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71】
读物本·《重音停连》
作者:枫姐❤
排行: 戏鲸榜NO.20+
【禁止转载】读物本 / 现代字数: 6916
120
294
92
35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转载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说点啥呢,想知道内容 自己看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3-04 15:43:33
更新时间2022-03-28 17:50:5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第一部分 停连

一.分区性

区分性停连,是指在语言序列中,能区分语意,符合听觉习惯,有助于受众理解的停顿或连接。通过停连的安排区分语言序列成分,表达出清晰的语意。而区分过细或不加区分,只能造成模棱两可的语意。

区分性停连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对一个个汉字进行再创造的组合、贯通的技巧,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灵活,稿件中词或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

例:

1、我看见她笑了。

2、专家认为北京市水资源丰富这种说法不对。

3、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

 

二.呼应性

呼应性停连,是指有声语言的行进中,有前呼后应性质的停连。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搭后语之感,造成逻辑链条的残缺。呼应性停连在全篇结构上也有重要作用。倒插叙、补叙的前文和后文运用呼应性停连可以使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有声语言的行进,在停连上有前呼后应的性质。播读中运用呼应性停连必须解决哪个词是呼,哪个词是应,二者如何呼应等问题。“呼”和“应”是一种内在联系的表现,在作品中,在语句中,有呼无应,显得不完整;有应无呼,显得没头脑。总之,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搭后语”之感。运用呼应性内在联系的停连也有某种区分作用,但主要是凸现呼应关系。

 

三.并列性

并列性停连,是指在语言行进中显示并列关系的停顿或连接。较多的并列成分,在停顿上不宜生停硬顿,在有内容关联时,可把相近的并列成分归为一组,组内并列成分之间停顿时间可以稍微缩短,各组之间停顿时间匀称。在无内容关联时,可以根据数量分组,尽量避免各组数量相同,以减少一板一眼的印象。

并列性停连,是指在稿件中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凡属各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求位置类似,时间近似,以显示并列关系,而它们各自内部的连接较紧,有时有些小停顿,时间也不可长。在无内容关联时,可以根据数量分组,尽量避免各组数量相同,以减少一板一眼的印象。并列成分多,分组时一定要注意组内和组间的停顿时间不可过于悬殊,保证各并列成分的相对独立性,否则会弄巧成拙。

 

四.强调性

强调性停连,是指为强调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句子、一个小层次,而对停顿和连接进行的恰当处理。停顿上,可以在强调的成分之前之后,也可以在前后同时停顿,相形之下,那些不强调的成分之间,停顿时间缩短,甚至连接。强调性停连常和重音结合起来运用。

在句子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边或后边、以至前后同时进行停顿,使所强调的词句凸现出来,其他不强调的词句中,有停顿处也相对缩短一些时间,这就是强调性停连。

例:

1、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2、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第一场雪。

3、这是它又一次失败的记录。

 

五.判断性

判断性停连,是指为显露思维过程,表现思素、判断而运用的停顿或连接。在判断性停连的运用上,要避免“走过场”和“乱判断”。判断性停连,既然是判断性停连就应该有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的感受就应该明显。

 

六.转换性

比如说,此事物是什么样?表达中应怎样体现?这就需要运用判断性停连。因此,在稿件中有判断过程表现的时候,就应在判断、思索的地方进行判断性停连,以表达出此时的思维过程。停顿不是思想感情的空白,不仅是说在播讲中已经“明其意”,而且要表现出正在“成于思”,即有思维过程。为了表现思索、判断的过程,便可以运用判断性停连的方法。

 

七.生理性

 

生理性停连,是指为表现人物生理上的异态,所引起的语流不畅、断断续续的状态而运用的停连,如人在生命垂危时断断续续的嘱托话语。播音时在停连的安排上要注意:

(1)语意不能模糊;

(2)精神实质必须突出;

(3)生命垂危也稍作点染,才会达到生动感人的效果,突出“神似”。生理性停连,在某些稿件中,由于人物生理上的异态,产生语流不畅、断断续续的情况,就要学会运用生理性停连。

