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逍遥游》简介:《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也是先秦道家思想的经典篇章。全文以恣意汪洋的想象和瑰丽奇绝的寓言,构建了一个超越世俗桎梏、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世界。庄子通过大鹏与蜩鸠的对比、小年与大年的差异,层层递进地揭示“逍遥”的真谛——唯有破除对物质、时空和自我的执念,顺应自然之道,才能达到“无待”的绝对自由境界。
第一段
原文: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péng)。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míng)。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ào)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jiāo),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现代文翻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积,不知道大到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好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当海动风气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从高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就像这个样子罢了。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负载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当作是一艘船,放一个杯子在上面就会被粘住,这是水浅而船却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第二段
原文:
蜩(tiáo)与鸴(xué)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榆枋(fāng)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mǎng)苍者,三飡(cān)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xiǔ)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zhì)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jūn)不知晦(huì)朔(shuò),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líng)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chūn)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pǐ)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jí)也是已:“穷发(f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tuán)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溟(míng)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rèn)而下,翱翔蓬蒿(hāo)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