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325】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9》
作者:暮云昭昭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注明出处转载】读物本 / 古代字数: 7551
3
2
4
0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蒋勋说红楼梦》,是蒋勋先生对中国传统美学佳作《红楼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人性、悲悯的角度挖掘其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其真正的文学内蕴,通过“回到文本”来感受到其真实的魅力。欢迎与您共同品鉴。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4-04-15 01:03:45
更新时间2024-04-15 11:07:4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读物本蒋勋说红楼梦《189》

00:00:00/00:00:00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1.

忽然有人说老爷又叫他了,“宝玉听了,只得跟了出来。到王夫人房中,贾政已出去了。王夫人命人送宝玉到书房去”。有没有发现,生命里真正的深情是一直被打断的,作者写的是人的深情的难以持续。再深情的人,在日常俗务繁忙的世界里,心灵深处的悲哀和牵挂都会慢慢变淡。可宝玉总有一天要写他的《芙蓉女儿诔》,虽然他也可以去应付那些长辈。“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大概这些做官的人也有一个小型读书会。

2.

“又说:‘临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词。’众人听了,都忙请教是何等妙题。贾政乃说:‘近日有一位恒王,出镇青州,这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每公余辄开宴,日会众女习战斗攻拔之事。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guǐ huà)将军”。’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想这恒王也是第一风流人物了。’”

 3.

“姽婳”这两个字大家从声音上联想到的字和视觉上看到的字会很不一样,因为在视觉上,它表示女孩子正襟危坐、娴静安适的样子。如果只看字很漂亮,可它的音是“鬼”;“婳”,是讲女性很勇武的样子。所以曹雪芹真是最会玩文字的人,他怎么能想到要引“姽婳将军”这个历史典故,这两个字看上去很漂亮,一读出来就是鬼话连篇的“鬼话”。很明显是在讽刺贾政这类政府要员,闲着没事就要歌颂这种无聊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一个政府要官能够如此宠爱一个妾是非常值得夸耀的,而这个妾武艺就更不得了。

 4.

贾政说:“但更有可奇可叹之事。”原来恒王被贼众所杀,所有的男人都没有办法应敌,“各各皆谓:‘王尚不胜,尔我何为!’”姽婳将军就带了一群美丽的女子,上战场去打仗,最后全部战死沙场。他们就认为姽婳将军是可歌可泣的英雄。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歌颂的梁红玉抗金兵。我们那个时候很少想抗金兵干吗男人不去,一定要梁红玉带着一大堆女兵去?其实民间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比如传统戏剧里最著名的《杨门女将》,杨家的男人战死之后,由佘太君和穆桂英挂帅上战场。很奇怪,在男性权威的审美视野里,女性不但要美,还要忠心耿耿,最后还要能以死为男人复仇。这样一些很奇怪的情结纠缠在这个故事里,大家就慨叹:这样的女子真是人间的奇迹,就要宝玉和贾家的晚辈子侄们,每一个人作一首诗来赞美一番。过去的男性社会玩赏女性的心情很复杂,一般女性的样子已经看够、玩够了,需要新奇的刺激。其实我们仔细感觉一下就会觉得很滑稽,在这种以文化作为风雅的虚伪的环境中,文学只是他们的游戏,可是宝玉却要怀着巨大的哀伤来应付他们。

 5.

“且说贾政又命三人各作一首,先成者赏,佳者额外加赏。”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颁发文学奖。我觉得曹雪芹真有趣,大家知道他的这部小说是在绝对的孤独里完成的,他死后很久《红楼梦》才有机会面世。因此他很明白所谓风光的文学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个社会里、官场上一直不乏文学。可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文学,文学怎么来传递一个人真正的性情和心事,他一直有所警惕。这时候如果宝玉是十五六岁的话,贾环和贾兰更小,怎么能理解如此奇怪的故事。“一时,贾兰先有了。贾环生恐落后也就有了。”文学奖变成这样其实蛮可怕的,别人已经写出来了,我不写就有点丢脸。“二人皆已录出,宝玉尚出神呢。”这个时候我们就很能理解曹雪芹为什么最后要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姽婳词》这么快就有了,一定不会是辛酸泪,辛酸泪绝不会这么容易就写出来。所以大家可以思索一下,宝玉的尚自出神,到底是在想《姽婳词》呢,还是根本魂不守舍?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6.

