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34】
读物本·家风四
作者:曲中意✨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7068
4
1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传承和普及中国好家风 此文本仅供朗读用 禁止挪用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1-10-18 20:58:45
更新时间2021-10-19 10:59:4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整理者: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 

文本仅供朗读练习之用 禁止挪用

 

明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也是人与人交往的礼节仪式。无论何种形态的礼,其核心要旨都在于表达对自我以外的他者的尊重,也都体现了人类自身的文明和觉醒。家庭之中,学礼、知礼、守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风,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

  伊尹对于国家来说就像良药一样。

  商的开国君主汤礼贤下士,待自己的臣民很有礼仪。他听说伊尹很有才能,就前去拜访。车夫说:“伊尹只不过是普通百姓,您召他到宫里来,就是对他天大的赏赐了,何必亲自拜访呢?”商汤说:“伊尹对于国家来说就像良药一样,对这样的贤人,我按照礼数是应该亲自去请的!”商汤说完便让车夫下车,自己驾着马车前去拜访伊尹。孔子评价说:“商汤真是懂礼法的君主,所以百姓拥护他啊!”

  《周礼》有“怀子礼”,又称“胎教礼”。怀孕的女子,眼睛不看不好的颜色,耳朵不听不好的声音,不说不恭敬的言语,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心里没有邪恶的想法,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走路时的仪态,经常去听美好的音乐和阅读古代圣贤的经典,空闲时尝试和孩子交流。

  周公的儿子伯禽将往鲁国赴任,周公告诫道:“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算得上天下有身份的人。即使如此,我也常常停止沐浴或饮食来接待到访的贤士。我这么做是怕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千万不可因为自己是国君而傲慢待人。”

  西周周宣王的王后姜氏很懂礼法。她见宣王对政事有所懈怠,沉溺酒色,十分担忧。于是,她摘下象征王后的饰品,换上普通女子的装束,派人告诉宣王:“国家衰落,百姓受苦的罪责都在于我的失职,没能帮助君王以礼法治理国家,请求君王惩罚我的过失。”周宣王听后非常感动,改过自新,勤于政事,恢复了先王的礼乐教化,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在古代,孩子出生后,按各地的习俗,家人会聚集亲朋好友一起庆贺,给孩子举行命名礼。父亲先给孩子命名,接着认定孩子的生命来自天地、祖先、父母,为孩子指认天地,指认祖先牌位或先辈画像,指认长辈、父母。最后,亲朋好友为孩子送上祝福。

  在西周礼乐盛行的时候,孩子八岁时进入学堂读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礼,以及礼、乐、射、御、书、数等知识。等到十五岁的时候,成绩优秀的孩子会被选入大学,继续学习修身养性和治理国家的大道理。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逐步成长为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礼乐代代相传,使得社会能够长期保持安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有入座之礼。聚会时秩序井然,座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如果坐错席位,不仅主人不快,自己事后也会为失礼之事追悔莫及。如果不能把握坐何种席次,最好的办法是听从主人安排。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座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及笄jī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举行,如果一直待嫁,则年至二十岁时行及笄礼。行及笄礼时,女子改变幼年的发式,将头发绾成一个髻,然后用一块黑布将发髻包住,用簪插定发髻。主行及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贵族女子受笄后,一般要在宗室接受成人教育,学习“妇德、妇容、妇工、妇言”等,包括待人接物、侍奉长辈的品德礼貌,以及女红、劳作等本领技巧。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