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4745】 读物本·【国家公园守护者】第二集

作者:❧泡泡.🍧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8350
3
2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愿你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光明~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12-29 16:03:13
更新时间2024-01-04 16:04:52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读文本《国家公园守护者》

第二集 人物篇

此本仅供读文爱好者们练习使用,不作任何商务用途。

该系列摘取自光明网,希望能让大家看到祖国的大美河山和可爱的人文,传递正能量,保护生态,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也致敬那些可敬可爱的守护者们!侵删。

采蘑菇的“神奇物种发现者”

 01清晨的武夷山国家公园,阳光穿透密林,斑驳的影子映在岩壁上,生机盎然的山林又迎来了新的一天。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曾辉和他的队员,手持采样工具,细心地搜寻着茂密的树林里的每一株蘑菇。曾辉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踏足这片山林,自2021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全面启动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以来,曾辉和他的团队已经走了近2000公里路程,采集了1500多份样本,观察了8000多个蘑菇。采样时,曾辉需要跪在泥土上,用镊子轻轻夹取样本,检查菌物的颜色、纹理、气味。一个上午,采样袋里就能渐渐积累起各式各样的菌物。就是在这片山林之中,他们发现了未被世人见过的新物种。

 02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为期三年,由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实施,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负责技术支撑和具体实施,邀请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十多家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与调查,为进一步提高国家公园科研监测水平、提升科研监测管理能力奠定基础。生物资源本地调查启动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物种不断“上新”,累计发现并公布了武夷林蛙、璞云舟蛾、武夷山卷柏等数十个新物种,也贡献了诸多物种标本。“武夷山是著名的‘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用来描述和命名新物种的标本叫作模式标本,新物种发现的地点叫作模式产地。”曾辉介绍道。截至目前,曾辉和他的团队已经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发现大型真菌新种4个,分别是多形油囊蘑、诸犍老伞、细脚小蘑菇和武夷山小蘑菇。

 03这些发现,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武夷山国家公园记录的物种数量。采集和发现菌物只是曾辉工作的一部分,如何利用这些生物资源带动经济产业发展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在野外采集到可食用的菌物种子后,会在实验室对它进行人工驯化,通过初筛、复试、终试等程序,在我们的基地里进行培育种植,如果结果良好就会进行大面积推广,让农户从我们的科研成果里实现增产增收。”在曾辉和团队的技术协助下,福建当地已经打造出多款食用菌拳头产品,这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有的甚至远销海外。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发展菌类产业不仅促进了企业转型,也是践行了绿色环保理念。同时,企业在物流环节,也会选择同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京东物流进行合作,让供应链端到端绿色化、环保化。

 04为期三年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已经进入尾声,但对于曾辉和他的团队来说,他们的工作还远未结束。“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把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工作纳入到长期规划当中。从保护的层面来说,我们要调查评估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菌物哪些是濒危物种,哪些是近危物种,如何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它们;从发展的层面来说,如何开发出更好的食用菌品种,如何让当地村民和企业利用我们的食用菌研究成果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里,有许许多多像曾辉一样的“神奇物种发现者”,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在采集标本,更是在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馈赠。他们用对科学探索的无尽热忱,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神奇之美一一记录在研究的篇章中,用独属于科研工作者的方式,守护着国家公园的万物生灵。

国家公园里的“斜杠”守护者

 05大山深处的桐木村,茶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巅,将茶园映得宁静祥和、恬静怡人。桐木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内,这里是世界红茶发源地,世界闻名的“正山小种”正源自于此。雨后初霁,茶农罗辉走在自家的茶山上,仔细观察着每棵茶树的长势。罗辉家世代以种茶为生,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我们家种的就是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国家公园范围内没有污染,很适合这种茶树的生长。每年我们能采5000-6000斤茶青,收入能有几十万。国家公园成立后,我们的茶叶种植面积没有受到影响,相反因为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变好,我们的茶叶质量也变得更好了。”