这一段如果你不小心,会以为他们在写很好的诗,可其实《姽婳词》是在讽刺这批人把文学当成一种应酬,当成是茶余饭后可有可无的玩赏,当成他们许多无法满足的欲望的一种转换,完全是词藻的堆砌。当贾政让宝玉写一个歌行体来歌颂姽婳将军的时候,宝玉马上琅琅上口,这时候的宝玉是穿了外衣,可以见客的那个人了。每说一句大家就鼓掌击节说,少爷真是人才,出口成章如何如何。可是大家想一下,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对恒王和姽婳将军毫无感觉,怎么可能写好这样的词?如果宝玉能写好《姽婳词》,曹雪芹就不是好文学家。

 7.

我们看一下贾兰的七言绝句:“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我们知道文学到最后分辨不出好坏的时候,是因为它的形式——押韵、修辞、对仗——太完美了,可这也是文学需要革命的时候了。今天我们写一句“我真想念你,或者很怀念你”,都比“音容宛在”要更动人,就是因为“音容宛在”仅仅是一个形式、套语了。但它原本是个很了不起的句子,古代人用这个做挽联是非常动人的。所以文学为什么要不断更新,是因为很多文字和语言会死亡,文学要想有生命力,就一定要保证能让生命的真性情变成表达情感的真正力量。我想贾兰的这首诗,在座的朋友不会觉得不好,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写出这样的诗,所以“众幕友看了,便皆大赞:‘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以后听到客人赞美自己孩子的时候,要稍微小心一点,因为这种句子很容易就出来。尤其是当时的官场几乎没有真话,大家想尽办法靠巴结跟奉承来求得一点点利益,牺牲的是这些孩子。

 8.

接下来又看贾环的:“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自谓酬王德,谁能复寇仇。诗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你还是无法分辨好坏,五言律诗是延续了一千年的文学形式,到了清朝,这个形式本身已经死亡了。众人又开始拍马屁,贾政还是要谦虚一下,这就是宝玉要穿着外衣应付的大人环境。“因又问宝玉怎样。众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不同此等的了。’宝玉笑道:‘这个题目似不称近体,须得古体,或歌或行,长篇一首,方能恳切。’”大家很熟悉的像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哀王孙》都是歌行体,特点是文句比较朴素、自由,不受绝句、律诗的押韵跟对仗的限制,他觉得这个故事应该用歌行体来写。

 9.

他爸爸的反应很有趣,“自提笔向宝玉笑道:‘你念我写。若不好了,我捶你那屁股。谁许你大言不惭了!’”“宝玉只得念了一句,道是:‘恒王好武兼好色。’”贾政摇头道:“粗鄙。”这里明显可以看出宝玉跟爸爸的不同,宝玉蛮想把事情直接讲出来,可爸爸很不高兴,于是他只好转了。这里的关键是在这样的文化里一个孩子究竟还能保持多久的纯粹和天真,他必须加上很多虚伪的外衣,尽快转换成大人。曹雪芹本身是个始终没有变成大人的人,他一生都流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之中,才能写出这么一部惊世奇作。

 10.

宝玉接下来讲的是:“遂教美女习骑射。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叱吒声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绡。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恒王得意数谁行,就是将军林四娘。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星驰电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余意尚傍徨。”

 11.

我想对宝玉的《姽婳词》不做任何分析,所有的文句看起来都是华丽的,用字、用词很老到,宝玉也很切题地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可其间没有任何的真性情。宝玉完全像补习班教出来的好孩子,补习班的文学当然是最不好的文学。我们前面讲过,八股文本身没有什么好或不好的,可一旦成为考试模式,就变得没有任何真性情了。我跟很多人忏悔过,我大学里拿了高分的作文是“写给大陆苦难同胞的一封信”,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怎么能写出一篇可歌可泣的文章?所有主流文化里的可歌可泣,其实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做假。所以曹雪芹最后要写的这部伟大的作品,是要有真正的血泪的,而不是去堆砌所谓的词藻。

 

什么是好文学

 12.

我不是特别看重《姽婳词》,不是因为它的文笔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它里面保留了古老文化最精致的形式,成了徒有其表的、毫无生命力的东西。熟悉文学史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唐诗一定会转变成宋词,为什么宋词要变成元曲,为什么元曲到了明清取代它的会是小说,实际上是表明任何文学形式一旦成为内容的羁绊,就一定要被新的形式替代。明清以来,很明显的是有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诞生了,这就是小说,因为它能避开主流文化的胁迫,用比较轻松的方式呈现人性的复杂。所以在《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里,保留了很多当时主流文化控制不到的叛逆思想。

13.

