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一章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替母亲的行为忏悔反省
1.
在上一回里,许多女孩子被赶走,其中有几个唱戏的女孩子。王夫人认为唱戏的都不正经,准备把她们发配出去嫁人了事,但这几个女孩子却不愿意,因为她们名义上的干妈实际上都有点像人口贩子,对她们从没有过真正的关心,所以她们就决定出家。王夫人作为一个佛教徒,认为出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她认为这几个女孩子是在胡闹,就不准她们出家。但刚好她身边就有几个出家人,说这是好事,就是因为你们家好几代人念佛,才结下的佛缘,连唱戏的女孩子都想出家了。所以第七十七回在结尾的时候,作者一直在对比现实跟非现实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戏剧当中,每当生命处于极大的沮丧、无奈、绝望的时候,就会选择遁入空门。包括今天我们如果在现实当中受伤,都会想到遁入空门,其实大家都幻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寺庙,如果我们真正去庙里住一住,就会知道其中的问题一点也不比世俗社会少。
2.
作者很明显地讲到,芳官她们几个女孩子已经感觉到了极度的绝望。可是劝王夫人的几个尼姑想到的却是,她们平白无故地可以得到一些人来做粗活,可见庙宇也并非不是贩卖人口的机构。这样就有两拨儿人在抢这些女孩子,一拨儿是她们的干妈,转卖她们可以赚一笔钱;还有一拨儿就是庙宇里的人,她们常年到贾家,无所不用其极地在这个贵族家里捞钱。所以《红楼梦》再写下去,这些女孩子的命运恐怕就和妙玉一样。我们都知道妙玉的出家并不是因为信仰,因此她在所谓的空门里,反而有更多世俗的牵挂与纠缠。我想这些女孩子学戏,一定会唱到昆曲里非常重要的一出戏叫《思凡》,这个戏到现在还在演,是昆曲里唱腔和做功都很要功夫的戏。讲的是一座庙里的尼姑私自跟一个香客恋爱,然后逃亡下山的故事,也代表着传统社会里的女性对主流文化的控诉。
3.
我想主流文化是在无形中形成的,儒家哲学之所以成为主流,是因为它变成了考试的工具。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道家、佛家也有可能成为主流。宋代以后,佛教跟道教都曾经是主流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红楼梦》里对主流文化价值的反省跟检讨是非常复杂的。王夫人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她每天吃斋念佛,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可在她处理晴雯、金钏儿这些人的时候,她平常的慈悲完全消失了。我相信作者一定是在反省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信仰只是作为对自己内心恐惧的一种保护,那就不是真的信仰。
4.
真的信仰是能对自己的行为做检查或者反省的,所以《红楼梦》里不乏对老尼姑和老道士的批判。因此我们并不觉得这几个唱戏的女孩子遁入空门是好的结局,很可能是悲剧的开始。像芳官这么聪明伶俐的女孩子,长得又漂亮,她在舞台上唱得最好的就是《游园惊梦》,杜丽娘是可以用死亡去换取情爱延续的女性,这样的女孩如何遁入得了空门?可是显然王夫人已经没有能力去反省了,她在主流文化里浸淫太久、积习太深,没有办法调整跟改善。所以曹雪芹是在替他的母亲——如果真有王夫人这个母亲的角色的话——做忏悔和反省。
贾母与王夫人的不同
5.
王夫人处理了这个事情以后,不敢轻易禀报贾母。一般读者读到第七十八回开始的一段,会觉得她干吗要这么小心翼翼,不就是赶走几个丫头吗?但大家不要忘了,王夫人赶走的晴雯曾是贾母的丫头。在贾家的贵族伦理中,必须要“打狗看主面”,儿媳妇赶走婆婆的丫头,就是给贾母难堪,意思是你调教的人不够好,所以她当然要很小心。何况她等于是先斩后奏,所以必须察言观色,看哪一天贾母心情好,比如中了乐透,或者打麻将赢了钱的时候。
6.
“话说两个尼姑领了芳官等去后,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丫头也大了,而且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分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出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贾母的反应很有趣:“点头道:‘这是正理,我正想着如此呢。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语、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谁知变了性。’”可见在贾母心目中,将来能做宝玉的妾的不是袭人,而是晴雯。从这里也可看出贾母她们创业的一代,选择人的标准跟王夫人完全不同。王夫人要的是笨笨丑丑的,忠心耿耿就好,其他的一概不问;可创业的一代则看得比较远,她会选晴雯这样有能力的人。贾母不好意思直接说儿媳妇处理不当,她只说以前看她不是这样的。
7.
王夫人感觉婆婆有点儿怪她了,赶紧要想办法扳回来,于是“笑道:‘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个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了本事的人,未免有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三年前我就留心这件事,先只取中了他,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她先假造晴雯得了女儿痨,这种病是会传染的,而且治不好。又说有本事、聪明的人未免都有一些调歪。这就是王夫人的态度,因为她本身就是个无能的人,所以很害怕能干的人。我们知道今天一个企业在选人才时会遇到一个两难,一种是专业上能力很强,但很可能不怎么听话;另一种是很笨,虽然很听话,但做事总不到位。贾母选的是聪明伶俐能干的,王夫人选的是听话规矩稳重的。贾母自己能干,所以她不怕调歪,她知道如果管理上轨道,聪明的人可以把她的好用到极致,所以贾母不太害怕手底下的人搞鬼。可王夫人本身比较无能,能干的人她根本驾驭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