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德国取得政权并建立纳粹系统后,希特勒开始觊觎欧洲。出人意料地,在入侵波兰前,希特勒和斯大林结盟法国和英国别无选择,只得对德国宣战,而此举并未阻止德国和苏联鲸吞蚕食波兰。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迫害也就此展开。对西欧国家,非实战状态”开始,这是一段充满等待、不确定和希望的时间。回想起一次世界大战受的苦,法国人仍希望能避免开战。
1
(柏林)
1945 年,柏林。
战事已基本完毕,苏军正在发起最后的总攻。苏联军官约瑟夫·普拉乌托夫上尉说:我们要结束这场战争,消灭那些想致我们于死地的力量--永远,彻底地消灭他们!
(阿道夫·希特勒广场)
希特勒从掩体中走出来,试图领导德国在最后的时刻做垂死挣扎,可还有哪个士兵、哪个孩子愿为他而战呢?
这场战争造成数千万人死亡,而对于德国的女人来说,即使战争结束,她们的痛苦也不会终结。
2
《柏林的女人》一书描写了 1945 年处于战争中的德国女人的生活:我亲眼看见丈夫头部中弹,倒地身亡,他永远地离我而去了,我身边的姐妹们都在安慰我,可孤苦无依的她们又能比我好多少呢?能对抗苏军的男人已经没多少了,现在是孩子们在扛枪。
这段内容真实地再现了德国当时的状况:选帝侯大街,号称柏林最时尚的购物天堂,13年前,这里的橱窗里映出的却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民族。
3
(柏林 1932年)
纪念碑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亚历山大广场上,玛琳·黛德丽深情献唱。
在菩提树下大街旁,托马斯·曼在仔细品味着诺贝尔文学奖。
柏林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最包容的城市之一。
但是 1933年,一切都变了。希特勒用散布谣言、煽动德国老兵不满情绪等手段,率领着全副武装的党卫队,高唱着《豪斯特·威塞尔之歌》控制了整个德国。
4
不久纳粹党徒一手炮制了震惊世界的国会纵火案,这让德国共产党更进一步认定,希特勒是自己的敌人。两党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最终决裂。共产党人最后一次唱起了《国际歌》。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仅仅几个月后,他的独裁政策就得到了全面施行。全体德国人都振臂高呼“希特勒万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希特勒不得不一次次地强调他的宣言--德国在我们脚下!德国为我们骄傲!德国让我们勇往直前!
5
他用极具号召力的演说,获得了民众支持。
他成功了。在他的自传《我的奋斗》里,希特勒详细叙说了他所谓的“使命”--作为一个在一战中忍辱负重的老兵,他的第一个使命就是消灭法兰西,夺回因为 1919年《凡尔赛和约》而失去的军队、土地和应有的尊严。随后,他必须进一步赢得“生存空间”,也就是不断扩大的领地和势力范围,他想让全世界都臣服于德国的脚下。
6
希特勒对犹太人深恶痛绝,他宣称是犹太人玷污了雅利安民族的高贵血统。在他眼里,是犹太人引发一战,导致德国战败,是犹太人引发通货膨胀,让德国人陷入贫困,假如还有下一场战争,那无疑是对犹太人的战争。
(达豪集中营)
犹太人被送进了达豪集中营,这里关押着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党人等各种反纳粹分子。
同时,希特勒妄图把所有讲德语的人都划归为庞大帝国的子民。首先他决定德奥合并,把奥地利纳入德国版图,之后他在林茨市附近开设了臭名昭著的毛特豪森集中营。
7
这是奥地利的山村。1899年,希特勒曾和其他孩子一样在这里上小学。如今,这里的孩子们还赤着脚,而希特勒却已开始征服世界。希特勒将下一个目标瞄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因为那里的苏台德区是德国人聚居地,但那里受英法保护。
(1938年9月30日)
希特勒在慕尼黑紧急召开了一次“和平会议”,与会者有他的盟友--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在这次会议上,他显露出了至高无上的威严。墨索里尼是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战争意识要从孩子抓起。
8
此外,参会的还有那些在一战中虽然获胜,但却元气大伤的国家领导人,比如英国的内维尔·张伯伦和法国的爱德华·达拉第,他们都希望天下太平。商讨过后,四方最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把捷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了希特勒。作为交换,希特勒对天发誓,不会再侵略欧洲任何国家。不过历史将证明,这只是骗子的伎俩。
(1939年3月15日)
仅仅过了6个月,赫尔曼·戈林就在希特勒的授意下,攻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在一战中,戈林曾担任过战斗机飞行员,他是纳粹党的二号人物,是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此时任空军元帅,曾屠杀过无数犹太人。
9
希特勒倚靠捷克强大的工业,已经不再受制于人,他准备大干一场,对此,英法两国无可奈何。
(莫斯科 1939 年)
苏联是当时欧洲唯一一个能与德国抗衡的国家,并且,它已与法国签订了互助协定。
苏联成立于 1922年。1924年,斯大林从列宁手中接过了最高权力,到1939年,虽然苏联经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综合国力已大幅度提高,但是国防体系仍然非常脆弱,它不敢轻举妄动。面对希特勒的肆意扩张,斯大林更期望能制止,或者至少推迟战争爆发;而希特勒也担心这个巨人会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暂时并不打算主动发起挑战。
10
于是,1939年夏天,在贝希特斯加登的私人别墅里,希特勒和他的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拟定了一个计划,他们决定履行缓兵之计,希特勒委派里宾特洛甫赶往莫斯科,同他的劲敌签订了一个历史性条约。
(莫斯科 1939年8月23日)
斯大林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代表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让许多国家感到意外。事后希特勒狂喜,他叫喊道:“整个世界已经装在我的口袋里了!”