比如像《西游记》,就算用最现代的眼光去看,它表现的都是人性中最活泼的东西,让人觉得好玩,可它也触碰到了大文化触碰不到的东西。我一直觉得曹雪芹在这方面是有见识的,他知道文学到底是怎么回事。有趣的是,刚才提到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是贴近民间的,很活泼、也很自由,它本来就很生猛,充满活力,《水浒传》也是。但《红楼梦》不太相同,因为作者本身已经受了很多主流文化的习染,虽然他一直排斥主流文化,但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表明他在这个文化的酱缸里泡得很深、很久,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跳出来,一定很困难。

 14.

我一直觉得曹雪芹这个人很不容易懂,《红楼梦》里谜语、酒令、骈文、诗词、歌赋无所不包。从文学形式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像他那样能包揽这么多的类型。可他自己并不觉得那些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相反,他觉得那些真正能跟自己的生命体验对接的细节和故事才是真正值得记录的。只是这个部分直到今天,我们都不见得能从文学中把它提炼出来,认定它是文学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我想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文学曾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不管是但丁的诗,还是薄伽丘的小说。尤其是在启蒙运动以后,小说绝对是整个社会革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像伏尔泰、孟德斯鸠他们,都是借着戏剧、小说这些最贴近民间的艺术来进行社会改革的。

 15.

可是在东方,这方面做得一直不够。“五四”运动之后,曾经想过努力去做这件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很多好的文学,可是今天真正的创作性文学,在一个考试压力这么大的教育系统里,还是很难发挥正面的作用。甚至包括1960年代到1970年代台湾最好的文学作品,也并没有在当今的教育系统里受到重视。很多时候大家争论到底用文言文或者白话文,我觉得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到底什么是好的文学?因为文言文、白话文毕竟是形式,这些形式如果其间没有真性情的流露,没有对人性的强烈撞击,下一代孩子很可能会变得庸庸碌碌,没有个性,没有热情,无法被文学鼓舞。更无法想象有一天在晴雯临终的时候,敢于跟她交换内衣。这样的文学如果不敢选入主流教育系统,其他对枝节的争辩都没有什么意义。

 

《芙蓉女儿诔》

 16.

所以大家注意一下,宝玉在他爸爸面前写完《姽婳词》以后,对晴雯的思念和真正的悲痛不可抑制地涌上心头,但他不敢声张,甚至不能让袭人知道,只得面对一片芙蓉花,写出了一篇祭奠晴雯的《芙蓉诔》。所以第七十八回出现了两个文学作品,一个是《姽婳词》,一个是《芙蓉诔》。希望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细读这两篇作品,这里面有曹雪芹的文学观,在他看来,文字写得再美,词藻再华丽,在成人的世界再受赞美,如果没有真正的生命体验,没有真正的关怀跟热情,也不过是“姽婳”(鬼话)词而已。

17.

而他对着芙蓉花写的《芙蓉诔》,表面上看起来是比《姽婳词》还难懂,几乎是古典神话的一次大聚合,可是《芙蓉诔》如果真正读进去,宝玉与晴雯生死离别的情景会再现,真正的心痛会出来。只是很少有人会从这个角度来读《芙蓉诔》,我们今天在殡仪馆听到的祭文,多年之前也许就已经听不懂了,它只是一种声音、一个惯例而已,因为没有人对死者做真正的追念和怀想。但《芙蓉诔》却是非常动人的祭文,因为它里面有非常多的细节,有这个男孩子跟死去的这个女孩之间最亲密的记忆,它也在哀悼所有死去而未完成的生命,是一曲真正的青春挽歌。

 18.

我们先看文本:“众人皆无别话,独有宝玉一心凄楚,回至园中,猛看见池上芙蓉,想起小丫环说晴雯作了芙蓉之神,不觉又喜欢起来。”好像觉得这个死亡不只是哀痛。“乃看着芙蓉嗟叹了一会。忽又想起死后并未至灵前一祭,如今何不在芙蓉之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注意,晴雯死后耽搁了这么久,现在才是真正的祭奠,因为中间一直被阻断,《红楼梦》是希望深情是无论如何都割不断的。宝玉可以写《姽婳词》,但回来还是要私下里写祭文来表达哀悼之情。大家都知道很多时候一个葬礼,可以把排场摆得一塌糊涂。记得秦可卿的葬礼,就因为丈夫贾蓉没有官位,贾家竟想尽办法替他买了个五品龙禁尉,有了名头,阵仗才能风光。这个时候葬礼已经不是悲哀和悼念,完全变成了一场家族的风光和排场秀。

 19.

