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567】
读物本·大学(曾参)
作者:落草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273
4
7
6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疑难字音已经标注,译文在每一个章下面,方便对照朗读。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4-27 19:40:27
更新时间2025-04-27 19:40:2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一)

三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xīn)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的品德,在于使民众日新又新,并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所应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做到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才能安稳泰然;所处泰然自若,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万物都有根本与枝节,万事皆有开端与结局,能够把握主次先后,轻重缓急,就接近大学之道了。

(二)

八条目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时想要彰显自己光明品德于天下的人,必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先理顺自己的家庭;想要理顺自己的家庭,必先修养身心;想要修养身心,必先端正内心而无邪念;想要端正内心而无邪念,必先心意诚实;想要心意诚实,必先要有明确认识,获得明确的方法,在于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之后,认识才能明确;认识明确了,才能心意诚实;心意诚实之后,才能内心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使自身品德修养得到提高;修养身心,然后家庭才会理顺;家庭理顺了,然后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才能使天下太平。

(三)

修身为本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bó),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以修养身心为根本。自身修养这个根本混乱,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想要处理好,是不可能的。正如应当重视的却轻视,应当轻视的却重视,(想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样的事情是从未有过的。

(四)

明明德

《康诰(gào) 》曰:“克明德。”《大(tài)甲》曰:“顾諟(shì)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译文:《尚书·周书·康诰》篇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尚书·商书·太甲》篇说:“顾念这上天所赋予人的明德的使命。”《尚书·虞书·尧典》篇说:“能够弘扬崇高伟大的美德。”这些都是说要使自身的美德得以彰明和发扬。

(五)

作新民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商汤在其盥洗盘上刻文说:“如果一天能够除旧布新,就应日复一日,天天如此。”《尚书·康诰》篇说:“振作精神,使民众除旧布新。”《诗经·大雅·文王》篇说:“周朝虽是古老的诸侯国,但文王能够秉承上天赋予的除旧布新使命。”因此,品德高尚的人无不尽心竭力,为自新从而使人人日新直至达到至善的境界而不懈努力。

(六)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