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才懂的童话
作者:洞见CC
01王尔德曾说:童话不是为儿童而写,是为十八到八十岁之间孩童般的人所写。
所以小时候我们看童话时,看到的都只是童话故事的外壳。
直到历经沧桑,从懵懂少年步入中年,才渐渐发现:
那些看似美好的童话故事中,早已暗藏了许多深刻的处世哲理,和沉重的人生真相。
此刻的我们,其实比小时候更需要童话。
有些道理,非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后知后觉。
这个六一,就让我们再次翻开这些童话故事,看看哪一则,戳中了现在的你。
★被现实无数次欺压,才理解《大闹天宫》
小时候看《大闹天宫》时,最欣赏孙悟空身上的那股敢与天斗、与命争的无畏精神。
他虽然只是一介石猴出身,却心有傲气,不甘平庸。
于是他历经艰辛,漂洋过海拜师学艺,终于在菩提祖师处,习得了一身本领。
学成后,他以为凭自己的本事,去了天庭,一定能谋到一个不错的职位。
结果,天庭的人却给他封了个有官无禄的弼马温。
起初,孙悟空没意识到自己被耍,还整天高高兴兴去上班,直到被人嘲笑,才惊觉自己被人轻视。
02
一怒之下,他大闹天宫,狠狠地发了一通怨气,可随之而来的,却是500年的镇压和数不清的风吹雨打。
所以你看,孙悟空并没有我们小时候看见的那么威风,他的身上,其实处处都是我们普通人的影子。
在生活中挣扎的成年人,何尝不是苦读多年,练就一身本事。
以为出了学校,就能找到用武之地,拿着高薪、受人尊敬,有一片大好前程。
可很多人的现实却是:寒窗苦读十余年,一问工资三千五。
甚至有的人兢兢业业干了十多年,仍旧只能混个最起码的温饱。
这个时候,很多人也想像孙悟空一般,反抗压迫,反抗生活。
可被生活裹挟的我们,哪怕受了委屈,谁又敢任性,谁又能有底气去反抗?
一旦反抗,就可能招来不满,甚至被炒鱿鱼,失去赖以生存的工作。
所以说,每一个成年人,其实都是被生活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
即便心里有再多不满,只能收起满腹委屈。
在结束了一天的疲惫之后,喝点小酒,和家人感慨几句生活好难,聊慰愁肠。
03
★见惯了成年人的虚伪,才读懂《皇帝的新装》
以前看《皇帝的新装》,总会觉得那个皇帝很傻很可笑,围观群众很假很虚伪。
可后来在现实中见多了这样的闹剧,才发觉这就是成年人世界的真相。
就比如童话里的这个皇帝,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身上什么都没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