11
那么,在这个互不侵犯条约的背后,双方到底作何盘算呢?有人说斯大林是想坐山观虎斗,他想让欧洲各国先挫败希特勒的锐气,等德国雄厚的实力有所削弱后,再与其正面交战。
在德国,希特勒需要向磨刀霍霍的手下作出解释。他会见了党卫军和盖世太保的领导人海德里希·希姆菜,他的得力助手马丁·鲍曼和几个身居要职的官员。他解释说,这个临时性的条约会让他的扩张不再有后顾之忧,能使他放手实施下一步计划--进攻波兰。
12
对世界各国来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一场战争即将打响。不久后,美国政府利用法国邮轮“诺曼底号”接回了大量美国公民,美国人想从此远离欧洲这块是非之地。这艘邮轮标榜着和平、浪漫、幸福和进步,横跨大西洋,向美国本土驶去。
1936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案》,以期避免再次被卷入战争。
没有了美国和苏联两方面顾虑,希特勒决定,踏平由《凡尔赛和约》造成的“最恶劣的畸形产物”——“但泽走廊”。
13
1919 年时,为了让波兰能拥有海岸线,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希特勒决定,1939年9月1日早晨5点35分,德军向波兰进军,运用“闪电战”迅速收复但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声炮在但泽打响。
(但泽)(1939年9月1日)
希特勒相信,法国和英国不会参战,可实际上,两国政府火速地进行会晤。并联名给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勒令他立刻停止对波兰的行动,希特勒不以为然地说:我们的敌人势单力薄,不可能采取行动,谁会愿意为区区一个但泽而陷入一场大混战呢?
14
1939年9月3日上午11时,驻柏林的英国大使发表了战争宣言。下午5时,法国正式宣布对德国开战,这让希特勒大为震惊,他的翻译施密特在日记中写道:他呆呆地望着远方,好像僵住了一样。
约德尔将军也写道:这是元首的直觉第一次出错。德军的将领发现,他们现在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腹背受敌。可事已至此,退无可退,于是希特勒派遣纳粹国防军继续进攻波兰。
波兰的实力和德国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波兰骑兵对阵德国坦克,结果可想而知。
15
(法国 1939年9月3日)
这里是巴黎东站,1914年,士兵们曾在同一个站台上集结出发,不过那时的气氛和现在完全不同。当时他们端着钢枪,戴着花环,而现在,士兵们既没有武器,也没有鲜花。
没人愿意参战,政府甚至被迫运用武力逼迫他们赶赴前线,尽管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政府招募了 400万士兵,包括费尔南德这样的喜剧演员,对他们来说,战场既陌生又恐怖。
法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所以士兵的主体都是农民,他们徒步前往德国边境,而长官们都骑着高头大马。当时运输物资的主要工具,就是这些从全国征来的马匹。
16
加斯顿·西雷克是名司机,他曾驾驶过那种装有实心橡胶轮胎的卡车。他回忆道:当时我们的军用设备奇缺,卡车上的士兵两个人才有一把枪和十发子弹,而且还无权擅自打开弹夹。要是有足够的弹药,我们当然愿意打仗,教训一下讨厌的德国佬。
“德国佬”,这个对纳粹德国的轻蔑称呼来自于一战,其他蔑称还有“泡菜”、“夜壶”、“丘八”、“德国鬼子”、“绿毛龟”等等,当时纳粹士兵身穿灰绿色的军装这让他们可以跟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他们还被戏称为“薯虫”,就是依赖土豆生存的寄生虫。
17
这些“德国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以行军为例,他们前进时会唱歌--我们的军旗在前方飘扬,我们的军旗会开创时代,我们的军旗比死神更强。
