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人物传记: 梅尧臣·元好问传
成长的时代
1
真宗咸平五年壬寅(1002)一岁
从皖南峄山山脚宛转北向的宛溪,经过宛陵城下,和绩溪东来的句溪合流,带着欢腾的浪花,直奔水阳镇,这时称水阳江。水阳江浪涛滚滚,过了黄池以后,再会合青弋yì江,直至芜湖入长江。这一大段地区,是自古以来有名的宣城郡。六朝时候,多少豪门贵族、诗人文士都愿意到宣城当一任地方长官,那时称为宣城太守,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到这里来,享受这山水的胜景。
宣城城北是一座有名的昭亭山,唐代以后,又称敬亭山。古代对于山的高度估计不够正确,一般称为“高数百丈”,是当地的主要名胜。敬亭山的山脉和城内的陵阳山相接,城下便是宛溪和句溪。宛溪因为水势宛转曲折得名,句溪也是看到溪水的回环掩映,好像篆书的“句”字,因此称为句溪。
这虽是山间溪流的常事,可是正因为山水的环抱,引起人的爱慕,宣城古名宛陵,是从宛溪和陵阳山得名的。
2
古来的名胜,当是诗人的圣地。南齐的优秀诗人谢朓就曾做过一任宣城太守,留下不少优美的诗篇。他从当时的首都建康(今南京市)出发,心中充满无限的欢愉,有一首诗说起: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惊。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在宣城的时候,他的名句——
登录后查看全文,点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