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325】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9》
作者:暮云昭昭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7551
3
3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对中国传统美学佳作《红楼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人性、悲悯的角度挖掘其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其真正的文学内蕴,通过“回到文本”来感受到其真实的魅力。欢迎与您共同品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15 01:03:45
更新时间2024-04-15 11:07:4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9》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

忽然有人说老爷又叫他了,“宝玉听了,只得跟了出来。到王夫人房中,贾政已出去了。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去”。有没有发现,生命里真正的深情是一直被打断的,作者写的是人的深情的难以持续。再深情的人,在日常俗务繁忙的世界里,心灵深处的悲哀和牵挂都会慢慢变淡。可宝玉总有一天要写他的《芙蓉女儿诔》,虽然他也可以去应付那些长辈。“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大概这些做官的人也有一个小型读书会。

2.

“又说:‘临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词。’众人听了,都忙请教是何等妙题。贾政乃说:‘近日有一位恒王,出镇青州,这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每公余辄开宴,日会众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guǐ huà)将军”。’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想这恒王也是第一风流人物了。’”

 3.

“姽婳”这两个字大家从声音上联想到的字和视觉上看到的字会很不一样,因为在视觉上,它表示女孩子正襟危坐、娴静安适的样子。如果只看字很漂亮,可它的音是“鬼”;“婳”,是讲女性很勇武的样子。所以曹雪芹真是最会玩文字的人,他怎么能想到要引“姽婳将军”这个历史典故,这两个字看上去很漂亮,一读出来就是鬼话连篇的“鬼话”。很明显是在讽刺贾政这类政府要员,闲着没事就要歌颂这种无聊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政府要官能够如此宠爱一个妾是非常值得夸耀的,而这个妾武艺就更不得了。

 4.

贾政说:“但更有可奇可叹之事。”原来恒王被贼众所杀,所有的男人都没有办法应敌,“各各皆谓:‘王尚不胜,尔我何为!’”姽婳将军就带了一群美丽的女子,上战场去打仗,最后全部战死沙场。他们就认为姽婳将军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歌颂的梁红玉抗金兵。我们那个时候很少想抗金兵干吗男人不去,一定要梁红玉带着一大堆女兵去?其实民间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传统戏剧里最著名的《杨门女将》,杨家的男人战死之后,由佘太君和穆桂英挂帅上战场。很奇怪,在男性权威的审美视野里,女性不但要美,还要忠心耿耿,最后还要能以死为男人复仇。这样一些很奇怪的情结纠缠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就慨叹:这样的女子真是人间的奇迹,就要宝玉和贾家的晚辈子侄们,每一个人作一首诗来赞美一番。过去的男性社会玩赏女性的心情很复杂,一般女性的样子已经看够、玩够了,需要新奇的刺激。其实我们仔细感觉一下就会觉得很滑稽,在这种以文化作为风雅的虚伪的环境中,文学只是他们的游戏,可是宝玉却要怀着巨大的哀伤来应付他们。

 5.

“且说贾政又命三人各作一首,先成者赏,佳者额外加赏。”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颁发文学奖。我觉得曹雪芹真有趣,大家知道他的这部小说是在绝对的孤独里完成的,他死后很久《红楼梦》才有机会面世。因此他很明白所谓风光的文学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个社会里、官场上一直不乏文学。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文学怎么来传递一个人真正的性情和心事,他一直有所警惕。这时候如果宝玉是十五六岁的话,贾环和贾兰更小,怎么能理解如此奇怪的故事。“一时,贾兰先有了。贾环生恐落后也就有了。”文学奖变成这样其实蛮可怕的,别人已经写出来了,我不写就有点丢脸。“二人皆已录出,宝玉尚出神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能理解曹雪芹为什么最后要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姽婳词》这么快就有了,一定不会是辛酸泪,辛酸泪绝不会这么容易就写出来。所以大家可以思索一下,宝玉的尚自出神,到底是在想《姽婳词》呢,还是根本魂不守舍?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6.

这一段如果你不小心,会以为他们在写很好的诗,可其实《姽婳词》是在讽刺这批人把文学当成一种应酬,当成是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玩赏,当成他们许多无法满足的欲望的一种转换,完全是词藻的堆砌。当贾政让宝玉写一个歌行体来歌颂姽婳将军的时候,宝玉马上琅琅上口,这时候的宝玉是穿了外衣,可以见客的那个人了。每说一句大家就鼓掌击节说,少爷真是人才,出口成章如何如何。可是大家想一下,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对恒王和姽婳将军毫无感觉,怎么可能写好这样的词?如果宝玉能写好《姽婳词》,曹雪芹就不是好文学家。

 7.

我们看一下贾兰的七言绝句:“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我们知道文学到最后分辨不出好坏的时候,是因为它的形式——押韵、修辞、对仗——太完美了,可这也是文学需要革命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写一句“我真想念你,或者很怀念你”,都比“音容宛在”要更动人,就是因为“音容宛在”仅仅是一个形式、套语了。但它原本是个很了不起的句子,古代人用这个做挽联是非常动人的。所以文学为什么要不断更新,是因为很多文字和语言会死亡,文学要想有生命力,就一定要保证能让生命的真性情变成表达情感的真正力量。我想贾兰的这首诗,在座的朋友不会觉得不好,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诗,所以“众幕友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以后听到客人赞美自己孩子的时候,要稍微小心一点,因为这种句子很容易就出来。尤其是当时的官场几乎没有真话,大家想尽办法靠巴结跟奉承来求得一点点利益,牺牲的是这些孩子。

 8.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