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582】
普本·一米稻香 纪念袁爷爷逝世一周年
作者:嘿一只虾米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普本 / 现代字数: 2676
11
8
1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2男2女
作品简介

2021年5月22日的那个下午,他走了,留下了一片金灿灿的未来。 这里是袁爷爷的故事,谨以此文纪念袁隆平爷爷逝世一周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5-22 16:23:47
更新时间2022-05-23 15:44:58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剧本角色

女1

女,0岁

旁白【幼年袁隆平】【女学生1】【女邻居1】【男孩6岁】【女孩10岁】

女2

女,0岁

【女记者】【二子媳妇】【刘婶子】【女学生2】【女邻居2】【女声30岁】【女声20岁】

男1

男,0岁

【青年袁隆平】【新闻主持人】【男声30岁】

男2

男,0岁

【老年袁隆平】【二子】【男学生2】【男学生1】【男邻居1】

因为想赶着5月22日上传完成,暂无BGM,会尽快制作完成的~

 

角色众多,台词比例差不太多,建议2男2女,按照颜色走

角色音棒的话,1男1女也很好

女1:旁白 【幼年袁隆平】【女学生1】【女邻居1】【男孩6岁】【女孩10岁】

女2:【女记者】【二子媳妇】【刘婶子】【女学生2】【女邻居2】【女声30岁】【女声20岁】

男1:【青年袁隆平】【新闻主持人】【男声30岁】

男2:【老年袁隆平】【二子】【男学生2】【男学生1】【男邻居1】

 

他,有两个梦想,

他说想要禾下乘凉,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他,知民之疾苦,

他说饥荒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

他,心怀大爱,

他说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是个好事情。

他是袁隆平,

2021年5月22日的那个下午,他走了,

留下了一片金灿灿的未来。

 

这里是袁爷爷的故事,谨以此文纪念袁隆平爷爷逝世一周年。

——CV嘿一只虾米

 

 

【场景一】

 

(音效:自然,鸟语花香)

1936年秋天,6岁的袁隆平随着母亲来到汉口郊区一家果园游玩,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袁隆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他兴奋极了,拽着妈妈的手蹦跳着走在果林里。

 

(音效:泥土地蹦跳)

【幼年袁隆平】“妈妈你看,桃子!好红好大的桃子呀!”

【幼年袁隆平】“妈妈妈妈,葡萄!还有那边,西红柿!”

 

年幼的袁隆平突然爱上了这个硕果累累的世界,芬芳的果香悠悠荡荡,直飘入他的心底。

 

【幼年袁隆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小小的袁隆平暗暗发誓。梦想的种子从此在心中生根发芽。

 

【场景二】

 

(音效:放炮、敲锣打鼓、拍打身上雪)

1960年,年三十的晚上,二子刚进家门,孩子们就扑上来和他道 过年好,媳妇面露难色的把他拉到一边。

 

【二子媳妇】(轻声)“他爹,家里没粮了,只剩下一点点糠了,大过年的,也得让娃娃吃顿饱饭啊”

【二子】“我去前头刘婶子家借点!”

二子二话不说折返出了家门,快跑两步来到刘婶子家门外,拿起手又放下,犹豫再三才敲响了门。

 

(音效:出门、雪地里跑步、抬手衣服声、敲木门)

【二子】“刘婶子!刘婶子!”

(音效:拔栓开门)

【刘婶子】“二子啊,咋了呀孩子?”

【二子】“婶子,过年好...能...能借点粮吗...家里没了...娃们吃不上饭...”

看着二子为难的表情,刘婶子马上找了家里仅富裕出的一小袋生虫的玉米,塞在二子手里。

 

(音效:翻腾找粮食)

【刘婶子】“孩子,别急,婶子家还有点玉米,你快拿去”

【二子】“谢谢婶子!谢谢婶子!谢谢婶子!”

二子连连道谢,感激的又看了婶子一眼,消失在苍茫夜色中。

 

【场景三】

 

1961年,湖南安江农业学校的试验田里,31岁的农校老师袁隆平意外发现了一株奇异的水稻。

 

【青年袁隆平】“来来,你们看看这株水稻,简直是鹤立鸡群啊”

【女学生2】“哇,这足足有十几个稻穗”

【女学生1】“穗子大,籽粒结实饱满整齐一致,老师,太难得了!”

