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079】
读物本·观察手记《寻找百忧解》5·院霸的仇人
作者:机智的蜻蜓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4241
5
2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二次创作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记录了1名精神科医生,12位精神病患者,4000天的治疗与陪伴。也如实展现了12位精神病患者人生中最癫狂、暗淡的一面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6-27 21:31:52
更新时间2024-06-28 11:45:05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篇五「院霸」的仇人

〔1〕我写“院霸”段慧来的时候提到过孙艳玲,那个“院霸”的“仇人”。两个女人一台戏,孙艳玲和“院霸”每天都要吵架,吃药的时候也一个排队头,一个排队尾,连上厕所也不同时进。和“院霸”一样,孙艳玲也是50来岁,也是从我们科成立就来了的老患者,住了十几年了。她眼睛大大的,皮肤很白,听老护士说十几年前她刚来的时候特别漂亮,很多男患者都喜欢她。后来她得了肺结核,瘦脱了相。

孙艳玲在我们院最出名的就是“下水道事件”。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我还没走进小楼,就看到院子里地上有好多水,整个楼里还特别暗。我满是狐疑地拿钥匙开门——屋里、走廊里、办公室都被水淹了,我甚至担心办公室电脑漏电,不得不断了电。所有的医生、护工、护士,还有从楼上下来的几个男患者一起扫水,我想帮忙,却连一个扫水的工具都没有了。

〔2〕一楼有两个厕所,一个是医护人员用的,另外一个是女患者用的,在病房里面。护工在清理的时候发现,病房里那个厕所的下水道被堵得死死的,弄了好半天才清理出来元凶——孙艳玲的羽绒服。那是她妈妈前几天才给她买的新羽绒服。

那是2010年,我研究生刚毕业刚到科室,忙着熟悉环境,每一天都有很多这样的事让我惊奇不已。因为和患者接触太多,我经常会觉得他们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认识孙艳玲后,我清楚地见识了什么叫“精神病患者”,也明白了为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必须住在医院里。因为很多时候,那不只是治疗,还是一种“保护”。

01

〔3〕主任问孙艳玲:“你为什么要堵下水道?”她一脸不在乎地说:“那衣服不咋好看。”

主任生气了:“不好看你不穿就是了,干吗拿来堵下水道?”她睁着大眼睛特别无辜地说:“我看着烦啊!”于是她半夜就用衣服把下水道堵了,又把水龙头全部打开,这才发了大水。

有时候跟精神病患者说话,问一年也问不出所以然来,只能算了。这是我很深的体会。工作以后,我的脾气越来越好,生活中跟人发生争执,连着几句话说不清,我就会立刻说:“你说得对!”小时候我看过一个小说,讲街上有两个人吵架,一个说三七二十一,另外一个说三七二十八。两人争执不下,于是去找一个特别会判案的清官。

〔4〕那个清官说说三七二十八的人是对的。说二十一的那个人不干了,说您怎么是非不分啊。那个大清官说,你跟说三七二十八的人争什么争?能争明白的话,他还会说三七二十八啊?!后来我进了精神科,这便成了一条很重要的“法则”:症状比理性顽固,千万不要和症状较劲,把它们当成“三七二十八”就行。

其实那段时间,孙艳玲犯病特别严重。她爸爸不久前去世了,她妈妈想把她爸爸名下的房子过户到自己名下,因为涉及产权,需要每个孩子都去公证处签字。当时已经10月末,天已经开始冷了,她妈妈来的时候给她买了一件很漂亮的羽绒服。孙艳玲迫不及待地穿上了,还特意走到“院霸”面前显摆了一下,惹得“院霸”自己在屋子里骂了半天。

〔5〕从公证处回来那天,老太太特别生气,离开病房的时候还骂了几句“精神病就是精神病”。一看事情就没办成。结果没几天病房就发了大水。

公证处的事情之后好长时间,孙艳玲的妈妈一直不来看她,连交住院费都是叫别人帮忙带来的。所以除了正常吃饭以外,孙艳玲没有一点水果和零食。她开始到处管人要吃的。病房里新来的患者都被她要过,趁放风的时候管很多男患者要,去外面做检查遇到谁有吃的也管人要,做彩超的时候大夫放在桌上的奶茶她会直接拿过去嘬几口。我看她实在可怜,有时候会从家给她带一些吃的来。每次她都不客气地收下,有时候还会主动说:“下次想吃苹果。”