在某些稿件中,由于人物生理上的异态,产生语流不畅、断断续续的情况,就要学会运用生理性停连,这些生理变化形式的停连,在播讲中只给以必要的、象征性的表现,而不强调夸张的呼气和吸气声音。运用这种停连也需要有播音员的感情色彩做陪衬,重要的是语句的内容是什么,说话的情态是什么样,至于怎么说的,要点到为止。所谓点到为止,就是抓住一两处富有特征的词或词组稍加停顿,能给听者造成有某种生理变化的感觉就可以了,不必自始至终、字字句句地模拟那种声音形态、气息状态。

 

八.回味性

 

回味性停连,是指为给受众留有想象、回味的时间而安排的停顿。这种回味性是因播音员具体思想感情的运动延续下去的结果,也是受众从有声语言中具体感受之后的心理需要。在非回味性间语之后要缩短停顿时间,在回味性间语之后,停顿要足。如果句句衔接播下来,也能听清楚内容,但总觉兴味不浓,运用此种停顿,便会给人回味的余地,收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回味性停连,关键在于“回味”。这种回味性是因为播讲者的具体的思想感情的运动延续下去的结果,是受众从有声语言中有了具体感受之后的心理反应。一般在稿件中有需要展开想象发人深思的地方运用。运用这种停连,停的时候时间要给足,在强调的词后边停顿才叫“回味”。回味性停连,有的词、句、段播完之后需要给受众留有想象、回味的时间,这样的停顿就是回味性停顿。

 

九.灵活性

 

灵活性停连,是指从稿件内容出发,在允许的范围里,停连处理应具有较大灵活性。语言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变化,任何停顿和连接都不应是呆板的、生硬的,特别是急稿播音中,不可能把每个停顿和连接都安排得妥帖,应该在停顿处理上做到“活而不乱”,“出奇制胜”,灵活多样。

有声语言应该生动吸引人,任何停顿和连接都不是呆板的、生硬的,无论在停连的位置上、时间上,都没有万能的公式。再加上每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声音条件不同,表达方法就不可能完全一样,多种技巧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因此,不一定非要一是一、二是二地分清这里用什么停连,那里用什么停连,非要在这里停或那里停等。在语意清晰、语言链条完整、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活跃的基础上,或移动停顿位置,或延缓、缩短停顿的时间,或增多、减少连接,由于改变了某些固定的处理,便会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特别是在急稿的播讲中,不可能把每个停顿都安排得妥帖,而语言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变化”二字。于是我们应该在停连处理上保持较大的灵活性。

 

十.分合性

 

分合性停连,是指能够显示语言序列中一分一合的分合关系的停连。在并列关系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后,往往有总括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间语之前,都有较长时间的停顿,比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长。分合性停连用在全篇,引出下文的领属性停顿和总结上文的总括性停顿,比比皆是,必须善于驾驭,才有利于语言链条的完整。

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之后,往往有总括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词语之前,都有较长时间的停顿,比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长。这样就形成了合——分——合的分合关系。分合性停连包括先分后合、先合后分两种情况。先合后分再合是这两种情况的联合。我们把握了分合关系,对于运用区分、并列、呼应等停连也更有利。

 

 

第二部分 重音

 

一.并列性

 

并列性重音,是指表示语言序列中并列关系的词或词组。只要是并列性语句,都会有并列性重音,而且至少会有两个,它们在该语言序列中一般处于大体相似的位置。那些重复出现的相同词语一般不作发音。并列性重音在体现语句目的的过程中,对稿件层次、段落或全篇的结构起着支柱或筋骨的作用。

并列性重音是指在段落、语句中有并列关系的某些词或短语。我们要通过有声语言显示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不光是运用并列性停连,而且也要在那些具有并列性关系的词或短语上确定重音,这就是并列性重音。

例①:“利用纽扣、花边、花结对服装进行修饰。”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