【青年袁隆平】“每个稻穗有8寸长,我数了一下,光这穗子,就有230颗籽粒”

【女学生2】“现在高产水稻,亩产也才五六百斤”

【男学生1】“是啊,如果每株水稻都能和这颗一样,那亩产岂不是能翻一番了”

【男学生2】“(小声念叨算算数)五百斤翻一番,(兴奋开心)那就是亩产上千斤啊”

【青年袁隆平】“哈哈哈是呀,那样的话,我的禾下乘凉梦,就实现有望了!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稻子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你们都在稻穗下面乘凉”

【男学生2】“老师,您这个梦要是真实现了,那全中国人,啊不,全世界的人,都不缺大米吃了”

【青年袁隆平和学生们】(兄弟们一起上)“对呀,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呀、太好了、对呀对呀......具体需要自由发挥)

 

【场景四】

 

第二年春天,袁隆平用这株水稻的种子试种,满怀希望播种,辛苦培育。结果再长出来的稻子却高的高矮的矮,穗子也大小不一,他坐在田埂上细细沉思。

 

【女学生1】“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啊?”

【青年袁隆平】“我想是因为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因此第二年遗传性状出现了分离。不过既然杂交稻有优势,人工杂交未必行不通,我们应该在这个方向做一番探究”

【女学生1】“老师,我想跟您一起研究。”

【学生们】(兄弟们一起上)“我也要”(算我一个、还有我......类似的话自由发挥)

 

【场景五】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很多人连温饱都难以保障,看着无数人挨饿,袁隆平感觉肩上的单子更重了。六七月份,南方最热的季节里,他每天都拿着放大镜在稻田里一行行一穗穗的排查,饭都顾不上吃。

 

【男邻居1】“你们看,老袁又下田去了”

【女邻居1】“他总这样这身体怎么吃得消哦”

【女邻居2】“哎我看呐,不是他研究水稻,是水稻研究他还差不多”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965年,袁隆平终于在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连续几年研究、培育,1968年4月他将700株珍贵的秧苗插在安江农校的稻田中。

 

【青年袁隆平】“我的秧苗,我的秧苗!这谁干的?谁干的?!”

 

半个月后的晚上,袁隆平发现700株秧苗被连根拔起,他第一次明白了天塌下来的感觉,心里的怒火与悲痛让他大口大口喘着气,久久无法平静。连续三天,他翻遍了每一寸土地希望能找到残存的幸运儿。

 

【青年袁隆平】“找到了!找到了!”

 

他毫不犹豫的跳入废弃的井中,将幸存的5株秧苗捧了起来,激动地说:

 

【青年袁隆平】“试验终于可以继续了!”

 

1975年,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前后组成科研协作组,开展群众试验。袁隆平终于成功育成了杂交水稻。

 

【场景六】

 

【女记者】“这是您的办公室啊,还有这么多书呢,这里还有放大镜呢,您用的多嘛”

【老年袁隆平】“用的少用得少,看书先戴眼镜,眼镜不行才用放大镜”

 

即使早已超过退休年龄,90岁的袁隆平依然坚持到办公室上班。2020年,在一次节目中,记者到袁隆平的办公室采访他。

 

【女记者】“您现在还下田吗”

【老年袁隆平】“现在在田边上看,下不了田了哈哈哈,特别是踩深一脚,踩下去就提不起来了”

【女记者】“杂交水稻现在已经种到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常多非洲国家了,而且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我了解到,把我们的杂交稻种到非洲的土地上,难度非常大,那您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老年袁隆平】“这是个好事情,全球有1亿6千万公顷稻田,如果有一半可以种植杂交水稻,按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

【女记者】“您说过一粒粮食能拯救一个国家也能绊倒一个国家,为什么呢?”

【老年袁隆平】“那是呀,你年纪轻可能不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呀,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呐,大家都吃不饱饭呀,我亲眼见过叫花子过去讨饭都讨不到,饭都没有,怎么能讨到呢”

【女记者】“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老年袁隆平】“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女记者】“16年我采访您,您说您再超级稻的追求是高产、更高产、超高产,想问问您,我们的超级稻现在达到多高产了”

【老年袁隆平】“最高达到每公顷18吨,我希望能到20吨,有的人贪财,我是贪产量”

【女记者】“您90岁了,还在工作,真是很辛苦”

【老年袁隆平】“哈哈哈我90岁了,但我脑瓜还没有糊啊,幸好我还没有痴呆哈哈哈,可以继续工作”

【女记者】“袁老师,您看13年、16年我都采访了您,咱说好了3年一采访啊,3年之后我还来,好吧?”

【老年袁隆平】“好好好,欢迎欢迎”

 

 

【场景七】

 

(音效:电视电流音)

【新闻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条本台刚收到的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里开始渐弱)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

 

(音效:打字键盘声入,开混响,一个声音压一个声音尾巴就出,紧凑点)

【女声30岁】“巨星陨落,袁老走好”

【男孩6岁】“和妈妈一起画了一幅画像,袁爷爷走好”

【男声30岁】“先生千古,国之功勋,吾辈当自强!”

【女孩10岁】(必须唱出来):“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女声20岁】“袁老走好,从今以后我们会节约每一粒粮食,绝不辜负您”

【场景八】

(音效:田野间的环境音)

【青年袁隆平】(开混响)(爽朗坚定)“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还有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