 06传统的“正山小种”,因制作过程中会用当地特产的马尾松进行烟熏,所以其成品带有独特的松烟香。但随着桐木村划入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马尾松的砍伐被完全禁止,外来松木制品也因松材线虫病而不允许进入国家公园,传统的烟熏“正山小种”生产受阻。如今,“正山小种”茶坯熏焙正在探索改用燃料棒、加烟棒等替代品,这样不仅摆脱了材料的束缚,也让传承百年的“正山小种”非遗工艺得以延续,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走向平衡。由于一些茶山、茶园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庞大且高效的物流网络,又是畅通茶叶销售的必备。为此,茶农们也会选择京东物流等高效快捷的物流运输方式,保障茶叶能够第一时间抵达消费者手中。

 07除了茶农,罗辉还有一个身份。2020年,他报名成为了一名武夷山国家公园护林员。“因为我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这边环境十分熟悉,所以自愿报名做国家公园护林员。”罗辉说。每隔一天,罗辉就要到山上巡护一次,单程要走4-5公里。成为国家公园护林员后,除了发放专门的制服和工具,每个月,罗辉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每次巡护到山里看看有没有乱捕乱猎、扩种茶山的情况,不过,现在巡护几乎看不到违法违纪的行为,这边的老百姓素质很高,他们都会很自觉地保护自己的家乡。”罗辉说道。罗辉的家在桐木村一处山坡上,一楼是自用房间、茶室和制茶车间,楼上两层则被他改为民宿。

 08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生态变得越来越好。每年假期,络绎不绝的游客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罗辉家的民宿常常处于爆满状态。每次接待游客,罗辉都会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在国家公园游玩时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注意事项。“我会跟他们讲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有的游客会去爬山,去徒步,出发前我们都会交代他们在山上不可以乱丢垃圾,只能留下自己美好的记忆,他们也都做得很好。”穿上制服是护林员,脱下制服是茶农、民宿老板,像罗辉一样的“斜杠”守护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还有很多,他们身体力行地守护着128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也守护着他们世代生存的家园。

守“猿”人

 09“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千年之前,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用这样的诗句描摹海南山区的盎然生机。在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崇山峻岭,层峦叠翠,充盈的雾气使山间如梦如幻,令人心生向往。这里便是海南长臂猿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作为最早的一批“守猿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周照骊与他的队友们守护了近20年的地方。

 10据了解,海南长臂猿目前只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位列世界极度濒危灵长类第一位。是海南岛真正的原住“居民”,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指示物种。保护区刚成立之初,周照骊便积极加入了海南长臂猿监测队。保护区里的一切都让他充满好奇,尤其是神秘的海南长臂猿。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能够遇见长臂猿,是周照骊最开心的事。“每次上山,如果我没看到它们(长臂猿),我就会回单位再去调取监控看看,要不总觉得少点什么。”

 11扎根霸王岭,守护长臂猿,周照骊的青春被揉进了这片茂密且葱绿的山坳里。几十年间,监测队队员们一直尽力保护好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不被破坏,并通过搭建绳索廊道扩大长臂猿的活动范围。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的绿色发展同样也是许多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追求的目标。例如:京东物流自2017年正式启动青流计划,携手供应链上下游伙伴,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以绿色供应链为核心,为社会的绿色发展做出贡献。

 1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几十年间,通过周照骊的团队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得以恢复,保护范围不断扩大,数量已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仅剩的7只至9只增至为现在的37只。对于守护海南长臂猿,周照骊表示,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科研团队参与到研究工作中,让海南长臂猿能够更好地繁衍,以爱守“猿”。

雨林里的“蓝马甲”

 13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有一群穿梭在山中的“蓝马甲”,他们都来自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市青年志愿服务队。据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市青年志愿服务队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青年志愿者、当地青年志愿者和青年突击队队员等近100人组成,致力于开展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保、生态文明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这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只有24岁,在成立一年多以来已组织参与了多次保护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义务劳动、实景演出、义务宣讲等多项活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市青年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黄佳画是土生土长的五指山本地人。

 14她之前就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在接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后,几近全新的志愿服务对自己而言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这么多年,眼看着家乡越来越好,尤其是国家公园成立以后,我们这的游客明显增多,很多人慕名而来,家乡有的人开起了农家乐、民宿,甚至连我们本地的水满茶销量都变高了很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市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杨江钰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机缘巧合下他了解到了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怀着对热带雨林的憧憬,他加入了这个团队。“最开始的时候,就想知道热带雨林里面到底什么样的,但是了解后发现热带雨林太有意思了。

