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角色

说书人
男,0岁
有故事感。

瞿太素
男,35岁
青叔音。江南士绅,曾随利玛窦学习,也是向导。

徐光启
男,38岁
青叔音。 38岁,为翰林院庶吉士,身着青色官袍,目光锐利,面带倦容却难掩求知欲。 57岁,礼部尚书兼管历局,鬓角染霜,精神矍铄。 61岁,病中,面色憔悴,仍精神矍铄。

利玛窦
男,48岁
帝王音。意大利人,耶稣会 传教士,身着儒士长衫,留着山羊胡,汉语流利却带着口音。

王应麟
男,20岁
青年音。徐光启的门生,捧着文房四宝,一脸好奇。

张妈
女,50岁
好人,教堂杂役。
请将BGM设置为单曲循环~
建议按麦位轮本
第一幕:中西院藏着 “大世界”・初相遇
人物: 说书人、瞿太素、徐光启、利玛窦、王应麟、张妈
说书人:1600 年,南京 青砖灰瓦的中式庭院里,几株石榴树正开得热烈。瞿(qú)太素 带徐光启穿过人群,王应麟紧随其后。几个孩童趴在院墙上偷看,被张妈挥着扫帚赶开。
瞿太素:(拱手)徐大人,这便是利先生的住处。您瞧这院子,既有咱们的石榴树,又摆着西洋的自鸣钟,有趣得很。
《坤舆万国全图》
徐光启:(眯眼打量匾额)“钦崇天道”?倒不像寻常寺庙的路数。(瞥见堂屋墙上的世界地图,脚步一顿)这是何物?
说书人:利玛窦闻声从屋内走出,拱手作揖,长衫袖口露出半截西洋怀表链。
利玛窦:(意大利口音略重)这位便是徐大人吧?久仰大名。在下利玛窦,来自泰西。
说书人:泰西,以前 泛指西方国家。
徐光启:(回礼)久闻利先生精通算学,今日特来请教。只是这墙上的图…… 为何与我朝舆(yú)图大不相同?
说书人:舆图古意指地图或疆域,现泛指地图。“舆”的意思是车的底座,用来承载物体,因为地图上有山川、城镇、四方地物,所以古人就把地图叫作舆图。
利玛窦:(笑着侧身)大人请进。此乃《坤舆万国全图》,泰西人绘制的世界全貌。您看,咱们大明并非天下中心,而是东方大国。
王应麟:(咂舌)荒唐!《禹贡》明明说九州之外皆是蛮夷,怎会有如此多的国度?
说书人:张妈端着茶盘进来,听见这话直撇嘴。
张妈:小先生可别这么说,前儿个还有波斯商人来这儿,说他们的国家比江南还富有呢。
利玛窦:(给徐光启递过放大镜)大人请坐,您看这航海图,泰西船只已能跨洋航行,靠的便是精确的经度计算。
说书人:徐光启接过放大镜,对着地图上的航线细看,忽然拍案。
徐光启:(兴奋)原来如此!去年治理黄河,我就为测不准河道弧度而发愁 ,这西洋算法或许能用!
瞿太素:先生忘了?上月您还用三角法算出苏州塔高,比匠人量的还准。
利玛窦:大人若有兴趣,在下可传授《几何原本》的译法。此书有 “矩尺量天地” 之能。
徐光启:(起身拱手)若能习得此法,造福万民,光启感激不尽!只是……(犹豫)贵教教义,与孔孟之道是否相悖(bèi)?
利玛窦:(取出《天主实义》)大人请看,我将天主比做 “昊天上帝”,与儒学 “敬天” 之说相通。我们也尊孔孟,只是多了些格物致知的学问。
(张妈收拾着茶碗,忽然插话。)
张妈:利先生心肠好着呢,上个月给城西瘟疫病人施药,他从西洋带来的 “金鸡纳”,比汤药见效快。
说书人:金鸡纳树是一种原生长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植物,金鸡纳树皮的抗疟奇效,促使欧洲殖民者对金鸡纳树展开了疯狂的砍伐和掠夺,南美洲的森林植被惨遭破坏。1640年,秘鲁的耶稣会士下令“每砍伐一棵树,就要种上一棵新树”,因此,金鸡纳树皮也被称为“耶稣会树皮”。
徐光启:若真能济世利民,管他是中是西。利先生,何时可开始译书?
利玛窦:明日便开始!我带了拉丁文本,大人精通文墨,咱们中西合璧。
王应麟:(小声)老师,万一被言官弹劾崇洋媚外……
徐光启:(情绪递进)为官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先。若因循守旧,黄河决堤时,难道让孔孟显灵堵缺口?
第二幕:译馆风波
人物:说书人、徐光启、利玛窦、孙元化、李应试、玛格丽特
一年后,徐光启在京的私宅书房。书架上摆着《农政全书》手稿,桌上摊着《几何原本》译稿,旁边放着地球仪和罗盘。
说书人:徐光启握着毛笔,眉头紧锁。利玛窦坐在对面,用鹅毛笔在拉丁文原稿上做标记。玛格丽特坐在窗边,将译稿工整誊(téng)写,不时请教汉字写法。
徐光启:“点、线、面” 这三个字译得甚好,只是 “平行线” 该叫什么?总不能直译为 “永不相交的线”。
利玛窦:您看这地球仪上的纬线,永远平行,不如叫 “经纬线之平”?
说书人:孙元化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个铁制模型。
孙元化:老师,利先生,这是按西洋图纸做的火炮模型,射程 比 佛郎机铳(chòng)远三成!
说书人:徐光启接过模型细看,李应试恰在此时走进来。
李应试:(冷笑)徐大人好雅兴,放着朝廷公文不批,倒摆弄起这些华而不实的小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