其中一个叫奥古斯特·冯·卡格内克的士兵写道:我认为军旅生涯是正确的选择,我的父母也这么想,父亲常对我说,只有经历过军旅生涯,你才能理解生命的意义。
1939年9月,这个名叫卡格内克的士兵被提升为坦克指挥官。“我父亲当过将军,他告诉我,法国人在边境有40个师驻守,可我们的主力都去了波兰,只剩 15 个师。20 万对阵 50万,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18
1939年9月7日,在宣战4天之后,自信的法国军队主动发起了进攻。法国人想以此表明,波兰并没有被遗忘。法军很快就切入了萨尔河地区,德国百姓大多选择了逃亡。
法军的信息通讯员骑着自行车向人们传递战争信息,这些通讯员骑着的都是在德国村庄里捡到的被丢弃的自行车。
但是萨尔河攻坚战虎头蛇尾,最后演变成了游击战,游击战的领导人是战斗英雄约瑟夫·达尔南德,他曾荣获“法国头号大兵”的称号。但后来,他和德军通敌,疯狂屠杀同胞,战后,他被军法处决。
19
法国军队虽然在人数上占优,但却战绩平平。
67岁的莫里斯·甘末林将军受命出任法国陆军部队的总司令兼英国远征军指挥,在军队中占少数的英国人认为,这场战争毫无悬念,很快就能鸣金收兵。
甘末林本人也不愿意重演一战时的噩梦,他无论如何都要避免战火烧到法国本土,因为此时法国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
马其诺防线是前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其诺的杰作,他希望用防线挡住德军。建造防线前后共花费16年时间,消耗了150万立方米混凝土,炮塔全都分布在迷宫般的隧道里,隧道从瑞士边境一直修到卢森堡,全长500公里,可容纳20万士兵。
20
马其诺防线在阿登森林的边缘止步,法国军事家认为,德国坦克不可能穿过地形条件如此复杂的森林。由于比利时反对,法国没有把防线延长到海边,剩余的这部分——没有修建工事的前线,由法军和英国远征军设防。后来,加拿大和英国又千里迢迢派来了援兵,这些士兵高唱着“我们要在齐格菲防线上晾衣服”。
齐格菲防线是希特勒在马其诺防线对面修筑的防御工事,法国军队里也在传唱着这首歌。
21
德国人暂时没有向法国发起进攻,他们也在竭力避免第二次大血战,不过法国还是及早疏散了百姓,以做到有备无患。连年的战火让百姓像皮球一样,在两个国家间来回奔走。
(电话音)“不要忘了动物园里的居民们,带上这只傲慢的白羊驼吧”。斯特拉斯堡成了空城,这里没有了人民,没有了灵魂。教堂也冷清了。
(华沙 1939年9月20日)
9 月20日,希特勒下令轰炸华沙,他们很快就包围了城市,但却久攻不下。希特勒打算先攻破对手的心理防线,然后再一举摧毁。
华沙在哭泣。
22
(纽约 1939年9月20日)
各大报纸的头版争相报道,希特勒的这次进攻令全世界都陷入了恐慌。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随即向全国人民致辞:“我们的国家会保持中立,但是,我无法要求美国的公民在思想上无动于衷,即使是中立者,也有权辩明事实,即使是中立者,也不能因为受到胁迫而停止自己的思想、无视自己的感受”。
轰炸过后,欧洲各国都深感不安,巴黎迅速采取行动,将博物馆里的珍品转移到了南方。埃菲尔铁塔脚下布满战壕,空袭演习随时进行,防毒面具人手一个。
23
一战时,人们就见识过毒气弹的威力,这次,连马都戴上了面具。此时波兰正在遭受战火蹂躏。
遵照之前和希特勒达成的协议,苏联占领了波兰东部,在波兰,德军和苏军亲如兄弟,这让人难以理解。纳粹党人四处散发传单,内容是:德军向由工人和农民组成的苏联红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波兰军队向西方的德军和东方的苏军投降,之后,斯大林下令处决波兰囚犯,他想让波兰从此失去主要战斗力,在苏联斯莫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里4500名波兰军官被秘密处决。
24
两年后,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波兰流亡政府的领导人,西科尔斯基列出了一张失踪波兰军官的名单,斯大林表示,将会对此事彻查到底。
