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杂著 遗物整理师 11
作者 金完 翻译 孟锐涵
作品简介
“当有人独自死去,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本书作者从事着鲜为人知的特殊的整理工作,专门负责整理逝者的现场。
从“为逝者清扫房间”这一工作过程中,以特殊的视角去观察生死,尤其是“孤独死”这一现象,通过探讨生死,思考生命以及生存的意义。
13个特殊现场清扫记录,11篇深度思考随笔,真实故事的陈述,加上对生与死的探讨,深刻而触动人心。
本书能令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之余,也给人带来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作者简介:
金完,出生于韩国首尔,在釜山长大。大学专攻诗歌,曾在出版和流行产业领域工作,为了成为专家作家,三十多岁时开始去乡村生活。此后的几年里,一直在日本进行采访和写作,并对为逝者收拾残局这件事情产生了兴趣。
从日本回国后,成立了特殊清扫服务公司“Hardworks”,本书是他面对死亡现场时关于逝者生活和情感的真实记录。
译者简介:
孟锐涵,韩国高丽大学应用韩语专业,南京大学韩语语言文学硕士。
工具制造者
1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自杀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外物的帮助,独自一人很难完成。药物也好、绳子也罢,只有依靠某种工具,才能让人顺利自杀。即便是跳楼自杀,也是利用重力法则,让地面成为给自己身体造成强大冲击力的强悍工具。从汉江大桥跳下去的理由,也是因为江水可以让人窒息。
即便有人想要把自己掐死,但在窒息之前,自己却先累了,意识变得模糊起来,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大家听说过,有人靠自己的意志停止呼吸,然后成功的吗?或者有人对自己拳打脚踢一番而死?这种尝试经常会成为喜剧中的场面。人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就被设定为不能轻松地杀死自己。
终于,人们放下了对帮助自己自杀的工具的执着,开始寻找可以帮助自己直接死亡的人。这是一种共同体意识的进化呢,还是退化呢?
2
所谓安乐死,是由于实在无法通过自己的力量杀死自己,从而请求像医疗部门这样的第三者介入。韩国的法律虽然开始对“中断延命治疗”逐渐宽容,但是对于积极帮助他人自杀的行为,依然会通过“关于嘱托和承诺杀人的刑法”[插图]严格禁止。荷兰、瑞士和加拿大等国家,早已对安乐死进行了合法化,美国俄勒冈州在一九九七年开始,也允许人们进行安乐死。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都赞成基于“自我选择”的协助性自杀。
在安乐死合法化之前,虽然社会学者担心那些不被医疗保险所保障的、上了年纪的穷人,会纷纷选择安乐死,但事实是,更多有经济实力、高学历的人在纷纷申请。我们的人生,独自生活下去很艰难,独自死去也同样不易。这就是生活!
3
这段时间,我进出一些发生了自杀事件的现场,目睹到那些夺去人性命的工具。解开挂在阳台天花板上或者煤气管上的晾衣绳,把野营使用的简易火炉里的煤灰清理出来,这些都是我要做的事情。当看到断开的绳子随着窗缝透进来的风来回摇摆,我的心里涌上一股无法言说的怜悯。如果看到煤炭散发出有毒的气体,夺去人的性命,现在化为一撮煤灰,被装进垃圾袋的样子,那种想要责怪死去的人做出自杀选择的傲慢,也就随之消散了。我们连死去的人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会有资格随便对他们进行审判呢?
见识过大量的自杀现场之后,我惊讶地发现,人的自杀方式有时会和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比起用陌生的方式,他们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方式,使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作为自杀工具。虽然这听起来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但是每每想到他们为了维持生计,曾经在工作中默默忍耐过无数次,又在工作中产生了无数次自杀的冲动,我的内心就会陷入一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