宝玉痛恨这一切,宁愿独自面对自己的悲哀。“如今若学世俗之奠礼,断然不可;也还别开生面,另立个排场,风流奇异,于世无涉,方不负我二人之为人。”所以他写了一篇祭文,而且“用晴雯素日所喜之冰鲛縠一幅,楷字写成,名曰:《芙蓉女儿诔》,前序后歌”。“冰鲛縠”是一种很细的丝织出来的,没有染色的丝绸。我一再跟很多朋友说,如果祭文不是亲人的肺腑之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作者当然知道祭文是近于腐朽的老文化,所以这其中第一个要松动的应该是对待死亡的态度,《芙蓉女儿诔》变成了对死亡最真切的哀悼,是一个生命留下的最真挚的东西。

20.

“又备四样晴雯所喜之物,于是夜月下,命那小丫头捧至芙蓉花之前,先行了礼,将那诔文即挂于芙蓉枝上,乃泣涕念曰:‘维,太平不易之元。’”这是表示现在是多少年的意思,可作者在写这个小说时很谨慎,不敢让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写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因为弄不好是会杀头的。过去每个皇帝登基的时候都要改“元”,“不易之元”,就是说这个皇帝永远都在,不会再改年号了,其实这是躲避灾难的手段,因为清朝的文字狱非常厉害。

 21.

接下来是“蓉桂竞芳之月”,他没有直接讲八月,作者一开始就把祭文的现实性全部疏离掉,哪一年、哪一月都不知道,因为他面对的死者已经成为花神了,所以他要把它写得像神话。接下来写日子更是了不起的写法,不是说四月九号,也不是五月八号,而是“无可奈何之日”,生命到了最荒凉的状态。王羲之的书法里常常出现“奈何奈何”。“怡红院浊玉”,这里用了一个“浊”字,他一直认为所有女孩子的生命都是干净的,他自己却掉在一个肮脏的世界里。“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作者强调的是,如果有真情实意,所有外在的形式都不重要。

 

衾枕栉沐、亲昵狎亵

 22.

“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曰”,“白帝宫”,按照中国的五行,白是指西方,西方主秋天,现在是芙蓉花开的秋天,所以是白帝宫。如果是“赤帝”,就是南方,主夏天;如果是“青帝”就是木,主东方……蜀汉的白帝城在四川,也是在中国的西边。他认为晴雯已经变成了管秋花的花神,当然要住在白帝宫中,“抚司”是官名。大家读下去就会发现这篇诔文基本上是个神话。“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很真实地告诉你晴雯死的时候是十六岁,我之所以一直强调年龄,是因为年龄会唤起我们很多感动,这样一个从几岁就认识宝玉的女孩子死了,他们之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如果我们那个年纪写一篇祭悼同学的祭文,该怎么写?他说:“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没而莫能考者久矣。”晴雯姓什么,哪里人,已经无从知道了。这是个苦命的女孩子,生下来就被卖来卖去的。

 23.

下面这句很动人:“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晏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衾枕”是被褥、枕头,“栉”是梳头,“沐”是洗澡。“衾枕栉沐”,我想今天我们大概也不敢在祭文里说,这个女孩曾经跟我一起洗澡,睡一个枕头,但宝玉讲的就是这些。我为什么对她念念不忘,就因为从小一起“衾枕栉沐”。大家可能会因为文字的关系,而忽略了其间动人的本质,这四个字全是日常生活的内容,因为晴雯是照顾宝玉饮食起居的人。“栖息晏游之夕”,是说我们二十四小时都在一起。接下来用了很惊人的四个字——“亲昵狎亵”,“亵”就是猥亵的亵,而且竟然敢用“亲昵”。“亵衣”就是内衣,可见亲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用“亵”这个字。我们跟一般的朋友都不敢用这个字,当然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一两个人可以用到这几个字。我一直觉得晴雯真有其人,因为他讲得非常清楚,认识、相处五年八个月,虽然像个神话,可是时间却这么清楚。

 24.

大概对曹雪芹来讲,这五年八个月是他生命里很美好的一段时光。如果我们今天要做一个祭文的革命的话,不妨就要从这个东西开始。一个丧礼要不就不参加,如果参加,它就要是真实的,绝不能变成虚伪的应酬。我们最常听到的故事是某某候选人,会每天泡在殡仪馆里,每一家的葬礼他都去参加,但这一招还真有用,因为大家觉得他那么用心,就选他吧!但细想想,你会觉得不可思议。记得我母亲过世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就决定不发任何讣告,到最后除了直系血亲的十七个家族之外,没有任何外人在场。因为我们觉得这是很私密的事,不应该被打扰,可能我们已经有点厌烦了那种做秀的葬礼。

 

花原自怯,岂奈狂飚

 25.

