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984】
读物本·资治通鉴白话文《周纪 威烈王》
作者:处墨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16801
10
11
8
3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本书原著作者:金色轰炸机 喜欢的朋友可以在国学网络平台搜索原文。 转载作品单纯只为读文朗诵学习,不做任何商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6-29 23:04:56
更新时间2022-07-01 00:32:1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周纪一 威烈王(一)

本书原著作者:金色轰炸机

喜欢的朋友可以在国学网络平台搜索原文。

转载作品单纯只为读文朗诵学习,不做任何商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文中标音部分如有错误请给作者留言更改,再次感谢!

首先,我们先对周朝的情况做个简略的了解。

周王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周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kù]。帝喾[kù],是司马光老先生所说的五帝之中的第三帝,他是黄帝的曾孙。其实我们华夏族的人都能追溯到黄帝、炎帝这里的,所以我们又自称是炎黄子孙,无缘无故地给别人当孙子,这不是我们民族的习惯啊。

帝喾[kù]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他的一个原妃叫姜原,有一次姜原去野外,发现了一个巨人脚印,不知为什么,她看到这个脚印感到『心喜悦然』,想要用自己的脚去踩一下这个脚,就踩了一下,踩了之后却发生一件神奇的事姜原怀孕了。这样一件在今天的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往往认为帝王出世必有『异相』,因此这个事情越描述越玄奇了。

因为这个儿子是由于姜原踩大脚印而怀孕,所以姜原认为有了这个儿子是不祥的,生下来之后,就把这个孩子『弃之隘巷』。说来也奇怪,这个婴儿丢在地上,马、牛等动物过去时都不敢踩;又『弃渠中冰上』,这一次更神奇,『飞鸟以其冀覆荐之』。所以『姜原以为神』,就把他养大了,因为当初曾经想丢弃,所以就起名叫弃。

这个弃长大成人后,对农业生产很在行,帝就命他作了后稷的官职,专门管理种庄稼的,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吧。弃之后,经过弃的后人几十代人的努力,到了商末逐步成为一个大的诸侯,经过文王、武王的打拼,终于取代了商的位置,成了天子。因为这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就不多说了。

我们重点说的是,东周之后的事,因为我们的司马光老先生就是从东周之后开始写的。

下面先说说东周的来历,公元前771年,居住在现在甘肃省通渭县境内的犬戎部落攻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西安。括弧内为现地名,幽王被杀,一把大火,宫室尽毁,犬戎劫掠而去。这个幽王就是为得千金笑而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第二年,幽王的儿子平王宜[jiù]位。

战火过后的镐京遍地瓦砾,民不聊生,就连平王都没有像样儿的屋子居住。百姓没办法生产,大臣、国王的日子也是很不好过。加上来自镐京西部、北部野蛮部落的严重威胁,平王只好把首都迁到镐京东边的洛邑洛阳。洛邑在镐京的东边,镐京在洛邑的西边,后人为了区别周朝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把镐京时期称作西周,把洛邑时期称作东周。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当时不这么称呼,西东周还是一脉相承。以后的西汉、东汉,北宋、南宋的命名都是这个原因,在王朝名称前加上前后东西南北,在称呼上好区别。

这以后就到了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东周

那时候国家实行分封制。现在大家都把封建这个词当作贬义词来看待,有好多人不明白封建的真含义吧,封建,就是封候建国一词的简称。天子把一块地地封给自己的功臣和子孙,让这些人世世代代成为这一块地的主人,这才是封建的原本含义啊。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封建制度,才有了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会儿我们看看另一位司马老先是怎么说的吧。

咱们先看东周分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这个名称来源于孔夫子给这段历史编写的史书【春秋】,战国就是,战乱不断的意思。

春秋战国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连年争战,民众可以说是真的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春秋战国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孕育期。『诸子百家』就是这个时代的结晶,各种不同的思想喷薄而出。较之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能出现这么多的思想家,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那时的思想家数量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的数量吧,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仁义』,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追求『兼爱非攻』,还有苏秦张仪为代表的巧舌如簧的纵横家、阴谋家、法家等等,让这个纷乱复杂的历史时期变得精彩纷呈、生机盎然。

很多的成语和典故产生在这个时期,例如一鸣惊人、买椟还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杞人忧天、负荆请罪、退避三舍、围魏救赵、老马识途、朝秦暮楚、图穷匕见等等,多得数不胜数。一条典故就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

我们先看【资治通鉴】第一卷原文: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凡三十五年。

译:周纪一,就是周朝的历史第一卷。起就是开始,尽就是结束,凡三十五年,就是一共有三十五年。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译:威烈王二十三年。这一年周天子命晋国的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评:威烈王是周朝第二十代王,姬姓,名午,周考王之子。在位24年。资治通鉴是从威烈王在位的最后两年开始讲起的。

而历史总是有很多个拐点。【资治通鉴】把春秋与战国的拐点选在了西元前403年,威烈王二十三年。这一年周天子命晋国的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当时的诸侯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吧。这就是说周天子也认可了三家分晋的事实。本来,封侯是国家大事,一定要封给为国家作出大贡献的大臣或是周天子的近亲,可赵、魏、韩,它们三家一没有为国立大功,二不是天子的近亲,为什么要封诸侯呢?这是因为三家的势力太大了,大得比它们的主公晋室还要大,不把晋公室放在眼里了,从周礼上讲它们三家不但不是功臣,还是乱臣呢,这样的不但不能封侯,还要去讨伐才对呢,可周天子却逆礼而行,所以司马光老先生为这18个字发表了千字以上的论文来评论这件事,这也是资治通鉴第一篇老先生的论文。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我们就把这篇论文定名为【天子之职】吧。

【天子之职】原文如下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评:因为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书,所以司马光发表议论时就用臣光曰三个字开始。

臣司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