 15以前只能从课本中看到的动植物,现在就直接出现在眼前,那种欣喜是不言而喻的。”谈到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志愿服务工作的感受,杨江钰的话平实而又真切:“我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守护热带雨林,不仅要具有服务精神、自我奉献精神,更多的是还要有守护精神。”据了解,今后,志愿服务队还将继续组织高校在校生等群体,联合社区做一些热带雨林体验活动,让大家近距离感受雨林、认识雨林,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雨林的效果。在这个蓝马甲团队里,还有许许多多个充满了责任心、爱心的黄佳画、杨江钰。此时此刻,他们正在志愿服务的领域发光发热,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发展贡献出青春的力量。

一名退伍军人的雨林情缘

 16清晨六点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符惠全和他的队友们已爬上了山,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天想拍一些黑枕王鹟的照片,前几天都没拍上。”符惠全告诉记者。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片区位于海南岛的中南部,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中心枢纽,具有海南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作用与重要价值。鹦哥岭鸟类繁多,数量庞大,观测记录到的鸟类超过海南森林鸟类总数的90%,被视为“海南林鸟多样性”的代表地。2009年,符惠全退役。因为热爱雨林,他决定将青春和热血延续到自己的家乡,于是回到鹦哥岭当上了护林员。

 17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刚开始工作时,因为一进山手机就会没信号,符惠全经常会在每次进山前和家里报个平安,巡山结束后,再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后来,家人也习惯了他的经常“失联”。在雨林的工作是艰险的,护林员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山上开展,有时候一进山就是好几天,雨林里各种虫蚁、蚂蟥、毒蜂、毒蛇的“骚扰”已成为工作中的“家常便饭”。最常见的就是蚂蟥,几乎每次上山,符惠全和队友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咬好几次。可在符惠全眼中,这些都不算什么。

 18“上山如果是抱着物种调查的目标,就不会觉得辛苦,通过大量监测和调查,就能知道很多动植物的分布情况,还能把影像留存下来,最后形成图册,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为了更好地开展物种监测工作,符惠全还考取了无人机驾驶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护林员团队将长年累月监测记录下来的生物种群影像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海南鹦哥岭鸟类图鉴》《海南鹦哥岭两栖及爬行动物图鉴》等7本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图鉴书籍。这些图鉴不仅为读者了解海南鹦哥岭的生物种群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也成为护林员学习生物知识的工具书。

 19符惠全和同事们分工明确,有的人研究鸟类、有的人研究花卉、有的研究蛙……他们通过一台台相机记录着这片雨林的勃勃生机。“每次发现一些没看见过的动植物种类,都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去请教专家;如果发现了新物种,都会兴奋好几天。”符惠全说。在长时间的雨林工作中,护林员们积累了许多雨林专属技能,比如通过鸟的叫声分辨不同鸟鸣的意义,通过蛙叫来区分几十种蛙类。久而久之,实地经验和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符惠全和队友们也慢慢成了这片雨林里的“土专家”。谈起从退伍军人到护林员转变,符惠全觉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20“不管我的身份是什么,都在做着一些有意义的事,以前是保家卫国,现在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咱们的国家公园,非常开心在退伍后也能为国家做一些小事。”符惠全将自己和队友们比喻成国家公园里的一砖一瓦,他说:“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微小的,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就能为守护国家公园和生物多样性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守护国家公园,许多企业也在行动。在“双碳”目标下 ,京东物流聚焦生态共生、生物多样性、理念倡导和人文关怀等领域,与上下游品牌、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携手并肩,为实现“建立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生生态”美好愿景而努力。

遇见“后浪”的力量

 21雪域秘境,天上玛多。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玛多县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的第一个县,河流密集、湖泊众多,也被誉为“千湖之县”。全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就在今年,为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推进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清华大学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签订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培养基地协议书》。王沛、赵自强、张晓峪、周杰威等几位同学就是清华大学首批赴三江源国家公园开展生态领域社会实践的博士生,他们的主要课题是黄河源园区生态监测、自然教育,三江源人文资源本底调查可视化研究以及三江源文创产品开发。