我喜欢这种直截了当的要求。

02

〔6〕就这样过了大半年,第二年开春后有一天查房,孙艳玲特别兴奋。我问她有啥开心事,她也不说,就一路跟着我,在我关门的时候才偷偷塞了两个砂糖橘在我手上。我回头看她,她满脸得意的笑,那一瞬间让我相信了老护士的话——她以前很漂亮。拿着那两个橘子,我心里挺暖的,想起以前小侄子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我在前面走,他也是这样偷偷塞在我手里,也是满脸得意的笑。

原来是她妈妈终于来看她了,给她带了很多好吃的。每个给过她吃的的人她都还了东西,包括她得结核的时候管过她的医生,她也专门找机会把东西给送了过去。除了她的“仇人”“院霸”。当然,“院霸”也不稀罕她的这些东西。

〔7〕有一天“院霸”的姐姐来看“院霸”,“院霸”就跑去跟孙艳玲显摆,说孙艳玲每次就一个老太太来,她那么多姐妹从来都不来。气得孙艳玲在自己房间吐了半天口水。

孙艳玲家一共有六个女儿,她排第二。这一点我也一直想不通,孙艳玲的五个姐妹怎么从来都不来看她呢?每次都只有70多岁的老母亲颤颤巍巍地拎着大包小包来看她。直到后来另外一个患者的家属认出了孙艳玲,说她父母早都去世了。我赶紧说你认错人了,人家妈妈每个月都还来看她呢。那个家属非常确信地说她是看着孙艳玲长大的,不可能认错。她以前和孙艳玲的父母在一个单位,孙的父母都是铁路的老人,1966年后,没几年就先后去世了。

〔8〕我们医院前身是铁路医院,有很多铁路系统的老职工,他们之间互相认识。那个患者的家属准确地说出了孙艳玲的名字,而且孙艳玲明显也认识她。

孙艳玲7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给我们讲了孙艳玲小时候的事。她说当年孩子多,又全是女孩,自己养实在困难,正好有人介绍说有一对干部家没有孩子,想领养一个女儿。老太太说,那个时候看人家家条件好,觉得把孩子送去也是享福去了,又怕自己孩子去了被嫌弃,就想着给人家挑一个“好”的。孙艳玲在姐妹中长得最好看,她就把孙艳玲送去了。我听得心里发酸,这绝不是错,却在当时成了被选中的理由。

当年老邻居的话和孙艳玲母亲的话让我们拼凑出了整个事情的经过,也第一次真正“认识”孙艳玲。

〔9〕孙艳玲的养父母在收养她之后,没几年就因历史原因被“打倒”了。她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姐一下子成了被人欺负的对象。虽然过了几年父母就平反了,但孙艳玲在此期间经历了巨大的生活落差,精神在那个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没多久就得了精神病,后来也离了婚,夫家完全不认她。孙艳玲只能被接回家由养父母照顾,养父母去世之后就长期住精神病院,由单位工会的人负责,也难怪孙艳玲和她另外几个姐妹完全没有感情。

单位的人一直想给孙艳玲找一个监护人,因为都在铁路系统,有人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找来亲生父母,问还认不认她。孙艳玲的父母商量了一下,还是认回了自己的女儿。人生真的是让人无限感慨,送出去的是一个六七岁天真可爱的小姑娘,接回来时已经是个30多岁还患上精神病的女儿了。

03

〔10〕也许是因为精神病所致的情感淡漠,孙艳玲见到自己亲生父母时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她没有开心,也没有愤怒,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反倒是亲生父母把她接回家之后,一心想着要好好弥补一下这个受了苦的孩子。正好他们也都退休了,就经常带她去见以前的熟人,甚至带她去旅游,想着散散心会对她的病情有好处。估计他们内心还有隐约的期待,期待她某一天会奇迹般地痊愈。

但毕竟是两个上了岁数的老人,真的没法照顾这个得精神病的女儿。

〔11〕精神病分为“文疯子”“武疯子”和“花疯子”,孙艳玲就是典型的“花疯子”,见到男的就爱脱衣服,好多次邻居跑来说孙艳玲又脱光了在哪儿哪儿哪儿溜达,老两口就赶紧去给领回家来。后来他们没办法,只好把女儿关在家里,孙艳玲就天天脱光了站在窗前。最后他们实在没辙了,只能把她送回医院。

我们科病房维修的时候,有工人来干活,孙艳玲就每天把自己脱光了走到那些工人面前去。一米六多的孙艳玲只有80多斤,非常瘦,肋骨可以清楚地数出来,几乎没有胸。我眼尖地看到她肚脐下面有一个凹陷,正好奇是什么,一旁的赵大夫就告诉我:“那是结扎的印记。”

〔12〕赵大夫40多岁,曾在一家国营矿企医院的精神科工作了20多年,后来,到我们科做了外聘大夫。她告诉我当年在他们医院里,如果家属送女精神病患者来,他们问的第一句就是——“结扎没有?”

