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七章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礼法所拘
1.
照理讲,贾府有一个长辈去世,可以用很多的细节去描写他们怎么办丧事,但因为秦可卿死的时候曾经特别仔细地描写过这种贵族人家丧礼的排场,所以第六十四回对贾敬的死亡其实着墨甚少。这一回反而有点想借贾敬的丧礼来体现一种反讽,家族里面有一个长辈死亡,隆重庄严的灵堂背后,其实非常非常乱七八糟。你可以看到作为丧礼当中最重要角色的贾珍、贾蓉,在这时两个人都在搞女色。所以你会感觉到,曹雪芹这个作者对于“礼”,其实有很大的批判,他觉得不管是生日宴会、婚礼或者是丧礼,都扭曲成一个伪装的礼法。如果没有心情上真正的澄净,其实意义不大。我们看到这个“丧仪炫耀,宾客如云,自铁槛寺至宁府,夹路而观者何啻万数……供奠举哀已毕,亲友渐次散回,只剩族中人分理迎宾应客等事。近亲只有邢大舅相伴未去。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
2.
记不记得第六十三回里面贾宝玉过生日说,我们不要拘泥,这里却是“为礼法所拘”,就是在丧礼当中,所有的仪式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藉草枕苫”,草是草席,“苫”是稻田收割了以后稻草的根拔起来连着的土块,因为觉得父亲去世或者祖父去世,自己特别悲哀,所以没有办法去睡什么蚕丝被,就铺一张破草席,睡在草席上,枕着土块睡觉。注意他这里特别加了两个字——“不免”,“不免”是说他其实蛮想睡一个绣花枕头的,可是因为旁边人都在看,所以要做给别人看。“恨苦居丧”,就是很痛恨说父亲怎么死了,害我们在这边每天这么难堪,其实他们一点都不觉得这是应该要尽的一个孝道。《红楼梦》里面讲到这一段,就是在讽刺贾珍跟贾蓉。
3.
等一下果然这对父子就搞起乱七八糟的事情,“人散后,仍乘空寻他小姨厮混”。读到这一段觉得蛮悲哀的,我们也不一定要批判跟小姨厮混的不当,只是说,干吗在人前面“藉草枕苫”,然后趁着一点点空闲就跟小姨厮混?所以,贾珍、贾蓉大概是《红楼梦》里面人性的对比性特别强的人物,他们人前做出来的样子,跟人后的样子完全不同。《红楼梦》一直相信这种无情的人,在情感上不真实的人,接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假的,因为他没有对人性的尊重,处处都只是表演给别人看。
宝玉对人的疼惜
4.
宝玉其实每天也在宁府穿孝,到晚上才回家。“凤姐身体未愈,虽不能时常在此,或遇开坛诵经亲友行祭之日,亦扎挣过来,相帮尤氏料理料理。”有一天,宝玉看到没有客人的时候,“遂欲回家看视黛玉”。他心里面一直记挂的,还是黛玉。看黛玉之前,他先回了怡红院。下面这一段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插曲,夹在贾敬的丧礼跟等一下黛玉祭奠的哭泣之间。《红楼梦》的编织特别精彩,好几条线同时进行,才构成纺织的能力,比较不好的小说常常是单线的。写贾敬的死亡,是一套经线;林黛玉在哭五个古代的美女,那是纬线;可中间还有细的、小的交错的线。这样,才构成编织的美。如果把这一段删掉,并不影响这个大小说的架构,可是你加了这几行以后,宝玉的那个对人的心疼的部分,就特别明显。
5.
宝玉“进入门来,只见院中寂静,悄无人声”。八个字,一下子就描写出来那个情境。“有几个老婆子与小丫头们在回廊下取便乘凉,也有睡觉的,也有坐着打盹的,宝玉也不去惊动。”以前这样的少爷一回家的时候,所有的人就开始打帘子、开门、扫地、倒茶,忙成一团。但宝玉处处在显现对人的一种疼惜。“只有四儿看见,连忙上前打帘子。将掀起时,只见芳官自内带笑跑出,几乎与宝玉撞个满怀”。芳官见到宝玉,先吓了一跳说:“你怎么来了?”她们都想宝玉要到贾敬的灵堂去,大概会很久,没有想到宝玉大概也不喜欢在那边,觉得都是假的礼教,就回来了。然后赶快说:“你快与我拦住晴雯,他要打我呢!”
6.
“一语未了,只听得屋内咭溜咕噜的乱响,不知是何物撒了一地。”她们在玩抓子儿的游戏,芳官不肯接受惩罚,晴雯要来打她,追闹的时候,晴雯推倒了什么东西,所以宝玉只听到声音撒了一地,然后才看到晴雯追出来。如果用电影的分镜表来看的话,《红楼梦》有了不起的拍电影的方法,因为有很多的音效,还有很多的画面,是分开在走的。先听到的声音,才有晴雯要冲出来的准备。晴雯就赶来骂道:“我看你这小蹄子往那里去,输了不叫打!宝玉不在家,我看着谁来救你!”大家都知道宝玉很疼芳官,如果宝玉在的话,一定会护着芳官。很多人都把《红楼梦》看成是争风吃醋,我觉得绝对不是这样的,其实在青春的中学那个年龄,争风吃醋真的不多,大部分是这种玩闹。就是我知道哪一个人特别疼哪一个同学,就说:“好,他不在,我看你今天怎么办?”就要整整他,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恶意,我觉得是那个年龄会有的一种行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