半个世纪后的1992年,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给波兰总统莱克·瓦文萨出示了一张由斯大林亲自签署的处决令。
斯大林表面上占领了半个波兰,但其实,真正获益的却是希特勒,因为这为他日后直接进军苏联提供了条件。
经过 20 多天的僵持之后,波兰投降。很快,纳粹党人汉斯·弗兰克被希特勒和希姆莱任命为被侵占省份的总督,就职时他宣称:“我掌有波兰人的生杀大权。”战争结束后,弗兰克在纽伦堡以反人类罪被处以绞刑。
25
这是当时吉普赛人的生活,在纳粹眼里,他们根本不是人,纳粹逼迫吉普赛女人接受绝育手术,称她们“无权繁殖后代”,纳粹还曾对吉普赛人大开杀戒,数十万无辜百姓被关押在集中营里。
而犹太人更加悲惨,300万犹太人的生命都掌握在纳粹手中。希特勒暂时还没拿定主意该怎么处置他们,随着局势对德国越来越有利,他曾一度考虑过要把这些人驱逐到东部地区,或者干脆发配到马达加斯加。但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希特勒和他的同僚见势不妙,于是决定系统性地对犹太人展开屠杀,这被他们称之为“最终方案”。
26
为了便于识别,纳粹在犹太人身上贴了黄星,犹太人被聚集到了隔离区里。一位幸存者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真的不忍心亲眼目睹那些可怕的暴力场面。女人和老人被地痞流氓驱赶到大街上肆意殴打,我满眼泪水,但却手无寸铁,孤立无援,诺大个世界,没有一个人为我们挺身而出,太可悲了。
(罗兹犹太人区)
波兰的各大城市都设有犹太人监狱,来自德国、奥地利和捷克的犹太人都关在里面。犹太人仍然相信,总有一天,他们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可他们等来的却是饥饿和寒冷。
浩劫才刚刚开始。
27
在满目疮痍的华沙街头,德国宣传队正在这里给希特勒录像,他站在高台上,神情严肃。德国士兵随着雄壮有力的《掷弹兵进行曲》趾高气扬地踢着正步,但其实,在波兰战役中,他们的表现很一般,他们备战并不充分,缺少战斗精神,像一群散兵游勇,这让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将军毫无颜面,但又不得不向元首报告。
可此时的希特勒沉醉在自己的帝国梦想中,对忠告毫不理会,他下令继续向西方进攻。将领们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一些人开始密谋暗杀元首,取而代之。历史的天平已经开始摇晃。
28
1939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侥幸逃过一次暗杀,每次遇到这种事他似乎都有如神助,从那以后,在参加死难者葬礼的时候,他都不再像从前一样存有怜悯之心。他告诉他的将军们,我言出必行,我要等待时机攻下法国,这次行动,要么大获全胜,要么战死沙场。
不过希特勒并不是没有一点顾虑,他曾说:打仗就像是打开一间暗室的门,门里面是什么你永远无法预料。
在正式开战之前,他回到了阿尔卑斯山上的别墅,他的情妇爱娃正等着他。在爱娃的录影带中,跟随希特勒多年的建筑师阿尔伯特·施佩尔踌躇满志。
29
施佩尔曾回忆道:希特勒想把柏林更名为日耳曼尼亚,他们已经设计出将来阿道夫·希特勒广场的模型,广场上有个像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那样的穹顶大厦,不过要大上 17倍。他曾问过希特勒,这么大的目标不是给空袭创造了机会吗?但元首很肯定地说,戈林曾保证过,帝国的上空绝不会出现敌机。
卡格内克,这名未来的德国军官,曾在军营里写信给他的母亲说:我们摩拳擦掌,准备战斗。他的母亲回复道:战争就是犯罪,我们都要付出代价。
30
战争进入了一个奇怪的阶段,德国人把这个时期叫做“静坐战”,英国人称之为“冒牌的战争”,法国人视其为“滑稽战争”。在这段日子里,女人们百感交集,她们不仅要承受战争带来的恐慌,还要担心参战的家人是否能够生还。
在前线,士兵们都在挖战壕,为活下来争取机会。法国士兵加斯顿·西雷克在给妻子的信中说,这里零下30度,我算比较走运,得到了当地人给的一些麦秆,能暖和点。
31
(表演:约瑟芬·贝克尔)
“一、二、三、唱……很好,非常棒!”
