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134】
读物本·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第三集)
作者:颖远の颖远
排行: 戏鲸榜NO.20+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3660
23
35
12
6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文根据中央电视台放映的纪录片《我在故宫六百年》整理形成,仅用作学习。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1-05-09 16:32:04
更新时间2024-08-06 12:29:3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天气渐凉,故宫的柿子也快成熟落地了,但寒意没有影响这些故宫修复者们的工作。乾清宫广场的一块地砖裂开了。行走于故宫内,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些地砖。地面挖补工作,看上去也不起眼,但它们都属于岁修保养,这项600年间从不间断的工作。

      紫禁城里,不论是砖、瓦、木、石,出现任何状况,都会有人及时修理更换,保证这座宫殿的牢固和美观。一代代匠作学徒,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练技艺。岁修保养,靠的是物与人之间的不尽轮替,它让古老的宫殿,能够在未来的600年接续青春,也让匠作的技艺代代流传不息。

 

第三集紫禁城“整容”秘术

 

      承乾宫在东六宫地位尊贵,是皇帝宠妃的宫寝,顺治帝的董鄂妃就曾居住于此。现在,这里是故宫博物院青铜馆,陈列着商周以来的国之重器。但是,流连此地的游客们很少有人注意到,正殿角落的这片空白的天花彩画。

      根据档案,现存承乾宫正殿的天花彩画,很可能是康熙三十六年重修时绘制,这意味着,这些彩画或许已经是320多岁高龄。岁月松动了彩画和屋顶的连接,边角的这片彩画碎成了好几片。如今,它们被送到了一群年轻人的手中,等待修补、复原,重新装点宫殿的屋顶。

      修缮技艺部位于故宫冰窖北侧,门口的开水房,让这里充满了人气,连被雨淋湿的御猫都愿意多驻留一阵。这个部门的前身,是1953年故宫博物院建立的工程队,鼎盛时期,400多位各门类的高手匠人汇聚于此。

      张奉兵专攻彩画作,修复承乾宫缺损的彩画,是眼前最重要的工作。虽然看上去困难重重,但对于这些年轻的修复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上手机会。历经时间洗礼的故宫,也需要用时间塑造和磨砺出最好的守护人。

      随着第三代工匠逐渐退休,修故宫的绝活,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为此,故宫博物院制订了一项长期培训计划,更年轻的人们进入这里拜师学艺。根据培养计划,张奉兵等5人主攻彩画,另有4位学员兼攻木作和瓦作。

      砍砖备料,是磨炼手艺的好机会;地砖挖补,则是瓦作的常用技艺;它们都是岁修保养的重要内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古老的紫禁城建筑也难以逃离自然的法则,逐渐老去,但华美的皇宫依然流传至今,靠的正是几百年来故宫匠人们从未间断的岁修保养。

      承乾宫彩画的修复到了关键阶段,张奉兵请来了一位院子的老住户。杨泽华,来自文保科技部书画修复组,张奉兵所在的这间宽敞屋子,5年前曾是书画修复组的办公室。杨泽华给这些年轻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张奉兵和同事们将延续传统做法,用面粉打成的浆糊把彩画拼图粘起来。文物修复,粗不得,更急不得。这片天花彩画重回承乾宫的屋顶,要等到紫禁城建成的第601年。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