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905】
读物本·烈女祠探古
作者:ˣʸ͜✨傲天艺龙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读物本 / 现代字数: 1224
2
1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作者:海韵,现已退休,曾在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三十多年,在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电台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千多篇(首)。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9-04 15:57:09
更新时间2024-09-04 17:23:57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烈女祠探古

作者:海韵

1:烈女祠,位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大吉村水神山中,为祭祖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而建。据现存碑记载,该庙至迟建于金泰和二年(1202),以后元、明、清三代历加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

2:烈女祠,通常是为了纪念那些因保持贞操而选择自杀的女性而建立的。这种祠堂不仅是对这些女性贞烈行为的纪念,也是对她们忠诚和牺牲精神的一种崇敬。烈女祠的存在反映了社会对贞操观念的重视,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烈女祠成为了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烈女祠的建立和祭祀活动体现了对特定女性群体的尊重和纪念。烈女祠的存在和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对那些坚守贞操女性的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道德观念的一种反映和传承。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烈女祠成为了一种文化和道德的象征,体现了社会对特定女性群体的尊重和纪念。‌

3: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从小性格刚烈,心中十分愤恨,不甘心委身于赵宋,携宫女数人连夜逃走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深感复国无望,公主悲愤至极,自缢于水神山抱泉楼侧的一棵枣树下。柴花公主死后,后人念其忠贞节烈,纷纷捐钱、捐物,立庙祀之,名曰烈女祠,亦称圣母庙,俗称奶奶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四,山上都要举行庙会,以祭祀这位可歌可泣的忠烈女子。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沿着蜿蜒山路而上,迎面便是一道山门,额书“洞天福地”,背书“翠柏苍松”。

4:烈女祠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由低而高,形成一组沿中轴线排列的虚实相交、错落有致、左右对称的建筑群。整个祠堂由4所殿院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占地面积达134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沿中轴线排列,从南向北依次为影壁、木牌楼、仪门、圣母殿。两侧则建有耳殿、东西配殿和钟鼓楼,增添了建筑的层次感。祠内西北部的天然石洞,名为修真洞和藏身洞,旁边还有抱泉楼三间。抱泉楼相传为柴花公主对镜梳妆之地,二楼两壁也绘有壁画。楼下有捞儿泉,旧时无子嗣的从水中捞取石块抱回家,路上有人叫千万别回头,日后定会得愿所偿。楼前还有一处凸起的枣树根,相传为公主自缢之地。

5:烈女祠正殿供有圣母坐像1尊,高1.5米,雍容华贵,端庄慈祥。两则是侍女群像10余尊,有的手把玉盘,有的肩搭香帕,神态各异,工艺精湛,雕琢细腻,生动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格。殿内的雕梁画栋和两侧的壁画,以山水人物、云龙花鸟为主题,色彩鲜明,形象生动。正殿东壁壁画为《圣母出巡图》,描绘了圣母乘凤辇由侍从宫女护卫,浩浩荡荡出巡的画面。下院名“灵宫殿”,上院依次排列有“钟鼓楼”、“马王殿”、和“正殿”。建筑群琉璃兽脊,雕梁画栋,壁绘山水人物,云龙飞鸟,彩塑群像,神态各异。主祠院南侧有“抱泉楼”,楼下有“捞儿泉”,水深尺余,终年不枯,楼以泉得名。烈女祠景色奇异,色彩缤纷,宛如镶嵌于深山幽谷中的一颗明珠,楼内四壁有历代文人所题诗赋。

6:西山腰有一石洞,名曰“修真祠”。洞内溶岩缤纷,陶塑俊逸传神,形态逼真。楼底石壁上镌刻着“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几个大字,道出了前面还有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胜境。

烈女祠拥有众多碑刻,这些碑刻包括明万历二十二年的《重修庙记》,明天启六年的《重修庙记》,以及清康熙至光绪年间的一系列碑记,如《福缘善果》、《题名柴花圣母祠》等,见证了祠堂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