袁老道.袁玄机:(干咳了一声)谁告诉你的,老夫可没收,你小子可别乱传啊。
燕太孙.高策:(一脸不信)你可别装啦,你天天喝酒吃肉,娶个老婆也没什么,都是男人,我懂你。
岐国公.张羽:(转头小声笑)还是这么不着调。
说书人:袁玄机还想辩解。
燕太孙.高策:老道士,我要赢了。
两人走上前察看
说书人:听到高策这么说,一旁的张羽和青檀都走到棋盘旁边,二人都知道,高策与袁玄机下棋从未赢过。
黑子落下声
说书人:这时袁玄机才发现棋盘上自己的黑子不知不觉间居然落了下风,高策再下一颗白子,棋局已定,高策赢了。
袁老道.袁玄机:(有惊讶,也有欣慰)你一直在对我示弱,就是等这最后一步棋。
燕太孙.高策:没办法,老道士,你棋艺太高,正常下我永远赢不了你,只有让你掉以轻心,我才能有机会。
袁老道.袁玄机:前面的布局都是给最后一步造势,等到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下得好!下得好!
袁玄机赞赏拍手声
燕太孙.高策:你经常对我说,要看清大局,认清时势。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以势压人,是你教我的。
袁老道.袁玄机:(感慨)你已经明白了。
燕太孙.高策:老道士,这次算我赢了吧。
袁老道.袁玄机:算你赢。
甩甩袖子声
说书人:张羽和青檀也震惊不已,袁玄机在大燕甚至是天下都可以称得上棋艺第一,可这次高策居然赢了他,但对于高策来说,或许今天不只是赢了一局棋这么简单。
闪回-道观小亭子
燕太孙.高策:(喝一口酒声)老道士,皇爷爷让我二叔三叔年后就藩,这事你知道吧。
袁老道.袁玄机:我自然知道。
燕太孙.高策:你说这事我爷爷怎么想的?
张羽站起身子
岐国公.张羽:皇家之事,我和青檀还在这呢。
【侍女青檀:没错。】
燕太孙.高策:你是我亲表叔,青檀从小和我一起长大,咱们是自己人,再说了,此事也不是什么隐秘。!
袁老道.袁玄机:(扯扯胡子)我想听听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