然后他就开始回忆了:“忆女儿曩(nǎng)生之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我们看到他用四个名词——金玉、冰雪、星日跟花月,来形容晴雯留给他的印象和感动。这篇祭文有很工整的对仗和明显的押韵,可是丝毫没有影响其中的真性情。又讲到晴雯活着的时候,“姊妹悉慕媖娴”,姐妹们都很喜欢她,因为她特像个好学姐,很豪爽、有英气,对人很善良,也非常单纯。“妪媪咸仰惠德。”那些年长的太太、妈妈们,也都觉得她聪慧贤良。

26.

下面就转变了:“孰料鸠鸩恶其高,鹰鸷翻遭罦罬。”因为你生命太孤高了,所以别人会厌恶你。“罦罬”是指一种装有机关能捕捉鸟兽的网,也泛指罗网,所以这里的意思是说,你的生命原本是可以高飞的老鹰,却不幸被网所捕,实际上是在讲晴雯的被陷害。“薋葹妒其臭,茞兰竟被芟荑!”“薋葹”是那种杂乱的野草、恶草。在汉语言文学中,常常用“薋葹”来形容小人,而用“茞兰”去比喻君子。也就是说在植物世界里,恶草会掩埋掉这些美丽的生命,这一切都是在形容晴雯遭遇的悲剧。下面的句子非常漂亮:“花原自怯,岂耐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

27.

用“骤雨”和“狂飙”来形容晴雯经受的打击,用花的怯和柳的愁去比喻晴雯的美丽和柔弱,真是漂亮!我们今天的排版,常常把这篇诔文整个排下来,其实它本来是诗,完全可以排成断句的形式。把“花原自怯,岂耐狂飙”四个字四个字地断开,在空间上就会形成一个节奏。可见对《红楼梦》的理解还关系到今天的出版界要花功夫,去想办法把它转换成视觉上更现代、更美感的设计。我一直觉得《芙蓉诔》拆开来是非常漂亮的一首长诗,当然这篇诔文今天很难被选到教科书里,但无论如何,《芙蓉诔》是学文字、学语言、学造型、学形象的最好的教材。

 28.

然后他讲道:“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蛊”和“虿”都是害人的毒虫,因为晴雯对自己的生命有所坚持,等于是活生生被气死的。注意,这篇诔文里有非常多肉体的描写,因为宝玉跟晴雯是非常接近的,所以他会写到“故尔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大家看接下来这四个字全是言字边——“诼谣 讠+奚诟”,就知道有多少的谣言和多少的是非逼死了晴雯。最可怕的是:“诼谣 讠+奚诟,出自屏帏。”陷害晴雯的人就在屏风、帘幕背后,前面说过,晴雯、蕙香、芳官的被逐,是内部有人打了小报告的,这篇祭文里讲得更明白了。“荆棘蓬榛,蔓延户牖。”这些带刺的、能伤害你的植物,已经爬满了你居住的地方。晴雯其实很无知,她太天真,根本不知道自己得罪了多少人,不知道有多少人憋着要陷害她。“岂招尤则替,实攘诟而终。既忳幽沉于不尽,复含罔屈于无穷。”这全是在讲她的委屈,死得不明不白的。

 29.

下面的比喻很特别:“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我们知道晴雯只是一个小丫头,宝玉竟然把她比喻成汉代的贾谊和大禹的父亲鲧。我想假如我们今天写一个祭奠女用人的诔文,用这种比喻大家一定觉得蛮奇怪的。可是宝玉内心根本没有这种界限,在他看来人的受委屈是一样的。贾谊就是因为遭嫉被贬长沙,是历史上屈死的孤独者。而鲧也是为了止住洪水而偷了息壤,最后被火神祝融杀于羽山郊野的孤独者。我想如果宝玉把这篇文章拿去给他爸爸看,一定会被痛打一顿。可是在宝玉心中,这五年零八个月里跟他最亲近的生命,是最值得纪念的,我们一定要从这样的角度去了解这一篇诔文的意义。

 30.

下面他又写道:“自蓄辛酸,谁怜夭折!”晴雯的死很快就会被遗忘,因为这个家族里没有人会记得这件事。“仙云既散,芳趾难寻。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这里用的是神话典故,古代神话里有个地方叫“聚窟洲”,据说在那里可以找到“返魂香”,死去的人闻了香味就会活过来。可如今大雾弥漫,我上哪里去找让你重新复活的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我们知道秦皇、汉武都曾经派人到海上去寻求不死之药,如今海上已经没有那艘船了,我怎样才能得到回生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