 22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三江源是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一开始是怀着好奇,想要了解母亲河的源头是什么样,来了之后确实感觉到比想象的还要丰富很多。我们当时在黄河乡,前面就是沙漠湖泊,背后就是阿尼玛卿雪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沛说。王沛主要负责黄河源园区兽类多样性进行生态监测,根据当地管委会和生态管护员推荐的点位安装红外相机,并记录下兽类活动的痕迹。对于这项工作的意义,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在读博士周杰威表示:“我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大家都知道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是很敏感的。

 23通过监测,其实更能够了解这里真真切切发生的变化,也更能够为接下来工作开展提供一些支持。”清晨,同学们从玛多县县城出发,前往巴颜喀拉山,车辆行驶到公路的尽头后,还要继续徒步数个小时,在精心挑选的雪豹等动物可能出没处安装红外相机,再返回到县城时已是次日凌晨。对于几名初上高原的博士生,环境艰苦和高原反应早已是家常便饭,“我们站在玛多的土地上,感受到的不仅是高原的寒冷和稀薄的空气,更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敬畏。”王沛说。在采访路途中,记者还获知,作为国内首家设立科学碳目标的物流企业,京东物流一直致力于推动降低道路运输的温室气体排放并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采取推广新能源车队、氢能源、生物质燃料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道路运输协同减排。

 24除了生态监测,对于生态访客的自然教育,也是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赵自强对于自然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生态访客和普通游客相比有很大区别,生态访客的含义在于要了解、尊重和敬畏大自然,而不是简单地来观光旅游。通过不断改善自然教育项目,能够让来这里的生态访客有更好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与此同时,团队还别出心裁的为当地量身定制了文创设计方案,不断挖掘,将特色的野生动物、民族文化、山水文化与现代文创设计相结合。

 25“我觉得这个项目既能给保护地的居民带来一些实际增收,然后也是对本地文化的宣传。”参与文创产品设计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生张晓峪自豪地说到。深入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从校园理论学习,走向自然亲身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为这群年轻人提供了学习践行的广阔平台,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知识、热爱与行动回馈这片广袤土地。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通过他们努力和成果,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家公园,更能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事业当中,为国家公园的建设贡献更大更强的力量。

“大猫谷”的守护者

 26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乡,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的核心区域,是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被监测识别出来的雪豹超过80只,故而也有着“中国雪豹之乡”的美誉。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机构合作,启动了昂赛自然体验项目,牧民递交经营申请后经过审核,就有机会成为接待家庭。带领自然体验者进入昂赛大峡谷,观察记录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欣赏自然和文化景观,以及体验牧区生活。曾和祖辈一样以放牧和挖虫草为生的义西它生主动报名,成为了当地20余户接待家庭之一。义西它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这里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情况,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27每次带队进山,他总会不断嘱咐自然体验者在国家公园内的各种注意事项:“你们可以到山上去玩,但是垃圾一定要带走;见到雪豹可以拍照,但是不要在有雪豹的地方大声喧哗;不可以拿无人机拍照,那个声音大,会惊扰野生动物。”不仅传统牧民对于自己的家乡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在意,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在不断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对于在减少垃圾产生、环保方面,京东物流早在2017年就首发试点由可复用材料制成的循环快递箱“青流箱”,稳步推进上下游供应商使用更多的绿色、循环材料,促进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一大早,天还没完全亮,义西它生就带着访客踏上了寻觅雪豹之旅。作为经验老道的牧民,野生动物们喜欢去哪里,什么时间段容易发现,义西它生再熟悉不过。

 28为了让预约来访的自然体验者能有更好、更舒适的感受,政府还为每个接待家庭投资建设了单独的房屋供住宿,屋内窗明几净却又不失当地特色。“建这个房子主要目的就是为更好地去接待游客。我负责带客人找动物,妻子和女儿负责在家招待,负责客人的饮食起居。”义西它生介绍道。除此之外,特许经营带来的多重收益,也会按照收益分配约定,自然体验项目的45%归接待家庭所有,45%纳入社区基金,10%用于昂赛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全村都可以受益。昂赛自然体验项目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特许经营试点,不仅提高了牧民们的收入,减少了传统生计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防止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更是成为当地生态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

