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917】
读物本·【正声雅音】宋词鉴赏01
作者:黑便士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古代字数: 6943
7
8
11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宋词鉴赏,为你解读宋词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3-01-20 02:05:57
更新时间2023-01-23 11:37:59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宋词鉴赏01

捣练子

           李煜

深院静,

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词是写寒夜闻砧声的,这类题材在唐诗词中是常见的,甚至唐琴曲中也有这类的作品。捣帛在唐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家庭生活内容,将生丝织成的绢,用木杵在石上捣软成为熟绢以便裁制衣服。有的为戍边的征人捣帑,有的为客居他乡的游子捣帛,因之常与离愁别恨相联系,这首词就是反映这种情感的。

    起二句“深院静,小庭空”,写人所处的环境。院在深处寂静无声,庭又小巧空而无物,前句写静、后句写空的原因。环境描写不仅写出了庭院的寂静,而且也把人物寂寞而无侣的心境衬托出来,并为砧声的传来铺叙了环境。接前写风送砧声“断续寒砧断续风”,阵阵寒风送来阵阵砧声。“寒”字既表明天气初寒是裁制衣服之时,又以此状砧声,有砧声使人心寒之意。听到砧声怎能使人不联想到征人在外而愁思缠绵心情哀伤呢!两用“断续”既将砧声之远,需借风力才能送至这深宅小院之中准确地表述出来,又将人物随砧声的断续而心潮起伏,愁思难平的情态描绘出来。最后两句“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以景写情,景物凄凉,离情难堪。“无奈”言不堪其苦,以下逐层交代出所以不堪其苦:“夜长”愁也长;“人不寐”愁难排遣;“数声”砧声不止,愁思难平;“月到帘栊”月色朦胧人更凄苦。情和景高度和谐统一。

    通篇无点题之笔,但处处写离情,情包含在景中,从景中透露出感情,极为含蓄,意境清新,是李词中内容上较健康的词作。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李煜的这首《望江南》小词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绘出江南寒凄的秋天景色,表现了词人囚居生活的孤寂和难堪的心境。

    起句“闲梦远”点明词意是对梦境的描写,“闲”字在句中,可理解为“空虚”或“虚幻”,“远”字作动词用,到达很远的地方。全句的意思是:我随着虚幻的梦境来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言外之意,由于身为囚徒不得自由,欲想回归故国只能在梦中实现。作者以托梦言事的方法,抒写出难以直言的忍痛,语意极为酸楚。

    次句“南国正清秋”点明了梦中所见景物的时间和地点:正值凄清的秋季,在南唐故国。这是概述部分。后三句则具体描绘了故国凄清的秋景。“千里江山寒色远”,写江山之辽阔,而秋色正浓、秋意正深。写南唐故国之全景,着笔极为有力,意境极为阔大。“芦花深处泊孤舟”,芦花茂密之处停泊着一只孤舟,是一特写镜头,情景兼备,既有南国特色芦苇荡之景,又有孤舟中行客悲愁之情,体现出了南国的风土特色。“笛在月明楼”写月景下的笛声。在清寂的月夜里,悠扬的笛声从楼中徐徐传出,也是一特写镜头。情景兼备,既写清秋月夜之景,又写居家之人的悲秋之情,凄切感人。词的清秋这一意境,是靠景物安排来体现的。

    词人采取了一个全景,两个特写镜头,如同三幅画一样悬挂在一起构成了一组南国清秋图。将山寒、芦深、月明、孤舟、笛声、南国清秋凄寒之景及行客、居家悲秋之情形象地体现出来,从而抒写出作者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词人将体会最深的事物加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围绕着清秋这一中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再现生活的真实,体现词的意境,表现词人的思想,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是这首小词的艺术特色。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

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