“为什么?住院和结扎有什么关系啊?”我完全想不到这两件事有啥关系。赵大夫解释说:“像孙艳玲这样的患者,见人就脱衣服,如果不结扎,只要跑出去,回来肯定就会怀孕,哪个家属受得了啊?所以都直接结扎了,省事。”我听到这个,心里非常难受。但对于这些患者艰难的处境,我又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听我妈念叨,附近某个“女疯子”又生了个小孩,“她也知道喂孩子吃奶呢……”后来小孩长大了一点,我还看见过她从垃圾桶里翻烂苹果嚼碎了喂孩子。

〔13〕附近有人看不过去,会送一些吃的给她们母女,再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就不见了,估计是被谁偷走了。那些年偷孩子的人很多,至于谁是孩子爸爸,没有人知道。能看到的仅是,不久后,游荡的“女疯子”肚子又大了……我又愤怒,又不意外。我不能去追问孙艳玲是回到父母身边被结扎的,还是在婆家就被结扎了,因为像她这样有亲生父母愿意接手照顾,又有单位报销全部医疗费的“女疯子”,已经算非常“幸运”了。

当时孙艳玲一脱光了跑到工人面前,护工就从身后拿一床毯子把她包住。最后工人干活的时候,护工干脆就一直坐在她的屋里守着;要去忙的时候,就用约束带把她绑在床上,忙完了再回来给她松开。这是她在这个空间里能得到的力所能及的保护。

04

〔14〕孙艳玲算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但她的“疯”一点都不让人讨厌。

她从来不记仇,即便是对自己的“仇人”“院霸”,她也很善良。当初“院霸”儿子结婚没有邀请“院霸”参加,孙艳玲趁机嘲笑“院霸”,“院霸”心里记恨,接了一饭盒开水泼向孙艳玲,她脖子和脸都被烫出了水泡。主任要把“院霸”撵走,孙艳玲立刻去找主任求情:“主任,我已经原谅她了,别让她走了。”她从来没有提过自己曾经的丈夫和儿子,他们也一次都没来看过她,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

〔15〕平时放风的时候,只要一有机会,孙艳玲就会跑到男患者堆里去。过年科室举办联欢会,她要换七八个地方,一会儿挨着这个男患者坐,一会儿挨着那个男患者坐,并且早早就给她喜欢的几个男患者分别准备好了礼物。经常帮忙打饭的,她也会趁打饭的时候往人家手里塞些吃的。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孙艳玲妈妈带她去办公证的时候,公证员是个男的,孙艳玲上去就问人家:“想不想看我脱衣服?”公证员一下子警觉起来,问她咋回事,她说自己是精神病,正在住院,是她妈骗她来的。因为涉及精神病患者,公证问题一下变得复杂,孙艳玲妈妈想办的事没办成,一气之下才大半年没来看她。

〔16〕孙艳玲的妈妈非常确信地说她们家里没有家族史,其余五个女儿也每个人都各自组了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并且都很孝顺。所以孙艳玲应该没有基因上的问题,生病主要和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在没有选择的时候被送给了别人,被宠溺之后又经历了从天上掉到地上的落差,每天担惊受怕,不知道明天在哪儿……会不会都给她带来了很多创伤?

世上最无奈的事情,就是好像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却承受了根本承受不了的重创。

〔17〕很多人在生病之初都会不停地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但精神病人可能是连这个都问不出来的一群人——家庭的一片尘落在了身上,人生就此改变,这种情况在精神病人当中很常见。很多时候,他们是在替一个家庭、一段历史,或者某种环境“生病”。之前我有位老师曾说,善良的人才会得精神病,“因为不忍心怪别人,所以只能怪自己”。

好在孙艳玲自己看起来一点也不痛苦:不高兴了,可以把妈妈新买的衣服拿去堵下水道;妈妈不来看自己,也一点都不抱怨;没有吃的就管别人要呗,有了就分享给所有人;有个“仇人”每天吵吵架,被烫伤了立刻就原谅对方;老公也好,孩子也好,就跟没有存在过一样,不会烦恼,也不会想念……

〔18〕孙艳玲有一个魔性的口头禅,喜欢在一句话前面加——“这一天天的!”主任找她谈话,她每次都说:“这一天天的,知道了。”弄得主任觉得反而是自己小题大做似的。听得多了,后来我们也经常在办公室坐着坐着就会说:“这一天天的。”自己都觉得好笑。她活在自己的逻辑里,但只要这个逻辑能维持她的世界“正常”运转,“这一天天的”,就足够了。

善良的人不再伤心——关于孙艳玲,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