  29在当地牧民的信仰中,万物皆有生命,一山一树、各种动物,都和人类一样,有生命、有家庭。“我们不应该去破坏自然环境,打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它们也不会来伤害我们。人类和大自然应该是相互的,所以我们不会去打猎,从小就有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的一个观念。”义西它生说。如今,作为身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一员,能够通过接待自然体验者宣传自己的家乡,守护好这片土地,义西它生纯真朴实、倍感荣幸:“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让更多人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这么美好的风景,这么珍贵的野生动物,希望我们的后代也能看到。”

用生命守护生命,是他们献给可可西里的一封浪漫情书

 30有人说,可可西里是一片荒原,它却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有人说,可可西里是生命禁区,它却是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有人说,可可西里是无人区,却有这样一群人坚守在这里;……在可可西里,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这里是中国最后的荒野,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可可西里的生灵却遭遇了灭顶之灾。1985年以后,盗猎者开始大规模屠杀藏羚羊,短短几年时间,藏羚羊从一百万只锐减至不足一万只。1994年,时任治多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在一次与盗猎分子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31英雄的牺牲唤醒了人们对于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关注,索南达杰的事迹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可可西里人。20多年来,百余名巡山队员先后来到可可西里,接续守护这里的万物生灵。4.5万平方公里的荒原,繁衍其间的生灵,人迹罕至的雪山湖泊,构成了可可西里最为壮美、最具特点的生态图景的同时,环境恶劣也让巡山成了一项艰苦异常的工作。“无人区如果下雪的话,很容易被大雪封路,有一次我们被大雪困在山里,补给也没有了,我和同事为了活下去,整整抓了十几天老鼠吃。”原野牦牛队队员才仁文青回忆起曾经巡山时的艰辛,不禁哽咽。 环境虽然艰苦,但却没能阻挡可可西里精神代代传承。

 32没有聚光灯,没有赞美诗,他们用青春呵护着这里。巡护员巴义尔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了十多年,聊起自己巡山时的经历,他还是那么的云淡风轻:“被困、陷车这经常的事情。好几年前,有一次被困20多天才出来。但是因为热爱这里,热爱野生动物,还是留下来了。”保护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一些企业推行的绿色发展理念也同样为生态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京东物流正式启动青流计划,携手供应链上下游,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环保化。由可复用材料制成,箱体正常情况下可以使用50次以上的循环快递箱“青流箱”,已常态化投放20万个,累积投放达2,000万次。

 33除了生态环境保护,在可可西里,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严寒中温情的画面打动每一个人。在可可西里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有这么一所特殊的“幼儿园”。00后大学生才仁洛松才刚来保护站没多久,就当上了小藏羚羊的“奶爸”。一大早,他就准时温好牛奶,蹲在寒风中,悉心地给几只小藏羚羊喂奶。“小藏羚羊是从卓乃湖救助下来的,它们的妈妈被狼吃了。我们去巡山的时候在路边捡到的,给它包扎、消毒,然后每天在喂奶。现在小就放到小围栏里,然后慢慢长大以后再放大的围栏里面。过了两年以后再放生。”才仁洛松回忆道,黝黑的面庞笑意融融。风雪巡山路,无数个孤独巡守的日子里,守护这些小羊就成为了无人区特有的欢乐。

 34青藏公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繁忙依旧。五道梁保护站的巡山队员索南和他的同事们负责守护藏羚羊的迁徙之路。“藏羚羊要过青藏公路的时候,就拦一下两边的车,藏羚羊过完以后再让游客、车辆过去,大家都很自觉。”一群群藏羚羊有序通过青藏公路,往来车辆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排成一列,集体让行。这是藏羚羊回迁季时,可可西里独有一道风景线。如今,可可西里再也没有了枪声,藏羚羊从不足1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让荒野永远荒野,是可可西里人最朴素的愿望,在他们的守护下,“美丽的少女”可可西里恢复了她亘古的宁静。


读文系列:《国家公园守护者——第一集风貌篇》919503

注:文中内容、图片侵删。大家喜欢的话可以点下收藏+关注,收到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