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019】
读物本·36计空城计
作者:默苍岚
排行: 戏鲸榜NO.20+
【联系作者】读物本 / 古代字数: 3774
3
2
3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败战计。指在己方兵力空虚时,故意示敌以空虚,使敌疑惑不敢进。以诸葛亮于西城,大开城门吓退司马懿大军最为典型,展现出以奇谋对强敌的智慧。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5-03-27 22:54:38
更新时间2025-03-24 21:47:06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三十六计之“空城计”解析》

背景音乐-《出水莲》-琵琶曲

摘要:

本文对《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进行深入剖析,详细阐述其内涵、特点与实施条件。通过对多个经典古代战争案例的细致解读,如诸葛亮空城退敌、张守珪空城退吐蕃等,展现“空城计”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策略及效果。同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如商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借鉴意义,深入分析其精妙之处与弊端,旨在加深对这一经典计策的理解,为应对复杂局势提供智慧参考。

关键词:三十六计;空城计;军事策略;现代应用;精妙与弊端

一、引言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集大成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策略。“空城计”作为其中极具特色和传奇色彩的一计,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经典战例。“空城计”以其巧妙的心理战术和虚实相生的运用方式,在敌强我弱、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往往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深入研究“空城计”,不仅有助于我们领略古代军事谋略的精妙,还能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剖析其精妙之处与弊端,能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和运用这一计策。

二、“空城计”的内涵

“空城计”,其核心在于当己方力量空虚,而敌人来势汹汹时,故意暴露城内空虚的状态,使敌人产生怀疑,不敢贸然进攻。这一计策利用了敌人的心理,使其在面对看似异常的情况时,因担心有埋伏而犹豫不决,从而达到不战而退敌的目的。“空城计”强调的是心理博弈,通过巧妙地营造出一种虚实难辨的氛围,让敌人陷入心理困境,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古代军事中的“空城计”案例分析

(一)诸葛亮空城退敌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十五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却传令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而他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