1939年的冬天,是百年来最冷的一季,而战争偏偏就发生在这时,将士们苦不堪言,
(1940年)
总指挥官甘末林将军预计,德军会穿越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攻打巴黎。甘末林打算在此时迎击德军。
在法国,身为坦克团团长的戴高乐上校,此时己声名鹊起,他指责这一局面是“马其诺防线的后遗症”,并声称下手太晚必定遭殃,在《建立职业军》一书中,他主张运动战和坦克部队协同作战。
32
当时法国每月可生产 300辆坦克,但具体到各个步兵团却寥寥无几。法国的航空业同样很落后,大战在即,它向美国订购了 4000架飞机。而此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越来越强烈,代表人物就是查尔斯·林白,他指责政府在诱导美国,加入对德战争。
(美国孤立主义代表人物查尔斯·林白 讲演)
(电话音)“如果你愿意让美国永远独立自主,如果你认为这个国家不应该沾染战火,那么请你加入我们的'美国第一运动’社团”。
这是美国保守派的主张,也是以反犹太人的汽车大王福特为首的许多公民的呼声。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也主张美国保持中立,这位前德国公民当时正担任美国驻伦敦大使。
33
1940年初,美国的纳粹分子掀起了一场革命大风暴。在欧洲,英国的纳粹分子也不甘示弱,走上街头。莫斯利被称为“英国的希特勒”,他在伦敦市中心向政府挑衅,他被监禁直至战后。
当时德国纳粹正试图同英国取得单独和解,受此启发,莫斯利也在寻求和解之路,但英国首相丘吉尔并不打算买希特勒的账,他不厌其烦地致电法国的甘末林将军和海军上将达尔朗,邀请他们正式访问伦敦。
他们准备合力组建一支英法联军,派往正在遭遇危机的芬兰。
34
(1940年3月)
法国想要派出它的精英战士--法国外籍军团。100 多年来,法国外籍军团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非难,他们指责这些人总是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西迪贝勒阿巴斯)
位于西迪贝勒 阿巴斯市的法国外籍军团总部,刚刚吸纳了很多西班牙共和党人,这些人都从佛朗哥的魔爪下逃生,正想和法西斯决一死战,投靠法国是他们复仇的第一步。法国外籍军团在布雷斯特市与装备精良、擅打冬季战争的山地部队“阿尔卑斯师”成功会合。
(1940年4月9日)
但这时,芬兰已经与苏联签署了和约,随后不久,希特勒就发动了对丹麦和挪威的突袭,又一次发动了“闪电战”,他们只用两天就攻下了奥斯陆。
35
希特勒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保护铁矿运输线的畅通,对战时的德国来说,铁矿石是不可或缺的原料,德军50%的铁矿石都来自本该保持中立的国家--瑞典。
(1940年4月16日)
英法联军在挪威的纳尔维克港登陆,他们苦战了一个月,用5000名士兵的亡魂换来了纳尔维克,盟军骄傲地宣布,我们切断了铁矿运输线。这次胜利使法军上下士气大振,士兵们有了一句新格言:我们是强者,必定会取胜。
(纳尔维克)
但随后,希特勒将几十万英法联军困在了敦刻尔克,丘吉尔不得不选择后撤。他们无法保卫自己的国家。
36
1940年5月9日,希特勒乘坐代号为“美国”的专列离开柏林,前往挪威,走到半路,火车掉头驶向距离法国边境不远的新指挥部,查看整个战局。德军将领们向他提交了冬季的作战计划书,方案和1914年时基本相同--穿越比利时。但是希特勒比较欣赏冯·曼施坦因将军的提案,他解释说,要让敌人以为我们要穿越比利时,这样他们才会派重兵,实际上,我们不这么做,我们要直插阿登森林,然后转过头,向大海进发,我们要像割麦子的镰刀一样,包抄他们。
可是“镰刀行动”风险极高,因为盟军可能会杀回马枪,不过希特勒认为,只要天气好,一切都不在话下。
37
(1940年5月10日)
陆军中尉卡格内克声称,我们是国防军,伟大的德军无坚不摧,我们的胜利唾手可得。
这些士兵不但继承了普鲁士军队铁一样的纪律,而且还被纳粹思想打了强心针,因此,个个都誓死效忠。他们始终以为,是法国首先宣战,德国出战完全是为了保卫祖国。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国伞兵空降荷兰,他们此行的任务,是占领鹿特丹附近的机场和桥梁。与此同时,希特勒也把战争机器开进了比利时的领土。
希特勒在等待。盟军会掉进包围圈吗?
《天启 》1 解说词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