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97】
读物本·【文字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作者:听风的轨迹
排行: 戏鲸榜NO.20+

BGM点击查看所有BGM

【联系作者】读物本 / 现代字数: 2805
16
19
29
2

基本信息

创作来源原创作品
角色0男0女
作品简介

文字的魅力

更新时间

首发时间2022-05-01 04:19:33
更新时间2024-11-07 16:23:00
真爱榜
小手一抖,榜一到手
投币
点击可重置字体
复制
举报
剧本正文

文字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作者:听风的轨迹

【文字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文字就是心灵的体现。如果说容貌是第一映像,那么声音则是人的第二张脸。

今天我们不探究声音,只来探究文字。“文字”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从古至今文字的存在都至关重要。

 

中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是因为最早的文字来源就是图画,书与画好比是兄弟,同根生,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汉字的起源就是原始的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了一种“表意符号”。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

 

最初的甲骨文,已经具有很大程度的抽象意义。而埃及等文明古国均无此程度,这是为什么呢?许多科学家认为:1.还有更早的文字没有被发现;2.甲骨文一开始就是有抽象意义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为什么埃及等文明古国均无此高度?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只有中国现代人能读懂一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这些龟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来起占卜吉凶的作用,古代的人认为把有关于疾病、梦境、狩猎、天时等一些疑问刻在龟板上,然后用火来烤烙这些龟板和动物的骨头,其产生的裂缝,占卜者可以根据这些裂缝的形状和走向来判断所占之事的吉凶。这就是“甲骨文”现代汉字的祖先。至今为止发现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种。而可以解读的有一千多个。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后来如秦时的小篆与秦隶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青铜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钟鼎文和石鼓文之称。相传是周宣王时期太史所创写。至今故宫博物院内存有十个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诗文。因为封建割据,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文字也不尽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中国。才把文字统一起来。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将文字统一。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亦称为“秦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这个时候的文字几乎已经完全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秦朝时期的“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很慢,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民间就出现了许多的简便字体。这种字体的特点是变“小篆”的圆为方。改“小篆”的曲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隶书十分盛行,“秦隶”并没有完全摆脱“小篆”的结构特点,基本上是方形。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称之为——“汉隶。汉隶”就完全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西汉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汉朝流行“汉隶”的同时,“楷书”正在萌芽阶段。到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已经很盛行,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创始人,同时吸取了篆书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燕尾”。使汉字的结构大体的固定了下来。当时被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学习书法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楷书”尤为盛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草书”的起源,亦如行书,或其他书体,无法确指始于何时。史记说:“战国时,楚怀王使屈原造宪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见而欲夺之,盖草书之祖起于。”据此故有草书缘起于草稿之话,可见战国时即已有草书的形成。因为起于草稿的字体,为了发挥速写功能,较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写成,顾名思义而为草书。但此种草书,仅能说是古篆(当时使用的字体)的草稿,真正草书的开始发现,则始自汉初,其演变过程,自应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体了。由于楷书的工整,为了书写快捷的需要,和书者为了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产生了一种流动顺畅,一气呵成,极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就是“行书”,行书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字体书写灵活贯通。也是最受大众喜欢最常用的一种字体。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变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那对于现如今的我们而言文字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想大家都读过书、看过报或是小说。不论是现代文学还是近代史亦或者四大名著,都或多或少的给予了我们一些哲思。

无论是情感上的共鸣还是灵魂上的共振亦或者是生命的长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文字流传至今包含了无数的情感。所以人们在撰写文字的同时也会注入当时的情绪情感即为所思所想。人们常说真情实感才能使人共情。当然语言的运用和描述手法也至关重要。一段有意义的文字应当是在人阅读后能够有所感悟,能够经得起人探究,能够让人细细品味。

 

“文字”充满着无限魅力,它可以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也可调动一个人的情感发展。“文字”可以抚慰一个人的心灵也可以击碎一个人的心灵。“文字”可扬名立万亦可提笔定江山!

我喜爱文字,也许我无法探究文字对于他人的意义,但是我想文字对我而言是一种魅力的展现,是情绪的宣泄,是对世界万物的表达。

“文字”像是刻在我灵魂深处的东西,是经过历史的沉淀、经过千年的轮转来到你的面前,是生命里最浪漫的东西。

 

徐志摩说: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林徽因说:你舒伸得漂一湖水向着晴空里,白云,又像是一流冷涧,澄清。许我循着林岸穷究你的泉源∶我却仍然怀抱着百般的疑心,对你的每一个映影!你展开像个千瓣的花朵,鲜妍是你的每一瓣,更有芳沁,那温存袭人的花气,伴着晚凉。我说花儿,这正是春的捉弄人,来偷取人们的痴情!

 

徐志摩说:我是个平常的人,我不能盼望在人海里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你是天风,每一个浪花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从它的心里激出变化,每一根小草也一定得在你的踪迹下低头,在缘的颤动中表示惊异。

 

林徽因说: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飘,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周围。到如今我还记着那一晚的天,星光、眼泪、白茫茫的江边!到如今我还想念你岸上的耕种:红花儿黄花儿朵朵的生动。

 

徐志摩说:我如果没有愁过你的愁,思虑过你的思虑,我就不配说爱你。你以为你像锯子般拉扯的是什么,是我肉做的心啊!

……

你看!这便是文字。文字有多美大概要你自己去体会!